?

荀子的人性論及其現代啟示

2016-07-04 07:53張麗平
學園 2016年3期
關鍵詞:性惡論人性論啟示

張麗平

【摘 要】本文論述了荀子人性論的思想及其對當代社會的一些啟示。荀子提出的“人性趨惡”有其合理性和深刻性,對當今社會整治腐敗現象,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人性論 性惡論 啟示

【中圖分類號】B2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3-0003-02

人性論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基于孔子的“性相近,習相遠”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人性趨惡”理論,他的人性論思想對現代社會仍具有深刻的啟示。

一 荀子的人性論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繼承了儒家思想并有所發展,他提倡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思想不同。孟子認為人們因“性善”而學習,而荀子認為人們因學習而“善”。例如,人們餓了就會想吃東西,冷了想要暖和,累了就想休息一下,這些是人生下來就有的本性。荀子性惡論主要論證了人的本性是愛好財利、多欲望的,如果這些欲望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就會導致惡的產生。他認為善是后天人為的,主要靠后天的學習及其禮義教化。

1.以自然資質為天性的性惡論

荀子主張的性惡論是道德修養方面的前提與起點。他否定了人性中以先驗的道德為根據。以荀子的觀點來看,人性應該是人的天然本性,是“生之所以然者”。其自然表現為“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荀子·性惡》)。這是人求得自身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的自發欲望,屬于人的本性。

荀子認為“人的這種自然的對物質生活的欲望是和道德禮儀規范相沖突”的。他認為人性“生而有疾惡焉”“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紛亂理而歸于暴”(《荀子·性惡》)。所以,他認為人天生的性情是惡的。因此,如果順應其發展,很可能會引起人們之間的爭奪、殺戮,致使社會發生混亂,這就是性惡論。

2.“化性起偽”的道德教化論

在荀子看來,人都是生而自私自利的,其所以善,是后天積累學習的結果。關于人性中“善”的形成,荀子提出著名的“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命題。荀子的觀點認為,就人的天然本性而言,“堯舜之與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荀子·性惡》),人們的后天環境和經驗對人性的改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推崇富于道德教化的學習對改善人的品性的作用。人們通過主觀努力,“其禮義,制法度”,轉化人的“惡性”,則“涂之人可以為禹”。在這個觀點上,荀子認為圣人與眾人在天賦的人性上沒有根本區別,但人性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可以改造的。

荀子強調禮義教化及使用法制對人的性情的潛移默化作用來達到“化性起偽”。為改善人性需要有禮義,禮義的原則又體現在法度的制定之中,因此荀子一般“禮法”并稱。他將道德教化與法律約束結合起來,使禮與法共同發揮作用。禮義必須通過加強對人們的教育,人們才能向善的方面轉變,培養善的內驅力;法制則是要賞罰分明,獎勵善、懲罰惡,把禮法制度化,充分發揮法律的外在強制力作用。荀子認為,禮能夠防患于未然,法則在少數人超越道德底線后采用強制手段給予懲戒。所以,禮義所不能制止的一些方面還是要由法律來禁止。

二 荀子人性論的現實價值

荀子的性惡論開中國思想史上惡的理論之先河,研究分析荀子的“性惡論”,總結他的思想的深刻性和獨特性,對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消除社會中的一些丑惡現象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腐敗與人性惡是相聯系的。腐敗的主體是人,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弱點,人性中天然存在著趨樂避苦、愛好財利、貪婪、懶惰等弱點,當人性的這些弱點與腐敗相通,又沒有強有力的監督和限制措施時,腐敗現象就會出現。當今社會中的腐敗就是少數人把公共權力作為他們謀求個人私利的手段,是人性弱點在公共權力領域運用中的具體體現。

我國目前的腐敗現象呈現新特點,卷入腐敗案件的領導干部增多。以2014年為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50000余起。近年來,查處腐敗的案件數量增多,涉案人員的職位級別越來越高。

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的利益意識開始覺醒并且越來越強,與趨利意識同步增長的還有人們的感官欲望。改革開放后,西方文化思想與生活方式的滲透,腐蝕了一些公共權力的運用者,他們的意志和品德受到嚴重的影響。當這些公共權力的運用者,眼睛盯著社會中各式各樣的消費,面對著燈紅酒綠的世界時,他們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變得唯利是圖,不惜以身試法,鋌而走險;他們抵制不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侵蝕,思想防線被擊垮,正常理智喪失。目前腐敗現象在我國呈現出不斷蔓延擴大的趨勢,反腐敗成為政府的一項艱巨任務。

三 人性論對治理腐敗問題的啟示

當今社會中腐敗問題是對人類道德的巨大挑戰,從人性惡入手,認真研究人性弱點與腐敗的關系,并以此尋找相應的對策,更能有效地解決腐敗問題。

1.人性需要教育

加強道德教育,引導廣大公共權力的運用者確立崇高的道德境界,增強他們思想意識中的道德約束能力,能夠加固抵御腐敗行為的道德防線。要使這些公共權力的運用者懂得腐敗行為是違背我國社會主義道德行為的。這些公共權力的運用者如果能夠堅守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腐敗現象將得到有效的抑制。

2.人性需要法律監督

應當將治理腐敗從政治領域轉移到司法領域,反腐敗應當以科學的理性分析為基礎,把腐敗看作是社會中一種普遍存在的惡行,回到基本的人性理論,回到犯罪學,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從規范化到制度化再到法治化,這既是歷史發展和邏輯規定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建設進程中的必然發展趨勢。這種趨勢就是要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化,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綜上所述,正確認識人性中存在的缺陷,建立一些合理的制度和法律,能夠有效地防止公共權力的濫用,能夠起到對人性缺陷的制度性彌補作用,能夠很好地尊重和保護人們的基本權利。荀子論證了德治與法治的關系,認為兩者要同時抓,否則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要治理當今社會中的腐敗現象,必須認識人性中的惡,人性中的貪欲傾向需要用相應的法律制度限制和懲罰,遏制惡的發生;同時還要輔以道德教化對人們加以教育和引導,認識到人性惡的危害性,這樣才能走向善的方面。德治與法治兩種手段同時加強,共同發揮作用,才能徹底治理腐敗現象。

參考文獻

[1]許璐珺.荀子人性論淺析[J].青年與社會,2013(5)

[2]宋忠好.荀子的人性論及對現代社會的啟示[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28~31

[3]李春花.荀子人性論及其現代價值[D].西南大學,2007

[4]許士中.荀子人性論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08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

猜你喜歡
性惡論人性論啟示
社會科學戰線(2022年2期)2022-03-16
西方關于性惡的邏輯理路
以荀子、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性惡論之淺析
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對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啟示
荀子人性論:性惡論,還是性樸論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奧古斯丁和尼布爾的人性論比較
先秦諸子的人性論與德教的闡證
“人性論”視角下的人格教育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