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輸理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思考

2016-07-04 07:53李娟袁瑩
學園 2016年3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李娟 袁瑩

【摘 要】“灌輸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一條著名原理,是我國思想政治領域的指導理論。尤其是在高校,更是以“灌輸理論”為基本原則建立起一整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體系。實踐中由于對這一理論的理解運用尚存在誤區,以致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發揮。因此,必須把握住“灌輸的實質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一核心本質,在新的環境下對“灌輸理論”進行反思和創新。

【關鍵詞】“灌輸理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3-0005-03

一 “灌輸理論”的科學內涵釋義

理論界一般認為,系統的“灌輸理論”的誕生以列寧在1902年發表的著作《怎么辦?》為標志,但其思想源頭則要追溯到馬克思、恩格斯的相關論述。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瘪R克思、恩格斯不僅認識到理論的重要性,而且還認識到先進理論產生的前提,即“貧困不能產生理智,社會主義不能從自發的工人運動中產生,它最初只能由轉到無產階級方面來了的、已經提高到從理論上認識整個歷史運動這一水平的一部分資產階級思想家提出來”。

列寧將馬克思關于灌輸的思想同俄國工人運動的實際相結合,從灌輸的目的、主體、客體、內容以及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形成了關于“灌輸理論”的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列寧認為,工人階級單靠自身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而不可能單獨產生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其自發性和工人運動的低水平決定了灌輸的必要性。灌輸的對象除了工人階級還包括農民和知識分子,對這三者進行共產主義理論教育要深刻分析灌輸對象的特點并區別對待。他同時指出:“我們應當既以理論家的身份,又以宣傳員的身份,既以鼓動員的身份,又以組織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边@里充分說明了灌輸主體必須具備的四種能力:精通理論、文筆犀利、富有口才、善于組織。毋庸置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無產階級政治意識是灌輸的首要內容,在實踐中要把社會主義思想和政治自覺灌輸到無產階級群眾中去,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來武裝工人階級,使之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在同資產階級的斗爭中由自發走向自覺。對于怎樣向工人灌輸政治知識這個問題,列寧認為灌輸的實質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反對教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只有與社會主義運動實踐相結合,被人民群眾真正掌握,才能變成巨大的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二 “灌輸理論”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誤區

“灌輸理論”由列寧系統提出后,在中國的運用經歷了兩次流變,首先是跨越時空從俄國傳播到中國為其革命所用,大體上限于政治領域,然后又從政治領域跨越到國民教育領域,成為執政黨推行全民性思想教化的金科玉律,在中國自上而下地構建起一整套陣容龐大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高校為例,面向青年大學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意識形態灌輸,推動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通過意識形態有力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保障作用,但這種灌輸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不強,廣大學生對“填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強烈的反感情緒。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轉型時期人們思想意識的多元化與指導思想的一元性之間的矛盾,市場經濟的選擇性與思想灌輸的強制性之間的沖突都在影響著“灌輸理論”功能的發揮,但一個重要的原因還要歸結為人們對這一理論在理解和運用上的誤區。

1.從灌輸目的來看,拋棄了列寧“灌輸理論”的合理內核,即灌輸應建立在對象的需求之上

列寧在《怎么辦?》一書中明確指出,工人階級作為社會下層階級缺乏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修養,他們身處社會底層深受壓迫,極其渴望有科學理論指引自身的解放,工人階級的社會經濟地位使其需要也歡迎外來的灌輸,因而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了天然的契合。反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教材的編寫到課程的設置,甚至輔導員的管理理念和手段,無不充滿了黨和國家的意志,這種意志又通過其人格化代表即國家的各級領導人和整個官僚機構來體現、執行、貫徹,不可避免地受到長官意志的層層干預和控制,單方面從灌輸者的立場和目的出發,不考慮灌輸對象的需求,其科學性必然受到一定的干擾。一旦灌輸的內容脫離了底層社會生活和大學生的現實需求,也就必然得不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甚至是反感,灌輸的效果只會事倍功半。

2.對于灌輸對象的認識,放大了“灌輸理論”前提假設的缺陷

列寧所分析的工人階級受經濟基礎所限不可能產生理智,其自發運動只能產生工聯主義,因此需要接受科學理論的被動灌輸。從這個意義上說,“灌輸理論”把人假設成一個認知有缺陷的人,需要先知先覺加以改造提高,必須由大人物的教育幫助引導才能克服自身的缺陷。然而,今天的大學生在文化水平和社會地位等方面與列寧時代的工人階級有著天壤之別,他們作為先進的知識分子群體,雖然不能自發產生馬克思主義理論,但在認知和接受方式上與工人階級有根本的區別。當代大學生處在社會的象牙塔里,有優越的學習生活環境,更關心自身的成長發展和價值實現,對尋求解放的理論渴求與工人階級相差甚遠,同時他們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方面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勇于探索并敢于懷疑,對從外面硬性灌輸的理論往往具有逆反心理。如果不了解灌輸對象的變化,不根據灌輸對象的特點采取科學的方法,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3.從“灌輸理論”的適用范圍來看,無限擴張反而適得其反

在中國,“灌輸理論”已經從相對狹小的政治革命領域被廣泛移植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動社會各領域的政治化、革命化。然而,社會生活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這一時期,經濟生活的多元化帶來思想意識的多元化,必然與指導思想的單一性產生矛盾,加之灌輸的方式基本上都是生搬硬套,強迫接受,這種思想灌輸的強制性與市場經濟的自由選擇性之間的沖突必然會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灌輸理論”創新的思考

列寧的“灌輸理論”產生于20世紀初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時期,有特定的歷史背景與范疇,一旦超越時空的界限運用該理論,則必須結合當前的實際對其進行創新,否則教條地濫用理論必然會造成思想鉗制、政治專制和人格異化的不良后果。當代中國的社會環境與列寧寫作《怎么辦?》一書的時代背景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但這并不意味著“灌輸理論”已經過時,而是要求我們把握住“灌輸的實質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一核心本質,在新的環境下對“灌輸理論”進行創新,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具體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對“灌輸理論”的運用,我們既要毫不含糊、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灌輸原則,堅持用科學理論教育和武裝當代大學生,同時又要深入探索實現這一原則的有效形式與方法,針對新時期大學生這一灌輸客體的特點,不斷創新灌輸方法,努力提高理論灌輸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1.在灌輸內容上,要體現時代性與針對性

理論灌輸能否取得好的效果,與灌輸的內容密切相關,特別是高校大學生的高素質及自主意識、選擇意識、批判思維的發展,對灌輸內容的科學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是工人階級政黨思想灌輸的基本內容,同樣也是當前對大學生進行理論灌輸的主要內容,但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形勢和層出不窮的問題挑戰,我們要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賦予其新的時代特征,著重其運用和發展的最新成果,增加體現時代氣息的新內容。就當前而言,要突出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系列講話重要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要內容,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要將理論灌輸同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把理論灌輸的落腳點放在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和面臨的現實問題上,對當前社會存在爭議的熱點問題進行客觀、辯證、科學的解釋,指導學生對現實問題進行深入的理性分析,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真正做到理論灌輸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提高理論灌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此外,要注重灌輸內容正與反的關系。當前全球化的浪潮與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復雜局面造成人們思想上的混亂,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感到迷惘與困惑。在這種情況下,更要正視現實,不能回避問題,不能一味地進行高大上的正面說教。在灌輸教育中,適度安排一些反面材料非常必要,例如,在各種思潮激烈碰撞的今天,除了灌輸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可以對其他意識形態流派和思潮進行介紹,針對社資的制度之爭進行客觀比較和優劣評價,用歷史唯物主義觀正確分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進程中經歷的曲折和面臨的困難,讓大學生在具有一定理論背景的基礎上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和鑒別。這樣的灌輸才有說服力和可信度,更容易被廣大學生所接受。

2.在灌輸方法上,要堅持科學性與多樣性

灌輸的目的是為了啟發人們的社會主義覺悟,因此實施灌輸必須堅持啟發式教育,決不能采取強制硬灌的做法。列寧一再強調,向工人群眾灌輸社會主義思想意識,“要善于利用每一件小事來向大家說明自己的社會主義信念和自己的民主主義要求,向大家解釋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世界歷史意義”。進入21世紀,青年大學生的獨立意識、競爭意識和法律意識不斷增強,自主性加強,灌輸的方式方法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創新才能增強灌輸過程的實效性。

高校要大力提倡全員育人的理念,做到第一課堂灌輸與第二課堂灌輸、他人灌輸與自我灌輸、普遍灌輸和個別灌輸、理論灌輸與實踐灌輸等有機統一,擴大灌輸的覆蓋面。同時,要重視從顯性灌輸向隱性與顯性灌輸相結合的轉變,大力提倡環境灌輸、形象灌輸、行為灌輸、校園文化灌輸等,將理論灌輸融入學生教育和管理之中,融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之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將先進的思想意識灌輸到廣大青年大學生的思想之中,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增強灌輸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伴隨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傳統的灌輸理念和方法帶來極大的沖擊。網絡所具有的即時性、開放性、參與性、隱匿性等特點既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帶來挑戰,也為我們進行理論灌輸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思想宣傳陣地,社會主義思想不去占領,資本主義思想就必然會去占領?!备咝K枷胝谓逃ぷ髡咭愿叨茸杂X的政治敏銳和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積極主動地運用網絡技術,研究網絡傳播和教育的規律,提高駕馭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能力,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溝通、引導和灌輸,使之成為弘揚主旋律、創新灌輸途徑的主陣地。

3.在灌輸過程中,重視客體的主體性與能動性

在灌輸教育中,教師作為灌輸的主體居于主導地位,而學生作為灌輸的客體,并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獨立意識、自主選擇意識顯著增強,他們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和處事原則并樂于表達和執于堅守,他們追求獨立人格,注重自我感受,崇尚自我實現,傾向以“本真”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動。同時,他們也會以其能動的反作用對灌輸者產生影響,以自我教育的方式接受灌輸。

在灌輸過程中,強調灌輸客體的主體性與能動性,激發大學生主動參與灌輸的過程。只有當灌輸客體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投入實踐,外在灌輸才會對其產生價值和影響。反之,如果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他們只能復制教育者事先編排好的程序,學生的知、情、意、行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在灌輸過程中,必須改變灌輸理念,從傳統的以自我為中心,“我講你聽”的單向灌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坐標的雙向互動式的灌輸模式,把大學生真正作為認識活動和道德實踐的主體,培養他們自主發展、自主選擇、自主評價、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他們的主體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例如,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進行“翻轉課堂”的改革嘗試就是轉變灌輸模式,重視開發灌輸客體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潛能的一種有益探索。

最后,要解決灌輸的實效問題,還必須努力提高灌輸主體的綜合素質?!按蜩F還須自身硬”,教育者的素質是學校實施有效灌輸的基礎,因此教育者必須首先接受教育,夯實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提升科學文化水平,構建扎實廣博的知識體系,增強對各種思想理論的辨別能力,同時要強化自身的文化底蘊,注重人格魅力的修養,以自己的德行感召人、塑造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楊艷茹.我國政治理論灌輸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5]吳沁蕊.高校理論灌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4(7)

[6]陽黔花.網絡條件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的新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7)

[7]易強.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3(3)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