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體育教材與教學活動的銜接與轉化分析

2016-07-16 17:43陳琦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7期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環節

陳琦

摘 要 體育是小學階段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體育教學應該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以生為本理念的指引下,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提高體育教學效率。加強體育教材和教學活動之間的銜接,使書本內容更好地轉化為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活動,是推動小學體育教學更好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 小學體育 教學活動 環節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新課程標準下,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必須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教學活動和教材的有效銜接,從而幫助學生適應以生為本的課堂理念,在新的學習環境中享受學習樂趣,提高學習效率。在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應該充分體現教材理念和內容,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尊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向新學段過渡。通過不斷優化教法設計、教材內容選擇以及教學行為,更好地實現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促進學生積極高效地參與體育生活,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1促進師生雙向適應,活躍課堂氛圍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在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的銜接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加強教師和學生雙向適應是小學體育教學首先應該完成的命題。一方面,小學體育教師應該不斷更新體育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更快的理解新課程標準下的具體體育教學要求;另一方面,小學體育教師應該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管理模式、教學方法以及獎懲手段等,從而更好地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只有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把握好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特點,才能對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調整,做好和學生的“雙向適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優化自己的教學語言,參考上學段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優化課堂管理和組織形式等,從而不斷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在消除與教師的隔閡后,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達成真正的雙向適應。

2尊重學生成長特點,制定學習目標

我國小學階段可以分為低、中、高三個年級段,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剛剛離開幼兒園,從心理特點和身體形態上與幼兒階段仍保持較大相似性。因此,針對低年級小學生的體育教學,在教學活動設計上可以多參考幼兒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過渡。但是,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相比于幼兒階段已經出現了較大變化,表現出“少兒”特色。因此,針對中高年級的小學體育教學,在教學活動設計時應該加強與教材的銜接,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和各類技術動作,形成一定的體育基礎。

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在加強教材和教學活動的銜接時,不能簡單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必須針對不同年級段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不同年級的體育教學,教師應該規劃好學習目標,體現出技術動作和學生知識技能之間的銜接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下一階段的體育學習打下基礎。以立定跳遠教學為例,大部分小學從一年級就開設了這個體育項目,但是仍然有部分小學生直到畢業時仍然無法有效地掌握基本技術動作,更不用說開展立定跳遠的體能鍛煉了。因此,針對不同年紀的學生,應該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3優化課堂教學環節設計,打造高效課堂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活潑好動,對體育類游戲強烈的興趣,模仿能力強,往往能夠從別人的運動技能中獲得提高。但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嬌氣和任性,沒有形成強烈的合作意識。因此,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設計好教學環節,給予學生更多的快樂和成功體驗,降低他們不良心理傾向給教學活動造成的困擾。

以立定跳遠教學為例,小學體育教師首先要做好課堂的導入環節,例如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激活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做熱身運動時,采用“老鷹捉小雞”等游戲活動,從而改變傳統的單調的廣播體操或者縱隊慢跑等熱身活動,更加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

其次,體育教師應該做好學習提高環節的設計,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善于表現,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考方式。教師應該更多地采用直觀教學法,在講解三拍動作時,可以巧妙地引用“高人、矮人、超人”的形象,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和記憶。在練習具體技術動作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游戲環節,如在練習擺臂和不擺臂的跳躍時,設定“跳過小河”的情景游戲環節,以海綿墊作為“小河”,不斷變化海綿墊的擺放寬度和高度,從而使跳躍的距離和高度不斷變化,幫助學生從易到難地學習相應技術動作。這樣,通過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活化和豐富了教材內容,使得教學活動和教材內容間銜接性更強。

最后,體育教師應該做好整理恢復環節的設計,部分體育教師在課堂尾聲階段往往安排學生自由活動或者解散,沒有很好地總結教學得失。實際上,體育教師應該設計一些放松的動作幫助學生從激烈的運動中放松身心,同時對教學過程進行積極回顧和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動作要領,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4結語

新課程標準下,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亟需變革,教材和教學活動脫節的現象也亟需改變。在體育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需要教師不斷優化教學方法,結合具體教材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師生的雙向適應,設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從而使小學體育教學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參考文獻

[1] 左家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討[J].搏擊:體育論壇,2012(4).

[2] 李大平.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4(8).

[3] 鄭健.我國大、中、小學體育教材中武術內容的銜接與整合優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

猜你喜歡
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環節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必要的環節要寫清
在農民需求迫切的環節上『深耕』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頂崗實習環節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論評標環節的優化與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