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窯堡會議決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016-07-16 18:28王宏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7期
關鍵詞:基本經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王宏

摘 要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對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重大的歷史性貢獻。此次會議上形成的決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重要突破。決議的形成是立足于當時國情,以及堅強依靠集體智慧和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決議中分清了是非對錯更是為后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推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經驗。

關鍵詞 瓦窯堡會議決議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基本經驗

中圖分類號:D231;K264 文獻標識碼:A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的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所形成的決議中,主要對當前的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問題、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問題、黨內的主要危險傾向等問題進行了正確的分析與探索,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重要突破,對日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進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1立足當時國情,正確地制定具體政策

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中國共產黨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而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是把握國情的首要問題,是認清其他一切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毛澤東曾深刻指出:“只有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所以,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依據?!蓖吒G堡會議制定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及其相關政策,正是建立在當時中國的具體國情之上的?!熬乓话恕笔伦兒?,日本帝國主義吞并我國的東北以及整個華北,并準備進一步吞并整個中國,然而蔣介石卻致力于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實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中華民族處在了最危急的關頭。由于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以及全國人民抗日情緒不斷高漲的影響,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充滿著矛盾和沖突,其中一些愛國將領積極要求抗日救國,并逐步從中分化出抗日的力量來。瓦窯堡會議針對上述情況,科學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并在決議中指出,“在地主買辦階級營壘中間,也不是完全統一的。由于中國過去是許多帝國主義互相競爭的結果,產生了各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互相競爭的賣國賊集團。他們中間的矛盾與沖突,黨亦應使用許多的手段使某些反革命力量暫時處于不積極的反對反日戰線的地位”,并提出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的主要敵人;不論什么人、什么派別、什么階級,只要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的,都應該聯合起來開展斗爭;雖然不同的人、不同的團體以及不同的階級階層參加反日的隊伍的動機與立場不同,但是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團結一切可能的力量來對付我們的敵人。黨在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人民的力量以反對全中國人民的公敵時,還要堅決同抗日統一戰線內部一切動搖、妥協、投降與叛變的傾向作斗爭。黨的這些策略路線的提出,表明黨已經正確認識到國民黨內部的分化,并根據這些變化提出積極爭取抗日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對付敵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在團結的同時,黨也注意到統一戰線內部的傾向問題。這些都是黨正是在正確認識當時中國的具體國情基礎之上提出的,符合中國的國情。而在正確認識當時國情制定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對后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同樣具有著重大的影響。

2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

中國近代史的發展過程總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交相呼應的。當時的中國國情更是要求我們正確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要問題。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即把馬克思主義的語句和論斷當作一成不變的教條,這種態度看似在堅持馬克思主義而實際上卻背離了馬克思主義。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這是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瓦窯堡會議是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頭召開的一次會議。會議上關于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統一戰線展開了爭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對待資產階級的分析中,側重于分析他們所處時代的資產階級的反動性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對立關系,其理論的基調是強調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而非聯合。博古則在會議上堅持強調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路線,對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統一戰線、對國民黨內分化的可能性表示懷疑,并強調貫徹馬克思主義階級路線的重要性,毛澤東則對此表示否定。毛澤東分析并提出了在抗日條件下與民族資產階級重新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當前國內形勢的基本特點是日本帝國主義正準備吞并中國并把中國變成其殖民地,分析了由于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引起的階級關系的變化,“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各階級階層、政黨以及武裝勢力,重新改變了與正在改變著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國工人階級與農民,依然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廣大的小資產階級群眾,革命的智識分子是民族革命中的可靠同盟者”,并提出由于階級變化同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一部分民族資產階級,許多的鄉村富民,與小地主,以至一部分軍閥,對于目前開始的新的民族運動,是有采取同情中立,以至參加的可能的”;“我們的任務,是在不但要團結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團結開始可能的反日的同盟者,是在使全國人民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不使一個愛國的中國人不參加到反日戰線上去”。這表明,此時對與民族資產階級態度已經發生了轉變,黨正確認識到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民族資產階級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突破了把資產階級當最危險的敵人的定論,并把馬克思主義與當時的中國國情相結合,正確解決了當時對于民族資產階級的態度問題,實事求是的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

3依靠集體智慧,實際地發揮黨的創造力

作為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捍衛者的中國共產黨,在其發展的歷程中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瓦窯堡會議前的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當時的產業工人數量不多,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占人口的絕大多數,怎樣建設一個堅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建設者們最困惑的難題。瓦窯堡會議在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的同時,強調了擴大與鞏固黨的組織的重要性,確定了中國共產黨黨建的新的原則與方法,創造性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共產黨不但是工人階級利益的代表者,而且也是中國最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的代表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這表明黨不但要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奮斗,更要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而奮斗,這就從性質上發展了黨的統一戰線理論。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一切愿意為共產黨主張而奮斗的人,不問他們的階級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一切民族革命與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戰士,都應該吸收入黨。決議還指出,“必須同黨內發展組織中的關門主義傾向作斗爭。能否為黨所提出的主張而堅決奮斗,是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準。社會成分是應該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標準。應該使黨變成一個共產主義的熔爐,把許多愿意為共產黨的主張而奮斗的新黨員,鍛煉成為有最高階級黨悟的布爾什維克的戰士”。這是從黨員的發展問題上解決這個大難題,做到注意成分但不唯論成分,使黨成為可以接受為共產黨主張而奮斗的所有戰士的大熔爐。調整黨員的標準從而也壯大了黨員的隊伍,擴大了黨的群眾基礎,加強了黨對抗戰的領導。同時為了廣泛吸收黨員,擴大群眾基礎,決議也指出,“為了完成中國共產黨在偉大歷史時期所負擔的神圣任務,必須在組織上擴大與鞏固黨,在新的大革命中,共產黨需要數十萬至數百萬的能戰斗的黨員,才能率領中國革命進入徹底的勝利”。關于黨內的理論教育的重要性,決議指出,黨的先鋒隊的地位是要用不斷的共產主義教育來保證的,“對于干部和黨員在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錯誤,不是輕易地給以打擊,加上機會主義帽子,以及輕易地處罰他們,而是給以耐心的一次又一次的說服教育”,并提出“列寧主義的學習精神與從斗爭中求鍛煉,是改正錯誤的正確方法”,由此提出加強黨內思想教育和理論學習的重要方法。關于黨的性質和成員以及黨內的教育問題的方針政策,指導和影響著各地黨的組織建設,以至黨的組織和黨領導人民的武裝力量在后來艱苦的斗爭中不斷壯大,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4分清是非對錯,堅決同錯誤傾向作斗爭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著的,但是其發展過程充滿著錯誤、曲折、矛盾和斗爭。而也正是由于正確認識和克服了這些錯誤、曲折、矛盾和斗爭才使黨分清是非對錯,堅持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的推進。九一八事變后,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以蔣介石為首的政治集團實行賣國政策,更加深了民族的危機。中國共產黨內,這時由“左”傾分子占據了領導地位,他們雖然堅決反對日本的侵略,但沒有及時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反對日本侵略的軌道上,不能有效地把全國人民和一切反日力量團結在黨的周圍。雖然在1935年我黨發表了八一宣言,開始舉起了民族的旗幟,在國民黨統治區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宣言沒有清算黨的領導機關的關門主義錯誤,更沒有制定適應抗日需要的各種具體政策。瓦窯堡會議系統地批判了黨在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關門主義的錯誤,并在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了關門主義的實質是“懼怕敵人、懼怕群眾與對自己力量的不相信”,其危害是“使黨脫離了群眾,使黨放棄爭取中國革命的領導權的任務”,并提出“為了更大膽的運用廣泛的統一戰線,以爭取黨的領導權,黨必須同黨內‘左的關門主義傾向做堅決的斗爭。在目前形勢下,關門主義是黨內的主要危險”。同時,黨在提出反對“左”傾關門主義的斗爭中,也提出不要放松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并提出在當前的歷史條件下,“左”傾關門主義是黨內的主要危險,反對右傾正是為了順利的克服“左”傾。黨正確地認識了“左”傾關門主義錯誤,認清“左”傾關門主義的實質與危害,從而使全黨的認識得到統一。而認清“左”傾錯誤的實質和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同時,也使黨對資產階級的政策有所調整,從而制定了正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全黨工作的實現了戰略性的轉移,這使把全國各階級團結起來抗日,推動全國抗日運動的迅速發展才成為了可能。后期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中,更加重視和善于排除“左”和右的干擾,充分認識具體實際,分清是非對錯,堅決同錯誤傾向作斗爭。

瓦窯堡會議是黨在經歷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后,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事業發展的重要開端。雖然這次會議并沒有整個解決抗戰時期中國革命發展和黨的建設的全部問題,也沒有解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所有難點,但毫無疑問,這次會議對此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順利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許多啟示,更為后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經驗,這些啟示和歷史經驗對于我們思考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二冊)[C].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79.

[3] 張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問題[M].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基本經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公平觀的歷史嬗變
國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基本經驗探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產國際七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