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內科實施安全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觀察

2016-07-26 01:03李黎輝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7期
關鍵詞:呼吸內科護理干預

李黎輝

【摘要】 目的 探討呼吸內科實施安全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方法 116例呼吸內科收治的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住院患者, 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5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安全護理模式,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8 %,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 79.3%,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3.4%, 對照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0.7%,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安全護理模式可以提高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 可在臨床護理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 呼吸內科;呼吸系統;護理干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78

呼吸系統疾病是近年來高發的一種呼吸內科疾病, 此病病程比較長, 且發病患者年齡逐漸偏大, 這使得臨床護理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及護理風險。如果護理不當, 難免會發生意外突發事件[1], 為了進一步減少護理風險, 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 有必要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實施安全護理模式。選取2015年2~11月對本院呼吸內科收治的58例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住院患者實施安全護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11月本院呼吸內科收治的116例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 男60例, 女56例;年齡64~83歲, 平均年齡(73.4±2.7)歲;慢性支氣管炎50例, 支氣管哮喘40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 其他4例。將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58例。

1. 2 方法 兩組均采用相同的臨床治療方案。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心律等生命體征, 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 指導患者科學飲食, 加強心理護理。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安全護理干預措施:①加強醫療器械及藥品質量的監管:對呼吸內科常見的醫療器械加強監管, 對藥品的質量進行監管, 確保醫療器械使用安全及用藥安全。②強化護理人員培訓力度:通過講座、專門培訓等方式加強護理人員, 尤其是新進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 提高其綜合護理素質。培訓內容主要包括:靜脈注射技巧、胸腔引流技能、霧化吸入方法, 風險事故應急方案等。③規范臨床護理操作:指導護理人員正確掌握吸氧與吸痰等臨床護理操作技能, 進一步熟悉臨床氧療的注意事項、吸氧方式等。④優化護理環境:護理人員可在患者的病床醒目位置貼上警示標志, 安置床檔, 防范意外事故的發生。對患者的病房實施定期消毒及通風, 確保病房保持安靜與整潔。⑤強化患者的安全教育: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定期實施安全教育, 提高患者安全防護的意識[2]。⑥強化醫護溝通和合作:醫護人員要主動跟患者溝通, 努力解決患者提出的各種合理訴求, 調動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評估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8%(55/58),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 79.3%(46/5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3.4%(2/58), 對照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0.7%(12/5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呼吸內科發生醫療糾紛的幾率比較高, 究其原因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住院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 而老年患者的病情比較危重、病情發作突然、機體免疫力低下, 存在一定的交流及溝通障礙, 基礎疾病也比較多, 使用藥物較復雜等[3], 導致呼吸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工作相對繁瑣, 護理要求也相對較高, 也容易出現醫療糾紛。為此, 應該加強護理干預, 尤其是安全護理, 進而消除安全隱患, 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

臨床上引發呼吸內科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人為因素, 如護理人員及患者的安全意識不夠、護理管理制度不健全、醫療器械使用不當、醫患之間缺乏溝通、護理人員護理技能缺乏、護理經驗不足、應對護理風險事件的處置經驗嚴重缺乏等[4-6]。為此, 針對上述問題, 作者實施安全護理模式。研究結果表明,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8 %(55/58),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 79.3 %(46/5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3.4%(2/58), 對照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0.7%(12/5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提示, 安全護理模式可以顯著提高護理滿意度, 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 提高護理質量。在治療呼吸內科疾病尤其是重癥疾病時, 既要醫生結合患者病情給予實施對癥治療, 也需要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期間加強護理干預, 特別是安全護理干預可以更好地緩解患者病情, 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 在呼吸內科實施安全護理模式, 能夠明顯提升呼吸內科整體護理質量, 提高護理滿意度, 有效控制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可在呼吸內科臨床護理中選擇使用。

參考文獻

[1] 姜慧芬, 鄭云仙.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應用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5): 67-68.

[2] 季雙美. 呼吸內科病房安全管理措施的應用效果及患者滿意度研究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5, 35(8):981-982.

[3] 趙波, 劉紅梅. 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呼吸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應用的效果評價.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3):71.

[4] 劉愛英. 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的應用. 吉林醫學, 2013, 34(7):1356-1357.

[5] 王一蘭. 呼吸內科患者安全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觀察. 吉林醫學, 2013, 34(30): 6356-6357.

[6] 梁巧瑩, 陳愛, 廖秋雄, 等. 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實施及效果.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1, 17(36):4500-4501.

[收稿日期:2016-01-14]

猜你喜歡
呼吸內科護理干預
呼吸內鏡在呼吸內科診療中的應用探討
老年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及護理分析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評價
嚴重創傷患者的急診急救護理干預分析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
呼吸內科危重癥哮喘的診斷及治療效果觀察
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睡眠護理對呼吸內科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方法及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