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鄉鎮干部的評論稿為何屢上《人民日報》頭版?

2016-08-26 12:42徐新林
中國記者 2016年6期
關鍵詞:人民日報

"

編者按 熱愛寫作,尤愛寫評論,且堅持30多年筆耕不輟,終至作品頻頻亮相《人民日報》頭版。本文是作者徐新林30余年評論寫作的經驗之談,從中可以讀出為文與為人的基本準則,更可以讀出一位年長者對年輕人的肺腑之言。

作為一名鄉鎮干部,工作之余,我十分癡迷于評論寫作。至今,已在各級黨報刊發評論稿200多篇,其中,《人民日報》用稿22篇,并有10篇上了一版“今日談”。辛勤付出,也有喜悅的回報,20世紀90年代,我的工資收入每月只有360多元時,有一年得到的稿費、獎金就有9800多元;2015年,稿費加獎金達到93萬多元。

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是如何愛上寫評論的?又如何堅持30多年不放棄?我身處最基層,怎么才能提高投稿命中率?下面,筆者就近年來評論寫作與投稿談談個人的粗淺認識,與同行交流。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寫評論,純粹是個人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

怎么才能有興趣而且又能有成就呢?

興趣可以培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一出生就注定只能干某一行,很多時候都是受環境影響。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一對外國夫婦生個孩子,假如這孩子一生下來就由北京人撫養,跟著學說北京話,吃北京味,試問,這個孩子還能說外語、吃西餐嗎?這就是環境的作用,是北京的語言、生活環境培養了小孩的興趣。生活中,有人看了幾次好風景后,就產生旅游的想法,繼而又萌動攝影的熱望,最后成為自然風景攝影家,這就是興趣的作用,其中,就有興趣培養的過程。

興趣需要堅持。人們要想在某個方面取得成果,憑一時的沖動很難實現,我們必須有耐力、長期堅持。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因一次考察,對加拉帕戈斯群島上動物外型的異樣產生興趣。之后,達爾文用了22年的時間寫成《物種起源》一書,提出進化論,推翻了“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創造的”這個亙古不變的說法。

興趣應當專注。其實,興趣敏感的人都生而有之,只不過,有的人由于興趣太廣泛而造成對什么都一知半解;也有的人經不住誘惑,今天對這個目標感興趣,明天又對另外一個目標感興趣,最后,都應了“藝多不供家,崽多不供爹”的古訓。比如:有人看到某人官越當越大、或者某人當上了老板,覺得自己并不比他們差,為何就只能清苦地寫寫文章呢?我覺得,這樣認識就錯了,因為,人家的興趣本來就是一心想做官、當老板,人家一直堅持不懈地追求,而你不是,也不行??吹绞裁炊佳奂t心跳,那有可能到頭來什么都不是,終將一事無成。

興趣應耐得住寂寞。僅有興趣,不可能一開始就很“風光”,甚至有可能一輩子都“風光”不了。因此,在寫作的道路上,我一直信奉意大利文學家但丁的名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1986年,我在一所村小學教書。有一天,我在辦公室看報紙,有人來到我身邊,一把將我手中的報紙奪去,冷冷地說:“這么大一份報紙,怎么凈登別人的文章,你寫的都沉到大海里去了?”從此,我發誓,我一定要寫出能登報的文章!

二、機遇光顧有準備的人

執著于寫評論的我,時刻都在關注著身邊的每一件事、關注著生活中所有的點點滴滴。我始終堅信,機遇總是光顧有準備的人。如何做到有準備呢?我以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要勤學苦練。要想多用稿,勤學是基礎。學習是多方面的,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研究生是學習,這是系統的基礎學習。但我覺得,光拿文憑還不夠。像我,只是個師范畢業生,而且,我還是學物理教學的。畢業后,利用業余時間,我又相繼自修了“漢語言文學”、自學考試“馬列主義理論”專業、廣播電視大學“新聞”專業等課程。除此之外,讀書看報也是學習,每天堅持看6種以上的報紙成了我的習慣。另外,我還有一個習慣,平時看到一些生動感人的故事及時記下來,領導在布置工作時的一些經典語句,群眾說的一些順口溜等等都記??;有時,晚上想到一個什么主題,我都要翻身起床記下來。這樣,日積月累,知識就能豐富,寫東西就能得心應手。一個從來不讀書看報,不關注身邊事物的人,不太可能寫出好文章。

寫文章,苦練是關鍵。熟能生巧,寫文章也和學技術一樣,要有“工匠精神”,有了理論,多實踐、多動手才能精通。有的小伙子沒有耐心,比較浮躁,投幾篇沒用出來就失去信心。初學寫作的年輕人,你可能投100篇才能用1篇,如果你投了99篇就放棄,那成功的喜悅就永遠沒你的份。倘若你執著地堅持下去,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你投100篇有9。篇以上能見報。

二要善于思考。有的評論作者總覺得沒什么可寫,但當看到別人見報的稿子時,好像自己身邊也發生過類似問題,值得評論。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善不善于思考的問題。所謂思考,就是對身邊的人物、事件多關注、多留意、多問幾個為什么。有思考才能有思想,才能形成創作的沖動,思想的火花也就能迸發出能量。

三要抓準問題。投向報社的稿件,許多人夢寐以求希望見報。但很多情況下往往是稿源多,但真正適合用的卻是少數。而決定稿件質量的因素,有時就在于作者是否精于點點滴滴,是否能抓準問題。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女大學生同時進入一家公司,經過一段時間,一個升為經理,另一個不服氣。公司老總決定測試一下,分別叫她們到市場上問一下螃蟹是什么價格?;貋砗?,老總先問不服氣的員工,她只說了多少錢一斤。老總再問升了職的員工,得到的答案是:現在價格多少,大的小的各是什么價格,哪家便宜一點,前幾天的價格大概是多少,如果是自己吃的話,買什么價位的,如果是送人建議送什么類型與價位的,等等。

同樣交待一件事,一個人只是機械地照做了,而另一個人卻發揮主觀能動性帶來了與之相關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將會給領導科學決策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參考。同理,對于寫稿的人來說,有時,作者與作者之間的差別就在于這些不經意的點滴之中,在于作者能不能抓準問題。能否抓住問題的差別,可能來自多方面,但主要恐怕還是在于平時的觀察、思考和行動。

猜你喜歡
人民日報
救火英雄王鋒:三闖火海救人,獲《人民日報》頭版盛贊
中國奧運新聞報道的文化轉向
《人民日報》、《讀者》領跑2016報刊發行
新浪微博的“語—圖”互文分析
《人民日報》否定“文革”釋放積極信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