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學科素養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培養

2016-09-07 15:15陳文娟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19期
關鍵詞:日常教學

陳文娟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人文素養等。新課標中對語文學科教學的要求中增加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語文素養強調將學生的知識學習和人文素質培養結合起來,體現了全面發展的思想,同時也是語文課程教學的一種比較理想的境界。將語文學科素養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并提高學生的精神文化內涵和綜合素質,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對如何在語文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希望可以給當前的語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學科素養 日常教學 滲透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9-0150-01

一、語文學科素養概述

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習得語文素養的主渠道,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漸進地積累修養的過程?!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盵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既是語文課程的目標之一,也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這一理念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及語文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產物。是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這一基本性質特點的具體體現。

在語文教育改革過程中,“語文課程目標”大約經歷了這么幾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強調打好基礎,提出“雙基”;70~80年代強調能力,提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90年代以后,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隨著對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點的認識,課程標準從學科素質和人文素質的統一、基本要求和個性發展的統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統一、認知與情感的統一、結論與過程的統一等新視角提出了“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全面深入地揭示了語文素養的豐富的內涵[2]。

二、語文學科素養在語文日常教學中的滲透培養策略

1.運用語文學科內容培養語文學科素養

從語文學科內容來看,從包容的內容的多方面性看,它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從語言形式看,有字、詞、句、段篇;從語言的應用規律看,語文講究修辭邏輯;從語言的運用過程看,有聽、說、讀、寫。語文是作者心靈,語感對象化的一個整體性反映,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只有學生對課文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并被學生整體性占有,作者的語感、心靈才會不覺地被滲入到學生的文化心理結構之中,積淀為語文素質、人文素質,最終形成自身的語文能力與修養[3]。文本是審美愉悅的最初源泉,語文教材選用的文章大多是內容與形式的完善統一,文體范式與人文意蘊是一種水乳交融的關系。

2.利用廣博的語文知識培養語文學科素養

語文學科的知識范圍廣博,語文自然是與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語文是作者對生活的反映,是在微觀上較為清晰地表現生活的。語文教學也同樣只能建立在每個學生個體微觀清晰的理解上,教師一家之言不能代替學生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講多少,應突出哪些知識點,難以千篇一律地由教師來代替。由于教師所受的教育,生活閱歷,審美愛好等千差萬別,在理解能力與欣賞性上難以達到一致。但在現實中卻是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參,統一的教法,統一的作業內容及統一的答案,把學生嚴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和模式之中,很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因此,要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性,使學生融于自然美、情感美、藝術美及語言美于一體化的語文學習環境之中,讓他們進行愉快地誦讀、自由地討論、優美地欣賞,使之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和引導,更多地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地進行自主、探索性學習,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想象,通過交流和合作共同尋找答案,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力,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教師只是適時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此教師要注意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要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進行扶持。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發展學生個性。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深入到學生實際,全面了解和發現學生的不同個性和不同要求。要對學生不同特點和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才能見效。語文學科作為一個最具有個性化的學科,每一篇課文作為感情智慧的凝結,在每一個讀者頭腦中都會留下不同的印象,每一個讀者會有從中發現新的東西。因此,必須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時產生興趣。

3.運用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來培養語文學科素養

語文教學中要創設從事各種活動的大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達到心靈的凈化,情感的升華,人格的完善。要讓學生通過參與社會活動,走向社會大課堂。如春游,參與社會調查,教育調查,關心社會熱點問題,與學生交友,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等,在無限寬廣,美好的社會生活環境的大氛圍中,使學生經受鍛煉,培養各種能力、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修養等。因此,社會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在課內要鼓勵學生產生質疑、提出提問、進行討論,利用三分鐘的小演講、十分鐘小辯論等活動,這樣往往能使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引起他們創造的活力。如筆者在教學中開展了經常性的十分鐘的小辯論活動。每次指定一個小組,讓學生自己確定主持人、辯題、正反方辯手,筆者只在辯論后略作評說。辯題大多涉及學生生活中的敏感話題,如“校園文明警示牌多好還是少好”,“當今社會是需要通才還是專才”,“成功主要是靠機遇還是靠能力”等。通過這些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同學們在唇槍舌劍中思維異?;钴S,思維靈感得到了激發。這些活動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和喜愛,學生借助這個活動載體,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梢?,語文教學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的大舞臺上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才能為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語文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以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結合高中語文的實際課堂教學,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進行了具體的分析,通過運用語文學科內容、廣博的語文知識和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管曉芳.人文素養的滲透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J].才智,2012,04:128-129.

[2]何妙婉.利用網絡資源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J].教育導刊,2012,12:83-84.

[3]楊成江.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培養學生語文素養[J].中國職工教育,2012,16:135+137.

猜你喜歡
日常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探索
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研究
淺論幼兒環保意識的培養
如何實現珠心算教學與幼兒園日常教學的有效整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