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16-09-10 07:22吳海丁一杰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4期
關鍵詞: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

吳?!《∫唤?/p>

〔關鍵詞〕學科滲透;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1999年8月13日,國家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應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育的全過程中,各科教學都應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體育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要承擔起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任務。體育教育成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認同。

滿足學生的運動需要,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是學校體育的本體功能。同時,學校體育還應具備其他功能,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初中階段的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展矛盾的高發時期,許多心理不穩定因素急需一個宣泄和疏導的途徑,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體育領域的滲透與運用,體育活動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越來越顯著,也成為一種最易于學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在體育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新課題。筆者在多年的初中體育教學中發現,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的基本關系,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它不僅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更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健康地成長。平等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感受到人格的尊嚴與神圣,在這種氛圍下,會減少學生諸如自卑、孤獨、膽怯、抑郁、冷漠、仇視等不良心理狀態的出現,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至愛、真摯的師生情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體現在學生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

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體育教學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嚴,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合理制定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結果的一種主觀愿望。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應充分思考研究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等要求,圍繞新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構建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

在體育運動上,每個孩子是有差異的。積極性的鼓勵評價,是促進學生朝著目標前進的動力。比如,讓學生展示優美的技術動作,或者表揚學生“流血不流淚”的頑強品質。對于與目標差距較大的學生,我們要學會期待。比如對他說:“膽子大一點,你一定能從跳箱上越過去;你一定會像某某同學一樣,一定行的”;“如果你能將出手角度再大一點,一定能將實心球投得更遠”。在運動場上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滿意的點頭、一個豎起的大拇指、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可以促進學生向目標邁進。

如果缺乏必要的挑戰,就會使人產生倦怠心理,而競賽能增強學生的興奮感,所以在體育活動中,快樂感對精神狀態的提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挑戰的難度也不能過大,以努力能完成為準,否則會使學生產生畏懼的心理和挫敗感。合理設計體育活動的難度,尤其要照顧到有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的學生,使之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在競賽內容和規則上要合理把握難度。運動中需要設置有一定挑戰性和難度的項目,當學生能從容應對這些挑戰并戰勝它,就能產生成就感。

三、創設挫折情境

青少年經歷一些挫折,可以更快成熟起來。如果沒有挫折的經歷,沒有抗拒挫折的毅力和能力,那么遲早會被社會淘汰。在體育教學中創設一些具有一定困難的活動來鍛煉學生心理承受力,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又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舉兩得的效果。初中生身上肩負著沉重的中考壓力,當不能達到他們預期的學習目標時,就會給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遭受挫折的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動作粗暴、語言粗魯,有攻擊、不安、逃避和推諉等表現。

針對這些表現,教師應采取正確的心理教育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設置一些困難情景。如在田徑教學中逐步提高跨欄的高度,在籃球教學中調整罰球線的遠度,足球教學中增加顛球的個數等,讓學生尤其是體育成績突出的學生,經過適度的挫折,使他們在面對挫折、戰勝挫折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成功體驗。運用體育運動特有的松弛、轉移、激勵和調控功能,使受挫學生的心聲得以自由表述,壓抑情緒得以徹底發泄。

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的是把握時機,當學生遇到挫折自滿情緒消失時,教師應及時分析學生的失敗原因和完成動作的潛力,增強他克服困難的勇氣,激勵他完成難度更高的動作,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四、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培養社會適應能力

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不僅成為一個認知系統,也成為一個準社會系統。學生在這里體驗到平等、民主、友情,也體驗到在集體中探求知識、積極參與的樂趣。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又能分享別人的有益經驗,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還能營造同學間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氛圍。

課堂中同學之間若是產生了磨擦或是糾紛,就應及時給予調解、引導他們學會寬容,真心相待。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充滿溫情和友愛,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另外,為了處理好學生間的友好關系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骨干的作用,利用一些專項技術好的學生幫助輔導技術差的學生,讓他們手把手的指導、協作練習、共同前進,積極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活動氛圍。這對于發展初中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十分有利。

五、善用多種教學手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教學的方法各式各樣,“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以達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例如,語言是體育教學方法的主要因素,教學語言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起著組織、教育、講解等作用,通過批評、表揚、鼓勵、指導等語言去進行教育。

因材施教,加強教學的針對性,體育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當中,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以及身體素質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對于孤僻的學生可引導其選擇籃球、足球、排球、集體接力、拔河等項目;對于優柔寡斷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田徑、籃球、排球、足球等項目;靦腆、膽怯的學生可以選擇武術、體操(雙杠、跳馬等)、籃球、足球等項目;急躁、易怒的學生適宜選擇下棋、太極拳、慢跑、游泳等項目;缺乏信心的學生應選擇一些簡單易做的項目,如跳繩、俯臥撐、踢毽等。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從實際出發提供不同的運動項目讓學生來選擇,使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都能得以充分發揮,在各自擅長的項目中找到運動的樂趣,施展自己的才能,揮灑運動熱情,從而達到中學《體育與健康標準》的心理健康要求。

初中階段是個體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階段,是人身心發展的重要轉折點,交織的矛盾和激烈振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產生了諸多不同于以往的顯著特點。不同的體育運動內容和方法能改善不同的心理問題,通過學校體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初中生的心理發展水平。通過學校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使學生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開發區中學,廣州,510730)

編輯/ 王 楨 終校/王抒文

猜你喜歡
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
初中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探索與實踐
花若芬芳,蝴蝶自來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學科滲透的策略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