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男子自行車運動員高原訓練血清CK變化分析

2016-10-21 10:54王萬祥
現代交際 2016年16期
關鍵詞:自行車血清

王萬祥

[摘要]以寧夏自行車項目10名男子運動員為實驗對象,利用文獻數據法、實驗法和數理統計法,通過對寧夏自行車運動員2015年高原訓練期血清CK值進行系統監控,找出其變化特點,為教練員安排高原訓練提供理論依據,從而提高運動員運動成績。

[關鍵詞]自行車 高原訓練 血清 CK變化特點

[中圖分類號]G8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6-0134-02

自行車運動是一項極具觀賞性的競速體育項目,既要求運動員要有良好的力量素質,又要求運動員有良好的耐力素質。要想有效地發展運動員的力量、耐力素質,并且保證運動員正常進行訓練,就要在訓練過程中防止肌肉的過度疲勞,減少運動員的肌肉損傷。血清CK是反應運動強度的敏感指標,通過對血清CK的長期監控,能夠有效地掌握訓練負荷強度安排是否合理,更直觀地反應出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況,是否有肌肉損傷等,為教練員提供科學化建議,保證訓練的正常進行,以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成績。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寧夏男子自行車隊運動員10名,其中國家健將2名,國家一級運動員5名,國家二級運動員3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與自行車項目相關研究的文獻,以及與訓練監控相關的書籍,為完成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實驗法

每周一對運動員血清CK進行測試。運動員晨起空腹狀態下采指血30ul,使用Reflotron Plus干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得結果。

3.數理統計法

通過應用Excel2007,將所測得資料進行統計整理,并做出與本研究相關的圖示。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冬訓高原訓練安排特點

2015年12月7日—1月17日,在青海多巴高原訓練基地共進行5周高原訓練,主要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1—2周為高原訓練前期,主要以有氧訓練為主,其目的以適應高原為主;第二周訓練量達到最大,同時提高運動強度,其目的是打好有氧基礎,向高原訓練中期強化訓練過渡;3—4周為高原訓練中期,主要以強化訓練為主,訓練量和訓練強度達到最大,其目的為利用低氧環境充分挖掘運動員的最大運動能力;第5周為高原訓練后期,是本次高原訓練的調整期,主要以有氧訓練為主,其目的為緩解運動員機體疲勞、恢復體能,為接下來的平原訓練做鋪墊。

1.冬訓高原訓練訓練量安排

如圖1所示,高原訓練第一周訓練量為680公里,主要進行低強度有氧耐力騎行,初上高原,通過低氧和訓練雙重刺激,以提高運動員基礎有氧能力。高原訓練第二周訓練量為796公里,本周訓練長距離課,逐漸提高訓練強度,并穿插短距離強度訓練,以發展運動員最大有氧能力,為接下來的拔高訓練做鋪墊。高原訓練第三周訓練量為820公里,繼續增加訓練量,達到本次高原最大訓練量,并且提高強度訓練課頻率,充分調動運動員的運動能力。高原訓練第四周訓練量為780公里,是本次高原訓練的重點周,逐漸減小訓練量,并且訓練強度達到最大,通過變速訓練和最大乳酸能訓練充分挖掘運動員的無氧運動能力。高原訓練第五周訓練量為578公里,減少強度訓練課頻率,并且減小訓練量,通過長距離有氧耐力騎行,夯實運動員有氧能力,恢復運動員體能,緩解運動員機體疲勞,為下一階段訓練做鋪墊。

2.高原訓練重點課安排

表1為本次高原訓練的重點訓練課安排,從表中可以看出,整個高原訓練安排都是連續負荷安排,一節強度課后日次會安排一節長距離耐力訓練,每周共四堂重點訓練課。高原訓練第一周主要是以適應高原環境為主,只在星期六安排了一節長距離有氧耐力訓練課;高原訓練第二周為適應期向強化期的過渡周,分別在星期三和星期六安排長距離有氧耐力訓練,并在長距離課的前一天各安排一節強度訓練,分別為12月15日的短距離間歇訓練和12月18日的變速訓練,本周提高訓練強度,為接下來的強化訓練打下基礎;高原訓練第三、四周與高原訓練第二周的重點課安排相同,但無論是有氧耐力訓練還是強度訓練都加大了訓練強度,第三周訓練量達到最大,第四周訓練強度達到最大,最大化挖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提高運動員承受負荷水平;高原訓練第五周為本次高原訓練的調整周,均為有氧耐力訓練,只在星期三安排了一堂有質量的長距離有氧耐力訓練,運動員在本周通過有氧訓練來恢復體能,保證運動員機體能量儲備,為接下來的平原訓練做準備。

(二)血清CK變化特點

CK是骨骼肌細胞中能量代謝的關鍵酶之一,其活性直接受運動強度的影響,運動強度越大,CK的活性也就越高,其原因是隨著運動強度的加大,細胞膜的通透性提高,CK透過細胞膜進入血液,導致血清CK活性增加。血清CK是評定骨骼肌疲勞和損傷程度的敏感指標,同時可以根據血清CK的活性來評定運動員對訓練的適應和恢復情況。一個身體機能狀態較好的運動員,在沒有肌肉損傷的前提下,血清CK通常在48小時后即可恢復到正常水平,若血清CK的活性持高不下或恢復減慢,那就要注意運動員是否有骨骼肌損傷或疲勞過度積累,要及時對訓練安排進行調整,保證運動員身體機能恢復后再進行訓練,反之可能造成運動員出現過度訓練或過度疲勞。

從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周高原訓練第一周血清CK處于相對較低水平,這是因為高原訓練前一周的平原主要是以有氧耐力訓練為主,并沒有大強度訓練,全隊血清CK305.13±24.9u/L;高原訓練第二周,全隊血清CK達到407.82±47.07u/L,本周安排了強度課,但強度不高,血清CK略有上升;高原訓練第三周全隊血清CK463.73.15±104.78u/L,繼續增加訓練強度,血清CK進一步上升;高原訓練第四周訓練強度達到最大,血清CK達到829.55±120.35u/L,說名本周訓練隊運動員骨骼肌刺激較深;高原訓練第五周主要是恢復為主,并沒安排強度訓練,血清CK有所恢復,全隊血清CK為461.88±168.57u/L。身體機能較好的運動員的血清CK可在1—2天后恢復到正常水平,機能較差的運動員血清CK較高,并且恢復速度較慢。從整個高原訓練來看,運動員血清CK隨著運動強度的提高而上升,通過調整能較快恢復。

圖2為其中1名運動員的血清CK變化曲線,從曲線我們可以看出,隨著訓練強度不斷提高,運動員血清CK的活性也隨著上升,高原訓練第四周訓練強度達到最大,運動員血清CK達到847.8u/L,說明無論訓練強度大小都會對運動員血清CK活性有一定的影響,運動強度越高,對運動員骨骼肌的刺激越深,血清CK也隨之越高。在整個高原訓練過程中,要求運動員積極恢復體能,包括課后的慢跑、拉伸、按摩、水療等多樣化的恢復手段,保證運動員身體機能快速恢復,使運動員血清CK處于可控范圍內,保證高原訓練的系統進行,并且較高質量的完成訓練安排。同時,血清CK的恢復也有個體差異,承受負荷能力較強的運動員血清CK相對較低,并且恢復速度較快,承受負荷能力較差的運動員反之血清CK較高,并且恢復速度較慢。

三、結論

(1)血清CK隨著訓練強度的加大而升高,并且在強度課后的1—2天可恢復到正常水平。

(2)血清CK存在個體差異,身體機能較好的運動員血清CK相對較低,并且恢復較快;身體機能較差的運動員血清CK相對較高,并且恢復較慢。

(3)課后的主動恢復手段可加快血清CK恢復。

(4)血清CK的監控,可有效地評定訓練的科學性,及時了解與動員承受負荷的水平,為教練員安排訓練提供有利依據。

【參考文獻】

[1]馮連世,李開剛.運動員機能評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標測試方法及應用[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25-30.

[2]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88-90.

[3]翁慶章,鐘伯光.高原訓練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4]韓佐生.自行車運動員的高原訓練[J].體育科研,2000,21(06):9-12.

[5]關北光,張賢松,謝海峰.第二十八屆奧運會自行車選手張俊英賽前血清肌酸激酶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03):87-89.

責任編輯:楊柳

猜你喜歡
自行車血清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達
幽門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達與IL-6表達的相關性
血清PCT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療效及預后的評估價值
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
淺談自行車運動員的體能訓練
青少年自行車運動員的科學選材
關于完善校園自助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幾點思考
太陽能電磁助力單車研究
Follow ur Heart隨心所動
血清HBV—DNA與HBV血清標志物的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