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2016-10-21 10:54許海青
現代交際 2016年16期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許海青

[摘要]網絡資源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較大,本文從網絡資源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具體影響分析入手,對高校在網絡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優化策略進行了研究分析,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網絡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6-0160-0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技術性因素要求較高,網絡資源的快速發展使得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對網絡環境下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施研究設計,對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水平十分重要。

一、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影響

(一)網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影響

大學生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思考能力,已經可以在樹立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進行更加豐富的信息資源的收集和處理,在這種情況下,諸多理想信念的建設活動都比較容易在信息傳播渠道拓展的過程中出現較大的變化。[1]此外,網絡資源的發展會使很多信息資源的傳播渠道發生變化,而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快速建設和完善的階段,容易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出現價值觀的變化。大學生的學業活動需要憑借較為堅定的理想信念進行推進,在這種情況下,理想信念會成為影響大學生學業質量的重要因素,而網絡資源的迅速普及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原有的生活方式,使大學生能夠借助網絡資源進行個人價值的實現。因此,大學生的理念信念會在個人價值的不斷實踐過程中產生深刻的變化,并最終使得大學生憑借教育活動所獲得的理想信念產生改變。[2]網絡資源的發展還使得信息資源的獲取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大學生很有可能在網絡資源帶來的氛圍改變中產生較為強烈的意愿。因此,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會在心理需求影響下出現很大程度的變化,并影響到大學生原有的思想狀態。大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思想成熟度,卻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使得很多大學生容易在受到不良信息影響的情況下產生思想的偏差。

(二)網絡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是保證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并適應社會要求的關鍵,隨著網絡資源的快速滲透,大學生比較容易在網絡資源帶來的虛擬環境中發生心理狀態的變化,并影響到身心健康。[3]網絡資源對使用者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具備很高的要求,而大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對新生事物擁有很強的好奇心,非常容易在身心健康方面受到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社交活動的推進,而網絡資源的完善使得大學生擁有了通過虛擬手段進行社交心理滿足的機會。因此,很多大學生不再使用傳統的社交方式進行日?;顒拥脑O計,不利于大學生社交能力的增強。另外,網絡資源存在較為繁雜的特點,并不能保證全部的信息資源具備足夠的真實性,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如果不具備足夠的防范能力和自控能力,非常容易在社交活動推進的過程中產生人際溝通能力的不足,并由此引發自信心受損等一系列問題。因此,網絡資源雖然開拓了大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大學生的社交空間,卻并不利于大學生現實生活中社交能力的培養,最終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形成不利影響。[4]網絡資源當中的諸多不健康信息也很有可能形成對大學生的影響,使大學生在無法對繁雜的網絡信息進行準確判斷的情況下產生厭學心理,并最終導致大學生身心健康受到不利影響。

(三)網絡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影響大學生社會行為能力的關鍵,也是高等學校進行大學生培養的主要目的。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大學生很容易在失去傳統自律機制的情況下形成素質能力的偏差,并且最終造成大學生不能運用道德手段進行約束性機制的建設。[5]此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需要借助高校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而大學生如果在網絡資源的影響下產生了日常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較大變化,則很有可能使大學生在正常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素質建設的偏差,并且使大學生無法適應約束性機制的建設要求。另外,大學生受到網絡技術的影響較為深刻,很有可能在網絡技術所帶來的便捷性因素影響下簡化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的快速變化會使得大學生疏忽對生活技能的關注,最終導致大學生不能夠在進入社會之后適應各項社會任務的要求。[6]網絡資源所帶來的虛擬環境使得大學生在表達個人意愿的過程中不需要承擔過多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將會缺乏足夠的自律意識,如果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使用網絡環境中的社交理念進行行為的控制,則不利于大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網絡對大學生責任心的影響

誠信心理是影響大學生人格品質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高校都將大學生的誠信品質培養作為工作的重點。但是,在網絡環境迅速完善的情況下,很多高校的大學生能夠利用網絡手段對多種多樣的信息資源進行收集和判斷,并且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對責任心的建設進行規劃。[7]在這種情況下,網絡資源的普及會成為影響大學生誠信品質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進入大學生活之后,具備了更多的自由,比較容易在后續的生活過程中受到誠信因素的不利影響,尤其是在大學生在不必面對面進行信息傳遞和行為控制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會放棄日常生活中的誠信操守,并造成誠信品質的破壞。傳統社會的誠信機制既需要從道德層面進行宣傳,也需要很多硬性機制加以規范。而網絡環境并不具備傳統社會中對誠信的硬性要求,很有可能在個別道德品質較差的人的影響下形成污染。因此,大學生的責任心比較容易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產生較大的變化,并最終導致高校誠信品質培養水平的下降。

二、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的應對策略

(一)轉變教育理念,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

首先,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教育理念的關注,并從日常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對各類教學活動的實際影響進行綜合和判斷,保證教育理念的改革可以在具備前瞻性思維的情況下得以推進,提高教育理念的科學性。[8]教師要加強對教學理論的學習,并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的實際要求進行教學手段的設計,保證全部的教學活動都能適應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建設要求,保證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具備較強的理想信念。高校的教師需要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特點的關注,充分認識到社會的深刻變化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具體影響,保證大學生可以在有效的教育下得到理想信念的高水平建設。高校的教師需要加強對新型網絡技術的學習,并且切身體驗網絡環境對大學生心理的具體影響,以便高校教師可以結合大學生的具體心理需求選擇網絡資源的替代資源,使大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科學的屏蔽不良網絡因素的影響,保證理想信念得到更高水平的建設。教師要主動放棄傳統的理想信念建設方式,避免大學生在許多已經過時的教育方式中產生厭惡心理,使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可以在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影響下得到較高層次的建設。

(二)改革教育維度,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

首先,每一位高校教師要保證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具備足夠的關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可以在充分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情況下得到推進。[9]此外,要加強對教育維度設計理念的關注,使大學生可以突破傳統的教育體制束縛,通過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完成思想教育活動,保證身心健康。教師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滲透到大學生日常行為的各個方面,使大學生可以在較為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質量。此外,教師需要加強對大學生日常生活全部活動的關注,使大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全面監督和引導之下進行教育活動盲區的調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能夠在多個層面共同發揮作用。教師要借助網絡技術的優勢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改造和設計,使大學生日常行為的觀察和管理能夠利用網絡技術加以完善,保證大學生可以在網絡技術的有效支持下進行宣傳機制的合理設計,并且提升網絡媒體資源的應用價值。

(三)改良教育形式,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

教育形式是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所有的教學工作者都要加強對網絡技術應用過程中交流機制的關注,使后續的交流活動可以有效保證適應信息資源的處理要求,使網絡資源的使用能夠更大程度上適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具體要求,并保證全部的網絡技術價值可以得到完整的實現。在選擇具體的網絡應用技術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備較強的開放意識和創新精神,并且對具備凝聚性特點的網絡技術操作方案進行處置,切實保證全部的網絡技術操作環境可以在教學人員的廣泛參與之下實現應用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必須對網絡技術應用過程中的問題提出機制加以完善,切實加強網絡環境下教師團隊建設機制的運行質量,以便后續的技術操作環境能夠有效地適應網絡環境下的技術應用團隊管理工作要求,并使后續的思想政治活動可以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及時發揮必要作用。

(四)合理設計教育內容,增強大學生責任意識

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是確保大學生具備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進行科學的規劃,使更多的責任感培養因素能夠滲透到大學生的教育工作當中,確保各項教育活動能夠在更加科學的模式中加以推進。此外,教學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網絡環境和網絡資源的復雜性特點,使全部的網絡媒體資源都能在教育內容的合理控制下進行使用,提升大學生責任心的建設水平。思想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特色的關注,既要按照規范的模式進行常規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也要保證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具備足夠的興趣,保證思想政治課程能夠得到學生的支持。責任意識的培養必須使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推進,不能按照貫徹政策的方式強行執行,使每一位大學生都能發自內心地參與到責任意識的培養方面,并且有效地避免大學生對傳統教育體制產生反感。要對新型教育內容設計方案進行有效的評價,為高校教師提供改良思想政治教育細節的資源,便于教學經驗的積累。

三、結論

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很多新情況的影響,因此,對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施研究分析,并對優化策略進行完整的制定,對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李大新.淺析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改革與開放,2010(14):153-154.

[2]于江寧.淺析大學生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世紀橋,2010(21):122-124.

[3]李軍.淺析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從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和載體兩個角度思考[J].宜春學院學報,2009(03):41-43.

[4]王海建.3G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104-107.

[5]王紅.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1(14):33-34.

[6]王玉忠.淺析網絡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2015(05):63-64.

[7]魏成武.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5):60-61.

[8]張桂芬,邵文祥,趙旭.淺析網絡載體對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09):229-230.

[9]邢瑞煜.網絡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06):120-121.

責任編輯:張麗

猜你喜歡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