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地制“微”,以“微”促教

2016-11-03 10:32金婧
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高中教學微課信息技術

金婧

摘 要:當前,微課如“集結號”般在各個學科開疆辟土。文章結合教學實際,從對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著手,圍繞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教師、學科內容以及學習環境等基本要素,分析微課在學科應用中的可行性,由此提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的策略。

關鍵詞:微課;高中教學;信息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16-0039-04

近年來,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一系列伴隨移動網絡、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普及而來的“微”生活方式接踵而來。正是在這種對信息需求由“繁”至“簡”的“微”變化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資源類型與課程表現形式”[1]進入教師的視野,并逐步得到推廣。那么,微課能否解決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又如何將其引入到信息技術課堂中?筆者從本校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際出發,談一談對微課應用的思考。

一、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江蘇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實施指導意見(試行)》指出:“普通高中技術課程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發展,著力發展學生以信息的交流與處理、技術的設計與應用為基礎的技術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規劃能力?!盵2]而信息技術課程的最大特點是集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 信息技術課程還有一種特點就是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內容更新換代太快,在課堂上我們是永遠教不完這些知識的,所以我們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獲取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與可待續性的發展。但是,目前的信息技術課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還存在著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生個體能力差異無法避免

江蘇省邗江中學的高一新生來自于不同的城鄉學校,以鄉鎮學生為主。一方面存在自身生活環境、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差異,另一方面受到各畢業校軟硬件、師資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起點不同,有的從小接觸電腦,對軟件操作的領悟力很強;有的平時很少用電腦,打字都是“一指禪”,甚至出現懼怕心理,繼而影響新知識新技能的獲得與內化。隨之而來就是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再加上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時比較少,這使得教師要兼顧所有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習慣會比較困難。久而久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及效果都不是很好。

2.學生自主探究無法到位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因而我校信息技術課多采用“任務”驅動。事實上,課堂的組織往往不由自主就走向了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的應試目標,抑或軟件本身的使用。起初,學生的確學到一些使用技巧,可是,重復使用操作命令雖然鞏固了知識,也消磨了熱情,學生變成被動機械訓練。一旦離開課堂所設置的任務,學生在自主創作時便無從下手,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無法“學以致用”。信息技術課程初衷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信息意識,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變了味,學生一看到學案任務頭皮就發麻,毫無積極性。

3.學生知識技能的內化無法遷移

縱觀之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相對穩定的“識別與獲取、存儲與管理、加工與表達、發布與系統等”信息活動主線。但是,在這華麗的外衣之下,依然顯現出信息技術軟件操作教學散點式、技能化傾向。學生對技術的學習停留在技術表面,在技術“相通性”的理解上擱淺。比如對于Photoshop“圖層”的概念,其實在之前已接觸過的Word或者Flash、PowerPoint中都滲透“圖層”的思想,大部分學生卻在學習本質相同的技術時難以做到理解互通。這樣,學生無法體會到技術深處抽象的思想內涵,也就無法進行技術遷移,把生活中“變化著的問題”歸為“同一”的技術存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學生陷入技術的奴役而難成為技術的主人”。[3]

二、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通過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班級授課情況下,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只能保證大部分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二維目標的基本實現,無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更談不上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而以視頻為主要載體的微課,目標明確、內容短小精悍、資源豐富多樣,有著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那么,微課能否解決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此,綜合微課的特點,圍繞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教師、學科內容以及學習環境等基本要素,筆者分析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的可行性。

1.從學習者特征分析

一方面,人的注意力在學習最開始的十分鐘是最集中的,也是學習效率最高的,高中生的年齡基本在15周歲到18周歲之間,其注意力比較穩定而持久。這正好與微課時間簡短的特點吻合,有助于保證微課效果的發揮。另一方面,高中生注意力已接近成年人水平,有意注意意識較強,并能長時間穩定地集中在毫無直接興趣但有間接興趣的學習任務上,所以通過微課學習時,學生能一定程度做好自我控制、自我監督,不容易被外界其它事物分散注意力,進而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

2.從教師能力分析

微課從設計制作到應用實施都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組織,對教師提出新的較高的要求。而我校信息技術教師隊伍較為年輕,對于新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都表現比較敏感,愿意并不斷努力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信息技術教師本身的信息素養相對其他學科的教師略有優勢,在微課的設計制作方面,教師能夠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依據一定的學習理論和多媒體技術自主設計開發微課,幾乎沒有技術方面的障礙。

3.從學科內容分析

依據學業水平測試的考核組成,信息技術課程大致分為理論和操作兩部分,而在實際教學中,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任務復雜度不同,有的是單一的聚焦點,如搜索技巧、網絡拓撲結構,其本身主題明確專一,適合微課用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有的是復雜程度相對較高的組合,如文字排版、表格數據處理,可以分離處理成適合用微課呈現的子知識點。不管是哪一類,微課短小而針對性強,能夠實現分步、分點講解,學習者可以根據需求選擇性地學習微課內容,從而大大減輕教師的負擔,調節教學中講解與探究的失衡。

4.從教學環境分析

在現階段, 微課雖然可以借助移動終端觀看和學習, 但畢竟其主流的播放媒體還是電腦。而信息技術課在網絡教室里開展,同時我校還構建了自主學習的Moodle平臺,這些都為微課的傳遞與使用提供了支持,學生可以通過校內網輕松訪問。這種較為自由的學習方式符合學生樂于與同伴交流或者自己嘗試探索問題及解決方案的傾向,有助于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其可行性和適用性。然而,微課并非“萬金油”,要想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用好微課,最大程度發揮效益,緩解甚至解決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處理能力,還是需要“因地制宜”。

1.因課而微

根據教學涉及的內容屬性,信息技術課程分為四種課型,即理論課、技能課、實驗課和作品制作課。[4]其中,技能課所占比例較高,理論課比例很小,作品制作課中也會涉及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實驗課則最為“年輕”,開設極少。而微課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也有多種類型,常用的有講授型、操作型、答疑型、主題型。講授型是對知識點的“講解”,答疑型則偏重問題的分析“解惑”,操作型主要是對技能或實驗的操作演示,而活動型著眼于項目、任務的調研、設計、探討等過程?!安煌闹R點需要不同類型的微課”[5],因此,我們應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微課類型進行開發使用。

以我校使用的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教材為例, 結合信息技術課中較為常用的四種類型的微課,可以看到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章節中的支持作用,如表1所示。

根據教學實踐,操作任務比較明確的教學內容,如“文本和表格數據加工”、“音頻、視頻、圖像信息的加工”等,操作型的微課可以作為動態的教學輔助,再現教師的操作細節,既可以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可以有更多時間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創造思維的培養。

2.因人而微

正如前文所述,“學生的差異性是不可避免的, 老師有責任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同時盡可能創造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獲得各自的發展?!盵6]鑒于信息技術課程需要參加學業水平測試,所有學生都必須從基礎內容出發,部分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能力,繼續難度的推進,少數學生進行拓展發展的提升。每一個層次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指導,教師往往疲于指導那些基礎差的學生,所以微課可以作為教師的數字化“分身”,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學習探究。通過這樣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收獲成就感。

例如在處理“圖像的加工”章節時,便于結構化組織微課和學生按需查閱,筆者以網頁形式呈現內容。按照不同的操作難度設置了三檔任務,并由此制作三檔不同的微課。

如圖1所示,第1級別的微課,以再現教師演示例子為主,即演示對象整體顏色的替換以及對象添加,強調的是選擇工具、移動工具的使用;第2級別的微課是在第1級別的基礎上,對對象的部分修改替換,涉及到圖層與通道,如圖2所示;而第3級別的微課重點是根據“資源鏈接”教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對象人物的豐富,如圖3所示。三個級別不同的微課,指導著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程度的學習,在保證起點低的學生達到基礎知識技能的同時,讓有能力的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自我設計學習,有效解決了分層學習的問題。

3.因時而微

微課的理念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結構的翻轉——學習知識在課外,內化知識在課內。但中外的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迫于升學壓力,學生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放在語數外等科目上,課前或課后很難也很少有時間來學習信息技術,即使是為迎接省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也多是集中突擊。換言之,無論微課設計得多么完美,如果學習者沒有時間或精力來學習,那么這樣的微課便顯得毫無意義。所以,微課在課堂上使用的可能性與頻率遠遠超過課后。

首先,微課以課堂學習為主。章節中有許多知識憑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學,或者只需要教師稍微點撥就可以明白。我們完全可以將這一部分錄制成配有醒目提示語的指導性微課,由學生在課堂上點擊觀看。對于教學的重難點,特別是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如在了解網絡拓撲結構的優缺點時,可以利用技術手段,結合PPT動畫,實現抽象內容具體化,靜態呈現動態化,枯燥結論生動化,進而降低學生理解難度,完成知識的建構。其次,課后學習為輔?;谖⒄n的可重復性特點,當某個知識點不理解或產生遺忘,或者做作業遇到困難時,可以在校內或校外訪問我們Moodle平臺的微課資源再次學習。

針對高二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專題訓練很重要。以我校的選修模塊《網絡技術應用》為例,這部分理論內容難懂、抽象,部分內容平時用不到,學生遺忘現象嚴重。以“IP地址”為例,其涉及到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類,子網掩碼、網關的作用,IP地址的設置等等,還有“非重點”的基礎知識:二進制數,而二進制數則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IP地址的格式和分類。據此,我們可以把這個專題的相關知識節點用思維導圖、概念圖等方式呈現,將其中的重點、難點、典型題做成微課,推廣至整個模塊中所涉及可以利用微課的地方按章節、知識點等分類整理。這樣,微課結構性強,有系統性,適合章節復習、專題復習。學生在復習使用的時候,知識脈絡流程,邏輯思路清晰,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束語

微課,作為“微時代”語境下的新探索,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注入新的血液,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課堂。誠如上文所分析,微課可以彌補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際中的缺陷。但課堂不能被微課代替,微課應用也不能生搬硬套。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不同于其它基礎學科,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點,很多人文性、綜合性的內容需要在課堂上生成和升華。所以,我們應該回歸信息技術學科本位,結合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學科特點,精心打磨出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微課,真正彰顯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江蘇省教研室.江蘇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實施指導意見(試行) [Z].2010.

[3]李藝,殷雅竹.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文化內化問題[J].教育研究,2001(10).

[4]朱彩蘭,李藝.信息技術課程四種課型的界定[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1) .

[5]韓慶年,柏宏權.超越還原主義:在線教育背景下微課的概念、類型和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

[6]吳曉茜.利用微課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學研究,2013(7).

(編輯:魯利瑞)

猜你喜歡
高中教學微課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分組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淺談如何教好高中數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