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

2016-11-28 14:39李金松
求知導刊 2016年28期
關鍵詞:供給側校企合作

李金松

摘 要:教育是人才的供給,職業教育更是如此。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只是思維和觀念的變革,更應是行動的變革。而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正是迎合職業學校人才培養需求,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強調理論課和實訓課的有機融合,實行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將人才培養與社會對職校生的需要進行了“無縫對接”。

關鍵詞:供給側;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

一、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存在的問題

教育資源的配置、教育環境的打造以及能提供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是供給側的問題。將經濟發展領域供給側改革理念移植到教育領域,不僅僅是思維和觀念的變革,更應是行動的變革。

職業教育供給側與需求側不相適應。從宏觀層面上看,是產業結構規模與職業學校各方面設置有待銜接。從微觀層面上看,是企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與職業學校人才的培養方案不能對接。加之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到來,企業處在不斷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向信息化、大數據、云技術方向發展。3D打印、智能生產技術的不斷涌現,進一步推動了職業學校教育結構不斷改革。

二、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實施方式

1.緊貼市場設置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面對市場經濟的波詭云譎和區域經濟的風起云涌,職業學校要順應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形勢,根據市場需求,結合企業調研來設置相應的專業。專業的設置與發展,關鍵要看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

2.引、聘、訓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

(1)引。每個專業,每年要向社會引進高素質、高技能的特級教師、名師等。通過名師的示范輻射作用,引導一批教師快速成長,成為學校發展、專業建設的中堅力量。

(2)聘。學??蓮暮献髌髽I中聘請一大批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企業的能工巧匠帶來了新技術、新工藝,也帶來了企業的文化理念和企業引進人才的標準??墒箤W校第一時間捕捉市場信息和獲得前沿資訊。

(3)訓。在把社會資源引進校園的同時,也積極將校園影響擴展到社會。建議專任教師每年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以提高懂理論、會技術的“雙師型”教師的比例。

3.校體合作,共同開發“互聯網+教育”智慧課堂

將傳統的理實一體化項目教學方式輔助以線上線下、翻轉課堂、“教”“學”一體的方式實施,并提供全部的配套內容資源?!爸腔壅n堂”不但為教師、學生開發了電腦、平板、手機通用的在線平臺,更在平臺上提供了遠超現有紙質課程資源的多媒體資源。

4.共建雙主體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外實訓基地通過政府統籌,利用企業原有廠房、基礎設施、市場渠道等共同建立實訓基地,確保實訓基地技能培訓、技術人才的交流,實現產品生產與市場的有效接軌?;啬J侥軡M足完成頂崗實習、教學實習、課程實訓等實踐教學任務的要求,就地取材,相對穩定,能做到“工學”結合。

校內實訓基地由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與學校直接管理,由企業投資或投入設備,并且為實訓基地派駐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學校提供場地和基礎設備,安排專業教師參與管理,共建校內實訓基地。

5.校企共管,創新育人模式

通過采取校企共商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參與教學與管理、共同培訓學生的職業技能與素養的育人模式,共同提高學生就業質量。企業為學校提供職業崗位特征描述、各職業崗位要求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等級,與學校共同制訂相應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審訂合作專業培訓計劃,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實現校企文化合作目標。從而使學生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均得到有效提高,呈現“出口旺”的局面。

校企雙方通過項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創、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實現校企“共建、共享、共贏”目標,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以行業和企業為依托的多層次、立體化雙主體辦學體系,使學校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 穎.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雙主體模式的運作機理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5(35).

[2]李玲玉.雙主體辦學 促內涵式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4-06-09.

猜你喜歡
供給側校企合作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究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創新創業為“供給側”蓄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