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生態城市法制建設的思路

2016-11-30 09:43劉子奇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9期
關鍵詞:法制建設生態城市思路

劉子奇

摘 要:隨著人口、資源、環境與城市化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態城市己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主流趨勢,本文從生態城市建設的結構和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國生態城市建設中對法律保障的需求,進而提出法制建設的幾點思路,對生態城市建設起到了法律制度保障作用。

關鍵詞:生態城市;法制建設;思路

隨著人口、資源、環境與城市化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態城市己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主流趨勢,成為全球各國各城市的關注熱點,目前在我國也已經有很多城市通過不同的方式開展了生態文明及生態城市的建設活動,并且也取得了一系列優秀成果。在此過程中,法制建設的不斷加強與完善無疑是對生態城市建設的最強有力的保障。

一、生態城市建設的結構和模式

我國目前已經有很多城市提出構建生態城市,當然這些城市存在很大的差異,在這里筆者將其概括為以下幾種: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煤炭、石油、鐵礦石等將此類城市歸類為資源型城市;還有一些城市有較好的旅游資源,以旅游業為城市發展的支柱產業,將此類歸為旅游型城市;另外還有一些城市如一些省會城市、大都市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較為發達,成為區域的中心,將此類歸為綜合型城市。以下對這幾個模式做一簡單的分析。

(一)資源型城市

資源型城市是指因礦產資源的開發而形成并發展起來,且礦業及相關產業在當地經濟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的資源型城市有很多,如有礦產資源且富產稀土的內蒙古包頭市;在石油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黑龍江省大慶市、山東省東營市;在煤炭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河南省平頂山市、安徽省淮北市,還有陜西省的榆林市等。通過對以上資源型城市進行總結,發現資源型城市具有如下幾個共同點:城市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對當地的豐富資源開采和加工;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經濟的發展大都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和資源銳減;產業比重失調,重心在第二產業,而第一、三產業比重多小。

(二)旅游型生態城市

所謂旅游型城市是指有豐富的能夠吸引大量外地游客的旅游資源,與發展旅游業相關的各種設施、機構、城市功能發達而完備,旅游產業結構合理,高效運轉,且處于支柱產業地位的城市。目前我國旅游型城市中有許多城市已提出構建生態城市,如有廣西桂林市、浙江省杭州市、云南省昆明市、湖南省張家界市、河北省秦皇島市、海南省三亞市等。通過對擬建生態城市的旅游型城市進行分析,發現旅游型城市一般具有的特點:以當地自然風光或人文景觀發展起來;部分旅游城市對資源保護力度不夠,存在“低投入、高產出”現象,旅游地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旅游產鏈過短;旅游規劃中未能體現環境保護原則。

(三)綜合型生態城市

綜合型城市是指經濟較為發達,功能較為全面,是區域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中心,能夠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傳播等社會功能的城市。如南京市、北京市、廣州市、濟南市、寧波市、西安市、成都市、福州市、鄭州市、上海市、重慶市、廈門市等,這些城市存在一些共同點,現歸納如下: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危機,如:大氣污染、水資源短缺、固廢增加、噪聲污染嚴重等;城市發展初期缺少科學規劃,隨著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城市空間擴大,出現空間格局不合理現象;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仍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我國生態城市建設中對法律保障的需求

法律制度在生態城市的建設與管理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立法方面,指明了生態城市建設的方向、方法、為生態城市建設提供法律依據;執法方面,可以保障在建設過程中對環境保護的監管,指引人們在建設過程中規范作為,保障建設合理、有序發展;宣傳環保法律方面,可以提高大眾的環保意識,保障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公眾參與權的實現。

(一)保障生態城市建設戰略、方針的制度化、穩定化

在生態城市的建設中,絕不能單靠靈活的策略,必須把各方面的重要戰略、方針上升為法律,使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權威性,并嚴格地依法行政,使政府行為及其權力運行具有法律的依據和保障。

(二)調整生態城市各種復雜利益關系的需要

生態城市建設涉及資源問題、生態問題、環境問題、社會問題,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每一方面都涉及利益關系的調整。因此,必須要有代表城市整體利益的政府介入。但僅依靠政府政策的引導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強有力的法律對不顧生態后果的短期行為進行硬性約束,以平衡各種權利之間的沖突,使城市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態環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三)遏止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近些年來,因在進行經濟建設時,不注重環境保護,出現了局部生態環境破壞加劇、資源嚴重短缺、工業結構性污染嚴重等環境問題。這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則極難恢復。為此,必須抓住法制建設這個根本環節。盡快健全和完善有關環境資源保護的配套法律法規。提高環境保護意識。通過法制把經濟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以遏止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三、法制建設建議

(一)建立健全生態城市污染控制體系

第一,對城市污水的控制。在充分利用現有污水處理和排水設施完善污水輸送系統的同時,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第二,對工業污染的控制。第三,對大氣污染的控制。調整機動車的稅費結構,對污染嚴重的落后車型設置高額入門費,鼓勵污染輕、節約能源的先進車型的使用;開發新型綠色建材;對于企業,發放排污許可證,被授予的排污權成為企業的資產,政府無權平調,但按照排污權規定的總量進行收費。第四,對消費污染的控制。第五,對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控制。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涉及千家萬戶、各行各業,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困難。

(二)建立健全生態城市綠地建設系統

根據城市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氣候、環境特征等,制定出城市各類綠地的用地指標,選定各項綠地的用地范圍,合理安排整個城市園林綠地的結構和布局形式,合理設計群落結構,并進行綠化效益的估算。

(三)建立生態城市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體系

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應根據國土規劃和區域規劃的要求,依據區域與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環境保護目標,制定對水資源、土地資源、大氣、動植物物種資源、礦產資源等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的規劃與措施。

四、結束語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城市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居住質量,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法制建設建議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生態城市,從而為創造安全、高效、便捷、舒適、和諧的生態城市提供保障。因此建設生態環境城市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王燦發.論生態文明建設法律保障體系的構建[J].中國法學,2014,(3).

[2]徐喜霞.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的問題及對策[J].建筑與文化.2013,(3).

[3]楊明白.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探討[J].科技與企業,2012年.

猜你喜歡
法制建設生態城市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詞多造
換個思路巧填數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與中國城市發展
電視法制節目的特點及主持人的基本素養
海綿城市理念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
我國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問題研究
思路一變 輕松賺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