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助困體系構建的現狀調查

2016-11-30 11:28吳斌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9期
關鍵詞:現狀調查高職院校

摘 要:高職院校的助困體系構建如何,是否有效解決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困難,保證他們順利、健康的完成學業,值得跟蹤調查。完善的助困體系應當努力做到在“資助”過程中不忘“志助”、在倡導“互助”的同時強調“自助”。堅持物質“資助”、心理“志助”和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的有機結合來助困,力求助困工作收到“自助”的效果。

關鍵詞:助困體系;現狀調查;高職院校

在大眾化教育的新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踏入了高職院校,要弄清楚高職院校的助困體系構建如何,是否有效解決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下文簡稱困難生)的問題,保證他們順利、健康的完成學業,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現有的高職院校助困體系做進一步的調研。近十年來通過訪談、調研、觀察,了解了本校與附近部分高職院校助困體系的現狀,并對困難生的一些相關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

一、調研目的

本調研對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的助困體系構建的階段性發展進行深入、詳盡的分析與研究,對高職院校的助困體系構建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作一次簡要、理性的疏通和分析,并給出一些比較科學、合理的綜合性判斷,以期正確地評價、準確地反映出我國高職院校的助困體系目前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和水平;同時,借鑒國內外的經驗,為我國高職院校的助困體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建議,以更好地發揮高職院校的助困體系的幫困與育人功能,滿足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變化需求。

筆者通過對目前高職院校經濟困難學生問題現狀以及現行經濟困難學生助困體系的研究,分析我國助困體系的主要特點、凸顯的主要矛盾以及助困體系面臨的現實困境,從理論上論述完善大學生助困體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對高職院校助困工作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總結,為下一步提出助困體系構建原則與要求并提出相關建議與對策做準備。從而為相關的教育部門提供助學幫困的新思路、新方法,制定更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助困體系,提高助困體系的幫困與育人功能。

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與助困體系現狀

研究表明,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原因使困難生的數量不斷增多,有時候問題變得比較嚴峻,一是改革開放使我國市場經濟逐漸復蘇并得到迅速發展,隨著物價上漲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提高導致高等教育成本相應增加;二是由于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根據國家的財力及相關理論[1],學生本人和家庭必須分擔一定比例的高等教育成本;三是地區收入差異、城鄉學生家庭收入水平差異、因病致貧導致部分大學生家庭經濟相對困難。

所以,根據以上實際困難,近十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困難生的上學問題,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來幫助困難生,不斷的加大對困難生的資助力度。再如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點第40條也明確規定“落實和完善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好義務教育學校、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國家助學政策,推動各地建立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和研究生資助政策體系。突出精準資助,堅決查處申請資助過程中的作假、冒領行為。落實資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繼續強化資助資金監管。推動學生資助信息化建設。做好資助政策宣傳?!睆某醪浇⒁元?、貸、勤、減、補為主體的高校學生助困體系,順利向“新資助體系”過渡,即以“獎、助、勤為主體”和“貸、減、免為輔助”的多種方式并舉為助困的物質基礎,從以前的入學后扶助到現在的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后立體扶助,從而形成了高校多層次、全過程扶助的新資助體系模式,這標志著我國高校助困體系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三、高職院?,F行大學生助困體系簡述

2007年,為了適應新時期學生資助的需要,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該文件試行標志著我國高校助困體系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它是以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勤工助學為主體,助學貸款、學費減免、特殊困難補助、畢業生就業困難補助、其他臨時性資助等為輔的有機結合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在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后發現,目前各高職院校在省級助困中心的指導下,逐步建立了以“獎、助、勤、貸、減、補、免”為主的多元助困模式,相當大的程度上緩解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入學難、讀書難的問題,現有助困體系的主要特點是:

助困類型設計較為多元。助困體系總體以體現出主要資助方式明確,輔助資助方式完善、保障措施到位的特點,主要資助方式有獎、助、勤等,輔助資助方式為貸、補、免等,保障措施到位體現為經費保障和組織保障。增加投入幅度遠遠高于國家財政增長幅度(中央和地方學生資助財政總投入:2006年僅僅18億元。2007年是猛增為272億元,2008年更是達到350億元)。這為解決困難生上大學提供了經費保障,顯示了強有力的財力支持。

功能定位明晰。各項資助方式資助對象、功能定位非常明晰。如國家獎學金就是獎勵特別優秀的學生包括困難學生與非困難學生、國家勵志獎學金就是困難生中的學習佼佼者、國家助學金就是解決貧困學生的生活費用問題。

導向作用明確。如助困體系通過代償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困難學生能夠到國家一些條件雖然艱苦但是卻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發揮才干,施展抱負。但對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一般要到艱苦地區和艱苦行業工作,筆者認為應以號召鼓勵、自愿為主,不可強制,否則有就業歧視的嫌疑。另外,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投身國防,保家衛國,從2009年起國家對應征入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

著重強調了政府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中的主導作用。大幅度增加了政府財政投入,減輕了地方高校的負擔。資金分擔體現了差異性和合理性。這種新規定明確了中央和地方各方資金投入的比例及相關責任。新資助體系充分考慮全國各區域經濟水平不同,在制度設計上使各地經費分擔上合理科學、具有可操作性,從政策層面上支持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

新助困體系大大地解決了困難學生的入學問題?,F有助困體系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不因貧困而失學。除了上述助困輔助措施外,各高校利用自有資金、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贈資金等,設立企業獎學金、助學金;對發生臨時困難的學生不定期發放特殊困難補助等。

新的助困體系主要內容:一是設立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改革原有的國家獎學金制度。國家獎學金每年獎勵全國高校學生中5萬名優秀學子,獎金額為每生每年8000元,是國家在大學階段設立最高榮譽獎。國家勵志獎學金對象是品學兼優的高校困難學生,獎勵人數占在校生3%;獎金額為每生每年5000元。二是大幅提高了現有的助學金。資助人數占全國在校生20%左右,資助因家庭貧困難以完成學業的部分學生。在[2]政府投入的同時,還規定高校自身每年要從其事業收入中足額提取4-6%的經費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高校學生。三是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有了新的變化,實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和校園地信用助學貸款相結合、共同發展的局面。2015年國家助學貸款進一步延長了還貸期限與提高了貸款額度。四是為了實現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并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同時進一步鼓勵和完善社會捐助的相關優惠政策措施。五是實施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

除上述助困方式以外,勤工助學在高職院校助困模式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勤工助學與其它的資助方式不同,它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和展示個人才能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實習鍛煉的機會。勤工助學一般分為校內、校外兩種,學校應鼓勵貧困生走出校門,選擇適合大學生特點的知識型、智能型勤工助學崗位,把技術轉讓、人才培養、就業與助困結合起來,拓寬助學崗位來源渠道。從單純性、勞務型的勤工助學逐步轉向科技助學,利用高校自身資源優勢和學生專業知識優勢,創辦大學生勤工助學服務公司產業,組織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面向校內外進行家教、家政服務、計算機維修、技術轉讓等多種形式的有償服務。在鍛煉個人能力的同時,也增加學生的收入,有助于學業的順利完成。調查中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對勤工助學崗位的要求主要是技術或者管理型。而目前高校內能提供給學生的崗位更側重于勞務型,簡單而煩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貧困生的積極性。

四、高職院校助困體系存在的不足與對策

十多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助困政策,助困體系基本建立起來,能夠幫助大多數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學業。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1.校方未認真執行撥付助困經費

從1999年,國家要求各高校每年從學校所收學費中撥出一定比例作為專項貧困生資助基金,但十幾年過去了,究竟有多少院校能認真執行呢?很明顯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沒有按照規定執行。種種情況表明,上級主管部門不是不清楚,也多次在各種相關會議上提出落實國家助困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很少有監督各高校落實貧困生資助的具體舉措,這是影響各種貧困生資助政策實施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

2.困難生存在消極依賴思想

我們在助困育人工作中還發現實際存在著困難生心理消極頹廢,如學生礙于面子,不愿參加勤工助學崗位;感恩意識淡漠、誠信觀念缺失,如畢業后對助學貸款不能按期償還,導致商業銀行從事助學貸款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都是疏于對學生精神培養的結果。等不良現象。從制度層面看,助困體系仍缺乏公平的動態考察監督機制、資助模式單一、缺乏人文關懷等等,需進一步優化整合和完善。還有助學金等助學方式不同于助學貸款,不用還款,是無償獲取,所以這種贈與的資助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不勞而獲、消極的依賴思想,同時也給困難生帶來自卑等負面心理影響,顯然,對困難生的心理疏導,培養其健康的身心也是尤為重要的。

3.助困效果有限

各地方政府與高職院校按照國家出臺的助困政策建立了助困辦法,占全國高校半數的高職院校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當然是受益主體(基本為在校學生的15%到25%、有地區差異),但是由于助困政策本身及其在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高職院校困難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并沒有得到全面、合理解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教育平等權、社會公平權、健康成長成才。

4.助困工作長期停留在經濟層面

即各學校按照困難證明與學生數比例報貧困人數,國家、省市區按比例發放獎、助學金,而對困難學生認定的實質條件、程序及由經濟困難造成的困難學生心理、學業和成才方面的困難未有深入的理論研究與政策支持??傊?,困難學生人數的日趨增加與助困體系不完善的現狀嚴重影響到和諧校園的建設,也威脅著和諧社會的構建。

5.高職院校助困工作者要積極面對上述問題

高職院校助困工作者要從社會、校園、家庭、學生本人多個不同的層面來分析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集各方的努力開辟新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思考相應的對策,大學生助困工作要充分發揮受助者的主體能動性,結合激勵原則,變“輸血”性的無償資助為“造血”性的有償資助,幫助他們實現其自我價值,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終使困難生完成“物質”和“精神”雙脫貧、達到自立、自強、自助、健康成才的目的。

6.引導困難學生與家長正確認識資助政策

綠色通道的開設,保證貧困學子順利入學;雖然新政策已經推行了多年,但是還是有一些困難生和他們的家庭對新助困政策不了解,比如他們不知道“綠色通道”的是什么,有些家長還以為是郵政專遞;或是不知道怎樣才能進行貸款,對國家助學貸款的程序很無奈;或是拿著街道開具的困難證明不敢給學?;蛘咧苯右I取助學金等,這些情況多發生在困難生入學時。其實不少學校是把高校助困政策的宣講材料、《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與通知書一并寄出,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家長并不真正了解助困政策。他們往往要親自來學校問過資助部門才能完全明白。對于這些情況學校應在同學中及時宣講,引導同學正確的認識高校助困政策,使同學了解到新政策的切實優惠,還要讓同學在安心享受國家、社會、高校給自己關愛的同時,明確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更加刻苦學習,在生活中鍛煉自己,通過勤工助學、志愿者活動、義工活動、社團活動等方式與社會接觸,最后能在畢業后有一個更好的開始,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回饋社會。

五、研究結論

從文獻中可以知道,社會福利制度較完善的北歐國家以及正處在經濟轉型期的東歐國家的學者都對助困體系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這些學者的研究范疇很廣,往往不拘囿于貧困學生的資助本身,而從經濟學、教育學、社會學甚至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來闡述這一問題,內容涉及銀行貸款、稅負改革、心理幫扶、社會資助等多個方面。這些研究已逐漸從因素性、局部性到系統性、全局性的研究轉變。這些研究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綜上所述,發展性助困模式著眼于困難大學生將來與發展,以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主的全新資助體系,具有可持續性、以人為本和樂于接受的特征。發展性助困體系是以經濟資助、心理“志”助、思想“自”助、能力扶助為一體的,鑒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已經影響其全面發展,政府、學校和社會應善采良策,努力做到在“資助”過程中不忘“志助”、在倡導“互助”的同時強調“自助”。堅持物質“資助”、心理“志助”和思想政治教育(如勵志教育、感恩教育、最美教育)多方面的有機結合來助困,力求助困工作收到“自助”的效果[3]。

參考文獻:

[1]張成福.責任政府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02:75-82.

[2]申紀云.提高高校貧困生能力優秀論文集[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8.

[3]吳斌.和諧校園建設視野下完善高職院校助困體系的思考[J].職業教育與教學,2011,(01):105.

作者簡介:

吳斌(1970~),男,安徽池州人,漢族,碩士,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經濟法、民商法;

基金項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資助課題(編號:14JDSZ3031)及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立項課題“完善高職院校助困體系研究”階段成果之一,主持人:吳斌。

猜你喜歡
現狀調查高職院校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施現狀調查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