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視覺情景,揚視覺之長

2016-12-08 21:08李海燕
考試周刊 2016年91期
關鍵詞:聾生語文教學

李海燕

摘 要: 由于喪失聽力,聾孩子學習語文時,缺失情景、基礎薄弱。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聾生的生理、心理和認知特點,“揚視覺之長 補聽覺之短”,借助網絡、實物等創設情境,充分調動聾生視覺為主的感官,構建適合聾生學習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 聾生 語文教學 《我愛故鄉的楊梅》

一、案例背景

由于喪失聽力,聾生很難對身邊豐富多彩的生活形成聽表象,他們主要通過視覺通道感知和獲取外界信息,學習中更多地依賴直觀刺激?;ヂ摼W具有把枯燥、單調、平面型的教學方式轉化成圖、音、像、影、文字等相結合的多媒體動態形式及立體式教學的獨特優勢和魅力。實物具有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的效果。在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調動聾生的視覺感官,將課文內容鮮活地展現在聾孩子眼前,形成“揚聾生視覺之長,補聾生聽覺之短”的學習狀態。下面我結合一個獲獎案例進行闡述。

《我愛故鄉的楊梅》是一篇狀物文章,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語文第十冊中的課文。它描述了故鄉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表達了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課文層次清晰,按照楊梅的生長過程特點,由整體到部分、由表及里地進行敘述。全文采用細膩、生動的擬人手法,讓讀者對楊梅產生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覺。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創設情境,引導感知。

課文是如何描寫楊梅果的呢?我們看作者的介紹。

(播放課文3—6自然段的對應錄像)視頻資料來源:http://video.sina.com.cn/v/b/1391334-1239832923.html.

教學設計理念:本篇課文描寫的是江南水鄉,蘇北學生對此缺少直接的生活經驗。針對這個問題,上課伊始,我播放了一段課文朗誦的視頻資料,目的是將學生帶入作者秀麗的故鄉,并且視頻中附上對應的課文語句,幫助聾生在語言文字與所描述的意境之間建立正確的對應關系。孩子們通過視覺觀察,輕松地借助字幕走進了課文情境。

片段二:斟字酌句,趣味賞析。

課文描寫了楊梅果的哪幾個方面?(板書:外形、顏色、味道)

首先寫了什么?請大家朗讀這部分課文。(學生自讀,思考)

誰來說一說,描寫楊梅果外形的句子(板書:圓、小刺)。

看(出示實物):這就是楊梅和桂圓,仔細比較(它們大小一樣,都是圓圓的)。摸一摸,有什么不同?(楊梅遍身生著小刺)。

一起來讀這句話(學生讀句子)。

這里能不能換成另外一個句子?請大家邊讀邊想,哪句更好?(生答……)老師引導總結:第2句將楊梅與桂圓作比較,更形象。

教學設計理念:這段課文描寫的是楊梅果的外形,在教學句子“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時,教者出示楊梅、桂圓的實物,引導聾生將陌生的楊梅和所熟悉的桂圓作比較,從而獲取直觀感受,體會作者描寫事物的細致之筆。

楊梅果的顏色和味道又是怎樣的呢?(學生自由朗讀,思考)

第5自然段描寫了楊梅果的顏色,是什么顏色?請完成填空。(板書:淡紅 深紅 黑的)??纯催@三幅圖,想一想,這幾個詞語可以調換位置嗎?(不能)它表面顏色的變化說明了什么?(楊梅果漸漸成熟)一起來讀句子。成熟的楊梅“幾乎”變成了黑的?!皫缀酢笔鞘裁匆馑??(接近于黑色)是不是真正的黑色?不是。(齊讀)

這時候,作者輕輕咬開楊梅,看見了什么?(生答:果肉、汁水)什么顏色?(新鮮紅嫩的果肉、鮮紅的汁水)一起來讀第③句話。

(結合圖片總結)這里作者按順序,寫出楊梅果表面由生到熟的顏色變化,再由外到內,描寫果肉和果汁的顏色。

教學設計理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笔切抡n標中本學段的閱讀目標。這部分課文描寫了楊梅的顏色,蘇北學生不熟悉楊梅的生長過程,缺少直觀感知,所以教者借助多媒體,將描寫楊梅顏色的詞句配上形象的、鮮艷的圖片,活化課文,引導聾生通過觀察圖畫,發揮想象,從斟字酌句開始,賞析課文內容。

片段三:水到渠成,升華主題。

剛才,同學們了解了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回顧課文)它圓圓的,遍身生著小刺。先是淡紅的、隨后深紅、最后幾乎變成黑的。沒有熟透的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接下來,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話,讀一讀。(學生選讀課文)

(師對照板書作總述)這篇課文,作者之所以能寫得生動、具體、形象,因為首先,他是個善于觀察的人,抓住了事物的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從楊梅樹寫到楊梅果,又從生到熟、從外到內具體描寫楊梅果。我們要向作者學習,注意觀察,學會觀察。我們知道,這篇課文是作者在病中看到窗外細雨,不禁想起家鄉、想起家鄉的楊梅而寫的。字里行間,可以體會到作者對楊梅的(?搖?搖 ?搖?搖),對故鄉的(?搖?搖 ?搖?搖)。(板書——喜愛楊梅,熱愛故鄉)

作者通過描寫故鄉的楊梅表達了熱愛故鄉的情感。同學們,你的家鄉是什么樣子的?你們熱愛家鄉嗎?(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準備好的各種影像資料和圖片,進行交流和互動。)

教學設計理念:本文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楊梅是故鄉的象征,明白愛故鄉的楊梅也就是愛故鄉,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體味感情,然后升華主題,鼓勵學生說出對家鄉的深切感受。課堂上,孩子們借助影像資料介紹家鄉,用手語告訴大家,我愛揚州,因為有美麗的五亭橋,美味的富春包子……

片段四:尊重個性,拓展思維。

課后,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完成其中一項作業——(破)

(1)先看一看、嘗一嘗楊梅,再讀一讀描寫楊梅形、色、味的句子,然后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2)請你仿照課文,通過看、摸、嘗等,抓住形、色、味的特點,描寫自己愛吃的一種水果(如:蘋果、草莓、……),要求語句通順、意思完整。

教學設計意圖:“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涵養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币匾曊Z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這一環節,教者設計了兩項難度有別的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僅要求聾生通過直觀的看、摸、嘗體驗,進行文字回顧和記錄,而且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孩子,讓每一個人都體驗到成功。

三、案例總結

1.創設視覺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文本無非就是彼時彼地的生活,針對聾生學習更依賴直觀刺激這一特點,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就播放課文內容的對應錄像,幫助孩子了解楊梅的生長環境和生長過程。通過這一視覺情境的創設,聾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自覺地走進課文,情感自然轉移到對課文的體驗上,這不僅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且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借助視覺情景,培養學習能力。

抽象的詞語、句子,還有學生無法感知的景象,單憑教師用語言解釋,學生不易理解,不能產生直觀聯想,利用視覺情景就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講課文時,作為蘇北的聾生,大部分沒親眼見過楊梅樹,課文中的許多詞語學生沒有直觀的感知,我就讓學生去看、摸、嘗,通過視覺、觸覺等品詞析句,這樣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3.利用視覺情景,提高表達能力。

聾生學習語言,總是以感性的形象作為來源。生動的視覺情景,可以引發聾生表達自己所觀察到的事物,喚起學習和運用語言的主觀需求。有效地運用視覺情景,可以高效觸動聾生去看、去“說”。課堂上,當投影儀上出現家鄉的影像或圖片時,孩子們紛紛用手語告訴大家,“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揚州……”這無疑是幫助聾生將語言文字和事物形象結合起來的最佳手段。

參考文獻:

[1]程益基.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國特殊教育網,2007,10.12.

[2]楊九俊,吳永軍,主編.建設新課程:從理解到行動.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06.

[3]楊建英.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的思考.才智,2001.

[4]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人教網,2010.

猜你喜歡
聾生語文教學
把握“三個基點”,助推聾生數學探究
聾生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研究
培養低年級聾生看圖寫話能力的策略
美術,讓聾生就業多一些可能
在數學課堂中對聾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究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