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2016-12-08 22:06蔣清盛
考試周刊 2016年91期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困生英語教學

蔣清盛

摘 要: 隨著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作為中學教學課程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教學質量逐漸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尤其是農村英語教學,考慮到農村教學條件有限,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較短,本文主要針對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 農村初中 英語教學 學困生

受教育資源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初中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弱,形成一些學困生,學困生這一概念首先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美國專家提出,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我國開始對學困生進行研究。初中英語學困生在智力方面并沒有什么問題,只是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英語學習效果弱,實現不了英語教學目標。對學困生的轉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要加強和學困生的溝通交流,進一步了解學困生的成因,因材施教,使學困生更快地走出英語學習的困境,最終提高農村初中英語的整體水平。因此,農村初中英語教師面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的問題,本文在分析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的基礎上提出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對策,旨在促進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

一、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

(一)家庭的原因。

家庭因素是導致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形成的重要外因。農村學生的父母外出務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的情況很多,他們自身的文化素質較低,沒有時間和能力指導孩子的英語學習,導致部分學生在無人監管學習的情況下被動學習。

(二)學生的原因。

1.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首先大多數農村初中生生活在比較偏僻的地區,沒有英語學習環境,學的是啞巴英語。其次農村學生的英語學習起步比較晚,大多數學生都是初中才開始學習,即使有的五六年級開始學習英語,但因為有的小學英語老師并非英語專業出身,使學生學到的英語不標準。最后初中學生由于自身的英語基礎薄弱,在初中英語的學習中對于發音、詞匯、造句等都有一定的困難,隨著英語學習難度的加大,逐漸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對遇到的困難沒有質疑的習慣,更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主動學習的動機,最終造成英語學習困難。

2.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被動聽講,不主動參與英語教學活動,也不注重課后的復習,導致不能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在記憶單詞和課文時是死記硬背,沒有進行系統的分析、比較和歸納。這些不恰當的學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英語學習困難。

(三)教師的原因。

很多老師把更多注意力給了優等生,缺乏對學困生的理解和包容,使學困生對英語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此外,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使英語課堂缺乏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造成學生英語學習困難。

二、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對策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只有提高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英語學習中。例如教師講有關food的名詞時,可以讓學生把食物帶到課堂中,把單詞的形、音、義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如老師講關于“weather”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各種天氣狀況用英語說,再選出代表向全班學生說,這既鍛煉了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又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比單純讓學生背誦相關單詞、詞組和語句更有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英語朗誦比賽、英語書法比賽等活動,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改進課堂教學,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要改善農村地區初中學生對英語學習困難的現狀,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把游戲、小組討論等形式引入課堂教學中,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例如對于單詞的學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早讀和晚讀的時間。通過領讀、教師和學生一起讀、學生互讀等形式,用自己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單詞的高漲情緒,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既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自信,強化學習效果。教師對于那些沒有掌握好課堂知識的學生,可以在課下加強對其指導,或者組織一些互幫互助小組,從而使學習困難的學生縮小學習的差距,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聯系實際生活。在講到“friends”時,可以提出“Whats your best friends name? What thing did you once do together?”,這讓學生在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這樣就讓問題變得特別有意思,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被提高。

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方法交流,對學生溝通交流的結果進行總結完善,從而提出系統的英語學習方法。當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困生的了解,了解不同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從而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進而增強其對英語學習的效果。

(三)加強教師自身的素質。

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更好地解決學生的英語學習困難。教師除了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自身的英語專業知識和不斷探索英語學習的方式方法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要把更多的鼓勵和關心給那些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多給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而逐漸增強英語學習能力。比如在教授“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時,教師可通過教學主題將學生分為三大組,每組中均有英語學困生,通過優等生帶領,加上教師的指導,三組分別負責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在生活中的各自表現及保護策略,使學生對地球環境保護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而且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從而激發學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優等生幫助學困生,還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從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興趣及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等方面改善英語學習困境,不斷強化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袁愛秋.淺析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1,20:656.

[2]童馮娜.淺談農村中學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12:104+155.

[3]吳宇華.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教學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01:93+92.

猜你喜歡
農村初中學困生英語教學
轉化學困生的幾點體會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談初中物理學困生的轉化
對九年級化學家庭小實驗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的提高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