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研究

2016-12-17 22:28邢杰
人間 2016年31期
關鍵詞:角色沖突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

摘要:高校輔導員作為助人行業中的特殊群體,極易產生職業倦怠現象。本文從目前高校輔導員在生理、心理、行為等方面所表現出的職業倦怠進行闡述,分析其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和預防途徑。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角色沖突;職業倦怠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97-02

一、職業倦怠的內涵

職業倦?。╞urnout)是由美國精神分析學家登伯格(Freudenberger )于1974年提出,主要是指個體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強度過高所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是一種最容易在助人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的癥狀。

隨后,馬勒斯(Maslach)確定了職業倦怠的三個特征: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沒活力,無工作熱情;性格解體,又稱之為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即對工作對象表現出冷酷、麻木、忽視的態度,個人發展停滯;無力感或低個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覺得無效能,自我評價消極,缺乏成就感,對工作感到厭倦。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屬于助人行業中的特殊群體。但長期以來的輔導員的工作強度大、時間長、工作認可度低、薪酬待遇與勞動強度不對等都使得輔導員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安全感、身心疲憊、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等典型的職業倦怠癥狀。而輔導員的這種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高校和諧的工作氛圍和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因此研究輔導員的職業倦怠的成因并對此做出研究對策有著必要的意義。

二、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及成因

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倦怠主要表現在:在生理上,經常產生疲勞感,記憶力和注意力衰退,食欲不振、失眠多夢、腰酸背痛、腸胃不適,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身體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在心理上,情緒低落,悲觀無助,經常感到孤獨空虛、煩躁、焦慮等,缺乏生活熱情,易發脾氣,不能有效進行情緒的自我控制。在行為上,對工作喪失熱情,自我效能感下降,無計劃性,得過且過,進取心不強;對待學生冷漠,缺乏寬容與耐心,疏于管理,忽視與學生的感情溝通,于學生的自身發展聽之任之;對學校環境和管理抱怨較多,容忍度低,對個人待遇不滿等;對自我評價消極,對前途悲觀失望,缺乏職業自豪感,喪失工作信心。影響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因素很多,究其原因可大致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輔導員的工作量大,工作繁瑣,社會期望值過高,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根據《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要求,高校輔導員的配備是每200名學生配備一名專職輔導員,而現實中輔導員所帶人數遠遠超過規定人數。且90后的大學生具有諸多鮮明的特征,如:自我意識強、協作意識差,求知欲強、抗壓能力弱,依賴性強、適應能力弱,學生易受社會多元文化的影響,追求民主,維權意識強烈,因情感、學業、就業壓力引起的問題也給輔導員的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此外,輔導員除了管理學生的學習生活外,還要負責學生的黨團建設、思想教育、評獎評優、違紀處理、困難資助、勤工助學、社團活動等瑣碎的工作,這使得輔導員常常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如遇到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常常要求輔導員是全天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而這樣的工作壓力仍不被理解。在高校出現的學風不良、考風不正、學生的心理問題、校園的安全穩定等等矛頭也直指工作在第一線的輔導員,輔導員付出了萬分努力,卻看不到一絲成績,缺乏成就感,進而導致工作被動,產生厭煩情緒,出現職業倦怠現象。

2.輔導員的多重角色沖突,導致心理疲憊。高校輔導員作為學校的教職員工,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需要對學校負責;同時他們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知心朋友,也要對學生負責。在實際工作中,這就造成輔導員是學生的“管理者”、“教化者”、“保姆”、“心理治療師”、“調解員”,成為學生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如此眾多的角色!角色并不是‘自我,只是我們的工作服,下班后我們就會脫下。責任起于角色,而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造成了角色模糊、角色沖突、角色過度負荷,使得輔導員陷入有限的精力與無限的責任的矛盾中,導致了高度的緊張,身心疲憊,出現職業倦怠現象。

3.輔導員的低個人成就感,導致心理困惑。很多高校的輔導員是從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不具備思想政治專業背景,缺少相應的培訓,理論水平不高,不具備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和技巧等。也有部分教師是因為專業不對口轉而做輔導員。這樣就使得大家認為輔導員是任何人都可以從事的工作,無任何技術含量,只有做不好學問研究或沒本事的人才干這一行。周遭同事的看輕,家人朋友的不理解,都使得輔導員毫無職業自豪感。加之輔導員沒有時間、精力充實自己,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都無法及時更新,使得輔導員對于制定學生生涯規劃、保持身心健康、樹立三生觀等問題的處理上難以應對,感覺力不從心,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長期性的,教育成果短期內很難顯現。全身心投入的高期望值與實際效果的反差,都給輔導員無情的打擊,產生職業倦怠。

4.輔導員的職業發展受限,導致心理失衡。高校輔導員作為特殊群體,在高校中實行不同的人事管理。有的作為教師編制管理,有的作為行政管理編制,有的是“雙肩挑”。輔導員的角色定位不同,追求自然不同,這也給他們造成個人發展與職業發展責任上的沖突,無法與專業教師相比。目前,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的程度較低,難以成為終生職業,大部分輔導員都在想著如何轉崗。而由于晉升需要,做研究、發論文、評職稱是必須的,可輔導員的超負荷的工作幾乎無精力去經營于此。反之,為了實現職業轉向與晉升,勢必要減少投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時間,降低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這一矛盾也無疑使輔導員感到前途渺茫,厭倦工作,出現職業倦怠現象。

5.輔導員的自身人格缺陷,導致心理焦慮。雖然高校輔導員是職業倦怠的易發人群,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高校輔導員都會產生職業倦怠,這與其人格特質有著直接的聯系。部分輔導員心理承受能力不強,應對突發事件手忙腳亂,遇事消極悲觀,自我調節能力弱,容易心理焦慮;而有的輔導員對自己要求苛刻,力爭將事事做得完美,成就動機強,但抗挫折能力弱,這種高度的緊張也同樣會產生心理焦慮,引發職業倦怠現象的產生。

三、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對策研究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是“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盵1]高校輔導員自身必須具有堅定的職業理想,深厚的理論素養,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正確的引導教育學生。如若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那么他所表現出的工作態度、工作觀念、工作行為都無疑投射到學生身上,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健康成長有著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因此,對于輔導員的職業倦怠必須進行采取相關的對策,才能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進行。

1.加大對輔導員的認可,重視輔導員的成長和發展。 目前,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已經逐步意識到輔導員的隊伍正向著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方向發展,只有保證輔導員的工作穩定,才能加強和改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證校園穩定、培養高素質人才。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應認識輔導員工作特殊性和復雜性,給予理解和寬容,為輔導員排憂解難,為輔導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和有力支持,為輔導員的成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高校還應將輔導員的隊伍建設納入發展規劃,加大對輔導員隊伍的培養,鼓勵輔導員熱愛本職工作,要解決好輔導員評聘教師職稱的問題,允許他們在職稱評定上雙向選擇。同時定期對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對輔導員進行心理專題輔導,提高心理問題的處理能力,建立輔導員交流平臺,重視輔導員的職業生涯規劃。

2.增加培訓,正確認識自我,優化心理素質。高校應定期組織輔導員進行專業性的業務培訓,鼓勵和支持骨干輔導員攻讀相關學位和業務進修,鼓勵輔導員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輔導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輔導員隊伍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此外,輔導員應正確認知自我角色,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與缺陷,肯定自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正確面對壓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緒,提高抗挫折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和事業歸屬感。

3.增大激勵機制,完善考評和保障機制。高校應建立科學有效的業績考核制度。尤其對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中,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輔導員的工作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在制度和待遇上給予有效的激勵,保障輔導員的待遇,增強其滿意度和成就感,促進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進程。

4.提高隊伍素質,發展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是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證。由于目前國內高校的輔導員制度尚未建立統一的從業資格與標準,從事輔導員工作所學專業也是五花八門,多數并非來自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對于學生需要給予的輔導與援助也顯得力不從心,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此高校一方面應嚴格把關招收輔導員,另一方面要加大輔導員的職業培訓,建立崗前培訓、日常培訓、在崗培訓和脫產培訓體系,著重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知識,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實現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參考文獻:

[1]王彬,輔導員心理咨詢角色的沖突與調適[J],教育與探索,2012(3)

[2]劉世勇,吳依憬.高校輔導員工作家庭沖突現狀及平衡對策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2(9),P151-153

[3]鄒群,田鐵杰.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教育科學,2012(2)

[4]趙晟.論高校輔導員專家化的發展方向[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0(4).

[5]陳平,張紅梅.輔導員在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中的角色沖突與調適[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作者簡介:邢杰(1980— ),女,漢族,遼寧建平人,中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師,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職稱,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歡
角色沖突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別“倦怠”了家
聲音
從社會學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沖突
小學德育新課程教師的角色解讀
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分析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作用
擴展閱讀之職業倦怠
精神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相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