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判性思維: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或然性突破口

2016-12-20 00:00莫芹琴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6年11期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語文素養發展趨勢

內容摘要: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反思質疑的方法和精神氣質,是培養學生民主精神、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的必要條件。語文課程對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批判性思維素養應當成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但在我國語文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和學術討論中,批判性思維幾乎是一個盲點。因此本文旨在通過論述批判性思維在世界國語教學中的發展趨勢以及它在中學語文素養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來為中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提供一個或然性突破口。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 中學語文課改 發展趨勢 語文素養 三維建構

“批判性思維”出自杜威《我們怎樣思考》,在西方有著深遠的發展歷史。同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大量的批判性思維的因子,“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這樣的理念,也在特定的角度上切中批判性思維的本質。于漪老師在90年代就提出“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必須立足于語文學科”,這與語文素養本身的訴求是密不可分的。近年來,批判性思維在世界國語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也逐漸進入我國語文課程標準中,但在新課改的大趨勢下它仍是一個盲點。本文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來梳理批判性思維成為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口的必然性。

一.批判性思維在世界國語教學中的發展趨勢

批判性思維已成為教育發達國家如歐美地區的標配內容,“培養公民的批判性思維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教學目標。

1990年代以來,全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增強學生的思考力就成了全球母語教學的共同選擇。在日本,“批判性閱讀”成了國語教學的口號,并具體規定了小學六年級到初中三年級應達到的批判性思維的階段目標。其初中語文《學習指導綱要》中就對各年級學生的思考力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如初一“重視自我思考”“以必要的材料為基礎形成自我的綜合性思考”,初二“加深自己的見解和思考方法”,初三“加深以各種材料作基礎的自我思考”。韓國的《國語教學大綱》就有“從批判的角度了解多種類型的國語資料,培養創造性地表達思想和情緒的能力”的內容。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宣言》的第一條就把“培養批判性和獨立態度”視為了高等教育培訓和從事研究的使命之一。美國在2002年10月推出的新GRE中,原有的“分析”部分被放棄,增加了“分析性寫作”部分,ETS官網對“分析性寫作”的說明是:“這部分測試審辯式思維和分析性寫作技能。2005年,美國的“高考”(SAT)進行了一次大的改革,改革的內容之一是將原來的“言語”部分改為“審辯式閱讀”。同樣2012年代芬蘭的《新國家課程大綱》將“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創新能力”作為重要內容。

由此可見,西方國語課程改革對于“批判性思維”的重視和細致研究,這不僅反映在他們的課程標準中,也落實在他們的課程評價中。這對于我國的語文課程改革也有著重要的借鑒和參考意義,國家督學尹后慶在今年的演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批判性思維培育的關鍵”中說道:“我們需要創新、創造,如果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面向未來、謀求發展的時候,特別需要創新、創造的話,那么我們就不能排斥批判性思維。當我們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立足于語文學科。今天,這種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這種學習方式的培育,我們把它作為教育改革的目標?!?/p>

二.語文素養三維建構中批判性思維的價值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边@一思想在義教語文課標準中已有體現。例如,在第四學段的閱讀目標中說:“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痹诮虒W建議中,提到“閱讀反思和批判”。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素養作為語文課程目標寫進語文課程標準,這是了不起的進步。

批判性思維素質的培養本身是語文課程的需要,批判性思維素養應當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甚至是核心內容。缺失批判性思維的語文素養,是不健全的語文素養,低層次的語文素養。以下從語文素養三維建構的方面來具體論述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1.知識和能力維度中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

“知識和能力”強調的是“語文教學中要培養現代公民所應具有的基本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它既是語文素養的核心要素,也是制訂和實施新課標的主要依據。[1]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各門學科所涉及的基本是該學科中較為確定、接近共識的內容,是人類積累下來的較為可靠的經驗體系”。正如語文學科中的“語、修、邏、文”等知識是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共識。也因此,我們必須看到知識所具有的階段性特征,即人類的認知是不會是靜態的,而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雖然“批判性思維”的解釋形形色色,但在“知識和能力”維度中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它。一則,“批判性思維”是個靜態的名詞,即“批判性的思維”,它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知識,如什么思維才算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需要哪些基本技等等。,另一方面“批判性思維”是個動詞,即“批判性地思維”,對待任何知識都應該批判性地去思考。這種動靜結合的整體性使批判性思維符合了知識的特性,也賦予了批判性思維在“知識和能力”維度中與眾不同的重要性。學生通過批判性思維,主動篩選和建構對自己有價值的知識,并不斷反思和質疑書本中所傳達的固有知識,這樣形成的語文知識才是可靠的,有效的,能長期記憶并靈活運用的。

因此,批判性思維在“知識和能力”維度中的價值,就在于通過“批判性的思維”指導學生進行“批判性地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建構和完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不再是靜態的、無意義的知識,這樣的語文能力才是真實的,才能夠解決現實問題,滿足實際需要。

2.過程與方法中批判性思維的價值

語文素養的培養應當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有掌握適當的策略和方法,才能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而批判性思維,無疑是這些過程與方法中最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它恰當地將“過程”與“方法”有機地統一起來,是這一維度的一種外化體現。我們強調批判性思維的價值,實際上強調的恰恰是過程和方法的共同作用,因為批判性思維本身就是一種帶有審辯性的、深刻的思維過程,是一種包含著質疑和反思的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策略去思考所學習到的知識,通過批判性思考將這些內容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升華為正確理性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不管在語文素養的培養還是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只有通過批判性思維的過程,掌握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才能全面;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語文學習中一味地關注最終的結果,從而以一種從一而終的思維品質關注整個學習過程,自覺地隨時關注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策略,不斷地改善和調整,使其朝著有利于語文素養提高的方向發展,寫作的過程便是如此,通過反思與質疑的精神關注整個寫作過程,并在這個過程當中借由方法和技巧去引導語文知識的有益建構,這就避免了語文素養中“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的靜止或空白。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中批判性思維的意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所關注的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審美情趣的發展,并在這樣的一種熏陶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向上的人生觀。其中“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應當經過反思;情感也應當是與理智相互制約的”。而批判性思維本身就是一種精神品質,“是一種懷疑的、審慎的心態,是一種理性精神、思維品質和人格特征,甚至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其內在特征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理性追求一致。它追求精神上的自主獨立,追求個體的自尊自愛,倡導積極地思考,拒絕消極被動地接受,拒絕沒有原則地隨大流。它時刻引導學生跳出原有的框架去重新審視接觸到的思想內容,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人性的個性化反思。它的屬性能幫助學生形成符合審美情趣的,高尚的,理性的“情感”;尊重客觀規律的,注重論證與思考的科學“態度”;以及健全端正的“價值觀”。

所以,批判性思維在這一維度中的意義不僅在于能夠幫助學生理性地追求真、善、美,更在于它能夠指導學生以一種理智的思維進行獨立思考,培養語文化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保證語文素養建構的正確方向。

所以,批判性思維的價值在三個維度中都有所繼承和關聯,它貫穿于語文素養三維建構的始終,克服了單個維度的局限,多方面地滿足語文素養建構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更為實際和有效。因此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必然要以批判性思維作為突破口,調整知性,豐富感性,深化理性,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學生。

參考文獻

[1]吳格明.批判性思維素養應當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J].課程·教材·教法,2009.

(作者介紹:莫芹琴,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學科教學·語文研究生)

猜你喜歡
批判性思維語文素養發展趨勢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及應用
時事資源讓高中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