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現狀及改進建議

2016-12-20 19:26張宏宇
商業經濟 2016年11期
關鍵詞:企業管理建議現狀

張宏宇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高以及社會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質量意識越來越強烈。在如今的市場競爭當中,只有真正擁有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站穩市場腳跟。但是如何有效處理質量與成本之間的關系,更好地進行質量成本管理,是企業一直面臨的重要問題。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一定要與企業的發展策略以及實際發展情況相適應,緊抓影響產品質量成本的決定性因素,并根據現階段我國在質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學有效的控制手段或方法,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將生產成本控制在科學合理的范圍之內,進而提高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能力,以最大限度的為企業贏取經濟效益。

[關鍵詞] 質量成本;企業管理;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B

引言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水平的迅猛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強度也愈演愈烈,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若想獲得一席之地甚至是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擁有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質量與成本。質量和成本不僅是一個企業競爭力的體現,還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然而企業若想在業內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就必須要在二者之間選擇其一或將二者都保持在一個合適的度,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質量和成本也是以相互統一、相互依存的關系而存在的?;诖?,企業為了將質量和成本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可控范圍內,并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強大的競爭力,就一定要合理運用質量成本管理,以期最大限度為企業獲得利潤。

一、質量成本管理概述

(一)質量成本的概念界定

關于質量成本的概念早在1950年初就已有相關學者提出,但隨著世界科學技術水平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的迅猛發展,為了更好的掌握質量成本管理的相關理念,有必要對質量成本重新進行定義,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質量成本管理的范圍以及環境已有了巨大的變化,受限于傳統科學技術過于落后的弊端,以往的質量成本管理都主要以產品質量的合格與否為主要目標,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提升自身產品質量以滿足用戶需求,然而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迅猛發展,現在產品的質量也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而產品的質量過剩則成了現代企業應密切關注的問題;其次,人們對質量成本管理的認識與理解也有了巨大的變化,以往人們對質量成本管理的認識與理解一直存在一定的偏差,存在矯枉過正的嫌疑,主要表現在過于重視管理卻輕視經營、過于重視質量卻輕視成本、過于重視不足卻輕視過剩這三方面,這樣一來不僅會無限增長企業的投資成本,還會在無形之中使得企業應得的經濟利益變得一減再減,而這都與開展質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相反的?;诖?,在當前社會環境下,企業一定要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并結合“合理質量”的管理觀念,將質量成本重新定義為:為了確保產品能夠達到“合理質量”水平而進行各項管理活動所花費的費用,以及因產品未達成或超過“合理質量”水平而為企業帶來的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二)質量成本管理的概念界定

質量成本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體現,而將企業對質量成本所進行的科學合理的預估、測評以及系統嚴謹的核查、分析等這一系列管理工作稱之為質量成本管理,質量成本管理是企業整體管理體制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其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以使得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其還可以在將成本控制在一個科學合理范圍之內的同時,最大限度的為企業贏取經濟效益,是企業產品的質量、生產成本以及經濟效益三者完美結合的產物。值得注意的是,在質量成本管理的工作范圍內,如何系統嚴謹的實現對產品質量成本的核查是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條件,而對產品質量成本的分析以及控制則是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任何質量成本管理活動都必須在企業整體管理體制的指導之下運行,不能獨立于其他管理活動。

(三)質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則

企業在開展質量成本管理工作時,應積極參照以下幾條基本原則:1)以尋找科學合理的質量成本為主要目標,質量成本的制定并不是憑空猜想的,其是與企業的產品規劃、生產力、儀器設備以及員工的專業素養相適應的,除此之外,其還必須與企業的發展理念相統一;2)應積極建立真實有效的數據管理體系,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科學有序的進行質量成本的預估、測評、核查等工作,還能從根本上找出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的最優方法,也能從源頭上使得質量成本的分析、控制、核查等工作做到真實有效;3)責任、權利、利益相互結合、相互統一的原則;4)科學全面性原則,也就是質量成本管理工作一定要涉及到企業的全體員工、產品的整體質量以及生產全程;5)關鍵性原則,在質量成本管理的實際工作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要求管理人員一定要善于從眾多問題中找出關鍵且重要的問題,以此提升質量管理的工作效率;6)多變性原則,也就是企業一定要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建立專屬于本企業自身的質量成本管理制度。

二、我國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應用價值

(一)擴增企業效益空間

質量成本管理工作是貫穿于企業日常生產活動各個環節的,從產品規劃設計到產品的生產過程,再到產品的市場銷售都是質量成本管理的職責所在??茖W全面化的質量成本管理,不僅可以將產品生產全過程產生的經濟效益清楚的展示出來,還可以加深質量成本管理工作人員對因提高產品質量而進行各項管理活動所花費的費用,以及質量管理工作實際開展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的了解程度,以便于質量成本管理工作人員能夠基于現階段的管理現狀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降低生產成本的方法或手段,進而最大限度的為企業贏取經濟效益。

(二)提高財務核算質量

企業若想開展質量成本管理工作,就需要財政管理部門開展對企業產品質量成本科學合理的預估、測評以及系統嚴謹的核查、分析等工作,除此之外,財政管理部門還需將質量成本管理并入企業整體質量管理體制之中,以促進企業產品質量得到不斷改善以及提高,這樣一來,也就在無形之中促進了企業的財政管理工作從傳統單一的微觀角度,轉變為新型綜合的宏觀角度,也就是財政管理部門需要從企業的整體發展策略或質量成本的整體控制出發,為企業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或手段,進而提高企業財政管理部門的核算質量。

(三)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僅能夠通過簡明化的語言,讓企業管理高層能夠直截了當的明白本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現狀,認識到自身還有待提高的管理環節,并能根據相關數據找到與業內其他企業之間存在的不足之處,以此準確定位本企業的市場行情,還可以通過科學全面化的質量成本管理工作將本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準確無疑的暴露出來,以便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由此可見,質量成本管理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企業整體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我國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現狀

(一)質量成本意識較薄弱

開展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企業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產品的經濟價值,從而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就是在確保企業產品使用價值的同時,還要保證企業產品的經濟價值。但是,我國大部分企業都錯誤的將提升企業產品的使用價值當成了終極目標,而忽略了企業產品的經濟價值,這樣一來就在無形之中提高了企業的投資成本,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企業又想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就只能不斷提升企業產品的銷售價格,而如此舉動則就會使得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降低,從而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企業管理高層一定要充分重視質量成本管理的作用,并積極調動相關管理部門團結合作,共同提升本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水平。

(二)質量管理工作不到位

現如今,我國大部分的企業在開展質量成本的核查工作時,都將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企業產品的生產成本上,而忽略了對企業產品質量的核查,進而使得質量成本管理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現階段采用的核查方法只能用于產品生產成本的核查,而不能提供科學全面的與產品質量有關的數據。由此可見,財政管理部門應積極建立與產品質量有關的數據核查體系,從而客觀全面的反映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工作效果,并為改善質量成本管理水平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支撐。

(三)質量改進方法不科學

企業在制定與產品質量相關的改進措施時,應事先對企業現行產品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工作,并將因提高產品質量可能花費的費用與可能得到的經濟效益進行比對,方可在此基礎上找出最優的質量改進方法或手段,除此之外,企業還應清楚的認識到,因提高產品質量可能花費的費用是與產品質量的改進程度成正比的。由此可見,產品質量的改進并不是無所約束的,而是與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可能的經濟效益相適應的,也就是任何一個產品質量改進措施的提出,都是建立在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速度大于產品生產成本的增長速度之上的,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企業應得的經濟效益不受到傷害。然而,現如今我國大部分的企業在制定與產品質量相關的改進措施時,都沒有將上述影響因素考慮在內,這樣一來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但卻沒有將經濟效益最大化,甚至還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四)全過程管理思想淡薄

所謂全過程管理,其指的是質量成本管理工作應滲透到企業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尤其是在產品的規劃設計階段更是如此,據有關數據顯示,有大約30%的產品,其質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就是規劃設計不合理,而且不論是“設計過?!?,還是“設計不足”,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無法挽回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在開展產品規劃設計工作之前,一定要對產品的市場行情進行充足的調研,并以用戶需求為設計目標,科學合理的開展產品的規劃設計工作,而不是一味的將管理目標放在控制產品生產成本之上。

四、我國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改進建議

(一)樹立質量成本管理理念

現如今,我國大部分企業都存在對質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足的問題,而且在企業現行的質量管理制度內也缺少對質量成本有效控制的策略,再加上從事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員工對質量成本管理的工作內容、主要作用以及如何提升企業在業內的核心競爭力等都不是十分了解,由此可見,企業一定要積極培養基層工作人員以及管理高層對質量成本的管理意識,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與產品質量相關的改進措施,進而將生產成本控制在科學合理的范圍之內。除此之外,企業還應充分的意識到,質量成本管理是貫穿于企業產品生產各個環節的,而且質量成本管理的關鍵應是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后救急,也就是只有不斷提高質量成本管理的預防性能,從根本上將質量成本管理轉變成一種事前預先行為,從根本上降低錯誤發生的頻率,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企業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二)落實崗位質量成本管理

若要落實企業的崗位質量成本管理,就一定要積極建立科學系統的崗位成本負責制度,并明確規定該制度是適用于企業內部的全體員工以及產品生產全過程的,除此之外,企業還應將各部門的實際執行情況與員工的既得經濟利益相關聯,做到賞罰分明。而財政管理部門也應積極通過與質量成本有關的數據找到產品質量不合格或產品成本過高的真正緣由,并能通過科學系統的分析工作,找到可以降低產品生產成本的生產過程,另外,財政管理部門還應通過相關數據找出實際執行力度不足的部門或生產環節,并積極建立系統完善的工作考核制,以使得相關部門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以形成對產品質量成本管理的自我控制、自我檢討以及自我改進,從而能夠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將產品成本控制在一個科學合理的范圍之內,以最大限度的為企業贏取經濟效益。

(三)定性定量方法結合分析

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關鍵階段就是質量成本的分析,現如今常用的、科學有效的質量成本分析方法可有以下幾種:1)質量成本的趨勢分析,其也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質量成本分析方法,主要通過分析質量成本的變化趨勢,找到出現此趨勢的原因或預測質量成本可能出現的趨勢;2)質量成本的組成分析,主要通過分析具體某一項目在總體質量成本中的組成比例,以此了解企業的投入成本或項目組成情況。

(四)有效評價質量成本管理

現如今我國大部分企業廣泛使用于評價質量成本管理水平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其一是通過設定專門的管理指標來評價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系統,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設定管理指標時,一定要充分考查指標的科學合理性、系統嚴謹性、實用性以及對比性,否則不但起不到應有的評價作用,還會阻礙企業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進展;二是利用經濟學和運籌學常用的DEA模型來評價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有效程度。

結語

綜上所述,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一定要與企業的發展策略以及實際發展情況相適應,緊抓影響產品質量成本的決定性因素,并根據現階段我國在質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學有效的控制手段或方法,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將生產成本控制在科學合理的范圍之內,進而提高企業的質量成本管理能力,以最大限度的為企業贏取經濟效益。

[參 考 文 獻]

[1]李德元,靳方倩.市政工程施工項目質量成本管理概述[J].價值工程,2011,30(3):58-58

[2]張麗艷.淺談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4(31):202-203,204

[3]熊劍春.制造企業質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11(17):31-32

[責任編輯:潘洪志]

猜你喜歡
企業管理建議現狀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新經濟形勢下加強企業管理的有效途徑分析
液晶生產企業客戶管理新概念探究
淺析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突發事件基本類型及其對管理的意義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三代人的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