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16-12-21 18:43李源暉朱海濤張慧敏王敏趙明惠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李源暉+朱海濤+張慧敏+王敏+趙明惠

【摘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中國面臨經濟轉型以及快速發展的并存時期,原有行業仍在發展,新興產業不斷形成,社會急需一批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年輕人。據國家人社部相關統計,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770萬人,再創新高,為更好更快實現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從而有效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應用型高校需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形成人才培養新模式,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區域性人才培養目標,形成創新思維,永遠自主創業,有效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有效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創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不論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宏觀發展戰略,還是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體現出國家對于創新和創業的關注和重視。創業教育和創新意識開發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而我國創業教育相比于歐美等發達國家而言起步較晚,在國際相關創業類比賽中,不難看出中國學生在創業能力以及創新精神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通過分析當前就業壓力,以及在自主創業的現狀,形成系統的創業理論知識,幫助形成創業方式和創新方法,實現學生的個人價值。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經之路,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當前的教育體系中,使得學生能夠懂得如何去創造一個中小微型企業以及在企業中引用所學知識更好的去工作,這對于個人成長、企業發展以及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教育模式更多為就業教育為導向,從而忽視對學生創業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開發,是一種只重視書本的封閉式教育模式,此種教育模式下無法適應當前有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不滿足當前社會需求,大學生普遍出現就業難的現象。自從1999年開始由全國科協、團中央和學聯共同舉辦的“挑戰杯”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創業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獲得了空前的反響和號召力,為廣大學子創業指明了方向。去年我國舉辦了第一屆“互聯網+”創業大賽,將互聯網技術與創業緊密結合,符合時代特色,為創業提供了新的導向。

因此,通過上述的描述不難看出,創新創業教育當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進展,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應用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傳統教育對高校創業教育的制約

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學生在就業上處于雙向選擇和自主擇業的階段,傳統的教育認為學校的主要工作便是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相應技能,而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自主意識以及創業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同時傳統教育思想未能將學校與社會緊密連接,而是作為兩個獨立的個體,使得在學校培養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交際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協調能力的培養,認為創業類相關課程會占用上課時間,重點應該放在專業課教學上,重視理論而忽視了實踐。我國1999年開始,高校開始全面擴招,使得更多的學子可以經歷大學的熏陶,同時也使得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空前強大,因此在此形勢下,轉變傳統觀念的束縛,有效開展創業教育模式,摒棄守舊思想,十分重要。

2、素質教育的開發仍然匱乏

雖然當前我國各級學校都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很多都流于形式,成為了一紙空談。素質教育的實質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其本質是創新精神,重視的是思維啟迪和開發的過程,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分支,其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延伸。開展創業的前提是將素質教育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更多有適應社會需求、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年輕人,更好的克服生活和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實現自我價值。

3、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薄弱

創新創業教育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內和國際工作競爭壓力日益緊張和加劇的情況下,為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工作,維護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而應運而生的。首先是教育廳主管單位應該在就業考評上,轉變模式,不在單純依靠高校的就業率,導致形成只做表面工作,忽視實際成長,應該重點關注培養學生的能力。只有高校自上而下樹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才能夠收獲足夠的發展空間。因此不論是教育廳主管部門,還是學校主管領導,都需要加強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投入,不能只注重就業率的數據效果,要堅定開展創業教育,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從而形成社會高度關注。

三、應用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策略和措施

1、創新創業教育需有明確思路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對教育層次和專業上有所差異,對于應用型高校應該做到將創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而不是僅僅關注學校中的精英學生群體,要在內心中明確創業教育的本質便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對所有學生都很有幫助和裨益的。對于應用型高校應該做到對低年級學生開展普遍性創新創業教育,樹立創新能力的開發,并把握不同專業的特點,不可千篇一律,讓學生樹立創業的目標,把握自身發展方向;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有目標有目的的開展創業教育,對那些有創業打算并愿意為之付出行動的,再熟悉各自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盡力為他們創業夢的實現提供平臺。

2、開展創業創新教育體制改革

教育部早在2000年變在政策中規定,對于選擇創業的年輕人可以給予休學或保留學籍的政策。創業類課程體系中需要包含眾多分支,涉及到經濟、法律、財務、人力資源等相應學科體系,并結合西方現有的創業教育體系,取其精華。加強對學生第二課堂的開設,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并依托“挑戰杯”、“互聯網+”等創業大賽為契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

3、構建形成專業的師資團隊

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的發展,必然需要一只經驗豐富、理論扎實、業務熟練的教師團隊。這支團隊不僅要與社會很好的接觸,還需要最好有創業的經歷,因此我們需要將有創業經歷的老師盡可能的納入到團隊中,并鼓勵從事創業創新教育的教師從事創業活動,同時鼓勵體系所涉及學科的專家、學者融入進行,這必將對大學生樹立自主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在構建專業的師資隊伍,需要融合經管類專家學者、工程技術類專家學者、法律金融類專家學者、社會知名的成功企業家、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管理者以及風險投資專家等,共同構建適合應用型院校發展的專業師資團隊。

四、結論

綜上所述,高校不斷地擴招與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為當前我國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發展思路,形成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解決日趨緊張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在政府幫扶和社會關注下鼓勵應用型高校大學生開展創業,從企業崗位工作需求者轉變成為社會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從而解決更多學生的就業問題。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是我國應用型高校發展過程中的畢竟環節,需要繼續加強理論研究,并提供相應指導,實現應用型高校畢業生達到創新精神強、創業意識強的水平,最終實現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水平。

基金項目:安徽三聯學院科研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3jxtd040

【參考文獻】

[1] 曹明. 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 中國大學教學, 2011,11:35-36.

[2] 方圓妹. 基于“五進”活動的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 2015.

[3] 曹小臻. 應用型高校創業教育培養模式新思考[J]. 現代商貿工業, 2016,15:137-139.

【作者簡介】

李源暉(1991—),男,安徽合肥人,本科學歷,安徽三聯學院財會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業。

猜你喜歡
應用型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機械工程專業石油裝備方向認識實習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應用型高校商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析
在校大學生創業與學業協調機制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雙創”國策下的階段性經營、資本知識架構研究
微時代文化創意類創業現狀調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