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6-12-22 19:01李洋
科學與財富 2016年18期
關鍵詞:信貸管理信用體系經濟體制

李洋

摘要: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不高,既有政策、體制、企業的原因,也有銀行自身的原因。需要政府、國有商業銀行和企業共同努力,進行綜合治理。國有商業銀行在我國銀行體系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對于金融體系的穩定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多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中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不良資產比例偏高便是其中之一。對此應采取怎樣的應對策略,確保資產質量的穩定提高,保證國有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經濟體制;信貸管理;信用體系

一、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研究背景

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或者已有跡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而形成的貸款。我國自2002年全面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該制度按照貸款的風險程度,將銀行信貸資產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不良貸款主要指次級、可疑和損失類貸款。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降低不良貸款上的確下了不少功夫,如嘗試制定嚴格的信貸管理制度,信貸業務的完全程序化改革,規定降低不良貸款的指標等。但是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仍嚴重偏高,尤其國有銀行為最多。不良貸款是困擾我國商業銀行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一個重大問題。不良貸款率過高一直威脅著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從表面上看這個問題目前似乎有所緩解,但不良貸款依然有可能反彈,我們不能低估這種風險。如何處理和控制不良貸款,已成為銀行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因素

1.經濟體制改革與不良資產的產生

金融改革之后,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發生了變化,企業自主權擴大,減少了上繳財政的資金,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下降,財政已難以主導資金分配,逐步退出企業資金分配的領域,同時企業打破“吃大鍋飯”,實行按勞分配提高了職工的積極性,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客觀上為銀行吸收社會大量閑散資金提供了可能,資金由向財政集中改為向金融集中,企業資金供給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國企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財政無力繼續撥款,資金供給只能由銀行貸款提供。在政府的積極主導下,撥改貸在新條件下順理成章成為企業的資金供給渠道。撥改貸的行政強制色彩為不良資產的形成提供了條件。行政干預代替了銀行商業化經營原則,政府主導資金投向,往往流入了經營效益差、瀕臨破產的企業,出現資源分配嚴重不合理的結果—低效益甚至無效益的企業也極有可能獲取大量資金,這些資金成為無法歸還的負債,相應的企業的不良負債轉化為銀行的不良資產。

2.產權制度與不良資產

一是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制度存在缺陷,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組織形式為國家獨資,即歸“全民所有”,所有權與經營權的主體本質上都是代表全體國民的政府。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方向是建設成為真正的商業化銀行,要按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經營,所以,商業銀行國有產權關系導致政府調控經濟與經營銀行本身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不良資產形成埋下了伏筆。二是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缺陷—產權不明晰。產權清晰不僅是指法律意義上的固態概念,而且是指貫穿于整個經濟運行過程的動態范疇。由于信息不對稱,政府對經營者的監督缺少有效的約束機制,經營者以“自己利益最大”而非“企業利益最大”原則經營,改革后企業經營自主權增大,責任和權利更加不對稱,起不到約束的作用。三是產權同質及政府干預導致國企和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轉嫁,國有商業銀行和企業都歸國家所有,導致產權同質,在政府的行政干預下,國企和商業銀行的責權可以脫鉤。?

3.商業銀行市場化的經濟行為滯后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真正的商業化銀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銀行在市場中的趨利動機與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的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結構和組織結構并存,使商業銀行的商業化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副產品—金融風險。無論是國有商業銀行還是非國有商業銀行,在經濟轉軌過程中都缺乏系統的有效的監管機制,銀行內部也沒有完善的內控機制,不計風險地將大量資金貸給房地產等高風險的行業,這樣在內外約束機制均缺失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極易產生道德風險,不計成本的擴張資產和負債,甚至進行違規經營,其結果只能是風險成本由國家或社會承擔,而經營者卻逃避了責任的追究。反映在賬面上,國有商業銀行必然是資產質量下降,財務狀況惡化。由此可以看出,商業銀行在市場化過程中的經濟行為是一種極不規范、帶有很強投機性的行為。?

4.尋租活動與不良資產

在經濟轉軌時期新舊體制并存,市場機制還不健全,相應的法律約束也不夠嚴格,導致金融領域內大量尋租活動的產生,給金融機構違規和違法操作,金融系統內部人員的腐敗留下了余地和空間。在轉軌時期,舊的規章制度失去效力,而新的規章卻尚未形成,由此產生了許多監管上的真空和漏洞,這使許多不利于金融系統穩定,不利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違規、違法活動得以滋生和發展,進而導致金融秩序混亂和各種金融風險。

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發展現狀

1.銀行不良資產的界定

廣義上的不良資產是指銀行在資產業務中,資產風險超出預先估計,部分或全部損失的資產。銀行在信貸業務中,到期收回本金、利息的貸款稱為正常貸款;反之,銀行發放的各類貸款中,借款方面由于種種原因不能按約定的期限償還全部本金或利息,造成銀行損失的這類貸款,稱為狹義上的不良資產或不良信貸資產。按國際標準將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后三類貸款稱為不良貸款。本文所探討的不良資產是指后三類貸款。

2.不良資產的數量

根據銀監會的統計顯示,按貸款國際五級分類標準,我國商業銀行2007年不良貸款年末余額為12684.2億元,占全部貸款比重的6.2%,較前兩年有所下降,但距離商業銀行健康發展的3-4%左右的不良貸款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梢钥闯鲚^之其他股份制的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明顯偏高,雖然近兩年隨著政府政策的扶持、在國有銀行的股改、上市過程中通過資產管理公司注資協助等手段加大了對不良貸款的消化清減工作,但是截至2007年年底后三類貸款仍占全部貸款的6.72%,而且2007年前三季度,城市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不良資產余額均出現反彈態勢,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加大,形勢不容樂觀。

3.不良資產的分布

不良貸款的分布有明顯的地域和行業特征。不良資產的數量與地區的經濟發達水平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不同地區的經濟發達水平不同,不良貸款的數量有明顯的區別,根據有關數據統計在我國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經濟發達省份的不良貸款率低于3%,而在黑龍江、吉林、河南、新疆等經濟不發達省份其不良貸款率超過15%。從不良貸款的行業分布來說農、林、牧、魚業不良貸款率高達47%,批發、零售、餐飲、文化、娛樂業的不良貸款率也在13%-16%之間,而采礦、金融、建筑、運輸、住房按揭等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低于4%。

4.不良資產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危害?

(1)影響銀行的資金周轉。特別是在銀根緊縮或出現存款滑坡的情況下,銀行無法通過貸款回收來增加頭寸,往往出現支付困難,影響銀行聲譽。(2)造成銀行的資產損失。即使有抵押物可以變現,但也存在一定的資金損失。資產存量制約著資金周轉,使銀行資金無法運用到收益更大的項目上,這對銀行資金來源也是一種損失。(3)導致銀行財務狀況惡化。不良資產對銀行財務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較多的貸款利息無法收回,銀行卻要如實支付這部分資金的利息及其它相關費用。另一方面,國家財務制度規定,一定時間內無論利息是否實收,都要計入營業收入。由此而論,企業所欠利息越多,銀行虛盈實虧現象就越嚴重。

四、完善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解決途徑

1.深化商業銀行體制改革

應加快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建設,建立明確的權責制,從體制上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盡可能多引入民營投資者和國外戰略投資者,以消除行政干預和官商作風,按照國際同行的規則行事,以建立更為規范、科學的銀行運作方式,構建一個產權明晰、政企分離的現代化商業銀行產權制度。

2.完善法律制度?

(1)抓緊建立和健全我國的信用立法體系,嚴懲信貸市場的失信行為,為規范信貸經營提供牢固的法律保障,切實保護債權銀行的債權等。徹底改變我國長期以來信貸市場法律短缺的現狀。(2)認真貫徹執行關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法律法規。逐步將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制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金融規章經過法定的程序轉化為比較穩定的法律制度安排。(3)加強商業銀行貸款人員以及企業的法律意識。銀行要嚴格依法辦事,堅決抵制不正當或不合法的貸款,加強內部審計稽核和貸款風險預警。

3.完善信貸管理機制

完善授信風險機制,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在貸前、貸中、貸后三個業務環節中實行分段管理,職能分開,相互獨立、相互制約,強化貸款項目的調查評估工作、貸后跟蹤管理以及后評價制度,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防止信貸風險發生。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與問責機制。強化以人為中心的自我約束機制,增強信貸人員的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提高員工整體能力和素質,增加員工控制風險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員工對待不良資產的敏感力和洞察力。強化不良資產的責任追究機制,加大對責任人員的查處力度。

4.防范和化解企業不良資產

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開拓新的產品市場,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擴大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同時,企業在處置不良資產時應注意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促使一批企業經營狀況好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企業的資金清償能力。

5.減少政府行政干預

政府要徹底改變傳統計劃經濟條件下對銀行和企業的管理方式,使用間接的宏觀調控手段,力爭政府、國有企業及銀行保持平等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另外,政府還要致力于完善整個國家的信息披露制度,違規的銀行和企業,不管其地位如何,都要被媒體披露。其次,國家財政應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該注資的注資,該擔保的擔保,積極配合資產處理和資產證券化工作,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也可考慮給予貸款和資產證券的購買人一定的稅收優惠,以提高投資者對資產債券的購買興趣,促進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等。

6.建立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一是加強市場經濟的誠信教育,提高經濟主體誠實守信的自律性。二是制定嚴格的懲罰性制度,對不守信用的企業及個人進行必要的懲戒?,同時進一步發揮覆蓋全國的信貸登記咨詢系統的作用。三是加快信用信息采集數據共享的建設,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四是提高部門行政管理效率和監督水平,加大執法力度,確保銀行債權得到及時的保護。

總結: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問題,是深化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首要解決的難題,直接影響著我國銀行的穩健持續發展,影響著整個經濟金融市場正常運轉。伴隨著改革開放,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如何解決不良貸款問題,將會影響我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通過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成因和對策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為解決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信貸問題提供一些有益建議,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研究。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問題不容樂觀,需要加大重視力度,需要實行科學可行措施,立刻行動起來。在充分了解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前提下,除了深化傳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外,還應根據我國國情與經濟金融市場實際發展現狀,不但探索新道路新方法,把各種不同的不良貸款相互結合起來,加大立法力度,從而保證我國商業銀行與企業持續穩健的發展,為我國創造一個良好的金融經濟市場氛圍,促進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都富,等.從金融外部性視角分析不良資產與金融脆弱性.金融論壇.2006年(5)

[2]郭世江,等.淺析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資產證券化.特區經濟2006年(5)

[3]陳朝暉.通過資本市場處理不良資產的法律保障》,當代經濟管理2006年(2)

[4]王焯,等.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理方式的現實情況與理論對比.現代商業,2010年(7)

猜你喜歡
信貸管理信用體系經濟體制
完善企業貿易信貸管理
關于防范及化解銀行信貸實務中借新還舊貸款的思考
網絡實名制問題探究
論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
新時期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研究
探究民商法中信用體系的構建
淺析商業銀行精細化信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國務院批轉《意見》: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清單明確
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清單出爐——國企改革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2015年經濟體制改革八大重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