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研究

2016-12-27 22:30馬光霞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高校

馬光霞

摘要:近年來,高校群體性事件的急劇上升,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本文就高校群體性事件展開研究,對其預警機制的建立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校;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一方面,為我國的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另一方面,學生人數的迅速增加使得高校學生管理問題日趨復雜,特別是大學生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我國高校的安全穩定和諧和發展。因此,高校群體性事件的處理日益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尤其是預警機制的建立,更是重中之重。預警機制的建立能夠在群體性事件發生之前預先發出警報,從而防范和阻止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從源頭控制危險,將危害和損失真正降到最低。

一、高校群體性事件分類

我國目前已發生的高校群體性事件,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1、民族性、宗教性群體事件

當前,民族性、宗教性問題已成為我國高校群體性事件發生的主要導火索之一。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招招錄有少數民族大學生,這些大學生在思想上,宗教信仰上很容易與他人發生沖突,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某些少數民族地區頻繁發生騷亂,導致了民族性、宗教性群體事件的發生也呈上升趨勢。

2、政治性群體事件

當代大學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但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尚不太成熟,是非判斷能力較弱,認識易偏激,思考易片面。特別是我國正處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轉型期,某一政治事件或社會事件很容易激發起了大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或引爆了他們積累已久的激憤情緒,從而導致他們以集會、游行示威或抗議等集體非常規行為來表達個人政治訴求或發泄不滿,群體性事件也由此而發生。

3、自然災害性群體事件

最近幾年,自然災害發生率不斷上升,主要包括了洪澇、地震、氣象、地質等自然災害。一旦這些自然災害發生,學校的正常秩序將受到嚴重干擾。在發生期內,學校不能正常行課,學生由此無事可做,長期聚集在一起,學生的情緒很容易偏激,做出違背常規的舉動,從而導致群體事件的發生。

4、公共衛生性群體事件

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如2009年甲流事件。

5、高校內部管理引發的群體事件

高校內部管理所導致的群體性事件主要包括因學校后勤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校內人事制度改革,教學管理措施等造成部分群體利益受損而發生的沖突。比如因對食堂衛生、飯菜質量以及價格不滿引發的學生罷餐事件,這類沖突規模較小,一般發生于校內,而一些涉及到大多數學生的根本性利益問題,則規模較大,其沖突的方式更為激烈,對校內秩序的破壞力更大,造成的社會影響也極為惡劣。

二、建立高校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的必要性

1、有利于預防高校群體性事件的突發性

突發性是高校群體性事件的一個共同的特點。群體性事件往往因某種因素的誘發,突然爆發,事態在短期內迅速擴大。由于事出意料之外,常常使得在學校在解決時陷入被動狀態,導致事態得不到及時控制和處理,或處理不當導致事態不斷升級,甚至釀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而最有效杜絕群體事件突發性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預警機制,這也是預防和處理危機的關鍵。

2、有利于避免或減少高校群體性事件的危害性

任何群體事件的發生必然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且大多都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它不僅影響高校正常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特別是一些暴力性的群體性事件,還會給學生個人的生命財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為了從根本上阻止群體事件發生所導致的危害,建立預警機制勢在必行。

3、有利于保證高校良好的公眾形象

群體性事件的出現,損害了高校管理制度的權威,極少數同學甚至會出現與學校對抗的情緒, 不斷出現的群體性事件使社會對高等學校的信任產生了懷疑和動搖,損害了高等學校良好的公眾形象。

三、對建立高校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的建議

1、糾正認識偏差

當前各種文化相互激蕩,宗教和自由化意識形態等思潮向高校學生急速滲透,很多校外的社會性問題延伸到高校,造成學生思想發生偏差。因此,要針對引發突發事件的問題進行思想引導,糾正思想認識偏差,消除因認知欠缺或偏差而引發的突發事件。

在這方面,攀枝花學院堅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進行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教育學生要全面客觀地看問題。二是進行法治理念教育,發揮法制的規范約束作用。強化學生知法、遵法、守法意識,使他們認清不合法行為可能導致的法律責任,從而弱化盲從與沖動行為。三是利用權威媒體、權威人士形成正確輿論來引導學生對社會的客觀評析,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2、增強預警意識

加強預警管理,增強人本意識。學校應充分利用課堂、各種媒體和宣傳手段,通過分層次的宣傳教育和有針對性的培訓,增強大學生預警意識。

例如,在應對對自然災害方面,攀枝花學院從上而下,要求全校學生學習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防災減災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培訓和演練,真正掌握危機中自救和互救的技能,以提高生存能力。

3.健全信息收集與處理機制

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是高校預警活動的前提條件。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攀枝花學院在信息的收集與處理上建立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機制。第一、構建由學校領導、老師、學生、家長等監測主體在內的監測系統,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立體交叉式信息網絡體系,并實現信息的順暢溝通。例如,學校針對突發性事件,要求每個二級學院填寫《學生危機預警周情況登記表》(見下圖)和《學生危機預警月情況登記表》等。第二、采用多樣性的收集方法。使用網絡監測、問卷調查、心理測試和咨詢、談心、座談、觀察等多種方法來收集學生學習、生活、戀愛、就業等方面的信息,同時把握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第三、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具體做法是在每個班級選拔一名信息員,定時向老師匯報同學的信息,及時處理所發生事宜,力爭將矛盾和事件最小化。

4、擬定預警實施方案

群體性事件的誘發原因復雜多變,因此,防控群體性事件還需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應對計劃,分門別類的擬定預警實施方案。

在經歷非典事件、甲流事件、8.30地震、涉日維穩等事件后,攀枝花學院不斷自我總結,建立了各種具有針對性的預警方案。如《防控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案》、《攀枝花學院地震應急預案》和《涉日維穩工作方案》等。

四、結束語

高校群體性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建立的意義并不在于它可以完全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生,而在于能夠及時防范和有效處理事件。因此,我們應該本著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因事、因地、因時、因人、因情制宜,講究方法策略,使預防和處置工作穩妥扎實,把問題和矛盾解決萌芽之中,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保障校園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 李云芝. 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制化對策探析[J]. 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5,02:72-75.

[2] 唐楚生,李小英. 試論高校突發群體事件的性質及主要特征[J]. 廣州航海高等??茖W校學報,2012,03:62-64.

[3] 李金韋. 淺論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及應急處理[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121-122.

猜你喜歡
群體性事件預警機制高校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風險考量與管控
新常態背景下PPP模式系統性風險預警機制研究
涉警網絡輿情危機與群體性事件
高校學生常見突發事件情況分析
廣播機房環境監控系統預警機制的研究與應用
淺析征地拆遷群體性事件的成因、特點及管控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