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協同培育機制構建

2017-01-05 16:54孟源北陳小娟
職教論壇 2016年27期
關鍵詞:基本內涵工匠精神

孟源北 陳小娟

摘 要:工匠精神的弘揚與培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學校、企業多方協同培育。從政府層面,要完善質量管理、知識產權保護、國家資格框架等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夯實全社會崇尚工匠精神的基礎;從學校層面,要將工匠精神滲透到品德教育、專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強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和塑造;在企業層面,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等形式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與生產領域相融合,強化工匠精神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工匠精神;基本內涵;協同培育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27-0016-05

2016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號召“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今年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又以“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強國”為主題,大力呼吁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在當前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要推動中國制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離不開“工匠精神”的回歸。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如何培育,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在厘清“工匠精神”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將從政府、學校、企業三個維度對“工匠精神”的培育進行深入探索。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

關于“工匠精神”,學術界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理查德·桑內特認為,“工匠精神就是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1]??坡〈髮W學者羅多夫將“德式”工匠精神的特點總結為“慢、專、創新”[2]。美國暢銷書作家亞力克·福奇認為:“只要是有好點子,并努力把它實現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工匠。工匠并不單指傳統意義的手藝人,還包括使用現成技術工具、利用創新精神解決各種問題的發現者和發明家”[3]。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結合企業發展實踐認為,“工匠精神是指對每件產品都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視技術為藝術,既尊重客觀規律又敢于創新,擁抱變革,在擅長的領域成為專業精神的代表”[4]。學者王麗媛認為,“工匠精神是從業人員對待職業的一種態度和精神理念,其內涵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細節、嚴謹、一絲不茍、耐心、專注、堅持、專業”[5]。徐健認為,“工匠精神是指敬業奉獻的工作態度、技藝精湛的工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6]。王力認為,“工匠精神是對工作的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7]。從這些觀點中,不難總結出“工匠精神”具有以下特點: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孜孜不倦、永無止境。工匠精神,從字面的意思來看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它體現的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核心是對品質的追求。

以上看法在總體上描述了“工匠精神”的一些關鍵的或重要的特征,并沒有相對明確地界定出“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筆者認為,“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理解:

第一個層面,思想層面,“工匠精神”指的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是從業人員對工作始終保持認真、負責、熱愛的態度和精神理念。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從這個層面上講,“工匠精神”不應當狹義地認為是工人或藍領才需具備的精神,而是廣泛包括各行各業的人在各自工作崗位上應有的價值追求與精神品質。因此,“工匠精神”是一種全民族的精神,它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心中。

第二個層面,行為層面,“工匠精神”表現為勇于創新、持續專注、注重細節。我們熟知的大國工匠,個個都是持續專注、敢于開拓創新的推動者?!肮そ尘瘛彼珜У膱讨?、專注,并不是簡單的機械重復或是因循守舊、一成不變,而是強調在原有技術路線上精益求精、在傳統技藝基礎上不斷鉆研、革新,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實現技術和工藝創新的過程。它的核心內涵是要不斷的鉆研、革新以及傳承。

第三個層面,目標層面,“工匠精神”指的是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是努力想要把品質從99%提升到99.99%的精神?!肮そ尘瘛蹦繕司褪且蛟毂拘袠I的精品。對于真正的工匠而言,工作不單單是賺錢、養家糊口的工具,更是一種對工作執著堅持、對產品打造精益求精的信仰。對產品每個細節做到極致的欲望、注重工藝的精致化、對產品卓越品質的堅持和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體現。

二、工匠精神協同培育機制構建

(一)政府層面:建立健全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體系

“工匠精神”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功”。培育工匠精神,造就合格工匠,不僅需要“大國工匠”等榜樣的激勵,更離不開政府從制度層面加以保障。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德國或日本的“工匠精神”背后其實是一整套完善的工匠制度,體現在質量監督管理、知識產權保護、對精益求精者的回報和對違法違規者的懲罰等各個方面[8]。

1.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完善法律法規,夯實全社會崇尚“工匠精神”的基礎。談及“工匠精神”,必提德國、日本。事實上,德國、日本的制造業也曾經歷過粗制濫造的階段。十九世紀時的德國也是假冒偽劣充斥市場,山寨盛行。1887年,英國議會修訂通過了《商標法》(Merchandise Marks Act 1887),該法案規定所有進口商品都必須貼上“某國制造”的標識。雖然這個貌似公允的法律是針對所有國家的,但主要目的在于區分劣質的德國貨和優質的英國貨。這種帶有壁壘性質的措施刺激了德國人,迫使德國企業高度重視質量管理。此后幾十年,德國通過“法律、標準、質量認證”三位一體的質量管理體系使得“德國制造”質量發生蛻變,加之德國人精益求精、專注如一的工作作風,最終促使“德國制造”成為高端產品的代名詞[9]。二戰后,日本的工業制造從學習、仿造歐美國家的技術開始,后將傳統手工藝者的匠人精神傳承于規?;圃?,并大力實施“質量救國”戰略,最終促使日本制造打開了歐美和全球市場?;仡櫟聡?、日本制造業由來史,嚴格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礎和關鍵。因此,國家層面要完善法律法規,強化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夯實全社會崇尚“工匠精神”的基礎。

2.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為“工匠精神”培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保護知識產權,鼓勵創新創造,是企業追求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內生動力。珍視工匠創造,激發工匠們精心生產、精益求精的積極性,才能為“工匠精神”的培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只有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假冒偽劣者無利可圖,并受到嚴厲處罰時,工人或者企業才有更強的動力專注產品工藝的提高,而不必擔心其他企業模仿抄襲沖擊市場。試想如果假貨、劣貨充斥市場,山寨盛行,工人的勞動得不到真正尊重,那么“工匠精神”又該從何而來[10]?因此,政府部門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偽劣假冒行為,推動有利于“工匠精神”生長傳承市場環境的形成,讓工匠之獨特制造及其付出的勞動,受到法律保護,優質高端產品得到應有的高額回報,才能有效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真正保護工匠乃至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11]。

3.建立國家資格框架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工匠職業發展通道。建立國家資格框架制度,對于提高“工匠”物質待遇及其社會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國家資格框架制度,有助于實現職業資格與學歷學位之間的等值,打通學歷資格與職業資格之間的溝通渠道,有助于為每一個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構建一個靈活溝通的“進階”結構和“上升”通道。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正在探索和建立國家資格框架制度。例如,歐盟建立了知識、技能和能力界定學習成果的“歐洲國家資格框架”制度,實現了與“歐洲高等教育資格框架”的等值。在這個框架中,職業資格8級等同于“歐洲高等教育資格框架”的“博士”,7級等同于“碩士”,6級等同于“學士”(職業本科或技能本科),5級等同于“短期高等教育”(??疲12]。歐洲國家資格框架制度,為職業資格證書與教育學歷證書之間提供了一個權威的參考坐標,使得職業資格證書更具易讀性,讓雇主、教育和培訓機構、公民個人能夠更好地判斷各種職業資格的相對價值。為此,我國亟需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國家資格框架制度,實現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學位的等值,真正保障技術技能人才獲得應有的薪酬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

(二)學校層面:培育“工匠精神”要從職業教育入手

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需要從職業教育抓起。放眼全球,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充分認識到“工匠精神”的價值,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職業精神融入到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強化學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培養與傳承,被認為是德國、日本二戰后制造業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13]。眾所周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為德國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高質量的技工,為“德國制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常被視為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完整的職業教育培養體系,有助于奠定產業工匠扎實的技能基礎和基本的職業素養。我國職業院校歷來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但對學生職業素養、職業理念的培養卻往往忽視。職業教育的初衷就是要培養“工匠”。為此,職業教育要以“工匠精神”為感召,在錘煉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

1.重視思想品德教育,強化學生以“工匠精神”為引領的職業素養的培育。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特征和靈魂[14]。職業院校不僅要培養大批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也要培養學生牢固樹立精益求精、敬業守信的職業態度。學校在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要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強化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素養的培育,使“工匠精神”培育與職業技能培養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將“工匠精神”內化于心。思想品德教育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傳播的主陣地,必須高度重視“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落到實處,對學生開展專業、專注、精準、創新和個性化培養,讓學生正確認識勞動、技能和創造的價值和意義,從整體上系統地把握和認識“工匠精神”的實質與內涵,引導學生將職業理想的樹立與工匠敬業奉獻的職業追求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給職業教育灌注豐富的思想內容,才能提升職業教育真正的人文價值[15]。

2.結合專業教育,將“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教學中。專業教育是“工匠精神”融入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職業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大部分時間在接受專業課教學,因此,培養“工匠精神”應該把專業課教學作為主渠道。當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學的主要內容仍然是課堂講授與知識灌輸,所謂的實訓常常是帶學生參觀車間,嘗試做幾個零件,教與學的任務就完成了,根本談不上對技藝的要求。職業院校應該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平臺,充分利用頂崗實習和實踐教育加強學生“工匠精神”的養成教育和體驗教育。具體來說,在專業教育中,教師應結合不同專業課程的特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步將“工匠精神”滲透其中,以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對精湛技藝的追求為目標,在培養學生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讓學生理解并感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斷革新、鉆研”的工匠精神內涵,充分認識“工匠精神”在提升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中的作用,防止對“工匠精神”的認識表淺化、片面化、庸俗化。

3.構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傳播和弘揚“工匠精神”。文化與教育,水乳交融。校園文化是全校師生共同的學習、生活環境,在學校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一條重要途徑。職業院校應該積極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將“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校園文化之中[16],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這一隱性教育資源,傳播和弘揚“工匠精神”。通過構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積淀“工匠精神”的底蘊。具體來說,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職業學??赏ㄟ^宣傳展板、圖片展覽、校園網站建設等進行“工匠精神”的宣傳,為學生切實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精神氛圍,強化學生對品質的堅持和追求,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和引領作用。

(三)企業層面:“工匠精神”的培育要與生產領域相融合

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不僅需要職業院校深度參與,同時也離不開企業的積極配合。2010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出了“充分利用工作場所學習”的倡議。職業院校學生只有在專業生產實踐中獲得真切的職業體驗,工匠精神與具體的職業場景相結合,才能深刻體會到“工匠精神”的實質與價值,并將其作為自己的職業信仰與追求。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要與生產領域相融合,積極利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等形式,強化“工匠精神”的實踐應用。

1.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強化“工匠精神”的實踐應用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提升學生職業素養,鍛造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工匠精神”的培育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企業應該充分發揮其作為育人主體的作用,與職業院校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積極接納學生到企業實習,感受企業文化。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實施深層次的產教融合工程,有助于讓企業、工匠更多地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使學生在實際工作場景中真切體驗職業文化,有助于培養真正創造高效勞動價值的“工匠”型人才。

2.大力推廣現代學徒制,通過“傳幫帶”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F代學徒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舉措?,F代學徒制,把現代學校教育與傳統學徒培訓相結合,從以往注重技術和理論模型的講解,向注重技術技能人才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轉變,是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學徒制作為“師傅帶徒弟”的優良傳統育人模式,具有傳承意蘊的語境?,F代學徒制能夠讓企業名師巧匠和學生建立師徒關系,有助于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任務規則下言傳身教,讓名師巧匠在“一幫一”、“師帶徒”的傳幫帶中,指導學生對職業的敬畏、對技藝的執著,實現對“工匠精神”的傳承。在當前試點(推廣)現代學徒制時,應該廣泛吸收各行各業的名家大師和能工巧匠與學生建立師徒傳承關系,通過師徒傳習的“傳幫帶”教育模式,讓工匠精神得到繼承和弘揚。

3.積極營造重視“工匠精神”的企業文化。工匠精神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據統計,截至2012年,全世界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共有5586家,其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837家,荷蘭222家,法國196家[17]。研究表明,這些“百年老店”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們傳承著現代化大生產時代的“工匠精神”。正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造就了德國家族企業歷經百年而不倒,成就了日本品牌屹立于世界之巔??梢?,對企業而言,積極營造、傳播、實踐“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三、小結與思考

當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提高產品品質,在技術、工藝、創新等方面尋求新的突破。為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支撐“中國制造”走向“精品制造”、“優質制造”、“高端制造”,迫切需要職業人“工匠精神”的回歸??梢?,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不僅是國家的需求,也是時代的呼喚,已經上升為國家意志和全民共識。

“工匠精神”的弘揚與培育,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不僅需要政府從制度上加以保障,通過完善質量管理、知識產權保護、國家資格框架等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夯實全社會崇尚“工匠精神”的基礎;而且需要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職業院校的精心培育,在思想品德教育、專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強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和塑造;同時需要企業充分發揮其作為協同育人主體之一的作用,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等形式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與生產領域相融合,強化“工匠精神”的實踐和傳承。唯有如此,才能使“工匠精神”在全社會真正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

參考文獻:

[1][2]德日“工匠精神”怎么學?“慢工細活”不浮躁[EB/OL].2016-03-10.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03/8686355.html.

[3][美]亞力克·福奇(Alec Foege).工匠精神[M].陳勁,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缺失工匠精神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痛點”[EB/OL].2016-03-09.http://www.ceweekly.cn/2015/0309/105175.shtml.

[5][13]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66-69.

[6]徐健.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的極致綻放[J].江蘇教育,2015(11):38.

[7]王力.呼喚工匠精神[J].施工企業管理,2015(5):100.

[8]弘揚新時期的工匠精神 呼喚制度的呵護推動[N].經濟日報,2016-05-04.

[9]臧志軍.兩種“工匠精神”[J]職教通訊,2015(28):卷首微言.

[10][11]國務院參事王京生:人們為什么贊賞工匠精神?[EB/OL].2016-05-10.http://www.gov.cn/xinwen/2016-05/10/content_5071919.htm.

[12]姜大源.應有大視野:建立國家資格框架[N].中國教育報,2014-2-10(11).

[14][15]李小魯.工匠精神,職業教育的靈魂[N].中國教育報,2016-5-13(5).

[16]孟源北.加拿大魁北克社區學院通識教育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5(3):89-92.

[17]付守永.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M].北京: 中華工商聯合會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殷新紅

猜你喜歡
基本內涵工匠精神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基礎范疇研究
探究工商管理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
森林康養產業經濟帶動性與環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國之基本內涵探析
企業危機管理對策思考
如何整體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涵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