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教育供給側改革與發展研究

2017-01-05 21:47楊淑珺
職教論壇 2016年27期
關鍵詞:老年教育發展策略發展趨勢

楊淑珺

摘 要: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態勢,從老年教育內涵與發展趨勢出發,在調研浙江老齡人口變化、老年群體學習意愿和教育提供現狀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成功實踐,立足于老年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提出發展老年教育的對策和建議。明確老年教育的管理職責,構建相適應的管理體制;落實政府基本保障義務,研究市場化運行機制;加強多元主體建設、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服務體系;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無所不在的學習;完善終身學習激勵機制,構建面向全社會的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加強老年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保障終身教育工作者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老年教育;發展趨勢;供需現狀;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27-0061-05

“老齡化”是指按國際標準,一般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7%以上,稱為“老齡化”。西方學者在尋求應對老齡化之策過程中,發現老齡化自身的潛能而相繼提出成功老齡化(successfulaging)、健康老齡化(healthy aging)、產出性老齡化(productive aging)。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了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在會上,將“積極老齡化(active aging)”寫入《政治宣言》和《行動計劃》中。這是繼成功老齡化和健康老齡化之后,世界老齡觀的又一次重大變革,它的基本要義是“健康、參與、保障”。

據國家老齡委預測,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人,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人,老齡化水平將達到30%以上??焖僭黾拥睦夏耆丝谛纬蓮姶蟮睦夏杲逃枨?,如何維護老年人的受教育權、促進老年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以服務于國家和浙江的人口老齡化戰略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是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

一、基本內涵與發展趨勢

(一)基本內涵

關于老年教育的概念有很多說法,目前學界沒有形成統一定論,但基本形成共識:1.教育對象為退休期的全體老年人;2.教育目的是“賦權增能”,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增進其參與社會的能力,提高生活質量與生命質量;3.教育內容包括知識技能、道德素養、生命教育等個體發展的各個方面;4.把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是終身教育的最后階段;5.老年教育是促進老年人積極老齡化,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活動,具有特殊功能和社會價值。

西方國家通常把老年教育稱為第三年齡教育,“第三年齡”(The third age)名詞最初來自法國,現已成為西方國家在社會及教育政策制度時的重要名詞。在國外,人們習慣于將人生劃分為四個相繼的年齡期:兒童及青少年期、職業及謀生期、退休期、依賴期,“第三年齡”指的就是退休期。1973年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第三年齡大學在法國的圖盧茲大學誕生,1975年,國際第三年齡大學協會成立。在積極老齡化觀念的影響下,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展第三年齡教育各項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二)發展趨勢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第一所老年大學成立,老年教育發展經歷了30多年,從目前全國老年教育的發展實際來看,老年教育進入轉型發展階段,將呈現五個方面發展趨勢。

1.教育對象普及化。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老年群體對教育需求的增長,必然要求老年教育從面向行業走向面向全社會,從城市向廣大農村延伸,老年教育從精英型走向普惠型。

2.辦學主體多元化。辦學主體拓展趨向多元化,改變現有各級老干部局和民政部門推動的單一主體結構,高校、電大、社區學校、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將參與辦學,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主體多元、形式多樣、充滿活力的辦學機制。

3.組織體系社區化。依托社區建立老年教育網絡將成為實現老年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手段。構建社區老年教育組織體系,開展立足基層、面向大眾、依托社區學校服務社會的社區化老年教育活動。

4.教育投入社會化。政府將充分發揮其在老年教育投人中的主導作用,建設老年教育基礎設施,并整合各類公共教育資源,增加老年教育的有效供給,并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健全市場化運行機制,扶持社會力量興辦老年教育。

5.學習方式智能化。教育與信息的深度融合,將現代信息技術功能,以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為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為老年人解決學習條件問題,方便老年人的自主學習。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方式將成為老年教育的主要模式。

6.學習內容科學化。辦學主體更加注重“以人為木”的思想,學習者自身更加注重發揮學習自主性,體現終身學習的特點,強調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地位,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年人的智慧與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

二、浙江老年教育供需現狀與實證分析

著眼于了解全省老年人群的學習需求和相關教育供給情況,課題組開展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分析判斷浙江老年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調查設計

設計《市民終身學習意愿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習者的基本情況、學習意愿與動機、學習習慣、學習條件、學習障礙等方面,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西湖區、江東區、德清縣、平湖市、長興縣、柯橋區、溫州市等地學習者發放問卷。設計《終身教育供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經費開支、政策措施等方面,面向全省教育行政部門和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終身教育機構開展調查。

(二)調查分析

1.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快。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較高,浙江老年人口處于持續快速增長狀態。2006年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數為674.26萬人,2014年底達到945.08萬人,占總人口的19.44%,8年間老年人口凈增270.82萬人,年均增長4.31%。其中嘉興市、舟山市和湖州市老年人口分別占總人口的23.34%、22.77%和22.25%。農村老齡化突出,全省農村老年人口633.33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67.02%。

2.老年人群學習意愿強烈。約有98%的老年人認識到學習重要,認為學習“比較重要”及以上高達85%,老年人學習動力較強。在學習目的上,老年人普遍功利性較少,更多是豐富生活、充實自我的學習需求,影響老年人“繼續學習主要因素”排在前三的為“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結識更多朋友”和“學習新知識”。而企業職工、新市民參加繼續教育的前三位因素分別是“學習新知識”、“彌補過去所學之不足”和“滿足工作崗位要求”??梢娕c企業職工和新市民更多是傾向于“生存性”學習需求不同,老年人更多的是豐富生活、充實自我的“休閑性”學習需求。與此相對應,老年人對學習內容需求列前三位的分別是“養生保健”、“實用知識”和“家庭生活”。對教育機構開展的訪談也顯示,教育機構提供的課程受老年人歡迎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醫療保健、文學藝術、文化娛樂、信息與科學技術。老年人歡迎的學習形式,按其受歡迎的程度依次為面授教學、線下體驗學習、網絡教學、電視學習。

3.老年教育體系框架基本建立。自1986年省老干部局創辦浙江老年大學、1988年浙江工業大學成立浙江老年學院以來,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建立老年電大分校及教學點1.28萬個(所),注冊學員85.62萬人;有老年大學179所,在校學員15.21萬人。除了老干部和民政系統,目前教育系統承擔社會培訓和老年教育的主體力量是廣播電視大學、社區教育機構以及鄉鎮社區教育學校。全省現有市、縣(市、區)社區學院(大學)104所,鄉鎮(街道)社區學校1293所,村(社區)市民學校1.73萬所[1],2014年全省社區教育機構開展老年教育培訓215.83萬人次。

4.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比較突出。既有量的供應不足,更有質的參差不齊。全省還未明確哪個部門牽頭負責老年教育,各級老干部局和民政部門轄下的老年大學資源緊缺,存在著“一位難求”現象,在各級老年大學學習的人數僅占全省老年人口的2%左右,學員主要是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普通退休市民和農村老人很難參與。地方政府尚未把老年教育列入工作范疇,有40%以上的地區還未“制定出臺有關促進市民終身學習的政策文件”和“制定激勵市民參加終身學習措施”,部分地區在促進市民終身學習的經費投入為零。對于老年人而言,出于交通等方面因素考慮,他們更期望通過“老年大學上課”(86.4%)、“街道、社區組織的老年活動”(42.7%)和“參加社團活動”(29.8%)等形式滿足自身學習需求。但有61.8%老年人認為周邊學習場所缺乏。老年教育資源尤其是課程資源欠缺,50%的老年人對現有的學習內容不滿意。

(三)調查結論

綜合供需調查結果顯示,當前發展老年教育的政府意愿、現實供給水平與老年教育需求之間存在著極大差距,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老年教育觀念落后;缺乏頂層設計和制度法規保障;缺乏有效的管理體制和協調機制,資源整合共享不足;教育供給總量不足,城鄉與區域發展不平衡;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教育系統參與嚴重不足,課程的系統性程度較低,學習形式單一;社會力量參與不足;學習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尚未形成。

三、發展老年教育的國內外實踐借鑒

20世紀70年代初,面對老齡化帶來的多重問題,發達國家開始陸續開展起老年教育,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由于各國歷史文化和國情國力的差異,發展老年教育也各不相同。

(一)創辦第三年齡大學

1973年,法國人皮埃爾·維勒斯(Pierre Vellas)在法國圖盧茲大學創辦了第三年齡大學,開了此類大學的先河。此后,第三年齡大學在法國逐步推行,并在歐洲和北美洲迅速發展起來??v觀世界各國第三年齡大學,主要模式有三種:一是最初依托于正規大學的法國模式;二是最大程度實現自治的自助式的英國模式;三是芬蘭的混合模式,在形式上是大學的一部分,但具體的實施(如課程制定)則采取普遍參與的“協商”原則[2]。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英國與澳大利亞還通過成立虛擬“第三齡大學”,開展遠程教育,滿足不同區域和不同文化層次老年人的學習需求。澳大利亞在政府的資助下于1998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虛擬第三年齡大學——在線第三年齡大學(U3A Online),其主要目標是向澳大利亞的所有第三年齡大學提供免費的資源,同時為無法參加當地第三年齡大學學習的老年人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在線教育。

(二)發展社區型老年教育

美國在聯邦老齡管理局的資助下,為老年人制定全面教育規劃,采取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學習三種形式開展老年教育[3]。一是正規大學招收老年學員,進修或旁聽大學課程,食宿與青年學生一樣,免收學費。有的大學為老年人單獨編班,開設老年人需要的課程。二是高等院校辦暑期大學,推動老年寄宿教育。三是地方成立老年教育學校和專業班級,吸收老年人參加非正式學習,開設短期課程。美國社區老年教育培養的老年人能夠依托社區并發揮所長為社區服務。美國各地還設有老年人的寄宿學校,即在大學附近興建“退休村”,專供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居住并就近入學,稱“退休村”或“老年宿舍”。

(三)臺灣地區發展民間老年教育

臺灣地區老年教育的主體主要包括:宗教團體、社團、老年大學、社區大學。地方政府通過“公辦民營”或資助等方式,扶持民間非營利團體興辦老年教育[4]。同時政府對開辦老年教育的機構進行免稅。

(四)上海市以立法保障終身教育與老年教育

上海市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實施《上海市終身教育促進條例》。同時強化了領導機制,成立了“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與終身教育促進委員會”,由市委分管副書記任委員會主任,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委員會副主任,20家市委、市政府部門負責人任委員。老干部局主辦的老干部大學、民政部門主辦的老齡大學、教育部門主辦的老年大學、上海開放大學主辦的遠程老年大學,構成了上海老年教育的“四大主體”[5]。其中,教育部門主辦的老年大學及依托社區教育機構設立的區縣老年大學和街鎮老年學習點成為老年教育的主要力量。

(五)江蘇省發展遠程老年教育

1999年,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江蘇教育電視臺、江蘇省老年大學協會、江蘇省老年大學聯合舉辦成立了江蘇省空中老年大學,開始實施老年遠程教育。2002年建立了“江蘇省空中老年大學”網頁,2009年啟用了“江蘇學習在線”(www.js-study.cn)網站。2013年“夕陽紅·江蘇老年學習網”全新上線。江蘇省在現代老年遠程教育方面的積極探索,為拓展老年教育載體、豐富老年教育課程創造了條件。

(六)杭州市積極構建市民學習圈

2016年1月,杭州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構建市民學習圈大力推進終身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完成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市民學習圈的構建,建成50個市級示范性街道鄉鎮“30分鐘市民學習圈”。其中,就老年這一“重點人群”,強調要組織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開展各種講座、學習班,滿足老年群體養生保健、手工園藝、傳統文化、科學知識、時事政治等多種學習需求,實現老有所學。支持各社區(村)設立以老年人為主體的學習型社團,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實現老有所樂。各區按常住人口數安排的社區教育經費不得少于4元/人,各縣(市)不得少于2元/人的標準安排培訓經費。

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老年教育

調查與研究顯示,當前老年教育的現實供給水平與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如教育理念滯后,管理體制不清,總量供給不足,城鄉發展不平衡,投入保障不足,社會力量參與不充分,學習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尚未形成等等。研究老年教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即面向老年群體的學習需求,立足教育供給側,通過改善環境、擴大供給、優化布局、提升質量、促進學習,建立全面、便捷、優質的教育服務體系提出對策建議。

(一)創新組織架構,健全管理體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第18次全會上強調,“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彪S著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斷上升,老年教育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各級黨委政府應充分認識發展老年教育的戰略意義,大力推進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

建議構建一個融入政府行政體系的推進老年教育的行政組織架構,在各級政府的直接領導下,設立負責推進老年教育發展的協調委員會,各相關部門組成成員單位[6]。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教育行政部門承擔老年教育工作主體責任,切實做好規劃和頂層設計。政府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把老年教育列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項目,統籌協調解決教育資源配置和理順體制機制等問題。老年教育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教育督導考核內容和創建教育現代化縣的重要指標,形成發展老年教育的支持性政策環境。

(二)建設多元主體,擴大教育供給

現有老年教育供給主體主要是民政和老干部系統,比較單一,城市與農村供給差異較大。針對老年人注重便利、正規的學習場所的選擇偏好。建議重視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擴大教育供給、縮小城鄉差距,服務老年事業。

第一,健全以現有電大系統為主體的老年教育組織體系。充分借助已經相對比較完善的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和社區教育系統來承擔老年教育任務。推動老年教育重心下移,以就近、便捷、快樂為原則,把老年教育延伸至鄉鎮村居,積極為老年人群建設家門口的老年大學,提供更多穩定可靠豐富的教育服務。

第二,引導高校開放資源服務老年教育。截至2014年,全國2542所高等學校(不含獨立學院)只有95所舉辦老年大學,占高??倲档?.7%[7],而且大部分是為本校離退休教職工及家屬服務,并未對社會開放;浙江高校也只有少數面向本校離退休教工辦有老年學院。鼓勵高等學校開辦開放式的“老年大學”或“老年學院”,開放高校教育課程、圖書、師資、教學設施等優質資源,允許老年人群參與學習。利用節假日或晚間的校舍閑置時間,通過合作舉辦或出租、或借用等方式,參與和扶持老年教育事業。

第三,建立各部門行業合作機制服務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涉及社會諸多方面,應當充分發揮老齡委、文化、教育、民政等各部門和社會專業機構、社會志愿者組織等各方力量,建立有效的連接和充分溝通的機制。使共同具有教育(學習)意義的各行業資源在功能與目標上與老年教育建立聯系,進行資源聯結與統合,并面向老年群體開放。

第四,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舉辦老年教育。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機構可通過“醫養教結合”,多形式提供老年教育機會。通過不斷創造社會化、市場化的社會條件和政策環境,真正促進老年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三)改進教學內容,提升教育質量

老年人對教育內容的選擇主要圍繞著豐富生活情趣、滿足興趣愛好、和諧家庭生活、促進社會交往等方面?,F有的老年教育課程較多是各類學校原有成人教育課程搬遷過來,以傳統照本宣科方式呈現,多數內容既呆板又僵硬,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系統性欠缺。

不同的老年人、不同區域的老年人有不同的教育需求。老年教育內容應充分調研社會、區域和個人需求差異,充分發揮老年人的學習自主性,推陳出新、豐富內容、創新載體。重視建設發展型的課程內容,如休閑教育、宗教教育和生死教育,促進老年人自尊自重、能以更積極的態度去生活。同時,充分設計和運用交互式微型課堂、體驗式學習、作品點評、課外教學、匯報演出、游學觀摩等學習形式,使老年教學生動活潑、情趣盎然,激發老年人的學習積極性。

(四)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學習模式

雖然問卷調查顯示,有30%的老年人家中“尚未配置計算機”,27.2%的老年人“完全沒有接觸過電腦”,老年人歡迎的學習形式,按其受歡迎的程度依次為面授教學、線下體驗學習、網絡教學、電視學習。但是,發展線上線下結合的遠程教育,是老年教育必須具備的平臺,也是解決城鄉老年教育供給不平衡的有效輔助途徑[8]。

適應“互聯網+”的新形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在線學習平臺和“空中課堂”,突破學習的時空限制,引導老年人通過在線學習、學友互動、個人作品展示等混合學習模式激發學習積極性。深化平臺信息咨詢、學習支持和學習者資源建設功能,并充分研究和分析平臺的大規模微觀數據,改進和豐富老年人學習的載體與模式。

(五)加強投入保障,形成多元體系

當前,開展老年教育的學校大多經費自籌,僅以收取低廉學費維持,而無任何其它補助。這迫切需要把老年教育列為公共服務事業,落實政府基本保障義務,承擔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責任,加大直接投入,落實老年教育場所和教學設施,安排經費支持開展老年教育培訓與活動。

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促進社會組織參與老年教育,形成包括政府服務、政府購買、自由市場、民辦民營、特許經營、志愿服務、補助、自我服務等多元的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應用金融、稅收等政策手段,積極鼓勵和支持各類企業、民間組織、慈善機構和個人等多方面力量籌措資金,搭建多元籌資平臺,形成政府、社會、個人共同投入的格局。

(六)探索激勵機制,促進可持續學習

老年人群接受教育目的,更多的是出于興趣和愛好,大多數人并不追求學歷文憑或證書。但是,如果建立了一定的學習激勵機制,將更能吸引老年人投入學習。建議發放市民終身學習卡,各類學習和培訓均可在卡內記錄時間、評價質量、獲得積分。市民憑卡內積分可以在公共文化場所享受一定的優惠。激勵各類商家提供各類積分兌換和積分獎勵業務。營造鼓勵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對于在終身學習和老年教育方面表現突出的個人、企業、家庭或社區,進行表彰和宣傳。

探索建立終身學習認證體系。完善老年人學習信息儲存、學分互認與轉換、學習信用管理、學習信息統計等制度,推進不同學習成果互認銜接。通過各種學習形式和累積,根據標準承認其達到某一學歷水平并頒發相應的文憑,既可激勵人們終身學習,也有助于提高人口的人均受教育水平[9]。

(七)重視隊伍建設,促進專業化發展

推進老年教育的改革發展和繁榮,需要一大批教育者、工作者,要允許并鼓勵在職教師參與老年教育,引導在職教師開發開設面向老年人的實用性、休閑性、娛樂性、文化性課程資源,積極承擔老年教育機構的兼職授課任務;還要鼓勵身體健康的退休教師充實老年教育師資隊伍,讓他們既老有所學,又老有所用。教師可以通過適當收取學員費用,同時政府提供一定的課時補貼,合并作為工作的報酬。

保護和發揮好現有老年教育機構、社區學院等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真正獲得教育工作者的尊嚴和待遇,尤其是要及時回應他們關于收入、職稱、培訓、身份等問題的關切。要深化對老年教育的研究,科研部門每年要安排一定數量的科研課題項目用于老年教育。教育部門關于教師的評先評優,也要適當考慮老年教育機構的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郝克明.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吳遵民.實踐終身教育論:上海市推進終身教育的路徑與機制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浙江省社區教育指導中心.浙江社區教育發展報告(2002-2012)[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黃富順.高齡學習[M].臺北: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

[5]林尚立.政治建設與國家成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

[6]吳玉韶.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7]高娟.社區老年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8]王英.中外老年教育比較研究[J].學術論壇,2009(8):48-49.

[9]王延華,盧玉梅,鄢小平,等.我國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中標準體系的構建[J].中國遠程教育,2014(3):32-36.

責任編輯 王國光

猜你喜歡
老年教育發展策略發展趨勢
引導社會參與豐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淺談對老年計算機教育的幾點思考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葫蘆島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問題調查研究及發展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