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稿件是反復改出來的

2017-01-12 13:58吳成鋼
記者搖籃 2016年11期
關鍵詞:修改

吳成鋼

【摘 要】人們常說,文章是寫出來的,搞新聞的人則說,新聞是跑出來的,作為人民武警報的主編,我認為,稿件是改出來的。

【關鍵詞】新聞稿件 修改 糾偏差 治硬傷 砍尾巴

一、點亮明眸——改標題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請不要讓它蒙塵,經常是這樣,在我看到的大樣上,它卻常常遭遇風沙,含糊不清。例如,《人民武警報》2013年7月5日的三版大樣有篇簡訊是《忠誠托舉信仰的火炬》,主要講深化主題教育活動的情況,標題大意和內容還是相符的,但在用詞上欠斟酌,火炬是一個柱狀物體,一般是單手或雙手握住火炬高高擎起,而托舉的意思則是雙手平伸,將物體保持水平姿態捧過頭頂。如用托舉,則需將火炬改為火盆為妥,但顯然火盆并不具備火炬所具有的神圣內涵,改稿時便將“忠誠托舉”改為“高擎”,這樣一來就與火炬一詞形成了合適的動賓關系。

又如,同版簡訊是描述風氣建設成果的,標題為《追夢路上不讓清風染塵》?乍一看沒問題,但仔細一想,既為清風,又怎會染塵,如改為清風拂塵,則會破壞文章的主題意境,最后將其改為《清風相伴追夢路》,既消除了歧義,又增添了文章的意境和美感。

再如,2013年7月5日三版大樣稿件《“四會”比武零熱身逼政治干部為戰強能》。這個標題采用了當時比較時髦的“零”字頭,演繹像零首付、零距離、零起點等,工作報道講求的是言簡意賅、樸實無華,最忌諱在標題上堆砌不知所云的字眼,所以見報時改為《”四會”比武對賽前集訓亮“紅燈”》,這樣讀者看起來直觀明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同版題為《讓“筆桿子”拿起“槍桿子”》的稿件,這個標題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報道對象是某部政治機關干部,這個問題就出來了。有首歌唱得好:“戰士就要上戰場”,作為軍人,無論職務高低,分工如何,皆有操槍習武保家衛國之義務,我將其改為《“筆桿子”操起“槍桿子”,“書生氣”聞慣“硝煙味”》,體現了政治干部精武強警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的寓意。

2013年10月22日三版大樣頭條標題《真刀真槍干一場一浙江總隊深入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紀實》,付印前還是覺得不妥。如果單講批評與自我批評或解決清房之類棘手問題,用此標題沒錯,但講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不準確。太過火了,既不是敵我矛盾,也不是戰場、訓練場,怎么能真刀真槍地干呢?最后還是改成了《較真才會真叫好》才見報。

還有2013年5月25日三版大樣上的《被新兵指出毛病之后》被改成《新兵“叫板”連長之后》,2013年6月4日三版大樣上《和諧內部關系加強新老兵團結》最后改成《14元的洗衣粉為何只收10元錢? 》,都是舍棄原題,重新提煉一個叫得響、讓人能留下印象的標題。

我總覺得做標題要有蘇軾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杜甫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賈島的“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孫光憲的“只將五句字,用破一生心”精神,才能達到“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的意境效果。

二、看準方向——糾偏差

軍隊新聞宣傳工作是黨的喉舌,是為部隊建設發展大局服務的,要發揮出應有服務保障和促進推進的作用,我們軍兵種報紙是黨委機關報,傳達的是黨委的聲音,發表的是正確的導向。但現在有的稿件過于追求時效性,而在表述和措辭上缺乏縝密考慮,加之把關審查不嚴謹,導致出現一些傾向性錯誤,甚至一些上了大樣的稿件,還存在說法不準確、觀點有偏頗、甚至導向有問題的現象。這就需要版面主編履行把關人的職責,及時糾正偏差,撥正航線,指點迷津。

2013年9月22日的《人民武警報》一版警營要聞:《有時候說比做更重要——廣東總隊提升為兵服務滿意調查與思考》,它講的是醫護人員把“多解釋、多多指點、多叮囑”作為密切醫患關系的紐帶取得明顯效果的事例。應該講,放在特定的環境下“說比做重要”沒有錯。但作為報紙的要聞稿相當于頭版頭條,這樣登出來就不太妥當。因為我們都知道,任何時候,行都勝于言,做的永遠比說的重要,這是真理、是常識,也是導向。即使在講醫囑這樣的情況下,也是看病重于醫囑,或者說都很重要,沒有必要單獨標出“說比做重要”,這樣容易產生誤導。如果改一下,改成《做到家還要說到位》,或者就用“多解釋、多指點、多叮囑”做標題,效果就會更好。

2013年10月10日的大樣上有一篇言論《知官也是一種負責》,文中講道:“當年,劉備兵敗長圾,棄妻兒南走。有人對他說趙云已北進降曹了。劉備不信,說:子龍不會棄我而走。果然,不久趙云護衛甘夫人和阿斗歸來,知人者智,劉備之所以在諸侯混戰中由弱到強、最終鼎立一方,知人善任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部隊建設中也是如此……”下面分述:知官,是對部隊負責; 知官,是對部屬負責;知官,是對自己負責。我認真解讀之后,感到它講的還不僅是知官的問題,也不單是知部屬問題,而是知人善任的問題,所以就改成了《知人善任是責任》,避免了產生歧義,如果用原來的題目,戰士看了會怎么想?是不是考慮還要研究領導、說不明白。

再如,《人民武警報》2013年3月13日的四版大樣有篇文章標題是《培養新兵些“狼性”》,文章內容說的是“90后”新兵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面對緊張忙碌、單調艱苦的新訓生活,顯得束手無策,表現出一種“綿羊性格”。因此建議學習“狼性”,牢固樹立“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觀念,自覺接受磨礪,把武藝練精,把意志練強。應該說立意很好,但用《培養新兵些“狼性”》做標題就不妥了,我們一直進行“永遠做黨和人民忠誠衛士”這一主題教育,現在又登培養“狼性”是什么意思?我不假思索順手就改為《在新訓中不妨借鑒些“狼性”》,后來到付印時,又琢磨改成了《要培養新戰士的血性》。我在四版大樣上看到篇提高執勤安全工作的稿子中講看押對象都是“對社會危害極大的壞人和危險的敵人”,從哨位就是戰場,執勤就是戰斗的角度講這話并沒有錯。但能說他們是最危險和最壞的人嗎?后來改為看押對象都是“籠中虎”。

2011年4月9日四版大樣署名文章中有這樣的話:“在領導干部中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立黨為公和一心為兵的宗旨……”我們知道我黨我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什么時候立黨為公和一心為兵成了宗旨呢?

三、強身健體——治硬傷

醫生的工作是給患者治病,編輯的工作是給稿件治病糾錯,是為作者做嫁衣,是繡花添彩的工作?!澳芨膭t瑕可為瑜,瓦礫可為珠玉”,道理就不說了,還是看最近的例子吧。

《人民武警報》2013年9月26日出版了八個版的增刊,慶賀報紙創刊30周年。在交到我手里的大樣上,有一篇編輯部文章《傳遞旗幟的光芒與力量》,這是經過專家反復修改可以說千錘百煉的重點文章,其中寫道:“站在改革開放起點上,鄧小平深謀遠慮:我們武裝警察部隊要加強,要真正成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尖刀和‘拳頭。他親自簽發命令,抽調解放軍建制部隊改編成武警,這就是新組建的武裝警察部隊?!睂W過部隊歷史的人應該清楚,武警部隊重新組建的依據是1982年第30號文件,它是由公安部請示中央將解放軍擔負內衛執勤任務的部隊與公安部所屬的武裝、邊防、消防三警合一,統一組建成武警部隊,怎么能說“抽調解放軍建制部隊改編成武警”呢?如果這樣登出來,那不是開歷史的玩笑嗎。為了慎重起見,我又查閱了權威資料,最后改成“他親自簽發文件,決定將人民解放軍擔負內衛執勤任務的部隊,同實行兵役制的武裝、邊防、消防民警,統一組建為人民武裝警察部隊?!?/p>

如2013年3月18日《人民武警報》刊登一篇《解讀身邊巨變 感恩祖國富強》的文章,其中說道:“黨的農村政策的好壞也一樣讓官兵牽腸掛肚,”請問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的農村政策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只是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好,越來越讓農民滿意。

《人民武警報》是國內公開發行的軍區軍兵種報紙,既屬于郵政公開發行的報紙,又屬于部隊內部報紙,在報紙宣傳上必須嚴格遵守軍隊新聞宣傳規定和總政《關于在軍事新聞宣傳中必須嚴格遵守保密紀律的通知》要求,哪些該見報,哪些不該見報;哪些能報道,哪些不能報道;哪些可以報道,報道到什么程度,都有具體規定和要求,尤其是涉及軍事行動、處置突發事件、反恐維穩、執勤兵力部署、部隊編制、人員、裝備、任務等宣傳,更要慎之又慎,不能違規,不能失密、泄密。版面主編的 責任就是把好失泄密的關口,及時堵塞漏洞,為對外軍事宣傳鑄牢“防火墻”。

四、量體裁衣——砍尾巴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意少一字則義闕,句長一言則辭妨?!碑敶膶W大家無不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而我們看看報紙、翻翻書刊,滿眼看到的不是大話、空話,就是套話、廢話,像毛主席他老人家當年批判黨八股時所說的“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當然,現在反“羅風”,文風有改進,但是版面上、稿件里,還是充滿注水數字、空泛道理、虛假認識等肥膘,需要我們曬水分,減肥胖,砍尾巴。

有些稿件為了表達在某項建設中的成績,往往選擇一些“標語式”“口號式”的語言,缺少干貨。個別稿件為了突出一個觀點或者表現一種情懷,往往會過分夸大事實,過度渲染背景,結果給讀者一種虛假的印象?!坝欣聿辉诼暩摺?,真正的好新聞是靠事實說話的,大話套話過頭話都要注意避免。

如2013年7月5日三版大樣有篇題為《“六個一”活動確保官兵思想純潔》的稿件,正文中有一段文字“這個部隊地處改革開放、隱蔽斗爭、處突維穩‘三個前沿,各種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相互交織,官兵時刻面臨著被拉攏腐蝕的考驗”。這種背景交代其實就是不必要的枝蔓,稿件中應刪除多余的話,不要講認識過程等抽象的空泛道理,做到揀稠的撈、秀肌肉、去肥膘。

例如2013年6月25日三版消息《某部12項考評助推支部班子建設》中有這樣一段話:“作為一個各級關注的集體,黨支部一班人始終在思考,如何才能不為盛名所累,在努力做到與已有榮譽名副其實的基礎上,不斷書寫新的輝煌?!边@段文字繁冗且言過其實,不像新聞稿件,倒像是一則演說詞的語氣,所以將其刪改為“黨支一班始終在思考,如何才能不為盛名所累,不斷書寫新的輝煌”,這樣單刀直入顯得簡潔明快,有的作者習慣于在一篇稿件后面加一段新聞鏈接的文字,諸如”這個部隊還開展了什么什么,與此同時,他們又如何”等等。

如《人民武警報》2013年5月25日三版有篇稿件說到“不少連隊為了掩蓋問題,費盡心思和機關蹲點工作組玩起了躲貓貓”,這種說法并不合適,而且會給讀者一種錯誤的導向,不宜見報。

又如2013年5月25日三版有篇崇尚榮譽教育引導新兵過好“第二適應期”的稿件,里面有一段文字:“特別是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重言傳輕身教,把講了說了與培育劃等號;重有形輕無形,把戰士本子上記了多少與入腦入心劃等號;重課堂輕載體,把課堂上的理論灌輸與組織戰士……”這段文字很明顯是直接從材料上移植下來的,其行文結構與新聞文體不搭調倒也在其次,最主要的是這種講問題做鋪墊的描述太多太繁,影響了稿件效果,就直接將這段刪除了。還是這篇文章,“答案似乎已經水落石出,但工作組和支隊領導并沒有就此鳴金收兵,而是趁熱打鐵,繼續深度掘進”。這句話是典型的套話,生怕讀者看不明白,讀起來又拗口又啰嗦,直接刪除后整篇文章看起來簡潔明了許多。

有時這段文字是有必要的,是幫助讀者連貫認識、思考問題的一種手段,用得好可能會有效果,用不好就是多此一舉,把整個文章的整體都破壞了。好稿子的最佳意境在于點到為止,為讀者留出思考的空間,千萬不能畫蛇添足,所以我們要學會忍痛割愛,學會砍多余的尾巴。

(作者單位:遼寧省武警總隊政治部)

猜你喜歡
修改
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背景下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修改之建議(上)
淺談“摘抄”在作文教學中的妙用
我的作文課教學
淺析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的現狀及困境
試論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以讀促寫”與“以改促寫”英語寫作教學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