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古典風格在服裝設計中的復興

2017-01-13 07:01趙輝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6年12期
關鍵詞:復興

趙輝

摘 要:在當今的復古潮流中,古典風格作為一種復興的風格再度流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們的心理訴求。古典風格服裝的應用,體現在對形式美法則的應用,以及古典具體形式的應用兩方面。

關鍵詞:古典風格服裝;復興;形式美法則;古典設計元素;后繼風格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圖分類號:TS9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12-0098-04

Study of Classic Style Renaissance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ZHAO Hui(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Tianjin 300141,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vintage fashion, classical style as a Renaissance style popular again, is the nee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people s psychological demands.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style, embodied in the form of rule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classical specific forms of application two aspects.

Key words :classical style clothing; renaissance; the rule of form beauty; design elements; subsequent styl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古典風格可溯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長期以來一直在西方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認為是西方藝術和哲學等精神追求的思想源頭及理想美的典范。古典風格作為一條脈絡貫穿于服裝設計的發展之中,有時作為主線有時作為隱線。今天,時裝設計呈現出多元化風貌,一方面絢麗并極具包容,另一方面則表現為風格的模糊性,無定型。隨著社會物質基礎的變革,古典主義賴以生存的精神土壤發生了變化,古典風格“一統天下”的局面一去不返,進而被主流設計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多種風格兼容并蓄的市場面貌。

近幾年,服裝中復古一詞出現頻率很高?!皬凸拧辈坏韧凇肮诺洹睆团d?!皬凸拧敝饕譃樗姆N表現形式:對古典風格的復興;對所處時代較前的時代的復興;時代發展中的復古回流;繼“復古”后的再復古。由此可知,古典的復興只是“復古”中的一種表現形式,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古典風格復興就是在“復古風行”這一大背景中產生的。

徐復觀在《中國藝術精神》中寫到“藝術的反映,常采取兩種不同的方向。一種是順承性的反映,一種是反省性的反映。順承性的反映,對于它所反映的現實,會發生推動,助成的作用。因而它的意義,常決定于被反映的現實的意義。反省性的反映則是一種向往,逃避和反省?!狈b設計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其反映也常以這兩種形態出現。服裝設計中的古典風格復興便屬于反省性的,是對舊有的狀態的懷念,對以往經典的致敬,對今天生活的反思,對未來發展基礎的奠定。

一、古典風格的研究范圍

古典設計風格歷史悠久,隨著時間不斷發展變化并擴充其涵蓋的范圍。

“古典”一詞源于“classic”與“classical”,而這些詞根又出自拉丁文的“classicus”,而這個詞則來源于“classis”。在古代,“classis”是一種表示社會等級以及學派等級的術語,而且也表示船隊。在中古拉丁文中“classicus”是指學生,而“classicum”則是指海軍的軍號,由此分開了語義的發展脈絡。在羅馬時代,市民按照收入被劃分為五個等級,名詞“classicus”是用來表示那些屬于第一等級的最高等的人,這種人的收入在十二萬五千埃斯以上。起初,一個被稱為“古典”的雕塑家專門是為上層階級即古典階級創制作品的,一個無產者的雕塑家則專門為下層階級創制作品,漸漸的,對于羅馬人來說,似乎為“古典”的上層人雕塑的作品比下層人雕塑的作品更有藝術性,更講究,“古典”一詞就開始表示一個有第一流質量的作者的意思了。于是,由“classicus”而繁衍出的“古典”一詞與文藝連在一起時,便有了最好的、最成熟的、最優秀的、第一流的意思。

“古典”的研究最早是在美學中,具體點說是在文藝理論研究中,其在不同的研究領域有不同的研究范圍。在服裝設計的研究領域里,“古典”的涵義隨著應用的發展,和研究領域的拓寬可概括為三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層意義是從理念的角度在時間范圍上定義的,是指古希臘時期的,但是“古典”一詞在現代的應用中遠遠超過了這個時間的范圍,因此可以將“古典”的外延擴展為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以及以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理念為準繩的時期的。第二層意義是從形式的角度,可以理解為“經典”。在這一層里既包含了古希臘時期的理想范式,也包含了古希臘時期范式在后期發展中所形成的經典范式。第三層意義是從設計要素的角度出發,瓦迪斯瓦夫·塔塔爾凱維奇在《西方六大美學觀念史》中對“古典”有一層解釋為:“包含和諧,節制,平衡,沉靜等要素,表現出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的風格”這從審美的角度提示了古典風格的設計要求。于是,“古典”轉換為服裝語言后,應包含合理,單純,適度,制約,明確,簡潔和平衡等設計要素。這里要注意的是,“古典”的理解是三個層次的交集而非并列,既不能斷章取義的把“古典”等同于“古希臘”也不能把“古典”等同于“經典”,更不能把“古典”固定為具體的幾個設計元素。進而,“古典主義風格”(classicist style)可以理解為從美學角度或形式角度上帶有古典主義特征的藝術風格①,而“古典主義風格”應用于服裝設計,則形成古典主義風格服裝。

二、古典風格服裝的形成發展及復興

一個不曾落寞的風格也就談不上復興,談及古典主義復興是因其盡管長時間的主導了西方藝術,卻終隱沒于后來的茫茫設計風格之中。古典風格服裝在歷史中經歷了主導—沒落—復興的過程,為我們今天的設計提供了參考依據。

(一)古典風格服裝的形成期

1. 古典風格服裝的確立——古希臘時期

古典風格服裝的主體形式和內容都形成于古希臘時期,其大致的構架在這一時期已然確立。

古希臘服裝一般不采用裁剪、縫合。而是直接在人體上披掛、纏繞、穿插、別飾針、束帶等基本方式。其樣式主要有:多利安希頓、愛奧尼亞希頓、?,敿?、克萊米斯、迪普羅伊斯、克萊米頓等。②

2. 古希臘服裝表現出的美學特點主要有兩個方面

(1)崇尚節制

古希臘人崇尚節制,服裝表現為簡潔和單純。古希臘人著裝主要以希頓為主,男女同服,服裝多以一塊布的形式居多,裁剪很少,色彩上以自然的低飽和度色彩居多,服裝上沒有太多的裝飾型部件,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簡潔與單純,服裝的功能性大于象征性,象征性大于裝飾性。(圖1)

(2)關注比例

古希臘人崇尚和諧理想,服裝表現為關注比例。亞里士多德指出人們在現實世界經驗感知中的“和”,是指事物的形態與事物本質屬性之間相吻合。他還指出,藝術的和諧則是通過各個元素有條不紊地安排,營造出層次感和整體感,從而展現“秩序、勻稱與明確”之美。古希臘時期的服裝搭配以希頓為主,其他纏繞型服裝為輔。腰帶的系扎使希頓呈現的形式多種多樣,加之與?,敿優橹鞯钠渌p繞型服裝的搭配,使人體呈現不同的比例關系,可概括為:全身型;兩分型;多分割型。

1)全身型:所謂全身型就是指比例為整比例的形式,通身只有一件衣服,沒有分割。直接披在肉體上的纏繞型服裝多呈現這種形式。(圖2)

2)兩分型:所謂兩分,是指依靠翻折系扎等手段使人體比例成兩分效果,以達到實用和美觀的效果。利用翻折起到視覺分割作用的有阿波太革瑪翻折到腰的分割(圖1),還有?,敿冇糜谕獯顣r翻折于膝蓋等(圖3),視覺上同樣起到分割的作用的系扎的有愛奧尼亞希頓與系瑪純的搭配(圖4)等;

3)多分割型:例如斯巴達女子常在多利安希頓外高腰和低腰處各系一條帶子,以便于活動形成三分比例(圖5)。另一種多利安希頓的穿法,則是把一條帶子系在阿波太革瑪下面的高腰身處,另一條系在低腰處,在上半身創造兩層縱向的衣褶,從而形成多分割比例。(圖6)

(二)古典風格服裝的完善期——古羅馬

古羅馬時期服裝是古典風格服裝的重要發展期。兩者在文化上一脈相承,對后來的古典主義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古羅馬承繼古希臘服飾風格,筒衣的代表是丘尼卡(圖7),卷衣的代表是龐大的托加(圖8)。古羅馬僅僅是一個對古希臘的古典風神虔誠的形式追隨者,看似承襲的背后,新的古典形式悄然滋生。

1.形式化的審美特點

與古希臘服裝相同的審美特點就是,古羅馬服裝也表現出講求比例、秩序、幾何形式和自然性的完美結合。但是相比古希臘時期的內斂,羅馬服裝則將這些審美特點都形式化了。和平與繁榮是導致“道德淪喪”的首要原因③。伊壁鳩魯的快樂倫理認為快樂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于是,?,敿冏兂闪丝鋸埖耐屑?,裝飾作用的圖案和飾邊,甚至是服裝的顏色都賦予了象征性的意義而嚴格遵循,使注重比例的審美要素成為定式而起到表象的作用。古羅馬人的形式化使其對圓形尤其的偏愛,因為圓形表現了張揚,霸氣,宏大,適合羅馬人的心理訴求。共和國末期和帝國早期,托加由直線裁剪轉為橢圓形或者半圓形,而斗篷也出現圓形。

2.理性的繼續發展——性別差與階級差。

(1)從對托加和絲綢的使用區別中可以看出,古羅馬男女服裝的分化從自然屬性的不同轉而成為社會屬性的不同,表現出性別差。

(2)羅馬服飾是西方服裝等級制度的初創者,其表現出三個特征:

1)不同的服裝形式和搭配表現穿著者的不同身份地位;

2)身份越高貴,他所穿著服裝的特殊標志就越多;反之亦然;

3)有閑階級與服裝舒適性產生矛盾:

厚重的托加龐大且易滑落,不便于活動,穿著者不得不用力挺直腰,保持行動緩慢,表現出優雅的姿態,通過阻礙身體活動來表現不是一個體力勞動者。凡勃倫在《有閑階級論》中曾指出“高雅的服裝之所以能適應高雅的目的,不只由于其代價高昂,還由于它是有閑的標志,它不但表明穿的人有力從事于較高度的消費,而且表明他是單管消費,不管生產的?!迸c這種矛盾相似的表現還有西方的緊身胸衣,高跟鞋以及中國古時的大袍,清朝后宮嬪妃的護甲等。

(三)古典風格的復興期

其實作為審美功用,古典風格在希臘羅馬時期已經完備,再往后的發展無疑有向清水中注入顏色的感覺——豐富視覺的同時,也破壞了清水的純凈。古典風格在服裝中的復興分為三個時期:主導化復興;風格化復興;流行化復興。

1.主導化復興期

古典哲學在20世紀之前在西方都占有主導性地位,古典風格的復興與發展并存,既有內容上對“古典”外延的拓寬,也有形式上對元素的應用:

以文藝復興時期為代表,對古典審美繼續擴充型的復興,表現為繼續強調階級差別,加強美學對服裝的影響,重視古典中的華麗感;

以新古典主義時期為代表,對古典的復興是在形式上的模仿和對元素或搭配的借鑒。這種形式元素上的應用型復興,開啟了我們今天常見的“舊瓶裝新酒”的設計角度。

2.風格化復興期

風格化復興期發生于近代。這一時期,從單一的主導風格服裝市場轉為設計型服裝市場,“古典”不再作為唯一的美學標準,而是作為眾多設計風格中的一種,成為設計的手段。

(1)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設計師對古典的應用從時代特色轉化為以設計師個人為中心。古典服裝在造型上,上小下大,高腰線位置成為設計點,后期古典風格的復興,大多是沿用這個時期的風格,只有較少設計是從古典風格的源頭古希臘古羅馬開始的,加之東方文化的影響,古典風格的復興進入了對古典復興之后的復興期。(圖9)

(2)20世紀30年代后期,繼續設計師市場的發展,隨著面料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設計手段的豐富,古典風格的設計表現的更加接近今天的服裝面貌。(圖10)

3.流行化復興期

流行化復興期是指流行出現之后,各種風格被流行所影響而形成的復興期,主要分為兩個時期:

(1)20世紀中后期的服裝漸漸發展成流行帶動設計,設計推進流行的互動模式,各種風格良莠不齊,并行不悖。這一時間段的古典風格服裝都表現為不典型的特征。古典模式從主導性地位退居為流行性地位,進而成為服裝流行中的一種風格或一種情結而存在。(圖11)

(2)如果說現代的服裝以流行取代風格可能有點偏執,但是大有這種趨向。大多數品牌要完全忽視流行的存在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說真的沒必要和流行“以命相搏”,畢竟流行的本質也是為服裝產業服務的。

1)古典風格為主的品牌在流行中的設計變化

阿爾伯特·菲爾蒂(Alberta Ferretti)堅持“和諧,統一”的古典理想,擅長雪紡面料的設計,被稱之為“雪紡皇后”。她有時會將雪紡壓成規律褶,再按古典的纏繞方法進行拼接,有時會從材質和印花入手,使古典的審美宗旨很好的與其他元素相融合,但無論以何種方式最終所達到的理想狀態就是優雅質樸,女性化的古典風格特點(圖12)。由此可見,古典風格在今天的設計中不是限制于某一個元素而更多的是一種品位。

2)以復興期古典風格為主調的品牌在流行中的設計變化

迪奧(Dior)的設計在40、50年代就秉承優雅女性化的設計特點,關注服裝的造型設計,強調立體空間關系,迪奧的古典風格設計復興的是從文藝復興開始的立體造型研究。伊夫·圣洛朗時期的古典風格則更為時髦和大膽,除了不變的優雅格調,造型已經突破了原品牌的“古典”影子。到加利亞諾時期,隨著對歷史的回味設計,不僅更加時尚和豐富,而且使“古典”韻味更強。無論是哪個時期,迪奧總體上所表現出的古典都是以文藝復興時期建立的人為美為特點,而不是古希臘時期的自然古典風格。(圖13)

3)非古典風格品牌對古典風格的設計應用

瑪切薩(marchesa)是一個2004年才成立的新型品牌,比起前文中提到的老式品牌沒有什么風格包袱,它以精致工藝,昂貴布料的禮服而迅速成名。在2009年春,瑪切薩也應用了古典風格的流行元素,將希臘式的披掛纏裹結合古羅馬式的優雅托擺,并改用金色面料營造了極其簡潔并優雅華貴的禮服款式,既符合古典的流行要求又符合本品牌的一貫特點。(圖14)

三、古典風格的未來發展

(一)時尚與經典的交集

由古典的概念可知,古典涵蓋經典的含義,現代設計的多元化合邊緣化,使古典的外延十分的泛化。未來的古典風格必將是以古典的風格來推進現代的設計,而非要回到過去的風格中,經典與時尚的融合是一種發展趨勢,取長補短。

(二)成衣化的宿命

任何服裝風格發展到最后一定是服務于大眾,在生活中形成流行,再將流行用于設計。一種風格如果不能成衣化,無法影響生活,那么它的生命力也是有限的,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檢驗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才能表現出將會怎樣改進,因此,古典風格服裝也必將或者說必須走向成衣化的道路。

(三)后繼風格的鋪墊

古典風格服裝的復興也將遵循流行的規律,以拋物線的形式經歷初顯、高潮和隱沒的過程,也將與未來的其他風格相融合發展,每經歷一段時期就沉淀一種古典的發展,成為后繼風格的鋪墊。

注釋:

①《服裝歷史中的古典主義風格》 中國服裝人才網

②由于英語音譯的問題,不同的史料中翻譯多有不同,本文中對服裝名詞的翻譯全部引自李當岐《西洋服裝史》中的翻譯方法,為了方便研究,其他引用資料中的名詞翻譯,部分有所改動。

③[法]羅伯特. 古羅馬人的歡娛[M]. 王長明,田禾,李變香 譯.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8.

參考文獻:

[1] 徐復觀. 中國藝術精神[M].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社,1983.1.

[2] 朱光潛. 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8.

[3] 寇鵬程. 作為審美范式的古典、浪漫與現代的概念[D].上海:復旦大學, 2004.

[4] 張俊. 古典美學的現代復興[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6.

[5]金昊. 西方服裝“古典模式”的形成及其流變[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02.

[6] [波]瓦迪斯瓦夫·塔塔爾凱維奇.西方六大美學觀念史[M].劉文譚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

[7]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范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10.5.

[8]李鐵南. 新的可持續性:回歸設計評述[J].包裝工程,2011(02).

[9]張?;? 服裝風格與傳播研究[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09.12.

[10]李當岐. 西洋服裝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11] [英]派格登.西方帝國簡史:遷移、探索與征服的三部曲[M].徐鵬博 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7:17.

[12] [法]羅伯特.古羅馬人的歡娛[M].王長明,田禾,李變香 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8.

猜你喜歡
復興
推動新疆巴克圖口岸復興發展的對策建議
堅持自我本真 堅守中國道路
關于實體書店“復興”的冷思考
從荀子的隆禮重法思想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鐘擺回擺,自行車在中國“復興”
漢繡復興與傳統文化回歸
溫州模式復興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分析
儒學在當代復興的可能性
文化復興,“復興”何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