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夺t務社會工作》課程教學研究

2017-01-17 19:45何乃柱黃秋菊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課程教學教學改革

何乃柱++黃秋菊

摘要:醫務社會工作是我國社會工作實務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出現了醫務社會工作者奇缺的形勢,高校開設《醫務社會工作》課程十分必要。當前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的教材需要本土化、專業化和偏實務性;課程的內容設計、實踐性教學等存在諸多問題急需解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以能力為本的課程內容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十分重要的原則。

關鍵詞:醫務社會工作;課程教學;教學改革;能力為本

醫務社會工作的概念是動態變化的,反應了醫務社工實務的結構性發展規律。學者認為,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至今已經超過了百年,一開始醫務社會工作(medical social work)更多的是在醫院內關注病人和家屬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稱之為醫院社會工作(hospital social work);20世紀70年代,伴隨著傳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健康模式,醫務社會工作的范疇延伸到了醫院外,被稱之為健康照顧社會工作(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主要指社會工作者協同醫護人員等,在健康照顧情境中為病人、家屬及社會等層面提供社會工作服務的活動的總稱。但我國目前教育界都使用醫務社會工作而非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的概念。

而歐美等發達國家中醫務社工目前成為了現代健康照顧體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國醫務社會工作實務機構主要分布在北上廣地區,多是醫院、街道社區等層面,也實行了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機構服務開展醫務社會工作服務的現象,也存在醫院自己設立社會工作部開展醫務社會工作的情境。據統計,到2020年中國需要專業的醫務社工人數超過10000人,但全國范圍內開設《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高校數量較少??傊?,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發展遲緩,社會需求大,而開設《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高校少。

一、高?!夺t務社會工作》課程的教材選用與分析

民政部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考試的書中對中國現階段的醫務社會工作進行了建構,認為現階段中國的醫務社會工作主要由四大組成部分:一是公共衛生領域社會工作(含家庭健康與社區健康衛生),二是醫療機構與疾病治療領域社會工作,三是精神衛生領域社會工作,四是人口和計劃生育領域社會工作。其中第四部分內容筆者認為具有十足的中國特色。

《醫務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專業學生遴選的一門選修課程,主要介紹醫務社會工作的概念范疇、歷史與現狀、理論與適用范圍,重點介紹醫務社會工作的實務模式和優先服務領域、社會工作者的職責和角色等。這是我校社工專業開辦15年來第一次開設《醫務社會工作》課程。

因為是選修課,所以沒有指定學生要買教材,最終筆者在備課時主要選擇了三本教材。一是美國洛伊斯.A.考爾斯著,劉夢和王獻蜜等人翻譯的《醫療社會工作——保健的視角》。這本教材的優點在于他關注的內容除了醫院社會工作、社區衛生社會工作外,擴到到了人類的健康和保健,視野更為寬廣而且具有國外的視野。二是選擇了劉繼同老師主編的《醫務社會工作導論》。劉繼同老師是國內研究醫務社會工作成果較多、將醫務社會工作的理論和實務結合得較好的老師,其領頭編著的《醫務社會工作》教材體系和內容更為完整。三是推薦香港社會服務發展研究中心編的《醫務社會工作實務手冊》,這本手冊是香港督導廣東社工開展醫務社會工作實務的主要經驗、流程、模式,穿插了許多真實生動的案例,具有實務性、可操作性和本土性等特點。

當然,目前國內諸多的《醫務社會工作》教材越來越多,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一是教材中的理論部分過多,實務案例過少。二是教材中實務部分過多而理論體系、價值和倫理的介紹不足。三是教材中本土的案例不多,西方的案例讓人閱讀了顯得陌生,本土的案例顯得過長需要精簡,或本土的案例涉及的領域過窄。四是許多教材都是大量的文字篇幅,缺乏圖表,閱讀起來很枯燥。五是許多教材沒有在每章后設置問題或課后作業,沒有回顧重點難點,不利于學生去把握重點、學以致用。六是許多的醫務社會工作教材的內容與實際的醫務社會工作對人才的能力、知識體系的要求脫鉤。

二、高?!夺t務社會工作》課程目標、內容設計與教學方法和理念

筆者認為,《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知識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醫務社會工作的學科知識、理論、方法、領域;《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能力目標是拓寬學生醫務社會工作領域和實操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對不同類型服務對象的接納,并能運用社會工作等相關知識來開展服務、動員資源,解決問題、提供幫助?!夺t務社會工作》課程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健康自覺意識;提高學生對不同服務對象的接納度;培養學生對病患和困境群體的自我調適能力。

在內容設計方面,筆者對《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內容做了如下的安排(以36學時為例):

第一部分 課程導論(2學時)

第二部分 醫務社會工作概論:定義與定位(2學時,重點難點)

第三部分 醫務社會工作的歷史與范疇(2學時,重點)

第四部分 醫務社會工作的現狀與未來的形勢(2學時,難點)

第五部分 醫務社會工作的知識結構與實務基礎(2學時,重點)

第六部分 醫務社會工作的活動策劃與分組實踐(2學時,難點)

第七部分 醫院社會工作的價值體系與倫理(2學時)

第八部分 醫務社會工作的分組實踐環節(2學時,重點)

第九部分 罕見病與社會工作(2學時,重點)

第十部分 艾滋病防治與社會工作實務(2學時)

第十一部分 殘障群體與社區康復(2學時,重點)

第十二部分 醫務社會工作的籌資(2學時)

第十三部分 醫務社會工作的項目管理(2學時),難點

第十四部分 醫務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與機構個案(2學時,重點)

第十五部分 醫務社會工作實踐成果匯報(2學時,重點)

第十六部分 臨終關懷與社會工作實務(2學時,重點)

第十七部分 慢性病患與社會工作(2學時,重點)

第十八部分 器官移植與社會工作(2學時,難點)

以上課程內容的設計主要基于幾點的考慮:一是介紹清楚醫務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范疇、歷史、現狀與未來。二是圍繞醫務社會工作的具體實務領域如社會工作介入罕見病、社會工作介入殘障群體的社區康復、社會工作介入艾滋病防治工作、社會工作介入慢性病患及臨終關懷和器官移植等熱點實務領域展開教學設計。三是安排實踐實驗教學,如通過分組安排學生到自閉癥機構、陽光家園、精神病醫院、救助站、醫院器官捐贈科、防疫站、防艾社會組織等進行場域開展實踐和體驗。四是創新性地專門設置了醫務社會工作的社會化籌資、項目申請與管理等內容,回應社會服務機構對籌資、項目管理人才與相應能力的渴望。

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方面,筆者認為《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教學方法應當是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參與式討論法、問題探究學習法、講座法等方法的綜合。例如在講課過程中邀請到了深圳春暖社工服務中心的資深社工到校開展經驗分享。筆者認為,《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教學理念應當做到幾點:實用主義取向、講授與練習兼顧、教者與學者互為課堂主體、本土化取向。

三、高?!夺t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實踐教學反思

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感觀地學習專業知識,在不同的情境中,學生學以致用,去理解和反思,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專業價值觀,消除過多的理論帶來的厭惡感,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在實踐中感受生命和思想的碰撞,進而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

當前我國醫務社會工作的實踐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實踐教學的時數和環節偏少。因為《醫務社會工作》課程屬于實務性課程,需要任課老師至少擁有部分的相關實務經驗。但目前授課老師大多依據教材來上課,也缺乏底氣和活生生的案例。在課程設計方面,醫務社會工作普遍設計了18學時或36學時的實踐實驗時數,但在執行方面卻不盡然。許多高校醫務社會工作的實踐實驗的時數無法保證,甚至沒有實踐實驗環節。筆者所在學校因為設立了分校區,分校區離市區有1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也導致了實踐實驗教學因為分校辦學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是實踐教學制度與考核制度不健全。當前許多高校的醫務社會工作的實踐教學的要求只停留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在實施過程中缺乏了嚴格的監管和考核制度,導致實踐教學可有可無,不利于高質量社工人才的培養。

三是實踐教學的經費支持不足。實踐教學尤其是社會實踐教學會有路費、包車費等方面的支出,但是現實中一些高校的實踐教學經費無法得到保障,申報程序繁瑣,索性一些老師自家掏腰包來開展實踐教學,打擊了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四是《醫務社會工作》課程實踐實驗教學設備設施不足或缺乏具體的設計。針對《醫務社會工作》課程而言,其實踐實驗教學除了遭遇社工專業普遍遇到的實驗室設備設施缺乏、專業性不足、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外,國內學術界和教育界對于《醫務社會工作》課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實驗設施設備尚不清晰,也就很難說配備什么相關的醫務社會工作的實踐實驗教學設備了。

五是社會實踐實習基地不足。除了課堂情境模擬和實驗室教學外,社會實踐基地是完成《醫務社會工作》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但目前諸多高校社會工作專業連基本的、專業的實踐實習基地都還沒建立,針對《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實踐實習基地更是少時又少。譚衛華也指出了當前我國醫務社會工作院校與實習機構之間存在著學生與實習機構的匹配隨機化、學校和實習機構的合作非制度化、學生的專業信念非堅定化等問題[1]

六是缺乏有效的督導和效果評估。安排學習《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學生外出實習還需要任課老師進行有效的督導,如活動策劃、實踐目標、注意事項、情緒疏導等方面的督導,但現實是任課老師只是完成任務而開展校外的實踐教學。此外,針對課程的滿意度以及實踐教學的滿意度和效果基本被任課老師忽視。

針對實踐教學存在的諸多弊病,石禮華基于自身的教學基礎和經驗,提出了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的體系——“課堂情境模擬+實驗室操作+實踐基地教學+公益機構服務”。[2]筆者認為這樣的實踐教學體系較為齊全。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考慮醫務社會工作的課程特點,筆者也認為《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實踐教學應當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制度設計上將實踐教學的時數和環節列入教師教學合格的考核指標體系,并與薪酬和教學事故掛鉤;第二,簡化校外實踐教學的審批手續,加大對實踐教學的經費支持;第三,完善社工實驗室的專業性設備設施,為醫務社會工作的實驗室教學提供便利和保障,研發醫務社會工作實驗室的設備設施標本;第四,大力聯系醫院、社區衛生站、防疫站、健康類社會組織、殘障類服務機構等設立醫務社會工作實踐實習基地,并將合作制度化,協助實習單位有效開展三方督導;第五,研發一套醫務社會工作校外實踐實習督導和效果評估體系,包括表格、流程、注意事項、職責與角色等;第六,可以院校合作聯合培養醫務社工人才,如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和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聯合開展了醫務社工人才的培養[3]。

四、結語

《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受到太多因素的影響,但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以能力為本的課程內容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參與式或體驗式或研究型的教學是普遍的共識?!夺t務社會工作》課程的設置還要考慮到其知識基礎,如果在此前能開設醫學基礎知識課程如《基礎醫學概論》、《社會醫學》、《臨床醫學概論》等,將會更利于《醫務社會工作》課程的教學和學生的成長。因此,高等醫科院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并打造《醫務社會工作》精品課程將具有學科和專業上的優勢。

我們探討《醫務社會工作》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最終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而從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來看,要想取得《醫務社會工作》課程較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和專業自信。

參考文獻:

[1]譚衛華.高等醫科院校社會工作實習途徑分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7(4):410.

[2]石禮華.高校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6):302.

[3]沈杏華 孫潔 湯佳.院校合作培養學生醫務社工的實踐[J].衛生軟科學,2015(12):760.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內涵式發展理念下法學類本科生“四種能力”的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2014JGA113)及廣西師范大學教學方法改革重點立項項目《基于大學生“四種能力”培養的社會研究方法系列課程體驗式教學改革研究》(師政教學[2011]69號)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課程教學教學改革
小學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淺談微課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國際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職物流專業“物流費用結算實務”課程開發研究
高職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探討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