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資源 關注交往

2017-01-17 14:02葉琴
東方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因材施教

葉琴

摘要:幼兒的交往需要與生俱來,幼兒時期的交往對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形成健康的心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幼兒園是培養幼兒交往、合作技能的最佳場所。

關鍵詞:因材施教;家園攜手;環境教學;游戲為主

教師轉變觀念滿足需求、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利用環境教學潛移默化、以人為本游戲教學,家園攜手教育同步,是培養幼兒交往合作技能的有力手段。

一、因材施教 對癥下藥

要想真正發揮集體教育作用,多渠道多方位發展幼兒之間友誼,培養幼兒人際合作交往能力,就得尋找原因對癥下藥。幼兒期交往經驗缺失的普遍原因有:

1.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年齡心理特點,及獨生子女的優越地位,使得幼兒之間難以達成共識,互不相讓,不愿意向對方妥協。

2.生活范圍狹窄,經驗單一?,F在的家庭住宅都是單門獨戶的,限制了幼兒之間的交往,限制了幼兒的活動空間。再加上電視、游戲豐富多彩的內容,更是影響了幼兒的交往發展。

3.家庭教育不當。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嬌慣,一味地批評、責罵,使幼兒產生了不良的交往心理及性格。

作為教師對于幼兒的沖突,我們應正確對待認識:

第一沖突是幼兒與同伴交往的一種表現。一個幼兒如果在幼兒園與同伴沒有沖突,可能說明孩子根本沒有與任何同伴交往,如開學初我班朵朵媽媽每次碰到我都說“朵朵昨天在幼兒園是否和陽陽吵架了?她昨天回家跟我說陽陽欺負她”我說:她們倆個很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在一起,小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長了,難免都會為一點小事鬧情緒,她們是最要好的朋友,如果吵架那也只能是她們自己兩個而不可能跟別人。事實證明,如果你發現班中有哪位家長來告狀說她的孩子整天與誰吵架,那請你留心觀察,這位孩子在幼兒園接觸最多的也就是這位孩子,有交往才會有沖突。如果孩子沒有與任何同伴交往這比與同伴交往發生沖突更為可怕。

第二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待幼兒之間發生的沖突?,F實證明幼兒沖突的產生緣自幼兒社會合作交往技能的缺乏。每次沖突的產生及其解決,有利于幼兒走出自我中心,加強幼兒彼此間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幼兒與同伴間相互交往以及解決社會問題、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加速幼兒社會化的進程。

第三引導幼兒自己解決沖突,讓幼兒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取得發展。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教師不要急著用大人的方式或大人的智慧去解決。在確定孩子之間不會發生安全性問題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解決沖突。作為老師不應害怕幼兒在交往中產生沖突,不僅不要人為的避免沖突的產生,還要以適當的方式創造條件讓幼兒發生沖突,并讓幼兒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獲得人際合作的能力。

二、轉變觀念 滿足需求

在幼兒園我們??吹竭@樣的情景:當孩子不注意聽課,和旁邊小朋友說話時,教師往往不管孩子在交流什么,而通過以下方式來整頓幼兒的紀律。

“小小手” “放放好”。

“小嘴巴” “不說話”。

“小眼睛” “看老師”。

平時還常表揚在活動中小手放得好,嘴巴不說話的小朋友。長期以往孩子在每次活動時都坐得很好等著老師的表揚。很多小朋友總是很喜歡上廁所,而且每次上廁所都很喜歡在里面講話。但有誰注意到那里才是孩子們的“避風港”,他們想講什么,就講什么,無人約束。只要我們的老師留心觀察就不難對“廁所里的悄悄話”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了。

要想滿足幼兒的合作交往需要,教師就得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努力為幼兒創造同伴間、師幼間互相合作交往的機會,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環境教學 潛移默化

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地方,是幼兒學習社會合作交往的初始階段,教師應充分利用資源,為幼兒創設合作交往的環境,使他們在這一大環境中樹立合作的意識。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情境幫助幼兒尋找游戲玩伴,幫幼兒建立良好同伴關系。開辟“玩具角”,請孩子從家里帶來心愛的玩具,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樣不僅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同時也提高幼兒大膽表現自我的能力,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寬松、愉悅的自我展示空間,增強幼兒的自信?;顒訒r,及時表揚那些主動與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兒,促進幼兒之間建立起平等友好的關系,培養人際交往的積極情感。讓幼兒討論“怎樣和同伴合作玩”、“我拿到同伴的玩具時該怎么說”、“我想玩別人的玩具時該怎么說”等話題,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明白與人相處的方法?;顒雍?,讓幼兒說說“ 自己和小伙伴是怎么玩的”,“今天我把自己的玩具讓給誰玩了”等。讓幼兒交流各種交往的方法,體驗交往合作的樂趣。

環境教學中老師要樹立榜樣。我們的日常行為,言行舉止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還可通過張貼一些文明禮儀圖片等無形語言教學環境的布置,讓幼兒學習常見的文明禮貌用語,讓幼兒在環境教學中掌握基本合作交往常識。

四、家園攜手 教育同步

幼兒的發展是幼兒園、家庭、社會各方面教育影響的結果。當家庭、社會、幼兒園方向一致時,其效果自然會倍增,反之則會相互削弱甚至抵消。社會行為的學習,合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時間的連續過程,家長和教師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養,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尊重個性。孩子的社交需要是因人而異,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希望有很多朋友。尊重幼兒的個性選擇才是最重要。

培養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保證。如果孩子有某些特長,孩子的自信心便可建立起來,并利用這種專長結交朋友。

適度縱容。孩子需要成人指導,但大人也需把一些事情的自主權讓給孩子。在交友方面,也要給孩子一定程度的自主權。

創造機會。很多幼兒在交往方面顯得很被動,這就需要父母積極主動的為他制造機會。讓孩子幫忙去小店買東西,或到隔壁借點東西。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變得比較主動。

積極參與。許多家長常犯錯誤的認為孩子會自然地成為朋友。其實,除非孩子能經常和朋友在一起,否則友誼很難增長,做父母的需要當好孩子的引路人。

五、游戲教學 以人為本

游戲中幼兒心情愉快,興趣昂然,對老師的啟發、誘導很容易接受。結構游戲、角色游戲等創造性游戲很具合作性,是幼兒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再現,幼兒通過自己與同伴的共同游戲,把最感興趣的事情反映出來,從中學會合作的技巧。如:“娃娃家”、“醫院”、“商店”等角色游戲,讓幼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掌握社會行為規范,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意識,學習不同的角色交往方式學習社會經驗和行為準則,進而培養同情心、責任心,并逐步養成互相幫助的良好品德。

人需要交往,交往離不開人際關系。關注幼兒、關愛幼兒健康注重對幼兒社會性合作能力的培養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項重大任務。

參考文獻:

[1]李季湄 馮曉霞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成有信 教育學原理 [M]廣州 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猜你喜歡
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初中數學隱性分層教學研究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淺談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因材施教
高中語文作文分層合作運營教學的實踐探索
數學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
對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卷首語
因材施教的實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揚長避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