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山祥瑞、《臣軌》銘文與武周時代的袍服改革

2017-01-27 10:20
中國中古史集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祥瑞刺史武則天

一、引言

讀《新唐書》卷24《車服志》,歐陽修有關“武周輿服”的一段話,引人注目:

武后擅政,多賜群臣巾子、繡袍,勒以回文之銘,皆無法度,不足紀。[1]《新唐書》卷24《車服志》,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529 頁。

唐代大抵被歐陽修視為禮崩樂壞的衰世。因此,在歐陽修眼里,武周王朝對傳統禮法的顛覆與破壞就更不必言。[2]“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禮樂達于天下;由三代而下,出于二,而禮樂為虛名?!保ā缎绿茣肪?1《禮樂志》,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307 頁)要之,歐陽修作為史家,未紀武周、不修備典只是他“春秋筆法”的一種修史立場而已??烧怯捎谶@些立場,一些本應值得重視的歷史波瀾也會因之被平息遮蔽。因此,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考量,歐陽修眼里的這種“僭越法度”的作為,則恰可能是武則天建立新秩序的方式。進言之,武則天這種突破傳統禮制秩序的非常手段,也有可能是當時最具備“政治意義”的某些事件。

武則天是如何通過歐陽修棄之不談的“服制”重建秩序的,這些服飾的形制及其意義又究竟何在呢?

所謂“賜群臣巾子”,是指天授二年“武家諸王樣”幞頭的頒行。有關“武家諸王樣”的問題筆者曾有過專文探討。在該文中筆者曾指出,武則天革命后,頒行“武家諸王樣”,反映出她希望“武姓諸王”凌駕于整個朝局之上的意圖,也是其構建新的君臣關系和政治秩序的重要舉措?!拔浼抑T王樣”在武則天稱帝、諸武封建為王之后,推行給百官。如此舉動,同武家權勢的獲得休戚相關。文明元年(684)、垂拱三年(687),武則天兩次欲封武氏親族為王而不得,更不用提在當時將諸武的帽樣推行。帽樣的推行是在武則天稱帝的背景下,權力由上至下灌輸的手段??墒?,越是發掘這樣的歷史細節,越能細致入微地理解歷史人物的心理動向,也越能體現權力“如毛細血管般”的輸送、滲透進程。[1]參見呂博:《頭飾背后的政治史:從“武家諸王樣”到“山子軍容頭”》,《歷史研究》2016年第4 期。

歐陽修所說的“繡袍,勒以回文之銘”,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推行,又具備怎樣的政治象征意義呢?這是本文接下來想要探討的問題。

二、慶山祥瑞與天授三年的繡袍頒行

天授三年(692)正月二十二日,武則天一改武德年間的服飾舊制,轉而推行一種山形繡袍,繡袍以山形為圖,刻有類似官箴的銘文。詳細狀況見于《唐會要》所記:

天授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內出繡袍,賜新除都督、刺史。其袍皆刺繡作山形,繞山勒回文銘曰:“德政惟明,職令思平,清慎忠勤,榮進躬親?!弊源嗣啃鲁级?、刺史,必以此袍賜之。[1]《唐會要》卷32《異文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680 頁。

《舊唐書》卷45《輿服志》有關此異文袍賜予的時間與《唐會要》不同,分為兩次。第一次,則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賜繡袍,各于背上繡成八字銘”。 第二次,在“長壽三年四月,敕賜岳牧金字銀字銘袍”。[2]《舊唐書》卷45《輿服志》,第1953 頁。文獻記載歧異,尚難考定,這里暫置不論。不過,兩處文獻的記載都表明,繡有銘文的袍服均推行給地方長官。

耐人尋味的是,《唐會要》所記異文袍,為何要以山形為飾?山形具備怎樣的象征意義?聯系當時發生的史事,或可明白山形應為祥瑞,同武則天在周唐革命中所屢次強調宣揚的慶山山涌密切相關。[3]有關慶山祥瑞與武周政治的關系,參見孫英剛:《慶山還是祇阇崛山:重釋〈寶雨經〉與武周政權之關系》,《蘭州學刊》2013年第11 期。據《舊唐書》卷37《五行志》記載:

則天時,新豐縣東南露臺鄉,因大風雨雹震,有山踴出,高二百尺,有池周三頃,池中有龍鳳之形、禾麥之異。則天以為休征,名為慶山。荊州人俞文俊詣闕上書曰:“臣聞天氣不和而寒暑隔,人氣不和而疣贅生,地氣不和而堆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居陽位,反易剛柔,故地氣隔塞,山變為災。陛下以為慶山,臣以為非慶也。誠宜側身修德,以答天譴。不然,恐災禍至?!眲t天怒,流于嶺南。[1]《舊唐書》卷37《五行志》,第1350 頁。此段史料應來源于《大唐新語》卷13《記異》:“則天時,新豐縣東南露臺鄉,因風雨震雷,有山踴出高二百尺,有池周回三頃,池中有龍鳳之形,米麥之異。則天以為休禎,號曰慶山。荊州人俞文俊上書曰:‘臣聞天氣不和則寒暑并,人氣不和而疣贅出,地氣不和而堆阜出。今陛下以女主處陽位,反易剛柔,故地氣隔塞而出變為災。陛下謂之慶山,臣以為非慶也。宜側身修德,以答天譴。不然,禍立至?!瘎t天大怒,流之嶺南?!保ǖ?94 頁)

以上引文中,荊州人俞文俊的解釋依據的是傳統的儒家災異學說,意在反對武則天以“女主居陽位”的不當行為。不過,在實際的政治行動中,祥瑞和災異往往只有一線之隔。武則天反而依據《瑞應圖》宣揚山涌為慶山祥瑞,做了另外一番帶有政治意圖的渲染和詮釋。

新豐出現慶山后,載初元年(689),萬年縣霸陵鄉又有慶山涌出,這由地方刺史連續的上表可以體現。恰于是年,武則天連續改元永昌、天授,革唐為周。慶山原本屬于異常的地質活動,可能由于比較罕見,所以在唐代祥瑞等級的規定中屬于“大瑞”,需要“隨即表奏,文武百僚詣闕奉賀”[2]《唐六典》卷4《尚書禮部》,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114—115 頁。。因此霸陵鄉慶山“拔地而涌” 、“祥瑞畢至”的情形,就在張說的數次上表中有詳細描繪,如若親見:

其山平地涌拔,周回數里,列置三峰,齊高百仞。山見之日,天青無云;異雷雨之遷徙,非崖岸之騫震。欻爾隆崇,巍然蓊郁,阡陌如舊,草樹不移。驗益地之詳圖,知太乙之靈化。山南又有醴泉三道,引注三池,分流接潤,連山對浦,各深丈余,廣數百步。味色甘潔,特異常泉,比仙漿于軒后,均愈疾于漢代。[1](唐)張說:《為留守奏慶山醴泉表》,《全唐文》卷222,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241 頁。

在描摹慶山、醴泉等狀貌之后,張說又援引緯書經典,以隱喻的筆調,詳細闡發了慶山、醴泉祥瑞與現實政治的關系:

臣按孫氏《瑞應圖》曰:“慶山者,德茂則生?!背加职础栋谆⑼ā吩唬骸磅啡?,義泉也??梢责B老,常出京師?!薄抖Y斗威儀》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醴泉涌?!薄稘撎栋汀吩唬骸熬己偷?,道度協中,則醴泉出?!?/p>

臣竊以五行推之,六月土王,神在未母之象也。土為宮,君之義也; 水為智,土為信,水伏于土,臣之道也;水相于金,子之佐也。今土以月王而高,水從土制而靜,天意若曰:母王君尊,良臣善相,仁化致理,德茂時平之應也。臣又以山為鎮國,水實利人,縣有萬年之名,山得三仙之類:此蓋金輿景福,寶祚昌圖,邦固不移之基,君永無疆之壽。自永昌之后,迄于茲辰,地寶屢升,神山再聳,未若連巖結慶,并泌疏甘,群瑞同區,二美齊舉,高視古今,曾無擬議。信可以紀元立號,薦廟登郊,彰賁億齡,愉衍萬宇。臣辱司京尹,忝寄留臺,牧西夏之疲人,荷東蕃之余寵,游泳鴻露,震悚明神。禧祉有歸,光啟茲部,喜睹殊觀,實百恒流,踴躍一隅,馳誠雙闕。伏請宣付史館,頒示朝廷,無任鳧藻之至,謹遣某官繪圖奉進。[2](唐)張說:《為留守奏慶山醴泉表》,《全唐文》卷222,第2241—2242 頁。并參《張燕公集》(四庫唐人文集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8—109 頁。

還有其他賀表顯示出,圍繞著慶山出現的祥瑞造作不止醴泉一項,瑞杏、嘉禾、羊獐互乳等“大瑞”,持續出現在慶山周圍。[1]詳見張說:《為留守贈瑞禾杏表》、《為留守奏羊乳獐表》(參見《張燕公集》,第109—110 頁)。所有的祥瑞鋪墊,目的都是為了襯托慶山的神異色彩,進而論證武則天“德茂仁厚”的品德符合天意。上表者對于祥瑞的詮釋,幾乎帶著“路人皆知”的目的,毫不掩飾地在為武則天上臺張本。引文中的“六月土王,神在未母之象也”、“水伏于土,臣之道也;水相于金,子之佐也”、 “母王君尊,良臣善相”等語句,大致在隱射“武則天以母臨朝,睿宗以子當政”的現實政權。

值得注意的是,五行與五常(仁義禮智信)的配比,古已有論爭?!班嵭ⅰ抖Y記中庸》云:“木神則仁,金神則義,火神則禮,土神則智?!薄对娋暋返日f亦同。而“毛公傳說及京房等說,皆以土為信,水為智”。張說在這里取毛公、京房而棄鄭玄,正是為了闡明君臣之分。

圍繞慶山的祥瑞造作,正如孫英剛先生所言,是武則天在為這一年的“革唐之命”未雨綢繆。[2]詳見孫英剛:《慶山還是祇阇崛山:重釋〈寶雨經〉與武周政權之關系》,《蘭州學刊》2013年第11 期。山涌的出現,對于武則天來說是政治宣傳的重要層面,極具紀念意義。這種意義,不僅體現在當時臣僚的賀表詮釋當中,而且以視覺圖像的形式,被繡于當時的官僚袍服上。天授三年(692),她似乎是要有意銘記慶山涌出的歷史事件,在推行給地方都督、刺史的袍服中特以山形為飾。通過張說的上表來看,慶山、醴泉的土水關系,正蘊意著母子、君臣之義。不僅如此,在稍后的長壽三年(694)菩提流支所翻譯的《佛說寶雨經》中也竄入了慶山的內容。在胡人的政治宣傳中,慶山甚至成了佛教中的“祇阇堀山”。[1]詳見孫英剛:《慶山還是祇阇崛山:重釋〈寶雨經〉與武周政權之關系》,《蘭州學刊》2013年第11 期。由此可見,袍服上的山形圖,在當時官僚的政治視域里,是熟知的政治符號。而銘文“德政惟明,職令思平,清慎忠勤,榮進躬親”,明顯是在宣揚一種為臣之道。

三、袍服上的《臣軌》銘文

眾所周知,武則天操控朝局的過程中,遇到的軍事反抗主要來自地方。光宅元年(684),眉州刺史李敬業揚州叛亂為一事;垂拱四年(688),李唐宗氏諸王討伐武氏又是一事。尤其是垂拱四年李唐宗氏諸王討伐武氏一役,正是在親王典州[2]《唐六典》卷30:“若親王典州及邊州都督、刺史不可離州局者,應巡屬縣,皆委上佐行焉?!保ǖ?47 頁)背景下進行的,地方色彩極為濃厚。[3]《資治通鑒》:“太后潛謀革命,稍除宗室。絳州刺史韓王元嘉、青州刺史霍王元軌、邢州刺史魯王靈夔、豫州刺史越王貞及元嘉子通州刺史黃公撰元軌子金州刺史江都王緒、虢王鳳子申州刺史東莞公融、靈夔子范陽王藹、貞子博州刺史瑯邪王沖,在宗室中皆以才行有美名,太后尤忌之。元嘉等內不自安,密有匡復之志?!保ǖ?449 頁)唐代建立伊始,存在親王外任刺史的制度,李唐諸王多處形要之州(或是都督府),是不可忽視的地方力量。親王典州的最新研究,參見孫英剛:《唐前期王府僚佐與地方府州關系考——以墓志資料為中心》,《早期中國史研究》第4 卷第2 期,第69—116 頁。但隨著對李敬業、諸王戰爭的勝利,武則天從自己的權力地圖里徹底毀滅了李唐皇室的地方勢力。并且,其他地方大員稍有不從也會被痛下殺手,史言:“太后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盵4]《資治通鑒》卷205“則天后長壽二年”條,第6485 頁。

與殺戮等鐵腕政治并行的,是武則天對新除授刺史、都督的懷柔教化政策。她屢屢通過文本媒介,不斷地向官僚灌輸自己的君臣理念抑或“為臣軌則”。如所周知,武則天曾經頒寫《百僚新戒》、《臣軌》、“九條”詔書[1]《舊唐書》卷22《禮儀志二》載:“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親享明堂,大赦改元。其月四日,御明堂布政,頒九條以訓于百官?!保ǖ?64 頁)這里的“九條”詔書,應該類似于漢代以來在元會上頒布的“五條”詔書,亦是對上計官僚的訓誡。相關研究參見魏斌:《五條詔書小史》,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6 輯,武漢大學文科學報編輯部2010年版,第1—22 頁。,制定作為臣僚所要具備的行為準則和政治規范?!栋倭判陆洹返膬热萦捎谕鲐?,不能確知,但《臣軌》的內容卻完整地保留了下來。[2]《唐會要》卷766《修撰》:“垂拱二年四月七日,太后撰《百僚新誡》及《兆人本業記》,頒朝集使?!保ǖ?6 頁)而在此之前,高宗也有過類似書籍的編纂?!帮@慶二年六月,上制《元首前星維城股肱論》”,令敬宗等注釋,名曰:“天訓”(第765 頁)。有關《臣軌》的成書年代眾說紛紜,王雙懷先生經過考定,認為成書于“垂拱元年”,自備一說。詳參氏著:《〈臣軌〉的作者、年代和價值》,《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 期。雖然《臣軌》多是援引經典所造作的“高調”政治宣言,原創不多,但并不妨礙武則天將自己的政治權威滲透在文本當中。與此同時,在武周一朝,武則天當政期間絕不允許臣僚挑戰君主的權威?!短平y紀》的一段記載最能說明武則天的這種心態:

既而太后震怒,召群臣謂曰:“朕于天下無負,群臣皆知之乎?”群臣曰:“唯?!碧笤唬骸半奘孪鹊鄱嗄?,憂天下至矣!公卿富貴,皆朕與之;天下安樂,朕長養之。及先帝棄群臣,以天下托顧于朕,不愛身而愛百姓。今為戎首,皆出于將相,群臣何負朕之深也!且卿輩有受遺老臣,倔強難制過裴炎者乎?有將門貴種,能糾合亡命過徐敬業者乎?有握兵宿將,攻戰必勝過程務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過此三者,當即為之;不然,須革心事朕,無為天下笑?!比撼碱D首,不敢仰視,曰:“唯太后所使?!盵1]《資治通鑒》卷205“則天后光宅元年”條,第6432 頁。

司馬光在《考異》中認為“武后不至輕淺如此”,對此段史料棄置不用。其實從當時諸種政治跡象來看,《唐統紀》所記載的史事、情景,極有可能就是事實。武則天通過敘說裴炎、徐敬業、程務挺的例子,來強調自己的君臣觀,絕不容忍背叛自己的臣僚。

在長壽二年(693),武則天有 “罷舉人習《老子》,更習太后所造《臣軌》”[2]《資治通鑒》卷205“則天后長壽二年”條,第6490 頁。的舉動,在關乎國家選舉的考試中,強制將她所制定的“君臣”理念推行。武則天始終在強調作為臣僚的“政治守則”。

但更有趣的是,一年之后的延載元年(694),《臣軌》所定“至忠”、“守道”、“廉潔”、“慎密”等為吏之道,就以視覺圖像的形式體現到了中央高級官員的袍服上。[3]《臣軌》的錄取文,參見張瓈方:《武則天〈臣軌〉研究》,臺灣嘉義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第100—132 頁?!短茣肪?2《異文袍》云:

延載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出繡袍以賜文武官三品已上。其袍文仍各有訓誡,諸王則飾以盤龍及鹿,宰相飾以鳳池,尚書飾以對雁,左右衛將軍飾以對麒麟,左右武衛飾以對虎,左右鷹揚衛飾以對鷹,左右千牛衛飾以對牛,……左右金吾衛飾以對豸。文銘皆各為八字回文,其辭曰:“忠貞正直,崇慶榮職;文昌翊政,勛彰慶陟;懿沖順彰,義忠慎光;廉正躬奉,謙感忠勇?!盵4]《唐會要》卷32《異文袍》,第680 頁。

服從正朔、佩飾冠帶,從來就是臣民對一個王朝服從和認同的重要表現。由上至下推行百官袍服的舉動,是最高權力縱貫而下的外在表現。通過強制性的佩戴,讓王朝的教化時時刻刻浮現在觀者的視域里。

四、小結

文末,我們將再回到歐陽修的那段話,權當結尾之引?!拔浜笊谜?,多賜群臣巾子、繡袍,勒以回文之銘,皆無法度,不足紀?!睔W陽修所棄,恰因其僭越禮法,自我造作。不過,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考量,武則天這種突破傳統禮制秩序的非常作為,恰是某些特殊的政治事件。筆者認為,武周時期服飾的政治隱喻與思想內涵,在上文中,已經做了或多或少的論述。

與人的變動相比,服飾的變動似乎顯得不那么深刻,不過,服飾恰是最直接的革命舉動,也是政治變革的直觀表現?!冻架墶返南嚓P內容出現在百官的袍服上,更可能是反映了武周時代的政治風貌。

眾所周知,在《臣軌》出現之前,唐代關于君臣關系最著名的文本,當屬由李世民所撰、成書于貞觀二十二年(648)的《帝范》。單從標題就可以看出,在君臣關系建構中,《帝范》旨在強調皇帝的政治規范和道德守則?!兜鄯丁返某霈F應和貞觀時期的貴族政治狀況相關[1]參見〔日〕布目潮沨:《唐初的貴族》,載《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4 卷《六朝隋唐》,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649—662 頁。,是當時皇帝與臣僚關系的具象反映。

武周王朝的建立對于中國古史的意義,陳寅恪先生自有高論[1]《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云:“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選,破格用人,于是進士科為全國干進者競趨之鵠的。當時山東、江左人民之中,有雖工于為文,但以不預關中團體之故,致遭屏抑者,亦因此政治變革之際會,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楊隋及唐初將相舊家之政權之尊位不得不為此新興階級所攘奪替代。故武周之代李唐,不僅為政治之變遷,實亦社會之革命。若依此義言,則武周代李唐較李唐之代楊隋其關系人群之演變,尤為重大也?!保ㄉ睢ぷx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版,第202 頁),即標志著西魏北周以來關隴貴族政治的瓦解。所以,單從標題來看,在君臣關系建構中,《臣軌》旨在強調臣僚應當遵守的忠君法則和為臣之道。

《帝范》與《臣軌》標題與內容的差異,其實可能是兩個時代不同政治風貌的文本縮影。

行文至此,不如稍顯大膽地說,無論是武家諸王在中國封建史上獨特權力構造的服飾體現[2]詳見呂博:《頭飾背后的政治史:從“武家諸王樣”到“山子軍容頭”》,《歷史研究》2016年第4 期。,還是《臣軌》在服飾影像中所述的為臣之道,都在指向一個明顯的歷史傾向——開天之際乃至此后千年形成的君主獨裁的皇權模式,隱約在此時已經開始醞釀。這種前接門閥封建、后啟君主專制的歷史信息,似乎能從服飾上窺得一點時代斑斕。所以,在這一層面上來講,本文觀察的并不是物本身,而是背后使物帶有某種“性格”的人。

猜你喜歡
祥瑞刺史武則天
青山遮不住、江山多嬌、天降祥瑞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離貓為你守四方”——《大云經神皇授記義疏》中的武則天
MYTH AND MECHAS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金豬慶祥瑞
樂以筆墨祈祥瑞——我作鱖魚畫的感悟漫談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為武則天守陵的61尊石像為何都沒腦袋
公事公辦,私事私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