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貝多芬第七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演奏

2017-01-29 21:37萬相宏新疆藝術學院
藝術家 2017年9期
關鍵詞:八分音符連音呈示部

□萬相宏 新疆藝術學院

貝多芬的第七首鋼琴奏鳴曲( Op.10 No.3 )是其較早期的作品之一。這首奏鳴曲擴展了塊板樂章的形式,共有四個樂章,其形象的特點體現在豐富的多樣性和新明的相互矛盾??死锬愤|夫認為,此時貝多芬豐富的創作思想暫時還未找到完善的形式?!啊瓚撝赋觥兜谄咦帏Q曲》第一樂章的‘客觀’的特點。但是透過‘純音樂’的虛假形式,這兒還是顯露出貝多芬通常所具有的標題性傾向。通過運動來領悟周圍世界的這一主要的、中心的、指導性的形象是非常清楚的。以形形色色的、浮光掠影般的印象和感受令人心醉神迷的大自然的道路,我們認為這就是第一樂章的主要內容。[1]”

貝多芬第七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呈示部以一個弱起開始。這個弱起拍的結構幾乎貫穿全曲,在這一樂章的很多部分都能發現這一主題,這些部分都要明確地彈奏出來,尤其是弱起拍的第一個音,需要表現出具有強烈的傾向性,要做到這一點就應當保持夠一個完整的音值[2]。盡管是以弱拍開篇,第一個弱起音仍舊是堅定的。之后旋律以連音線的形式滑向第二個跳音C,需要將這個跳音彈得更短促。這個弱起的結構會在全曲的很多地方出現,可能根據音樂的發展而表現得有所不同,但整首曲中的弱起拍都應當像開頭的幾個音一樣——具有傾向性。這種以飽滿的弱起開頭的不斷運動的短小旋律,體現出這首奏鳴曲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形勢。

四個下行音結束后開始上行,在第4小節處雙手八度突強。第四拍又以弱起開始,這一部分曲譜的注釋是p,同樣要注意四個音的律動。第5小節最后一拍和第6小節的前三拍是這段旋律中需要突出的音,相同的A,為了做出對比,前一個音可以彈得類似于跳音一樣輕巧,后一個音要用手指站穩在琴鍵上,并且保持夠完整的三拍音值。第7小節的高音D也和前面一樣。第8小節的前三個連音過后又是一個弱起,并且延長到了第9小節的第一個音,在這里的#D的兩拍要完整,滑向類似于跳音的E,在第10小節這一樂句結束。左手是連續的雙音,應當體現連貫,以包括弱起的四個音為以一個單位的下行,要把這個下行的第一個音彈重一些,到第四個音逐漸變弱,但銜接是要連貫的。之后是八度,在10小節結束。兩個空拍以后,右手以六度音開頭到16小節的結束是一彈到底,連貫,似乎很突然,左手的第一個八度跳音要彈得急促,迅速跳起,襯托之后八度的突強,到13小節左手第四拍#A的八度跳音要彈得明顯的弱。到16小節這一句結束。之后是主題的另一種形式,從18小節開始漸強,到21小節的兩個八度跳音都是ff,這里的四分休止符要空夠拍值。22小節延長音的三拍過后,副部主題出現,曲譜標明的是p,到30小節為止,右手旋律總體應當是連貫的、輕巧的。左手四個八分音符的第一個音,是需要保持音值完整的,手指要站住,聲音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重。

在30小節左手的#F之后的休止符上緊接著的是右手#C的弱起,之后旋律一刻都不休息,直到53小節結束。從31小節到38小節,右手不停地八分音符連續彈奏,因此左手的旋律成了這部分律動感的主要來源,31小節和35小節的第二拍上都有sf的標識,要注意彈準確,這幾個小節的跳音十分短促,五個跳音的排列呈漸弱形勢。39小節到41小節左右手交替,注意40小節的cresc.標識。從38小節開始到44小節,左右手的每個小節的第一拍上幾乎都有八分休止符或者八分音符的延音,為了表達出緊湊感,這里的第二個八分音符與第一個音符或休止符的間距要縮到最小,但必須要有間距。之后的旋律是沒有一刻停頓的,到53小節結束。緊接著,旋律又變成了另一種,右手清脆的旋律,左手帶動著這個旋律的起伏,這就在雙手互相幫襯下進入下一個部分。

67小節到85小節這一段部分的旋律幾乎由連音線構成,所以嚴格按照曲譜上的標識彈奏非常重要。旋律活潑,充滿新生的力量,每個連音線中的四個音為一組,不間斷地向前發展延伸,推動編織出這整段的旋律。同樣,弱起音是為了突出旋律而要重點表現的音。每個連音線斷開的地方要有短小但又很明顯的空隙,在這里如果踩延音踏板就要在每個空隙之間換掉。這樣的曲譜安排似乎能感受到猶如生命般不斷生長與蛻變的動力。從85小節到93小節,左右手都是連續的進行,在86小節有cresc.需要注意。93小節第一拍還是強的,緊接著就變成了p,左手的前兩個八分音符在這里應當體現出這一點。之后右手仍是生機勃勃的形式,雖然標識是p,但旋律仍舊在發展當中。97小節左右手相互顛倒,但形式未變。按照標識,順利彈到105小節,這一段結束。但一個四分休止符過后,緊接著另一個旋律出現,與之前的不斷生長的動力不同,這一段宛如在這里開出花朵般的悠揚,句首的第一個弱起音仍舊是重點。這一部分在113小節結束后,又回到了旋律波動的形式,弱起的音仍舊是重點,旋律都是連續進行的。

12~132小節旋律不間斷。在展開部開始,ff之后緊跟著p,這樣的力度變化應當表現得明顯些。133小節的三拍的和弦要彈夠整個三拍的時值,不能提前結束。緊跟著的第四拍和之后的跳音要十分輕巧,要明顯區別于之前的強音,相較于ff要非常弱,卻飽滿,富有生命力。這里右手連續跳音不宜漸強,甚至似乎有種漸弱的趨勢。但標有ff的音仍要突出。133小節的左手的第一個八分音符也是要彈成ff,緊接著第二個以后就弱下來。137小節到140小節是同樣的。141小節左右手相互替換了位置,但并無太大差別。展開部不像呈示部那樣多變,整個展開部是由密集的八分音符和充滿緊張感的跳音組成,對于這部分的把握,應當嚴格按照曲譜中的標識來彈奏。

183小節,展開部結束在雙手的sf三拍的延長音和弦,其間并沒有休止符的停頓,以p開頭,和呈示部同樣的起始旋律,再現部開始。再現部與呈示部除了調性與個別部分不同之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沒有太大的差異,呈示部的注釋同樣適用于再現部。291~298小節要比呈示部類似的段落更加擴展,開始似乎還是悠長的,卻隨著不斷變化的調性和標注的cresc.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內容,以強音結束。

第298 小節進入尾聲。伴隨著pp的音量,再一次出現以四個連音為一組的形式,弱起仍舊是這個部分的主要內容,四個音中的第一個仍需強調,音值要彈完整,第二個音要相對弱一些,而且隨后都有漸弱的趨勢。306小節開始稍微有一些變化,四個音不斷地從下向上發展,再返回低音繼續重復之前的模式,而且調性在每一次從下向上發展時也發生了變化,在317小節停止向上發展,保持在原地,并且之后又跟著很多的重復,這里仿佛是從不斷質疑逐漸到不斷否定的過程,所以這里的連音線標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每一個連音線包含的幾個音都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從317小節開始這個部分第一次出現sf,再到320小節時sf在左右手同時出現,這里的音逐漸沉重,加上323小節的cresc.,整個旋律向低沉發展,這是尾聲中出現的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內容,所以譜面上的標識必須彈清楚才能充分表現出這里的特點。

從327小節開始忽然間結束了這樣沉重的否定的趨勢,左手又出現了不間斷的八分音符,右手再一次以四個音為一組的狀態輕快地發展起來。右手是貫穿全曲的弱起節奏,要求和之前一樣,注意327小節左手第二個八分音符下的p。從333小節開始,左右手同時連續不斷的八分音符,沉穩地向上發展,333小節的p,到334小節開始就出現了cresc.,到341小節出現ff,并且右手需要突出的高音的音型除了突然改變的四度之外,幾乎是級進的,這期間的漸強應當是非常穩重的,而高出的四度音要相比變化之前顯得稍強一些,這些細節需要在整個的大的漸強里適當地進行調整。這樣微妙卻又層出不窮的不斷變化,展現出這首曲尾聲的極大魅力。從341小節開始,強音ff出現,接著342小節左手高了八度,更加急促地推進了整個旋律,到343小節,雙手兩個和弦都有sf,這是最強音,但是,它們之間還隔著一個四分休止符,為了將這兩個強音的sf都強調出來,所以切記休止符的時值要準確把握,如果踩了踏板在有休止符的地方就一定要放掉。全曲的整個情緒在344小節以休止符結束。

結語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由于其內容深刻、豐富,因而被廣泛傳播。奏鳴曲Op.10No.3 第一樂章的結構相較于之前的幾首奏鳴曲而言,很富有邏輯。就這首奏鳴曲構思的規模而論,其音樂內容深刻,形勢異常完美,具有很強的交響性。

猜你喜歡
八分音符連音呈示部
爵士鼓演奏技巧六連音的應用
圓號演奏中連音的吹奏技巧研究
論利蓋蒂鋼琴練習曲(第一卷)之節奏組織
淺析影響圓號大跨度連音演奏的主要因素
淺析奏鳴曲式的戲劇性
借助柯達伊教學法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連音社濟南最火的樂隊
傳承與引領
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呈示部和聲結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