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2017-01-31 02:45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關鍵詞:犯罪心理教養犯罪

宋 偉 吳 麗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宋 偉*吳 麗*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一、引言

青少年是國家的不竭動力,青少年的健康發展不僅關系到國家的希望,更涉及到民族的未來。但是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我國青少年犯罪在經歷了1995年、1996年的低潮期后,近年來再次呈現上升趨勢。根據2014年貴州統計年鑒上的數據表明,在2013年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罪的30.2%,比2012年增加了-1.2個百分點,其他的統計數據也體現出了相似的傾向。但是由于中國人口的基數很大,青少年犯罪的問題仍然不可小看。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不斷增加,促使它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其實犯罪行為的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以這種犯罪的方式體現出來。

二、青少年犯罪行為的概念界定

青少年犯罪這一概念根據刑法的規定,是指已滿14周歲至未滿25周歲的個體所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觸犯刑律的、依法應受處罰的行為。

三、關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學理論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不同學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總體來說,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主要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個方面。主觀因素主要是主體的欲望、動機等內在因素;而客觀因素涉及到了周圍環境對主體的影響,例如家庭、學校等。

(一)精神分析學派

精神分析學派誕生于二十世紀初,創始人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西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否定了心理學對于意識的研究,主張研究無意識,從而擴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識分為兩個層次,分別是意識與潛意識。潛意識又分為無意識與前意識。弗洛伊德認為前意識介于意識和無意識的中間部分,潛意識的一部分心理內容是可以進入意識領域的,而無意識是由各種被壓抑的動機和欲望構成的,它們都是社會不允許的,無法進入意識領域。按照精神分析的觀點,犯罪行為及反社會行為的產生是潛意識領域罪惡感無限增長的結果。美國精神病學家希利等人認為:青少年由于本人的素質、家庭、環境等影響,容易處于寂寞、自卑、嫉妒等不正常的情緒狀態中,如果這些情緒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有可能通過違法犯罪取得代償性滿足。

(二)認知心理學派

認知心理學產生于20世紀五十年代,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言語等。這種觀點認為,人的行為主要取決于人對環境的加工和解釋,人的行為并不簡單的照搬。通過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可以看出,環境因素不再是影響人的行為的唯一因素。環境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人的行為經過認知系統的加工處理之后,才會有相應的行為出現。所以可以看出,人的行為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

皮亞杰是認知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對個體的認知及思維有過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對兒童道德發展的研究,他由此提出的研究方法及理論觀點對進一步深入研究兒童的道德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外,研究兒童道德發展的還有柯爾伯格,他受到皮亞杰的影響,在皮亞杰的基礎上對道德發展做了進一步的研究??聽柌裢ㄟ^一系列的研究,發現犯罪人的道德發展處在較低水平上,這尤其表現在少年犯罪人身上。少年犯罪人表現出道德發展延遲的現象,在年齡、性別、智商相同的情況下,少年犯罪人的道德成熟度低于守法少年。

(三)行為主義學派

20世紀初期,《一個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志著行為主義的誕生,行為主義主張研究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有華生、班杜拉、斯金納等。

華生主張“環境決定論”。他曾做的臭名昭著的小阿爾伯特的實驗,形成了刺激——反應的簡單的行為模式,認為環境和教育是行為形成的唯一條件。但是因為華生的這個實驗給被試造成了傷害,因此被人們所批評。班杜拉提出了觀察學習理論,認為行為的形成包括四個過程,分別是注意、保持、動作再現及動機過程。他認為通過對榜樣的行為的觀察可以獲得新的行為方式;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認為可以通過強化來塑造兒童的行為。只要能及時有效的實施強化,就能塑造出期待的行為。

總的來說行為主義強調環境和教育對人行為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遺傳等因素,認為有什么樣的環境就會塑造出什么樣的行為。所以犯罪行為及心理的形成不是源于遺傳因素,而是源于反社會的強化刺激及個體的周邊環境。

四、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環境因素

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周圍的環境,與青少年的成長聯系最為密切的依次是家庭、學校、社會。

(一)家庭因素對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響

1.教養方式

根據布朗倫布倫納的家庭生態系統理論可以看出,家庭是對青少年影響最為直接的微系統,也是兒童社會化最主要的場所。在個體與父母互動過程中,父母主要是通過教養行為,將價值觀、社會態度及觀念和社

會道德規范傳遞給青少年,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社會性發展。

教養方式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冷漠型。除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外,其他三種類型的教養方式都會導致行為不良。專制型的教養方式要求個體無條件的順從父母的安排,使個體沒有主見,遇到問題時表現出更多的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及行為;溺愛型的父母會無限的滿足青少年的要求,對青少年過激的行為很少進行控制,甚至找出看似合理的理由進行包庇,縱容其不良行為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成長的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而冷漠型的教養方式會導致青少年沒有精神上的支持,容易出現適應障礙及行為問題。根據庫珀史密斯的觀點,父母冷漠或鄙視的教養模式會導致個體行為不良,使個體表現出低自尊。有研究發現,家庭教養方式的不一致在某一程度上破壞了父母的權威性,加上不良的家庭環境,子女很容易將這些消極的因素吸收逐漸外化表現在行為中。

2.親子溝通

一般而言,在親子溝通方面,母親給青少年更多生活上的關懷和情感上的慰籍,而父親則更多的教給青少年獨立和如何處理問題的能力。缺乏親子方面的溝通,特別是與父親的溝通,使青少年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小偷小摸的寧寧,就是因為在遇到問題時父母沒有給予幫助和指導,寧寧感到孤獨和無助,使她在面對復雜的成人的世界無所適從,所以她通過偷盜的行為引起父母的關注以及挑戰權威的快感。同時,國內外大量研究也表明,與普通青少年相比,犯罪青少年的父母存在更多的拒絕和更少的關愛,兩者在教養方式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3.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指父母之間的關系,以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在家庭中如果父母關系不和諧,經常吵架,不僅會給子女留下童年陰影而且父母爭吵會使父母沒有時間關愛子女。在家庭中,如果子女和父母有良好的關系,例如,有問題及時溝通等,那么他們的心理會健康發展;但是如果在家庭中被父母無視,在家里得不到心理的慰籍,那么他們就會去社會上尋找安全感、支持及歸屬感。有研究顯示,經常吵架的父母比離婚的父母對子女的負面影響更深。美國學者麥考德在一次研究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時發現,有11%的在家中得到關愛,20%被疏忽,19%被虐待,而被拒絕的則占50%。

(二)學校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響

理想中的學校是使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天堂,但是現在在學校中普遍的狀況卻單純的看到了智育的發展,以至于產生了所謂的“優等生”“差等生”。在學校中,所謂的“差等生”會受到不公平待遇。赫希指出,缺乏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差并不是青少年天生的問題,多數與學校對其態度有關,學校讓學生感受到了不喜歡學?;蛘卟灰缿賹W校,這才是其容易犯罪的原因。學校一味的要求升學率,重視一部分學生,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學生的心理感受;老師對待智育不好的學生時態度粗暴,有時甚至會出現打罵現象等。這種不公平的待遇,會使青少年出現自卑,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青少年正處于第二反抗期,他們有較高的自尊心,如果青少年在校園里長期體驗到消極情緒,就有可能會發生輟學、逃學的現象而流向社會,有的甚至會走向犯罪的道路。

現在,心理咨詢在國內還不僅沒有普及,而且許多人對心理咨詢有不正確的認識。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幫助社會及學校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咨詢的觀念,使心理咨詢發揮出最大的價值,能夠及時有效的給有煩惱的青少年提供專業的幫助,以避免他們出現消極的行為,把消極的觀念及行為扼殺在最初。

(三)社會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響

人是社會的產物,人具有社會性,人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影響。但是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整體,里面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由于青少年的特殊性,他們的判斷力、控制力及價值觀等都沒有發育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隨著我國開放性程度越來越高,以及網絡信息的爆炸式增長,讓每一個青少年在面對多元化的社會都無所適從。

1.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是指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處于職業傳播者和大眾之間的媒介體。泛指網絡、電視、廣告等。當今,大眾傳媒迅速發展的同時已與港澳臺,甚至西方接軌,一些不良信息迅速傳播開來,尤其是影片中對黑社會的描寫,對青少年的犯罪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還有一些記錄著色情信息的碟片在青少年之間傳遞,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心理學家E·多納斯曾專門研究了色情描寫對青少年的危害性,結果發現,觀看了侵犯性色情描寫的青少年其侵犯性行為反應更為強烈。

近幾年,網絡游戲成了青少年消遣時間的主要方式。網絡游戲的世界與現實的世界存在很大的差別,具有很大的虛擬性、滿足性。游戲里的很多具有一定難度的關卡激起了青少年的勝負欲,逐漸變的不尊重權威。在對未成年犯罪類型與犯罪動機的調查中,因為玩網絡游戲而導致的侵犯財產型和物欲型動機犯罪的比例明顯較高,分別高達31.18%、35.35%。

過度參與網絡游戲容易導致青少年模糊現實生活中的規則意識,動搖規則的權威性和確定性;疏離于現實,弱化青少年的社會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不利于形成健康積極的法律意識。

2.社會不良風氣

自從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的精神及物質生活逐漸豐富起來,GDP逐年增長。但是一些不良風氣也“大搖大擺”的進入我們的生活。一些“富二代”、紈绔子弟過著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生活,他們容易產生犯罪行為;還有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他們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的影響,在他們心里埋下貪慕虛榮的種子,一旦外界環境中有符合他們需要的事物,那么他們就會不擇手段的去滿足自己的貪欲,最終發展為犯罪。

五、結語

通過以上簡要的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更多的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作用,并不是簡單的完善一方面就可以預防的。若要找到對于青少年犯罪問題實施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還需從幾方面的入手。

青少年是我國之棟梁,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對我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青少年這個特殊時期,犯錯誤很正常,這就要求我們乃至社會對這種錯誤采取正確的態度。用正確的態度及方法幫助迷途的青少年解決心理的困惑,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道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1]樊穎.青少年犯罪心理探討.四川大學法學院,2005.

[2]羅大華,何為民.犯罪心理學.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張保平,徐永新.犯罪心理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4]鄧潔.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及其預防.中國政法大學,2011.

[5]楊菲菲.朋友的問題行為與青少年暴力犯罪:自我控制、父母教養行為的作用.山東師范大學,2003.

[6]張亞伶,楊紅英,劉學惠.未成年人犯罪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5,27:119-122.

[7]劉邦惠.試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預防.青少年犯罪問題,2001:10-12.

[8]雷明.Z先生和他的訪客們.譯林出版社,2013:1-15.

[9]金鳳仙,程灶火.家庭教養方式與青少年犯罪進展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3:467-471.

[10]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態系統研究.東北師大學報,2012,260:210-213.

[11]石艷芳.青少年犯罪何以頻發: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探.犯罪研究,2014:41-46.

宋偉,女,內蒙古赤峰人,沈陽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吳麗,女,遼寧遼陽人,沈陽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應用心理。

C913.5;D

A

1006-0049-(2017)08-0090-02

猜你喜歡
犯罪心理教養犯罪
公園里的犯罪
Televisions
教養方程式
犯罪心理痕跡應用現狀與反思
犯罪心理痕跡應用現狀與反思
使人高貴的是根植于內心的教養
環境犯罪的崛起
犯罪心理畫像初探
十二位果敢媽媽不同尋常的教養筆記
熊孩子的超市教養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