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認識

2017-01-31 02:45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關鍵詞: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核心

朱 宏

揚州大學文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

淺談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認識

朱 宏*

揚州大學文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一、核心素養與語文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的特征,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養不僅能夠促進個體發展,同時也有助于形成運行良好的社會。

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發布會指出,核心素養的核心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遵循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這三大原則,主要內容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這三大方面,表現為六大素養,分別是: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二)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p>

語文素養的內涵不是單一的,而是豐富多元的。華東師范大學的陳勝慶教授曾這樣說過:“課程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利于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的綜合表現?!睂W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和思維方式,塑造完美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通過語文的視角來觀察事物,運用所獲得的語言文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據此,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形成初步的語文素養,并在此基礎上有機結合基礎教育課程的共同素養,逐步形成能促進個人終身發展,能適應未來社會的最基本的知識、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即語文核心素養。其中最基本的知識就是指語言文字知識,必備品格是指立德樹人,關鍵能力是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語文思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等。

二、語文核心素養的特點

(一)基礎性

基礎性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特征。語文核心素養之所以具有基礎性的特征,一是因為語文課程是最基礎的課程,語文核心素養是最基礎的學科核心素養,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才能理解其他課程的內容。比如做一道數學練習題,首先要理解題目的意思,如果連題目的意思和要求都看不懂,更不要提解答題目了。另一個原因是,語文核心素養是任何一個學生在接受正常的語文學習之后都能夠獲得和達成的素養。所謂正常的語文學習過程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結合相應的學段,學生通過學習,積累語言文字知識,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完善的人格的過程。

(二)動態性

動態性是語文核心素養另一個顯著的特征。任何一種素養都不是天生的,都必須依靠后天的學習和努力慢慢的培養,語文核心素養也不例外。在不同的學段,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具有不同的側重性,比如在小學更加側重基礎的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到了中學階段則更加強調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等的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會因為一個教育階段的結束而結束,而是以此為基礎,不斷豐富語文知識、拓寬思維模式、提升語文情趣、增強語文能力,使語文核心素養日益豐滿。

(三)終身性

語文核心素養具有終身性的特點。語文學習貫穿于人的一生,從出生開始,語文學習就開始了。從孩提時代的牙牙學語,到識字、寫字,再到閱讀文章、寫作文章,最后形成良好的語文能力,語文核心素養伴隨著人的一生。語文核心素養不僅對人的終身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更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是與我們生活的時代和社會緊密結合的,是時代和社會發展對人的發展提出的要求。語文核心素養的獲得能夠使學生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促進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

(四)統攝性

語文核心素養統攝語文素養。語文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共同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語文共同素養。語文核心素養代表了個體普遍應達到的共同的必要的素養,代表應該達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個個體都必須學會獲得不可或缺的素養。它指向的不僅僅是“工具性”目標,更是“人文性”目標,相較于語文素養更加的基礎,是語文素養中的DNA。它既包括傳統的教育領域的知識、能力,又包括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表現性

較強的語言表達和出色的吸收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所謂“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說得好”,不僅僅要會說,更要說的正確,說的巧妙,能夠根據不同的場合情境說適合的話,同時,“說”不僅僅是口頭的表達,也包含了“寫”的意思,要寫好文章,寫文辭優美的文章,寫立意深刻的文章。所謂“出色的吸收能力”就是理解能力,要讀得懂,聽得懂,理解他人的語言和文字。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時候,不能忽視人格、情義、意蘊等方面的教育,比如在日常交流中善于體察他人的心情,做到善解人意。

三、語文核心素養的構成

對于“語文素養”的構成,至今仍眾說紛紜。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要求,語文素養應該包含以下十個方面;(1)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2)語言積累;(3)語感;(4)思維品質;(5)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6)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7)工作生活必需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8)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9)思想道德修養;(10)審美情趣。據此,我認為語文核心素養應由以下八個方面構成:(1)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2)語言積累;(3)語感;(4)思維品質;(5)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6)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7)工作生活必需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8)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

這么確定語文核心素養的構成,原因有二:一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強調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二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關于課程基本理念是這樣表述的:“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抓住一個“還”字,就可以明白語文課不是政治課,“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不是語文課程的核心內容,自然也不包含在語文核心素養的構成中。

四、語文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培養

(一)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和內容。北大中文系的溫儒敏教授也曾說過:“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是一條最重要的認知規律,一個人思維的形成、思想的成長、語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作為支撐,語文課堂承擔著教會學生理解世界、表達自我的使命,更是與邏輯密不可分?!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提出了“語文課程要讓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在過去的教育中,重知識,輕思維,學生掌握了豐富的人文知識,卻嚴重缺乏思維力、洞察力、和批判力。烏申斯基曾說過:“語言并不是什么脫離思想的東西,離開思維單獨的發展語言是不可能的,在發展思維之前發展語言甚至是有害的?!闭Z文包含著“讀得懂”和“說的好”這兩個基本方面,離開了思維還能“讀得懂”嗎?離開了思維還能“說得好”嗎?

顯然是不能的,可見,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語言文字學習的基礎。思維能力簡單的可以分為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和思想能力這三個方面,其中思考能力表現為思考的邏輯性、創造性和深刻性;思辨能力可以通過批判閱讀、文本賞析等方法來培養;思想能力就是高尚的人格品質,包含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

(二)閱讀力的培養

準確的來說,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閱讀文本,理解知識,獲得感想和啟發,閱讀教學并不是語文學科的專屬任務。雖然其他學科都有閱讀,但是這些閱讀獲得的只有陳述性知識而已,并不能鍛煉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語文學科才研究教學生如何閱讀,研究如何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但是實際的閱讀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先說課外閱讀,客觀的說,通過海量閱讀的方法確實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這樣的提升是有限的,很多時候都是在原地踏步。再說課內閱讀,從識字開始,學生就在進行基本的閱讀,從小學到高中,學生的閱讀變化的只有文章的長度,而語言形式幾乎沒有任何坡度的改變,這種機械的、重復的閱讀,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并沒有任何幫助。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是片面的,捕捉有用的信息,準確找到關鍵信息成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備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運用閱讀材料進行獨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斷,整理、篩選、轉化有用的信息,形成自己獨特體悟,然后邏輯且規范地表述自己的這些新觀點、新發現、新結論尤為重要。

(三)表達力的培養

自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以“學習語言的運用”為核心目標后,語文課堂已經朝著“語用”的方向改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把這些問題統稱為“淺表語用”。比如一些老師碰到運用的好的詞或句,就一定要學生品味它的精妙;碰到構思嚴謹的文章,就一定要學生模仿寫作。甚至還出現了一些為了“語用”而語用的現象,看到美景就借情抒懷,遇到動人的故事就感慨萬千。這些問題的根源都是對“學習語言運用”這句話的理解不夠深刻。很多老師認為語用就是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顯然這樣的理解是片面的,語用的發生過程是一個“情動而辭發”的過程,必須經過表達意圖——語言構思——語言表達這一完整的程序,這就像鄭板橋畫竹一樣,從“眼中之竹”到“胸有成竹”再到“手中之竹”,最后完成一幅美妙絕倫的畫作。這就說明,語用不僅僅是語言形式的簡單操練,更重要的是語用的儲備、表達和立意的學習。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從用詞、句法、謀篇構局等方面來逐漸豐富學生的語用儲備,可以通過深度閱讀、文章評論、批判式閱讀等方式來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語用的立意也可深可淺,可以是在閱讀中隨性抒懷,也可以是表達人性、弘揚正能量。

對于語文核心素養的研究是一項長期任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教育改革中如何落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這些都需要我們繼續潛心地研究與探討。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3.

[2]劉光成.語文課應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J].中學語文教學,2015(3):11-12.

[3]李藝,鐘柏昌.談“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2015(09):17-2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朱宏(1993-),女,漢族,江蘇揚州人,揚州大學文學院,2016級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語文教學與實踐。

G

A

1006-0049-(2017)08-0098-02

猜你喜歡
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核心
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敘事語境建構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語言文字運用專項練習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新文科背景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改革研究
在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