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活動體驗,促進道德踐行

2017-02-19 05:20章建紅
教書育人 2017年29期
關鍵詞:品德道德創設

章建紅

關注活動體驗,促進道德踐行

章建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只有當它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親身體驗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钡拇_,體驗是最真實的一種內心感受,能內化為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意志,引發學生的道德行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過程中成為和諧的整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镀返屡c社會課程標準》也強調:“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因此,在品德課的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體驗充盈的課堂生活。

一、創設情境,激發真情體驗

“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地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边@種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來自教學中的情境渲染,來自學生內心真實的體驗。為了喚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用“心”去創設有意義的情境,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情境中不斷獲得成長。

在活動教學中創設適宜的活動情境,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入情入境,并獲得豐富的內心體驗。有了深刻的活動體驗,學生才會去“換位思考”,才會有自己的感悟。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巧設心理矛盾沖突,可以通過師生角色扮演,讓學生感受心理成長的過程,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二、聯系生活,深化情感體驗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課程標準提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品德教學應該根據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創設豐富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體驗生活,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從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情境過程中所選用的必須是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著內在聯系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

拾金不昧為班級加分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校園生活經歷,教師可以先通過一些案例引發學生對不誠實行為的聲討,后讓學生明白,犯錯誤并不可怕,要學會知錯就改。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生活經歷,聚焦現實生活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反思,豐富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

三、捕捉生成,提升原有體驗

“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它是師生交往互動中的即興創造,更是師生思維碰撞的智慧火花。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教學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闭n堂上,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堂中稍縱即逝的生成性資源,并進行挖掘利用,從而使體驗活動中的精心“預設”與即時“生成”相統一。

敏銳地捕捉課堂生成的信息,及時加以引導、分析,能使學生在具體的行為中學會評判、學會改進。

四、拓展延伸,鞏固行為體驗

學生在課堂中融入情境并學會教材的知識后,還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在情境之中體驗到的情感,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只有把學生放回到社會大課堂中去體驗生活,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實現知行統一。再者,道德認識、道德觀念,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不斷深化,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因此,當一節品德課教學結束時,并不是探求知識、情感體驗、道德實踐的停止,更應該是一個新的開始。教師應該巧妙引導學生把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向課外擴展延伸,讓學生到真實的生活中去實踐,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得到真實感受,從而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體驗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靈魂和靈魂的顫動。教育不僅要關心孩子是否能學到知識,更應該關心孩子是否獲得了體驗,關心孩子體驗到了什么。這樣,才能使原來靜態的知識經驗在個體的心靈中被激活。當體驗讓“品德”與“生活”相牽之時,學生融入道德法則的心靈也必將如星空般璀璨絢爛?!?/p>

(作者單位:湖北宜昌市宜都市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
品德道德創設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成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品德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