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共享發展理念推動農村貧困治理

2017-02-20 18:42喻濤
人民論壇 2017年3期
關鍵詞:貧困治理共享發展

喻濤

【摘要】共享發展理念,為我國加快推進農村貧困治理提出了前瞻性指引,是我國實現全面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堅持共享發展,推動我國農村貧困治理,就要注重激發農村貧困群體在參與農村貧困治理方面的主動性,形成貧困農民主動脫貧致富的良好格局。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貧困治理,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農民共同參與治理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關鍵詞】共享發展 貧困治理 主動脫貧 【中圖分類號】C911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內涵的重要體現,是未來加快推進農村貧困治理,實現農村全面脫貧致富,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理念指引。

我國農村貧困治理模式的演變態勢

農村貧困治理主體的轉變:政府主導向社會多元化轉變。農村貧困治理的主體行為模式,對治理效果產生重要影響。以往,我國農村貧困治理的主體主要是政府,是一種政府主導農村貧困治理的模式。當前,這種治理模式正不斷發生轉變,開始轉向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模式。在我國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由于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覆蓋面廣,農村貧困治理的形勢非常嚴峻,于是黨和國家采取了以政府為主導的治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政府既作為農村貧困治理的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又作為農村貧困治理效果的評估者。政府主導型的農村貧困治理模式,對我國農村的建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治理過程督查不足、評估不力等弊端,進而引發了資源浪費、資金挪用等低效率問題。

農村貧困治理模式的轉變:粗放式救助向共享發展轉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農村貧困現象的認識也不斷深入,在農村貧困治理歷程不斷演進過程中,治理模式也在不斷發生轉變。以往,我國農村貧困治理的模式主要是以單一的社會救助為主,是一種粗放型的治理模式。這種治理模式主要是直接對貧困人口給予物質性救助,以緩解面臨的貧困狀態,比如對農村貧困人口發放“低?!?。在我國早期的農村貧困治理中,這種粗放式救助模式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農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這種單一的救助型扶貧模式似乎已無法實現全面扶貧。

共享發展理念是我國農村貧困治理的重要選擇

共享發展理念作為新時期我國農村貧困治理的重要選擇,主要反映在共享發展的內在本質,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共享發展理念是我國社會公共治理的價值需求。農村貧困治理是全球公共治理的重要方面,雖然不同地區貧困的表現、約束、治理方式等存在差異,但政府的責任和義務都是社會公共治理的共同價值需求。農村貧困治理,一方面需要發揮政府對市場失靈的調控作用,但更重要的在于政府通過發揮公共職能和做好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發展。社會實現公平發展,是社會公共治理的內在價值體現。農村貧困問題在我國一直存在,這是我國社會公平未能充分實現的重要表現,它表明了我國政府在農村貧困公共治理方面仍沒有完成社會公平發展機制的架構。另一方面,政府治理的合法性,主要由社會群體對政府行為的滿意程度來刻畫。農村貧困不治理好,顯然會影響農民及全體社會成員對政府的信任。只有堅持共享發展,做好政府服務,才能贏得民心。

共享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體現。共享,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性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實現共同富裕,但是受到城鄉二元體制的約束,我國農村發展明顯弱于城市發展,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無論是收入、生活還是教育、醫療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來看,就要求我國政府加快推進農村的治理,尤其是貧困治理。當然,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是發展,若發展的成果無法實現共享,無法全面惠及民生,那么也就無法與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目的相適應。

共享發展理念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目前,我國仍處在社會轉型的過渡時期,收入分配制度、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就業制度等有關社會公平發展的制度仍然不夠健全,因此難免會出現社會發展矛盾,尤其是當前與農民利益相關的矛盾不斷凸顯出來,包括農村教育和醫療等公共服務制度缺位、農村基礎設施更新緩慢、農村拆遷安置的公平制度不到位等。部分地區的農村居民無法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從而影響社會和諧。共享發展能夠加速社會公平發展,實現改革發展成果全民普惠共享,體現了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

堅持共享發展,有效推進我國農村貧困治理的對策建議

注重激發農村貧困群體的整體脫貧主動性。農村貧困群體作為我國農村貧困治理的重點對象,其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主動性強弱,對我國農村貧困治理的效果具有關鍵的影響。因此,堅持共享發展,推動我國農村貧困治理,就要注重激發這一類群體在參與農村貧困治理方面的主動性,形成貧困農民主動脫貧致富的良好格局?,F階段,我國農村貧困地區仍存在理念上的落后局面,貧困農民的鄉土觀念仍然很強,習慣于守舊而不愿向外看,農民的受教育水平也偏低,普遍存在依靠政府救助來脫貧的意識,依靠自身脫貧致富的主動性明顯偏弱。因此,國家應從宣傳教育方面切入,激發起農村貧困群體脫貧致富的主動性。首先,政府要積極強化農村脫貧的宣傳和教育,強化農民的教育興農、科技興農意識。其次,政府要繼續加強農村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力度,積極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提升農民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

注重治理行為主體的治理能力提升。在共享發展下,我國農村貧困治理的主體主要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其中,政府是這項治理工作的主要力量。政府參與治理農村貧困是否有效,關鍵在于政府農村貧困治理的理念是否先進。之前我國在農村貧困治理中主要采用單一救助和治理的理念,導致在農村貧困治理中出現了較多的弊端。因此,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推進我國農村貧困治理,首先就要更新發展理念。一是要堅持農村扶貧和經濟社會發展互相協調的理念,激發農村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潛力;二是要堅持農村扶貧和社會保障相互協調的理念,通過農村貧困治理,不斷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三是堅持精準扶貧和連片開發相結合的理念,不僅要針對扶貧問題,因貧施策,同時也要注重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其次,除了更新發展理念,還要全面提升農村貧困治理水平。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貧困治理,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農民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注重打破農村貧困治理的制度性約束。要推進農村貧困治理,就應該注重農村貧困治理的制度性。我國仍有一些貧困地區存在,本質上就在于制度供給問題。在共享發展下,要全面實現農村脫貧,就要打破制約農村貧困治理的制度枷鎖,重點在于沖破城鄉二元制度供給壁壘。首先,應加快推進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破解農村居民在享受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福利方面的制度性瓶頸,消除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制度性約束,加快推進農民市民化。其次,應積極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制度,加大政府對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最后,應加快建立健全政府財政轉移支付的制度,引導財政資金積極向農村貧困地區轉移,確保農村貧困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平穩增長。

(作者單位:西南醫科大學)

【注:本文系瀘州市社科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轉移人口社會保障問題研究”(項目編號:LZ15A5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張霞:《基于共享視角下的農村文化扶貧路徑探究》,《未來與發展》,2016年第9期。

責編/宋睿宸 劉芋藝 美編/于珊

猜你喜歡
貧困治理共享發展
貧困治理轉型與“治理型貧困”的興起
互異與共融:民間組織參與藏區貧困治理的能力比較與路徑探究
貧困治理視角下中國農地適度規模經營研究綜述
精準扶貧背景下云南邊疆民族地區貧困治理研究
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視域下的共享發展理念
淺談山區小學教育均衡發展
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 促進共享發展
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以共享發展理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精準扶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