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語言學理論在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2017-03-04 12:48李群
人間 2016年33期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

摘要:當今世界處在一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對語言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如何更充分地利用計算機技術,使之服務于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是學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試從認知主義理論入手,分析認知語言學在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認知主義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56-01

一、導論

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的不斷反展,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網絡資源的豐富快捷使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和教師的關注。但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畢竟只是一種語言教學的方法,它必須建立在語言學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和科學的運用。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入手,回顧了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經歷的歷史過程和發展現狀,并提出在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設計實踐中,應注重語言學理論的應用。

二、認知主義理論在語言習得中的應用

認知主義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該理論認為語言行為的模仿和語言習慣的形成并非獲得語言能力的基礎, 因為語言系統并非自發形成的, 而是人運用認知能力、在腦海中積極構建而成的。其代表人物有皮亞杰(Piajet),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 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等。皮亞杰提出“認識發生論”,認為掌握新知識是一種智慧活動,而所有的智慧活動都含有一定的認知結構。他認為語言學習者積極的建構語言輸入,思維發展與語言和經驗關系密切,主要依賴記憶的語言學習不可能產生深刻的思維,因此語言學習任務的設置要切合學習者的認知發展水平。另外,他還提出學習者使用同化和順應的過程,調整原有的語言知識和當前經驗,以便接受新信息。喬姆斯基認為人類學習語言絕不是單純模仿、記憶的過程,而是創造性活用過程,人類可以掌握語言規則(主要是語法規則),并可以利用規則推導、轉換、生成句子,人類可以借助這種規律聽懂、讀懂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句子。Krashen認為習得是學習者參與社交活動的結果,是在交流信息中無意識地吸收語言,又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流利、正確地使用語言。習得是一種交際運用,是以信息為焦點(message focused)而非以語碼為焦點(code focused)。他提出監控理論(Monitor Theory),認為流利的第二語言是運用習得的語言系統的結果,而語言學習起到運用語言規則進行“監控”的作用。監控可用于語言輸出之前或之后,以檢查語言的正確性。)并提出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即習得語言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能理解的語言材料應該是i+1,即稍稍超出學習者現有水平;二是障礙應小,以便學習者的輸入吸收(intake) 。

三、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發展

受認知主義理論的影響,多媒體在輔助語言教學中的角色有所改變。這時的教學軟件將設計重點轉移到學習者的自學能力和認知能力的開發上。學習內容和工具仍由計算機提供,但學習者可任意控制各程序的操作,根據個人的具體需求選擇學習內容、方式與進度。不再是計算機控制學習者,而是由學習者來指揮和控制它。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為學習者提供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料,它開始涉及語言環境,并為學習者提供模擬現實的語境,要求學習者在虛擬的語境中完成一些學習任務。例如在八十年代盛行的各種多媒體學習光盤,巧妙地融合了聲音、文字、圖形和動畫并使用了超文本鏈接技術, 能將學習者帶進一個仿真的微觀語言環境, 自由出入各空間, 甚至與虛擬人物交談。多媒體帶來的影視教學為學習者提供更為逼真的語言環境,為學習者的語言認知和知識構建創造良好條件。這些游戲、光盤和影視創造了比較真實的語言氣氛,為學習者提供多種選擇的機會,提高學習者的興趣。在認知主義理論的影響下,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主要作用是為學習者提供語言輸入及可分析、可執行的任務。教學不僅注重數量(即大量的語言刺激),同時注重教學的內容和質量。

在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課件設計中, 人們開始注意學習者的內部心理過程,開始研究并強調學習者的心理特征與認知規律;不再把學習看作是,對外部刺激被動地作出的適應性反應;而是把學習看作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態度、需要、興趣、愛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認知結構,對當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動作出的、有選擇的信息加工過程。與結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相比,認知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有了發展和進步,多媒體技術的開發利用比以前的“句型—操練 ”學習軟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技術原因,計算機還不能與人實現完全意義上的互動交流。在微觀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者并不能真正運用和掌握語言。其他批評家們也指出多媒體計算機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仍處于一種特殊的、與計算機的真正用途相分裂的狀況,因此多媒體計算機在英語教學中僅發揮一些邊緣的而不是主要的作用,多媒體計算機程序遠沒有達到足以使語言教學與多媒體產生完全互動的境界,學習者也不滿足于計算機在教學中所提供的這種相對封閉的模式。

四、結語

作為語言教學的輔助工具,計算機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應用計算機的過程中更離不開語言學相關理論的指導,它的應用和發展不僅反映了不同的理論,也促進了語言學理論的發展和完善。隨著相關技術和理論的發展,人們將會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用不同理論來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實踐活動及其發展過程,使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鄧嶸. 語言習得與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 外語電化教學,2002.10.

[2]胡壯麟. 語言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8.

[3]Marion Williams and Robert L Burden,2000語言教師心理學初探.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10.

[4]歐陽巧琳. 試析影響多媒體輔助語言教學的三種理論. 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3. 7.

[5]袁嶸. 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作者簡介:李群(1982-),女,漢族,吉林九臺人,講師,碩士,北華大學外語學院,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英美文學。

猜你喜歡
認知語言學
隱喻認知的雙維理論整合研究
基于認知語言學視角的網絡英語新詞構詞特征和發展研究
認知語言學翻譯觀及其對英語翻譯教學的啟示探索
基于圖形一背景理論的英語簡單句的認知分析
基于認知語言學“事態把握”的視角分析日語學習者授受表達的使用
認知語言學在日語慣用語教學中的應用
論現代漢語“為”字句感情色彩義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英語一詞多義現象分析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英語一詞多義現象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