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適用探究

2017-03-07 20:09
關鍵詞:互動式講授課程內容

徐 楊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

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適用探究

徐 楊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

中美在高等教育理念、文化背景、教育體制設置、學科分類、學術評價機制、教學評估、教學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差異,有些甚至是實質性的不同。其中,美國教師在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對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我國法學教育體制中的適用有所啟示。

互動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一、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概述

(一)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概念

在給出一個正式的標準定義之前,先描述這樣一個教學情景:

教師走進課堂,沒有打開多媒體設備開始講解,而是直接從包里拿出一個大的紙袋;這一大紙袋里面,有8個塑封袋;每一個塑封袋里面有7個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子彈殼。他把塑膠袋分發給8個小組,然后走到其中一個小組,把塑封袋打開,任意拿起一個子彈殼,走到顯微鏡下面,把子彈殼的尾部放上去;教師告訴學生們:“現在給大家15分鐘的時間,每個人都要對每個子彈殼進行仔細的觀察,并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任何細微的情況都不要放過;并且每個同學都要用手去觸摸每一個子彈殼,把觸摸到的情況,也要記錄下來?!睂W生們十分興奮,因為這是第一次接觸到這么多真實的子彈殼,他們立刻行動起來。每一組只有一個顯微鏡,每組有4個學生和7個子彈殼,有的組的同學在觀察人員和被觀察子彈殼先后順序上出現了小小的矛盾,有的組則事先制定了先后順序,觀察起來比較流暢。觀察和觸摸結束后,教師才打開課本和PPT課件,對照圖片告訴學生,每種槍支所安裝的子彈和撞擊子彈后所產生的撞痕都是不同的,請問同學們結合課本的描述和觀察的結果,挑出里面左輪手槍的子彈殼。每一組的同學都進行了回答;然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評價,并從中總結出槍支的構造和種類,以及撞痕的特點和子彈的特點。接下來,教師找出兩個子彈殼,讓學生們回答這兩個子彈殼與其他子彈殼在撞痕上的不同點。每一組的學生都進行了回答。學生的回答基本上都沒有完全符合要點。教師立刻告訴大家,這兩個子彈是再使用的子彈,也就是將用過的子彈殼回收后重新打磨裝藥后使用的,這樣給偵查活動造成重大的困難,這是一個世界級難題,因為無法確定子彈是從哪個槍支里射出的。教師進一步解釋,如果出庭作證,應該怎樣回答問題和注意事項,這樣才能使得普通人能夠了解專業判斷,給出客觀的證詞,為法庭裁判提供依據。課程結束,教師也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高漲,有的學生課后自己收集資料,進行深入的研究,并跟教師探討和請教。

這一情景展示了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在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知識不是通過老師的直接“告訴”而獲得,而是通過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探索活動進行組織和引導,對探索和思考的結果給予評價和總結,并不直接將他人的或者自己的觀點和理性認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來印證或者推導出這一觀點或認識,或者產生全新的創造性的觀點。在這樣的情形下,就如同老師陪同學生從A地點到達B地點,他們一路走一路看,對沿途的風景和人事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對路線的推進以及路線的選擇充分參與,當到達B地點時,他會完全了解行進的過程,在沒有老師的陪同下,他也能完成相同的任務,并且很有可能創造出更為便捷和通暢的路線,給老師帶來啟發。如果老師并未陪同學生自己去走一遍,而是找來一輛大巴,讓車輛載著學生直接行駛到B地點,并告訴他們沿途會遇到的風景和人事,大多數學生都會產生“到此一游”的感覺,更談不上讓他們自行前往了。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所謂“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是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角色從被加工的客體轉化為對話關系中的主體,教育主要通過相互間的交換,即通過協調對話參與者的行動而產生,即“師生互動”[1]。教學中的互動,除了師生互動之外,還包括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與社會之間的互動、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互動、教育機構與用人機構之間的互動、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等[2]。本文主要論述師生互動?;邮浇虒W方法是在反思和批判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產生的新的教學方法,是現代教育理論發展的結果。

(二)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特點

1.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體,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教育手段,達到學有所獲,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和一定技能的社會個體。教的目的是為了學。因此,作為教學活動結果學生的“獲得”,便成為衡量教學方式是否恰當的重要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希望“獲得”的內容,獲得的途徑,都由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并不主動灌輸?;邮浇虒W方法,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自發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學生提供教學目標,學生甚至可以影響和改變教學的內容和進度。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引導者、監督者、輔助者和評價者的角色,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完全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2.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課堂教學只是教學過程中最為集中、突出的交互實踐階段,但課前教學大綱和計劃的制定和修改完善、教師的備課、課后進一步研究、探討和總結評價,都是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而這些環節中,特別是教學大綱的制定和修改完善,具體課程的準備都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沒有學生的參與和融合,課程大綱和具體內容的設置極大可能是脫離學生的需要一廂情愿,課堂上的互動也就會是一個巴掌拍不響了。

3.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求教師對課下學生的自行學習活動予以充分的關注和指導。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上課來,下課走,學生課下的自行預習和復習,以及相關的研究活動,教師基本上不參與,學生遇到困難或者疑惑,多半自行消化或者不了了之。教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幾乎沒有交集,課堂上教師為追趕進度的滿堂灌講授,也最大限度地壓制了學生探索的欲望?;邮降慕虒W方法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自發性和積極性,在課后的時間里,教師和學生互不相干,互不知曉,在較短的課堂上,即使學生有互動的興趣和熱情,也很難真正發揮出自己的能動性,因為他沒有任何準備,或者他準備的素材和教師的目標相去甚遠。

4.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求教師增強對學生分組、管理、組織的能力,并且增強對課程內容設計和安排的靈活性、契合性、趣味性和實時性?;邮浇虒W方法的運用時,除了傳統的講授方法外,教師還必須掌握如何將學生分組,對每組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并及時協調在小組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在課程的準備中,對于實踐內容、案件實例的引入和編排,對學生問題的設置、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和牽引,以及對各種情況的評價和總結,甚至對出現的創造性觀點和想法的及時捕捉和固定等,都是需要教師不斷提高和加強的。

5.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邏輯思維進程主要是歸納法。所謂歸納推理,就是根據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性質,推出這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都具有這種性質的推理,簡稱歸納。歸納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它屬于合情推理。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屬于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邮浇虒W法一般的實施過程都是讓學生首先直接接觸個案,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踐總結出這一類事物的本質和特征。與歸納推理的思維進程相反是演繹推理,即從一般性的前提出發,通過推導“演繹”得出具體陳述或個別結論的過程。由于東西方思維習慣的巨大差異,以英美法系為代表的“判例法”就是從具體判例中歸納出一般原則,然后再予以演繹適用;而以大陸法系為代表的“成文法”則是先制定出普遍適用的一般原則,直接演繹適用。我國在思維習慣上屬于“成文法”國家,這種思維習慣對教學方式的影響就體現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上了。

二、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優勢

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相比,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有著明顯的優勢:

1.在學習的動因上,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探求,從而提升教學的效果,因為出自內在意愿的動力和熱情比不情愿的聆聽和記憶所產生的影響要長遠和豐富得多。

2.由于知識并不是永遠正確的、普遍客觀的,而是猜測性的、可證偽的、暫時的,并且它必須依賴于具體的認知主體而存在,并依賴個體的認識而傳承。因此,教師只能向學生傳遞信息,個體學習者以自己的經驗背景和特定情景為基礎對之進行理解。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個體認知和信息反饋,僅通過教師的講授而獲得的信息就變成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永遠正確的知識,僅是一種短暫的記憶印象,隨著時間的流逝飛快消退,而不可能轉變為自身的能力,或者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了。

3.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學習過程的趣味性,不僅營造出良好的課堂秩序,更是改善了師生間的對立關系,其樂融融。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讓時間不再冗長,知識不再枯燥。

4.互動式手段和方法給師生提供了不同的觀察視角,形成批判式的、創造式的思維,師生互通有無、信息共享、感受交流,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僅能夠真正實現對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目的,對教師而言,也是一個全新的提升和思考過程,盡管課程內容大致相同,但他所面對的學生(主體)是完全不同的,這就為教師不斷的從學生這里吸取新鮮的、時尚的素材大開方便之門,也使得教師不斷的改善教學體系和內容,提升教學能力。

三、如何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中有借鑒的運用互動式教學手段和方法

盡管互動式教學方法較之講授式教學方法有十分明顯的優勢,也是對講授式教學方法的改進,但是筆者并不是要全盤否定傳統的教學方法,因為,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并非一無是處,它在知識體系的構建、思維習慣的適應、文化經驗的傳承上都具有相當大的作用,即便是互動式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完全脫離教師的講解和傳授,可見,二者并不是簡單的排斥關系,而是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取長補短的共融局面。

筆者認為,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教學大綱的制定和課程內容的確定有學生參與。由于大學課程基本上是選課制,教師所授課程的學生,在制定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時并不確定,因此,這一工作需要分解到兩個學期中完成。在上一個學期課程開始時,當然這時教師已經有一份課程大綱和課程內容,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這個課程的需要,他們想從這個課程中獲得什么,他們對這個課程的了解程度等等,然后對已有課程大綱和課程內容進行適度的修改和調整;當學期結束時,再次聽取學生意見,了解是否完成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并讓學生提出建議和意見,以便為下一個學期的課程大綱和課程內容的制定做好準備。簡單而言,教師的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是由上學期的學生和本學期的學生共同參與制定的。

2.教師課前備課內容的增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除了閱讀教科書、查閱文獻資料、與同事討論之外,還必須增加新的內容,就是課堂互動環節的設置和課后引申任務的安排。所謂課堂互動環節,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從教師講授環節轉向學生探索、研討環節的中間連接步驟,它可以是一個問題的提出,可以是一段視頻的觀看,也可以是一個小游戲的開展,也可以是一個時事新聞的分析,還可以是熱門焦點話題的探討,等等。課堂互動環節的設置,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導火索,可以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興趣,為后續課程的展開和深入,做好十分重要的鋪墊。這一環節需要教師的創造性的極大發揮。所謂課后引申任務的安排,是指在課堂老師講授、指導和學生主動探索、學習后,對通過師生互動所產生的教學任務以外的新的知識、觀點、想法、問題,教師應當指明進一步研究的目標和方向,以及相關的工作方法,以便有深入探究需要的學生,在課后進行自我學習和提升時,得到適度的指引。

3.學生課前準備。為了保證課堂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有效性,必要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試想,當教師拋出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時,學生要么對相關背景資料一無所知,要么辨不清方向,那么在短時間內形成有效的互動,也就只是一種奢望了。因此,教師在每次課程結束之前,要預先提示下節課的學習內容,并安排學生對相關材料和內容進行閱讀、搜索、查找和了解,為課堂互動做好準備。

4.教師對課堂的分組管理。為保證有效的互動交流,特別是學生的互動環節,對學生進行分組管理就顯得十分的重要。首先,按照一定標準將學生分組,可以按學生的學號、學生就坐的位置,或者通過一些小游戲來分組。對于人數較多的班級,如150人,也還是可以進行分組的,只是每個小組的人數會比小班多。分組時應注意每組人數一樣,并適當考慮男女生搭配,以及學生自身的專業背景等因素。接下來,分組完成后,教師要對每組的內部管理方面進行指導。例如,人數較多的組,指導學生如何推選組長,負責一些事務性的工作;指導學生如何組織開展團隊的討論、觀察、研究等活動,如何形成團隊的意見,以及由誰代表團隊發表意見等等。這些指導幫助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人際交流、組織協調等能力,并充分調動和發揮個體的創造性與積極性。最后,教師還要全局考慮,組織個個小組之間的交流和成果展示。例如,給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巡視分組談論的開展情況,及時幫助處理討論中產生的矛盾或者問題,安排每個小組匯報任務完成情況,適時組織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或辯論等等。

5.對互動環節的評價。對互動結果的評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學生互動環節表現的評價,這里又分為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的組織協調能力,對問題的推理、分析和判斷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學生對教師互動環節的評價,這主要包括對教師互動環節的設置、教師對學生分組的組織管理、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講授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等內容。

6.對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評估。對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評估包括學生對教師的評估和教師對學生的評估兩個方面。學生對教師的評估,基本上是通過學校網站上的評教系統,給教師的教學能力打分評價。由于目前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并不十分廣泛,所以在這個評教系統設置的評估項目中,所涉及互動式教學的內容并不詳細和全面,建議修改和增加評估項目,以實現評估的完整性。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最終期望的效果是達到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在一個具體的課程中,主要是通過平時成績的分數來體現。這就要求教師細化平時成績的組成部分,如課堂的出勤率、小論文的寫作、課堂演講、新觀點的提出、分組討論的表現等等。這些項目可以通過個人自評、小組評估和教師評估三個部分組成,以便幫助教師實現評估的基本客觀。

7.對教學成果的引申發展和教學過程的改進。在師生互動中,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進一步探究時,教師應當予以適當和及時的引導,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獨立研究和學習能力,以及創造性的研習熱情。這要求教師在課程開始時,建立完整的學生名錄和聯系方式,并最好建立一個公告信箱,以便課后的相互交流和信息交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信息交流、思想碰撞所產生的啟發性觀點,教師要敏銳的捕捉到并加以固定,以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最后,通過上述的評價、評估活動,以及對課程的總結,教師對互動環節的設置、課程大綱和課程內容的增刪、課程進程的步驟和順序的調整、分組管理的提升等等,都可以進行改善,以改進整個教學過程,而適應學科的發展和學生的需要。

[1]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90.

[2]李傲.互動教學法——診所式法律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

[責任編輯:陳晨]

G642.41

A

1008-7966(2017)06-0145-03

2017-08-30

徐楊(1976-),女,四川自貢人,講師,從事訴訟法和證據法研究。

猜你喜歡
互動式講授課程內容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初中美術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
水彩畫課程內容與教學體系改革的必要性
摭談初中英語課堂互動式教學策略
我學習和講授世界民族音樂課程的經驗和體會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藥學專業藥物分析課的講授方法探討
互動式設計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