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法學實踐教學及其深度融合

2017-03-07 20:09李志國
關鍵詞:法學倫理司法

袁 力,李志國

(北京建筑大學 文法學院,北京 100044)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法學實踐教學及其深度融合

袁 力,李志國

(北京建筑大學 文法學院,北京 10004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法治領域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司法倫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法學實踐教學并深度融合,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的重要途徑,其中嵌入是手段,融合是目的。認知理論和心理發展規律決定了嵌入必然要經歷知情意行的發展過程,其間要注重發揮教師的行為示范作用和學生的榜樣引領作用,打破實踐教學的藩籬,打破課堂和校園的局限,開啟全社會全過程全方位的嵌入模式。

嵌入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司法倫理;法學實踐

高校法學教育承擔著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法治人才的重任,近年來培養了一大批擁有深厚法學理論和嫻熟法律技巧的精英人才,但屢禁不止的司法腐敗,頻頻出現的徇私枉法、濫用職權、泄露當事人隱私等現象,充分說明只有了法律知識,斷不能算作法律人才,一定要于法律學問之外,再備有高尚的法律道德[1]。忽略法律倫理和法律理想的法學教育只能向社會輸送高級渣滓,甚至成為破壞良好社會秩序的害群之馬[2]。如今獲取知識如此方便,人工智能大放異彩,被計算機和機器人替代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已經不再是育人重點,法學教育要遵循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養成,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法學實踐教學并深度融合,培養德法兼修的綜合法治人才,不失為有效解決之道。

一、為什么要嵌入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在于實踐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決定著價值觀的形成、發展與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符合時代要求和人民利益的價值選擇。實踐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和本質特征,離開了實踐和生活,再好的價值觀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作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被人們內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才會具有恒久生命力。人們的行為是受思想指導和支配的,然思想并非憑空而來,思想的形成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其中多元思想的碰撞、沖突及取舍是實踐的常態。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精辟概括了人的認識規律,是在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能動的辯證發展過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曲折前進、螺旋上升的過程,這也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扎根于實踐的土壤,深化實踐養成,在實踐中領悟其要義和精髓,真正入腦入心由認同到內化,不斷修正錯誤的思想和觀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自覺行動,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

(二)法學實踐教學應當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法學實踐教學的前提是嵌入

法學實踐教學,是將法學知識運用到法律實際的教學活動,與以教師為主導的理論教學相比,它重在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司法實務展開,強化實踐能力和司法倫理的養成,包括法律認識、法律咨詢、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課程,是實踐育人的重要體現。嵌入就字義而言,是指一事物內生于或根植于他事物的現象,是一事物與他事物的聯系以及聯系的密切程度[3]。匈牙利學者卡爾·波蘭尼于1944年在《大變革》一書中首次提出嵌入理論,認為經濟活動融于具體的社會網司法倫理、政治構架、文化傳統和制度基礎之中。此后,嵌入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并逐漸從經濟學走向社會學和教育學等領域。嵌入不是簡單地植入或投入,它強調的是嵌入主體和客體間的密切聯系,強調的是內生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嵌入法學實踐教學,內生固化于法科生心中才能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與西方法治和我國傳統封建潛規則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決定行動的思想,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引領作用,而實現內生性的前提只能是嵌入。

2.法學是實踐之學,法學實踐教學中嵌入是必由之路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法律的生命在于實踐,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長期以來法學教育中一直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智輕德的弊端,而法學教育不應只是理論教育或者職業教育,更應是一種素質教育。法學教育不僅要重視法學知識的傳授、法律技藝的培養,更應高度關注職業德行和崇尚信仰法律的靈魂塑造。亞里士多德曾言,德性基于天性成于習慣。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法治領域集中體現的司法倫理的習得,主要依靠實踐與體驗。只有通過反復實踐,才能將外在倫理規范內化于心,在習慣形成的基礎上轉化為法律人的人格品行。而沒有正確的法治思想引領,也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法治實踐,法學實踐教學中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必由之路。

二、怎么嵌入

(一)認知理論和心理發展規律指明了嵌入的路徑

知情意行是心理活動的基本要素,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是心理產生的前提。認知是指通過感覺、知覺、記憶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想象、思維、價值評判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根據認知理論,人的認知過程是分階段的,教育要符合認知發展規律;人的興趣愛好影響認知發展,發揮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利興趣的誘導和激發;受教育者有選擇地獲取外界信息而非被動機械地接收,通過一系列心理活動轉換最終實現知行統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司法倫理觀念的嵌入首先應從學生的認知入手,根據其認知發展水平和特點構建實踐育人體系。按照認知心理的邏輯順序,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實踐教學課程主要設置如下:

1.法律認識。是指組織學生到法院庭審現場旁聽案件審理,通過觀察法官、檢察院、律師、當事人、證人等的訴訟行為感受真實的司法活動,對法律的實際運作有一個感性認識,初步了解以平等、公平、正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樹立法律權威培養法律信仰。2.法律咨詢。是指組織學生在學校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或周圍社區、公共場所進行法律宣傳并現場回答群眾咨詢,做到學以致用,進一步熟悉和強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3.模擬法庭。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真實的司法審判為參照,通過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當事人等訴訟參與人的角色扮演,模擬案件審理,在模擬審判過程中綜合體悟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律技術的一體兩面。4.法律診所(法律援助)。是指學生在教師(持證律師)指導下為真實案件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主要是法律援助形式)。通過接觸真實案件,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同時,親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5.司法實踐。一般包括司法見習和專業實習,是指根據學生興趣,指導其到司法機關、律師事務所或公司法務部門從事相應的司法實務工作,學習和掌握辦案技巧,進一步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固化執法公正,司法為民的法治理念,為成為真正的法律人作好準備。

上述課程體系體現了由淺入深不斷將知識和理念內化建構的嵌入路徑,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最初的感性認識到情感認同再到持久的意志信念,最終落實到自覺行動。其間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關系案、人情案,權力至上,錢權交易,司法不公等不良現象和非法治理念的沖擊與挑戰,崇尚正義、追求真理、捍衛權利的法律品格的形成必然要經歷激濁揚清、正本清源、去偽存真的反思、揚棄、提升和固化的過程。

(二)嵌入方式

1.直接嵌入。即通過日常教學及其延伸環節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嵌入。首先,創新以理論傳授為基礎的課堂教學,將價值觀教育貫穿始終。強調實踐養成并非放棄課堂教育主陣地,這是學生形成認知的基礎。在法學各專業課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價值觀教育嵌入教材和相關理論書籍;改革授課方式,通過啟發式、互動式教學變單純灌輸為平等交流改善教學效果,改變秧田式教室座位代之以圓桌設置以利更好地開展案例教學、情境教學、課堂討論和主題發言等;充分利用微課、慕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將知識性內容盡可能放到線上,線下課堂講授主要用來討論和交流,對線上內容進行消化和深化,實現翻轉課堂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師生之間、朋輩之間的思想碰撞中發現和探尋真理,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共鳴。

其次,高度重視法學實踐教學,將價值觀教育嵌入到法學實踐教學活動全過程。包括指導思想上嵌入,實施方案中嵌入,執行環節的嵌入,反思和提升環節的嵌入等。其中,教師是引導者和監督者,學生是體驗者和參與者,他們共同置身于特定的生態情境中,全息沉浸,全腦貫通,感受、理解和領悟法治生態的實然運行,經歷內心自覺和相互誘發產生的價值感動;他們共同領悟現實法律生態中“真善美”并圍繞這些因子開展開放性對話,共同解析實踐中的“假惡丑”,并展開反思性表達,由此逐層認知和體悟法律倫理的深層內涵,觸發和生成實然層面的法律意識、法律智慧和法律德行[4]。

2.間接嵌入。間接嵌入即非教學方式的嵌入,又可分為滲透式、示范式、糾正式和領悟式等不同嵌入類型。首先,要做好校園環境的嵌入。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是實踐養成的重要平臺。校園環境的嵌入要以各種類型的校園活動為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精神內涵寓于其中,通過學術講座、專題沙龍、競賽活動等學術類活動,文藝演出、書畫展覽、運動會等文體類活動,勤工儉學、進社區、暑期支教等社會實踐類活動以及其他創新創業類活動等,構建全方位的嵌入體系,并貫穿于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全過程。

其次,要做好家庭環境的嵌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良好的家教和家風對于個人品德形成、道德養成、價值觀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自身要強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增強教育主體意識和責任感。

最后,要做好社會環境的嵌入。一個政治清明、黨風廉政、法制健全、社會公正、文化先進的良好社會環境,無疑會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提供積極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而對價值觀尚未定型的大學生而言,社會不只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地,更是影響甚至破壞養成實效的根源。當下尤其要注意新聞媒體、影視作品和網絡信息對青年學生的影響。

通過上述直接和間接方式的嵌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融入到學生的日常言論和行為,成為日常行為準則的價值指南,從而達到日用而不覺的境界。

三、深度融合的要點

(一)嵌入是手段,融合是目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法學實踐教學過程中,切忌不能為嵌入而嵌入,嵌入應有技巧不能簡單生硬,達到水乳交融的效果才是最終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嵌入中必須遵循認知發展規律,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案件分析、糾紛處理和問題探討的過程中,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司法倫理等不再是抽象的虛構的理論,而是可觸摸可感知、可理解可操作的真實具體的實踐,從而積極主動地獲得倫理道德認知與發展的動能,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法學實踐教學的真正融合,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下神壇向生活世界的回歸。

(二)法治理論和法律實踐相結合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法學教學中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應和法律實踐相結合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為主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法治建設上的集中體現。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立法者要恪守民本理念,使立法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體現公平正義;執法者要誠信守法,依法限權,執法公正廉明;司法者要嚴格司法,體現結果與程序正義,保障人民參與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強人權保障切實維護公民憲法權利;公民要真誠信仰法律權威,自覺做法律的遵守者和捍衛者[5]。對于在校的“準法律人”,教師既要灌輸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和要求,又要重視社會對法科學子的期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律實踐密切結合,在法律實踐中深化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認知并自覺踐行。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引法學實踐教學的橋梁和紐帶是社會主義司法倫理

社會主義司法倫理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和靈魂,是社會對法律人在法律適用過程中行為具有的應然意義上的規范和法律人內心價值追求的自在規范,有情懷、明是非、重規矩是社會主義司法倫理的核心內涵。有情懷就是要愛黨愛社會主義,明是非就是要鐵肩擔道義樹立責任意識,重規矩就是要按法律規則行事,運用法律思維解決實踐問題。在實踐育人活動中,必須把社會主義司法倫理貫穿育人全過程,道為先術為后,真正領悟法律知識背后所蘊含的價值,內化為人格要素與精神養分,樹立法律信仰、恪守職業道德和對法律事業的忠誠與熱愛,進而為實現法律的人權、自由、平等、正義不懈努力。

3.社會主義司法倫理必須和法律技術有機結合

社會主義法治的最終落腳點是法律人之治,而只有當法律人具有充分的職業倫理與技能時,他們才能成為良法的肉身,法律人之治才是真正的法治而不是另一種人治[6]。社會主義司法倫理和法律技術是社會主義法治的一體兩面互為表里,正如美國法學家卡爾·盧埃林所言:“只有技術而欠缺道德是罪惡,空有道德而沒有技術是愚昧”。高超的法律技藝不會必然使法律人成為當然的法律衛士,只有倫理到位了,才會真正挖空心思琢磨訴訟邏輯,也只有如此,才能守護公正底線,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探尋真相發現真理而非弄虛作假玩弄法律。在育人過程中,必須將倫理與技術教育有機結合且謹遵“永遠莫讓技巧超越美德”的古訓。

(三)示范引領,榜樣帶動

首先,高校的各級領導要率先垂范,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其次,教師要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德樹人,教師是關鍵。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正人先正己。法學家柏拉圖認為,教育年輕一代的最好辦法不是斥責他們,而是終身公開地去做勸別人去做的事情[7]。教師在實踐育人過程中除了注重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還要強化道德修養,以嚴謹治學的態度、端正高尚的行為去感染、啟迪和影響學生。通過言傳身教,將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人格與嫻熟的法學理論知識和法律實務技能結合起來,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8]。最后,樹先進立典型,發揮學生或社會上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榜樣的實際行動比說教更有力量。對于學生群體或社會上涌現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和積極踐行者,要廣為宣傳,使榜樣的事例深入人心成為朋輩群體行動的指南。

(四)多策并用,以求實效

司法倫理融入法學實踐教學的難點在于喚醒和激發學生的倫理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破解之道在于善于啟發、長于滲透,熏陶、激發、引導、懲戒、灌輸等多策并用,在方式方法多樣化、因材施教個性化、一以貫之長期化、動力定型有效化的基礎上,真正實現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1]孫曉樓.法律教育[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12.

[2]張利民.評司法考試導向性法學教育——對于中國法學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和思考[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6).

[3]莊西真.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改革分析:嵌入性理論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08,(21).

[4]廖奕.重塑法律職業倫理教育刻不容緩[N].法制日報,2013-06-05.

[5]黃海鋒.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

[6]錢一棟.法治與法律人的倫理與技能[J].浙江社會科學,2016,(5).

[7]宋希仁.西方倫理思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9.

[8]郭蕊.淺論法學實踐教學的德育滲透[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9).

[責任編輯:陳晨]

G642.4

A

1008-7966(2017)06-0156-03

2017-08-30

袁力(1973-),女,山東茌平人,講師,從事刑事法學研究;李志國(1970-),男,湖南長沙人,教授,從事民商法學研究。

猜你喜歡
法學倫理司法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制定法解釋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司法所悉心調解 墊付款有了著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謬
法學
限于親友“低吸高貸”行為的司法認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