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大試點 全面推動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

2017-03-08 04:31江蘇省科協
學會 2017年1期
關鍵詞:職能試點評估

為認真貫徹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擴大試點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入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擴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蘇辦[2015]34號)要求,江蘇省科協緊扣序時目標要求、加強過程控制、嚴格績效評估,擴大試點各項工作進展順利?,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首批試點項目的高效有序推進,影響帶動了一批學會主動爭取政府轉移項目納入試點范圍,在原先22家省級學會試點承接8個政府部門21項職能的基礎上,有序擴大到35家省級學會承接17個政府部門53項擴大試點職能,較好實現了政府職能部門肯定、行業社會認可、科技工作者滿意的目標。截至目前,53個擴大試點項目總體進展有序,其中42個項目已經順利完成,尚有11項由于實施周期相對較長、時間節點相對固定等原因暫未完成。其中,2015年6月份完成省科普場館行業規范準則和績效考評標準制定等5個項目,年底完成省級企業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評估等6個項目。

二、主要成效

學會承接職能試點效應持續放大,學會在政府職能轉變、科技創新體系、市場經濟體系、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一)凈化科技創新發展環境,提升政府公信力

學會專家資源優勢的充分發揮,有力保障了政府轉移職能實施的公平公正。省環境科學學會承接環境污染損害評估和司法鑒定試點工作,組織參與泰興環境公益訴訟案,最終裁定6家涉事企業民事賠償1.6億元,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省人才創新創業促進會承接的“雙創計劃”評審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人才辦探索實施第三方評價的首次實踐,是各級黨委政府關注度最高、資助力度最大、評審程序最為復雜、海內外科技人才最多的項目之一,共涉及“雙創”人才848人和創新團隊87個,高效、有序、嚴密的組織工作讓服務對象、職能部門、學會組織均表示滿意。省公路學會承接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技術標準研究試點項目,全面系統地制定技術標準、操作規程和管理辦法,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和標準編制工作,得到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二)促進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激發學會創新力

學會在承接政府職能中自身建設不斷加強,2015年全年納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競爭性采購項目總額近億元,有力促進了學會自我發展能力的持續增強。

1.管理體制逐步健全。引導學會依法、依章、自主、民主辦會,建立與承接職能相適應的獨立法人治理結構,引導學會實行無掛靠運行。73家省級學會建立監事會,示范學會全面建立,自我管理、約束、監督機制不斷健全。

2.運行機制逐步規范。推進秘書處專職班子建設,66家省級學會先后實現秘書長專職化。鼓勵發展新會員特別是大學生、研究生會員和海內外高端人才會員,學會會員動態增長5.7%。經民政廳社會組織等級評估,達3A以上的省級學會有74家,其中5A級學會有44家。

3.學會黨建逐步加強。深入實施黨建強會計劃,學會黨的工作小組實現全覆蓋,示范學會黨支部新成立25個,實現廣覆蓋,籌備成立省科技社團黨委,及時將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學會組織。

(三)調動科技工作者積極性,增強學會凝聚力

學會承接公共服務職能的實踐,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社會搭建了優良平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中,省科協主席陳駿院士、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黃維院士等高端專家分別帶隊到各省轄市進行評估評價,不僅促進了第三方評估工作的有力開展,同時也提升了科協及所屬學會組織的引領力和凝聚力。省水利學會理事長張建云院士親自主持召開理事會,牽頭組建學會專家庫,為承接職能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省人才創新創業促進會通過承接“雙創”計劃項目,廣泛凝聚了一大批“千人計劃”等海智人才,會員會費收繳率持續保持100%。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開展建言獻策和決策咨詢,舉辦國際國內高端學術活動737場次,形成各類優質論文3.2萬篇。服務科技創新智庫建設,全省科協系統形成決策咨詢建議583項,同比增長31%;黨委政府采納233項,同比增長39.5%。

(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學會服務力

1.服務科技創新創業。大力實施“十百千萬”計劃,探索舉辦首期科技創新創業公益培訓班,全省共培訓6.6萬人。先后建成協同創新服務基地和科技思想庫基地各10個、科技服務站和首席專家(工程師)各100個等一批服務科技創新平臺。依托已建創新平臺,累計實現科技攻關425項、項目成果轉化358項、科技成果轉讓312項。

2.服務區域創新發展。與淮安、徐州等地成功洽談對接385個、簽約151個項目,獲得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評價。依托學會建立專利信息加工中心,新增注冊企業1232家,基本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專利推廣數量效益居全國首位。

3.厚植創新創業文化。扎實開展學會科普志愿者“三百行動”,199名省首席科技傳播專家、118個省科技傳播專家服務團、101個科普志愿者服務團,先后到89個縣區、207所學校、百村(社區)開展科普服務,受到了基層歡迎和公眾好評。引導學會進行科普研發創作,5部科普作品被科技部評為2015年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作品。

三、工作體會

(一)領導重視是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前提

2015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擴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廳字[2015]15號)文件下發后,省委主要領導狠抓工作落實。省科協研究提出貫徹落實方案,并向省委、省政府匯報,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常委會先后專門研究實施方案。常委會對擴大試點項目逐條審議,提出江蘇省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要與“兩個率先”相適應,走在全國前列,把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打造成改革創新的品牌項目,并要求編辦查找轉移職能的法律依據。率先出臺擴大試點工作方案,省委、省政府召開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擴大試點工作座談會,21個政府部門、13個省級學會、35個擴大試點學會參加會議。每一次制度設計、研究部署都是一次全面發動、形成共識的過程,為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提供了前提。

(二)政府支持是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根本

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推進此事,牽頭研究制定實施方案,要求辦公廳廣泛征求各組成部門的意見建議,并協調推動承接職能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和“基層公共醫療設施建設”第三方評估工作,專門發文至各地要求配合開展。省政府綜合職能部門大力支持,省財政廳設立新一輪學會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專項,落實學會財務管理等政策。省編辦將轉變政府職能與學會承接職能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全面梳理并推動相關政府部門職能向具備條件的學會組織轉移。省民政廳積極做好科技類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為學會承接政府職能提供了重要條件。省科技廳支持學會承接科技類公共服務職能,將科技規劃戰略研究與評估、省級科技獎勵等7項職能納入試點。

(三)積極參與是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關鍵

學會將承接政府轉移職能試點工作作為新常態下社會組織的責任擔當、作為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作為助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時代使命,變“要我做”為“我要做”。省預防醫學會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新增預防醫學科技獎、職業病省級鑒定、全省傳染病防治技能競賽等轉移職能,爭取艾滋病防治國際合作項目,學會被美國蓋茨基金會確定為江蘇非政府組織協調管理機構。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學會接受省安監局委托,承接省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認定項目,創新組建五類專家團隊,較好地完成了31家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認可、資質延續和資質擴項工作。省土木建筑學會在首批試點項目基礎上,主動爭取工程監理、項目經理培訓,完成了5部行業標準和8部指南編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省營養學會積極承接國家標準制定,接受國家衛計委委托開展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初步實現了職能部門放心、行業認可、社會肯定、學會滿意的效果。

(四)科協溝通協調是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保障

成立由省科協黨組書記任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相關分管領導以及機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全面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督查推進。始終遵循“政府主導、學會主動、科協主抓”的方針,堅持與政府職能部門、省級學會三方有效聯動。注重強化過程督導,緊扣序時目標要求,堅持一月一例會、季度一點評、半年一總結,組織召開現場推進會,交流經驗,樹立典型,引領發展。建立健全協議簽訂、價格形成、規則公開、程序規范、階段評估、監督評價等機制,詳細研究制定了《項目實施規范》和《績效評估辦法》,并聯合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質監局等部門對已經完成的42個擴大試點項目績效進行了全面評估,形成整體情況評估報告,同時向擴大試點學會及時反饋評估問題并跟蹤督導解決。推動省市縣三級聯動,全省56家省級學會和391家市縣級學會分別承接政府職能項目152項、836項。

雖然學會承接政府職能首批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相比,與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是政府轉移職能項目比較零碎,層次不高,“含金量”不夠,政府部門轉移職能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二是學會體制機制不夠完善、服務能力偏弱、學會創新發展水平還有待提升;三是政府轉移職能機制還不健全,學會承接職能的競爭采購機制、價格形成機制等尚未形成,學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和思路

(一)創新學會體制機制,創新發展體制

依據《江蘇省科協系統深化改革方案》部署和要求,逐步推進政社分設和學會組織去行政化,加快建設現代科技社團。健全完善學會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學會組織、監督和約束機制,建立與承接職能相適應的專家委員會、專業委員會、工作委員會和監事會。廣泛吸納國內外高端專家、中高級人才和學生會員,確保會員年均動態增長3%以上。

1.創新運行機制。推進學會秘書處實體化建設,建立辦事機構掛靠單位動態調整機制,擴大無掛靠、無業務主管單位學會的試點范圍。推動秘書長職業化,探索市場化購買服務機制,通過社會公開招聘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工作作風實的專職人員隊伍,力爭綜合示范學會專職人員比例達到會員數的1‰~5‰。不斷提高會員會費收繳率,鼓勵企業家會員進行捐贈,建立學會發展基金,加快發展符合自身優勢的中介服務。

2.創新學會黨建。在具備條件的省級學會中全面設立黨組,籌備成立省科技社團黨委,創造條件在省級學會,特別是在示范學會辦事機構中普遍建立黨支部,將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科協各級組織。

(二)深入實施提升計劃,增強學會綜合服務能力

實施新一輪學會服務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加大財政專項支持力度,創造條件高標準打造50家左右省級綜合示范學會,在承接政府轉移職能上率先試點、做出示范、放出樣子。更加突出提升學會服務創新創業、以信息化為重點的科普創新、科技創新智庫建設、人才國際化和服務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能力。推進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十百千萬”工程,聯合建立50個創新創業服務基地,發展100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組建1000名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培育10000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進入孵化平臺。將信息化理念、互聯網思維全面融入到學會科普工作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傳播渠道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產品作品研發創作中全面運用信息化手段。切實改進新形勢下科技人才服務方式方法,探索“互聯網+創新創業”的工作模式,建設網上科技人才之家,暢通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最初一公里”。

(三)擴大試點,全面推動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

通過首批試點和后續擴大試點工作的實踐,省科協在逐一征求吸納省編辦、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科技廳、省質監局、省物價局相關意見后,研究制定了《省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項目實施規范(試行)》和《省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項目績效評估辦法(試行)》,基本建立了能負責、能問責的機制制度以及專業化服務的工作規范、承接模式和項目配套評估機制,較好形成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為全面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的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探索了指導性路徑、積累了實踐性經驗。下一步,省科協將緊緊圍繞科研項目(機構)評估、工程技術領域職業資格認定、科技成果評價和技術鑒定、科技人才評價和推薦、技術標準和規范研制、科技獎勵和推薦、決策咨詢和課題研究、教育培訓等八個職能類別,進一步提升政府轉移職能的項目含金量和承接覆蓋面,對于效果明顯、條件相對成熟、政府支持、服務社會的真正職能轉移給更多符合條件的學會組織,全力推動下一階段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的廣泛深入開展,努力實現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的全面突破,力爭將此項工作打造成江蘇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亮點品牌。

猜你喜歡
職能試點評估
數字化時代政府掌舵職能的再思考
PCT協作式檢索和審查(CS&E)試點將于2019年3月1日重啟
地方立法后評估芻議
評估社會組織評估:元評估理論的探索性應用
360度績效評估在事業單位績效考核中的應用探析
關于會計職能轉變若干問題探究
國資委力推國企改革“十項試點”
中學英語之友·高一版(2008年3期)2008-04-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