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家訓文化的當代價值及重要啟示

2017-03-10 21:57李敬
青年時代 2017年4期
關鍵詞:當代價值啟示

李敬

摘 要:中國傳統家訓自先秦發軔至近現代的轉型,歷經滄桑而未消退旺盛的生命力,其道德自律蘊意、家庭文化蘊意、社會處世蘊意等依然發揮著文化傳承、價值引領、行為激勵的重要作用,并成為現代人凝聚民族情感的橋梁,構建和諧家庭的精神紐帶,探求自我與社會平衡的重要支點。

關鍵詞:傳統家訓;當代價值;啟示

家訓作為一種家庭或家族口頭或書面的教育形式,在規范家庭家族成員行為、營造和諧氣氛、延續家庭家族生命傳承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家訓寄寓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情感表達、價值觀念和精神信仰,積淀為家庭、家族成員甚至整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價值共識。

一、傳統家訓文化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

先秦是我國傳統家訓的發端期。但此一時期家訓文化雖能充當后世治家教子的倫理準則,卻并不是我國傳統博大文化中的獨立單元,而是融合于其他內容中,具有明顯的原創性和不成熟性。

先秦家訓的鋪墊及教育經驗的傳承,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家訓比官學教育更容易被接受和遵從,所以傳統家訓在漢魏六朝得到發展。產生了諸如班昭的《女誡》、諸葛亮的《誡子書》、鄭玄的《戒子益恩書》等大量家訓文獻。儒家思想在這些家訓文獻中得到強化和弘揚,“孝”文化、“慎”文化、“勉學”、“睦親”等內容得以強調。

隋唐時期,傳統家訓文化的形式和內容都更加成熟。不僅繼承了前代優秀家訓的思想內容和格式,而且做出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雖然還是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內容,但敘述篇幅較長,不再似漢魏六朝的簡短文字,思想內容更加豐富、深刻,專著結構更加完善。

宋代以后,家訓文化達到了空前的鼎盛,文獻數量龐大、格式多樣。隨著宋代家族意識不斷增強,家族治理中制度化要求的出現,家訓中規定、規則等約束性的條例不失時機地扮演了重要角色。社會上也流傳許多類似于家訓的風俗鄉俗文獻,可以便易人們拿來所用,使原有的家訓在內容和意義得到拓展。

近現代作為傳統家訓的轉型期,在教育內容上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民主思潮、經世致用思想出現,家訓中開始有了反封建的教育內容,也出現了關于無產階級思想的教育內容,孕育于封建社會的的族法宗規被逐漸清理出去。

二、傳統家訓文化的豐富意蘊及當代價值

(一)豐富蘊意

傳統家訓內容廣博、蘊意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家訓具有豐富的道德自律蘊意。道德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必備要件。傳統家訓文化非常重視“以德立身”、“厚德載物”的品德教育。如儒家提倡的“修身”主要就是指道德修養。儒家主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家認為“修身”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終點和目的,又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起點,“修身”處于核心地位。修身既要注重學識才能的積累,更要注重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沉淀。道德自律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更是家庭和整個家族成員的行為,卻關系到對每一個家族成員的影響。家庭教育到位,方能影響到整個家族的德行。而家庭教育作為培養人道德的起點,家訓則就充當了實施教育的重要角色。

傳統家訓具有豐富的家庭文化蘊意。傳統家訓是我國傳統宗法社會的重要文化現象,是我國所有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傳統社會意識形態的家庭化,從家訓文化中能夠窺視到社會文明的進步程度。傳統家訓既是處理家庭關系的重要手段,也是物質文明發展基礎上,一個家庭或家族對精神文明的反應方式。家庭文化蘊含了家庭關系,家庭精神,家庭物質等豐富內容。傳統家訓作為一種通俗化的文化,在世代文化傳承中彰顯出超乎尋常的倫理力量,往往以一種通俗易懂的形式將玄奧的儒家經典普及于民間,比其他的文化種類更親切,更有影響力。

傳統家訓具有豐富的社會處世蘊意。一個家庭或家族要得以長足發展,既要保持其內部的穩定和諧又要處理好同家庭或家族成員以外的各種個人或社會的關系。即既要從內部約束規范家人的思想行為,又要從外部對客觀情況進行全盤考慮。家庭或家族前輩把其處世經驗和寶貴心得進行整理記載、總結提煉,形成通俗易懂的話語,傳承于子孫。如“博愛”、“ 仁慈”、“誠信”等都成為個人安身立世的重要原則。

傳統家訓具有豐富的教化蘊意。古代的學校教育并不發達,甚至很多時期只是權貴的特權。但我國自古重視的家庭教育相應的彌補了這種缺失。家國同構的特性也使得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需要依賴家庭的支撐。傳統家訓以血親為紐帶,以耳提面命的方式的易接受性也表現出了親子教育較學校教育效果上的優越性。傳統家訓把政治與教育結合起來,把道德教育與人格修養統一起來,具有政教合一性。傳統家訓的內容中豐富的育人思想也彰顯了傳統家訓育人的根本目的。如“立志勉學”、“虛心求學”、“端正人格”等教化思想都很豐富。

(二)當代價值

傳統家訓內容豐富,蘊含著很多值得我們弘揚的精華,如在為人處事上宣揚與人為善、在自處上強調要慎獨、在持家上提倡勤儉、在為官上提倡要清廉等,但傳統家訓中也蘊含著很多需要我們批判的糟粕,如家庭關系上的上下有別男尊女卑等級觀念、擇業上重農輕商觀念、認識事物上的封建迷信觀念等。所以需要后人擇其善者而從者,才能充分發揮其當代價值。傳統家訓主要從三個層面發揮起當代價值:

第一個層面:優良家訓文化具有文化傳承的重要價值。家訓文化通俗化地表述了傳統家教文化的精神和內涵,它以長輩對晚輩富有感染力的談話、勸勉等傳播方式,以家書、格言、碑銘等表現形式,將傳統文化的價值表達出來。其溫情脈脈的文化特質、豐厚富瞻的歷史積淀、生動傳神的認知體驗,都能促使子孫后輩獲得超然于生活的文化氣息。傳統家訓從各個方面表現著其文化價值。如在對公民道德建設上發揮著對公民素質的培養、對培養方式的引導等方面的重要文化價值;在對和睦家庭建設上發揮著夫妻關系的平等和睦、贍養義務的履行、撫養義務的履行等方面的文化價值;在對和諧社會建設上發揮著對優化社會風氣、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和睦鄰里關系等方面的文化價值;在對執政為民上發揮著改善行政道德失范現狀、培育行政道德意識等方面的文化價值。

第二個層面:優良家訓文化具有價值引領的重要價值。家庭既是聯結個人與社會的紐帶與橋梁,也是家訓文化產生和存在的基礎。家庭擔負著重要的育人責任,優秀的家風、家教是個體行為習慣及價值觀養成的首要場所。長輩的言傳身教對子女社會認知能力提升、個體社會化以及社會人格養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個體在家庭成員的教育熏陶下完成初級階段的社會道德認知,并為進一步踏入社會,形成完整的、系統性的社會道德人格奠定基礎。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風家教不但保證了個體的健康成長,而且能有助于形成和諧家庭關系,最終助推形成整個社會安寧穩定的局面;相反糟糕的家庭環境及家風家教,必然導致個體在社會化上出現偏差,進而影響整個家庭的和諧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安寧。

第三個層面:優良家訓文化具有行為激勵的重要價值。優良家訓文化通過世代言傳身教,既凝聚道德精神,又是道德精神的內化和實踐。傳統家訓中包含的個體行為指向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身體力行中傳達著生生不息的激勵作用。

自先秦至近現代,先輩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探索和總結了傳統的家訓文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簡便易懂的教育內容,為今人提供了立德為先、修身齊家、為人處世、治學入世等方面的良好規范和參照標準。

三、傳統家訓文化的當代啟示

傳統家訓文化自形成之日起,便被中華民族傳承,盡管世易時移,它在當下公民道德重塑、社會安定和諧建設方面等仍顯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一)弘揚傳統家訓文化,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橋梁

傳統家訓中既有中華民族最深厚的精神基因,又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甚至包含全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強大動力。傳統家訓以儒家倫理綱常為源頭,并且在我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都以儒家教化為重點內容。而伴隨整個文明進步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西方學者提出只有儒家傳統道德思想才是拯救、醫治一切問題的良藥。這表明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思想在抑制個人主義、拜金主義、道德淪喪中具有獨特的精神價值,迸發巨大的道德力量。

現代社會崇尚個性的同時,更強調個人與他人、與社會的密切聯系。西方尚且借鑒我們的道德力量,而作為有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基礎、深受上下五千年傳統家訓文化滋養的中國人更應該明白民族要發展就需要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國家要強盛就需要不斷凝聚民族感情。這個凝聚的過程并不是機械地、簡單地、貌合神離地抱成一團,必須準確把握道德文化的向心力,必須借助傳統家訓文化提供的橋梁,通過弘揚集體主義、團隊精神,達到國民心理和精神的整合與團結一致,形成全民族、全社會的凝聚力。

(二)優秀傳統家訓文化是構建和諧家庭的精神紐帶

優秀傳統家訓可以被稱為一種家庭法律,更好比家族的“綱領”,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得以正常運轉的有效工具,指導和規訓著每一位家族成員的生活和行為,正所謂所謂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傳統大家庭世代同堂,難免會有各種家庭矛盾和糾紛,化解這些問題就需要道德的力量,需要形成使家庭成員共同遵守且認同的價值觀。家訓就扮演了協調家族成員關系、維系家庭穩定的精神紐帶和具有約束力量的規章。

好的家訓、家風一經形成便世代相傳,承載著家族延綿不斷的使命。在“修齊治平、家國天下”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古人努力維護著父母、君臣、夫婦、兄弟、朋友等“五倫”關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老愛幼、夫妻平等、合理理財、勤儉持家、奉獻社會、和睦親鄰、樹立文明家風等維系家庭及家族和諧的要素被世代傳承。

(三)優秀傳統家訓文化是個體與社會平衡的支點

傳統家訓內容豐富,多涉及個人、家庭、社會、國家諸多方面,但從根本上來看許多內容具體而微,其核心是教育子孫修身治家,對于當下社會個體的人生修養和精神覺悟有著豐富而有益的啟示。當今社會給現代人提出很多機遇的同時也提供了很多誘惑和挑戰:物欲橫流、道德失范、精神空虛、心理失衡等問題屢見不鮮,一些倫理困惑也正在演化出社會道德危機。傳統家訓文化中的優秀道德文化可從民族根部、人類心靈深處萌發引導意義和精神價值,與諸多社會弊端產生抗衡。作為一個成熟理性的現代人,自覺從傳統家訓文化中汲取營養,選擇一些合理的準則、處事規范去踐行,對于個體的長足發展都有很強的積極意義。如傳統家訓有助于涵養高尚人格,培育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培養誠信為本的處世之德,宣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涵養慎獨自省的自我觀照等等,都為個體的安身立命提供了自律的良藥。

參考文獻:

[1]戴素芳.傳統家訓的倫理之維[M].湖南人民出版社.

[2]王長金.傳統家訓思想通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3]徐少錦.中國家訓變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4]陳晉.從家風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

猜你喜歡
當代價值啟示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商業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