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視角的初中歷史教學
——以《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課為例

2017-03-12 11:33王健寧
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2017年12期
關鍵詞:張騫學生

王健寧

(徐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江蘇徐州221000)

基于學生視角的初中歷史教學
——以《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課為例

王健寧

(徐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江蘇徐州221000)

學生視角,絲綢之路,前概念,情景分析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行,古老的絲綢之路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部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專設《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課,詳細闡釋了這一發現世界的中國方式。在授課時,我們一般會從開辟絲綢之路的背景、過程、影響三個方面來展開教學。教師授課的邏輯與歷史知識本身的邏輯順序是一致的,但是學生們更關注什么呢?通過調研,筆者發現初中學生對以下三個問題感到好奇:(1)“絲綢之路”是一條什么樣的路?通向哪里?(2)哪些人往來于這條路上?(3)這條路運送什么貨物?這些貨物對人們有什么影響?學生與教師、教材的關注點稍有不同,學生更關注細節,更注重人與路的關系。那么如何統整學生、教師和教材之間的關系?如何基于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設計“絲綢之路”一課的教學呢?

一、教學立意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圍繞絲綢之路的地理發現,中國突破了地域限制,建立起對其他文明的認知。張騫的鑿空之旅,充滿了危險與驚奇,在他的時代,堪比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但是“絲綢之路”的開辟卻并不是因為貿易發展推動的,而是西漢為了抵御匈奴采取的戰略手段。最初的作用,也主要是推動新疆及以西地區與中原的政治交往,但貿易、文化、藝術的交流隨之而來。若干涓涓細流,匯聚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具變革力的“超級高速公路”。①東西方文化因之而相互了解,相互影響。在絲路發展的過程中,封建政府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巨額的資金注入新疆等地,帶動了當地貿易的發展,促進了物質與文化的交流。

二、關注學習前概念,在沖突中建構新知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受教育前對事物和現象已有的認識與觀念。正確的前概念有助于新概念形成,而錯誤的前概念會造成學習的困難或產生學習障礙。關于“絲綢之路”,學生有兩個認識是與科學的歷史概念有偏差的。

1.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通向哪里?

“絲綢之路”一詞出現得很晚,直到1877年,費迪南·馮·李?;舴也艅撛斐觥敖z綢之路”這個詞,在他的地圖上,中國與羅馬時代的歐洲之間的道路被描繪成一條筆直的大道。②這種錯誤認識并不是個別現象,很多學生從生活常識出發,將之誤解為只有一條道路,并且認為張騫是沿原路返回的。

要改變錯誤的認識,必須將絲綢之路的來龍去脈講述清楚。遠古時代,東方與西方一直在各自的區域內單獨發展著,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的建立以及后來馬其頓亞歷山大的東征,使得西方對東方的認識擴展到中亞。①劉迎勝:《絲綢之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但是在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仍隔著西域這一廣闊的區域。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西域似乎沒有中原民族的蹤跡,然而東西方的物品卻有著交流。在商王武丁的嬪妃婦好墓中,發現大量用新疆和田特有的羊脂玉做成的玉器。西伯利亞的巴澤雷克遺址年代為公元前5世紀,該遺址的墓葬中出土了中國的銅鏡和絲綢。②〔美〕芮樂偉·韓森:《絲綢之路新史》,張湛譯,第15頁??脊抛C明,“從黃河中游出發,經鄂爾多斯、蒙古草原,越阿爾泰山脈進入哈薩克草原,再經里海北岸、黑海北岸可達多瑙河流域”。③林梅村:《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48、4頁。這是聯結歐亞北陸的“草原之路”,是古代游牧民族開拓、發展起來的。但因為北部的高寒環境,使得中原民族對此望而卻步,東西兩端的人對另一端的認識始終停留在傳說和想象的層面。羅馬人只知道某地有個產絲的“塞里斯國”,中國人隱約聽說很遠的西方有個“大秦”帝國。

西漢初,西域被匈奴人所控制。張騫出使西域,是作為聯絡大月氏共同攻打匈奴的一項策略。結合教材的地圖,可以清楚看到,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走的路線是:長安—樓蘭—庫車—阿克蘇—溫宿—別迭里山口—納倫河—費爾干納盆地的大宛—大月氏?;爻虨榱吮荛_匈奴,張騫選擇從昆侖山北麓返回:瓦罕走廊—塔什庫爾干—于闐(今新疆和田)—扜彌(今新疆克里雅)—青海羌人部落(被俘)—長安。張騫第二次出使,最遠只到烏孫,但是其副使分別訪問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條支、奄蔡、身毒、于闐、扜彌等地區。張騫究竟走了有多遠?這不能用“千米”來衡量,因為走完這條道路的時間要以“年”來計算。張騫以超出常人的勇氣與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屬于中國的地理大發現。在張騫之前,絲綢之路兩端的人都沒有意識到有這樣一條線路的存在。只有從張騫開始,才首次貫通了東西方之間的道路,所以有了張騫“鑿空”的說法。

輔以中國地形圖,我們會發現絲路地區的地形復雜且艱險,戈壁沙漠、雪山高原,多樣的地形、無標識的小路、高溫、缺水、雪崩、強盜,這些構成了向西部探險的阻礙。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后來的絲綢之路不止一條而是多條迷人的曲線,地理環境使然也。后來,在張騫開通道路的基礎上,西行之路進一步擴展、延伸,形成了我們今天所了解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許多路線,除了張騫開辟的沙漠(綠洲)之路這條主干線外,還有草原之路、海上交通、唐蕃古道、中印緬路、交趾道。④林梅村:《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48、4頁。唐蕃古道是從長安,經甘肅、青海、西藏到印度。中印緬路是從四川到緬甸、印度。交趾道是經宜賓、昆明、蒙自至越南河內,再經海防出海。⑤楊永福:《中國西南邊疆古代交通格局變遷研究》,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頁。唐后期五代以后,政治中心東移,經濟重心南移,西方國家轉而注重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綠洲絲綢之路從此衰落,西南絲綢之路逐漸取代之。⑥李方:《古代民族政權與綠洲絲綢之路》,《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除了陸上絲綢之路,漢代還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從海路到達東南亞,最遠到達印度半島的南端。唐代,西方商旅由巴格達,經波斯灣東出霍爾木茲海峽,穿過印度洋,經斯里蘭卡、尼科巴群島,繞馬來半島,由南海而至交州,或廣州、福州、泉州,或北上揚州。宋船與唐舶一樣,遠航至波斯灣港口,或已抵達紅海。元人基本控制了中國與印度洋沿岸各國間的海上交通。⑦馬建春:《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貢獻》,《社會科學戰線》2016年第4期。明代鄭和下西洋,與亞、非兩洲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聯系。明末清初,伴隨新航路的開辟,中國與西方間的海上通道逐步由印度洋延伸至大西洋沿岸的歐洲諸國。由此可見,絲綢之路覆蓋的范圍很廣,將中國文明、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臘和地中海文明、埃及文明、阿拉伯和伊斯蘭文明、歐洲基督教文明、猶太和希伯來文明串聯在了一起。

2.哪些人行走在絲路上?誰是主導?

一般都認為絲綢之路上的主要人群是商人,實際上來往之人的身份非常多樣化,包括:難民、畫師、工匠、傳教士、劫匪和使節等,商人的數量并不是很多。①〔美〕芮樂偉·韓森:《絲綢之路新史》,第299、135頁。那么主要是哪種力量推動漢唐時期絲路貿易的發展呢?史料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材料1:《漢書·張騫傳》記載,張騫第二次出使所帶禮品包括“牛羊以萬數,赍金幣帛直數千巨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國”。

材料2:于闐王曾率領過一個1714人的進貢使團。公元前52年從粟特地區來的一個使團則更為典型。該使團有兩名使臣、十名貴族和人數不明的隨從。他們帶著9匹馬、31頭驢、25頭駱駝和1頭牛。②榮新江、李孝聰編:《中外關系史:新史料與新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150頁。

材料3:樓蘭文書記載,330年粟特人付給當地官員一萬石(一石大約合20升)某種物品(該詞殘損,最有可能是糧食)以及兩百文錢。木簡背后有兩方中國官吏的印。另一件殘片記載有人付了319頭牲畜,換得4326匹彩絹。③侯燦、楊代欣:《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61~62、107頁。

材料4:在8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央政府每年向西域的軍事重鎮輸送90萬匹絹(伊西北庭40萬,安西50萬)。在742年以前,大約有5000名唐朝士兵駐守在西州,然而來自當地居民的稅收只夠支付軍事開銷的9%。唐朝政府的軍餉以絹的形式向絲路綠洲的本土經濟注入了海量的資金。④〔美〕芮樂偉·韓森:《絲綢之路新史》,第299、135頁。

材料5:高昌國的《稱價錢賬》記錄了公元600年左右的一年多的時間里進行的37次交易,只有單筆銷售的記錄。其中最大的交易額為800斤,只需幾頭牲口就可以運走。⑤唐長孺等:《吐魯番出土文書》卷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450~453頁。

從前四則史料,可以看到漢王朝對絲路貿易有巨大的貢獻。當朝廷的軍隊在西域駐扎時,錢幣、糧食、布匹三種形式的貨幣就流入該地區,駐軍或士兵個人用錢、糧、絹從當地人手中買糧、馬、衣服和鞋,成為推動商業活動的主要部分。從材料5可知零散的商人貿易規模都很小。自從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設立,其管轄范圍包括自玉門關、陽關以西的天山南北,一直到巴爾喀什湖、費爾干納盆地和帕米爾高原以內的地區。漢朝在這個區域里屯田,建立由哨樓和城墻組成的邊防網絡,為過往的行人發放通行證(也稱“過所”),通行證上記載了人的相貌、所攜帶的貨物、發放通行證的地點以及前往的地區等。政府通過這些舉措大大加強了對絲綢之路的管理,確保了絲路的安全和通暢,也保證了東西方貿易的持續發展。西域都護府雖然不干預西域各地的內部事務,但掌握他們的兵力和戶口等基本狀況,并代表朝廷掌管這些地方的交往和軍事,必要時可以直接廢立他們的君主。正因為如此,西域都護府是漢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國家權力的最高機構。

三、提供原始資料,在情景中分析問題

絲綢之路究竟意味著什么?若進一步聯想,今日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究竟有何深意?這是學生好奇的問題,也是教學的難點。結合絲路交流的物品,引導學生分析其影響,這是一條正確的解決教學難點的路徑。但怎樣讓學生對此感興趣,并能建構起多元聯系、前后相依、自然連貫的知識序列呢?這需要教師精心選擇學習材料,它“必須隱含著知識及其復雜而深刻的意義,卻又必須是學生當下水平能夠直接操作(思維與動作)的材料”。⑥徐章韜:《數學單元小結課的認識及其教學設計》,《課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2期。要把原始材料置于歷史情景中,在情境中產生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假設和驗證??紤]到“絲綢之路”所帶來的文化交流作用,是從大量的考古發現和歷史遺存中獲得的,補充以下材料,可以形成直觀形象的認識:

材料1:1995年,中日尼雅聯合考察隊在新疆民豐縣以北沙漠腹地的尼雅遺址發現一處古代墓地,其中8號墓出土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這座墓是漢末精絕王公貴族墓。據考證,這塊織錦上的動物和禽鳥圖案皆為外來禽獸,除有翼神獸外,還有非洲的獅子、越南的鸚鵡和西亞的鴕鳥。①李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上的文字和動物圖案》,《文物天地》1996年第6期。

材料2:在樓蘭壁畫墓考察中,發現彩棺上繪制云氣紋和日月圖案,墓門繪有獨角獸,顯然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墓中還有飛馬圖,受羅馬藝術的影響;墓后室四壁以及頂部繪滿法輪圖案,這是犍陀羅藝術。②林梅村:《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第177~179頁。

材料3:四萬件敦煌藏經洞文書中包括梵語、于闐語、藏語、回鶻語、粟特語,所涉及的宗教包括摩尼教、祆教、基督教、猶太教、佛教?!督饎偨洝肥遣亟浂粗凶钣忻奈墨I。因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紀年的印刷品。③〔美〕芮樂偉·韓森:《絲綢之路新史》,張湛譯,第330頁。

材料4:1980年1月,西安西北國棉四廠職工子弟學校操場出土了波斯人李素及其妻卑失氏的墓志。志文說李素是波斯王的外甥,天寶年間(742~756),其祖父李益奉波斯王命,來唐朝出使,因充質子,授右武衛將軍,在長安宿衛。④榮新江:《一個入仕唐朝的波斯景教家族》,《伊朗學在中國論文集》(第2集),第82~90頁。

設問:

請在地圖上找出這些考古地點,你認為這些考古發現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奇特的考古發現?

這對我們研究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

今天的生活中還有哪些證據可以印證絲綢之路帶來的東西文化交流?

通過問題的不斷深入,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知識背后潛藏的價值,了解研究歷史的基本方法,并能認識到雖然絲綢之路從人流量上來講是少的,但它卻改變了歷史,因為在絲路上往來的人們把他們各自的文化帶到了各地,這些不同的文化或者與當地融合,或者被同化,但是卻增強了宗教、藝術、語言、新技術甚至人種之間的交流,形成了中國人一種更為開闊的世界觀,向我們展示一個曾經兼容并包的世界風采。在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的今天,“一帶一路”意味著中國人傳承了祖先的智慧,用中國的方式再次將中亞、東盟、南亞、中東歐、西亞、北非聯結在一起,推動世界共同繁榮,實現持久和平。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應該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從學生的前概念著手,在新舊認識的沖突中幫助學生建構新的認知,要智慧地呈現有吸引力的主題內容,鼓勵學生分析史料的內容,說明個人的觀點,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個人的結論。

G63

B

0457-6241(2017)23-0022-04

2017-10-25

①② 〔美〕芮樂偉·韓森:《絲綢之路新史》,張湛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第5、8頁。

王健寧,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徐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歷史教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學歷史教材教法。

王雅貞】

猜你喜歡
張騫學生
張騫探西域
快把我哥帶走
漢朝人為什么嫌棄張騫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西游新記7
趕不走的學生
張騫后裔在河南
學生寫話
張騫通西域
西瓜的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