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人畫”背后的水墨變革

2017-03-18 18:06楊勇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脈絡風格

楊勇

摘 要:文人畫傳統是中國繪畫最重要的傳統,在其千年發展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包羅諸科的綜合圖式,這種綜合圖式作為中國文人長期創作實踐總結形成的經典模式也影響著當代文人畫家的創作,新文人畫正是在這種探討的當代呈現。而關于這種經典繪畫形式的當代生發也已經有諸多相關梳理探討出現,本文意在通過對文人畫傳統的氣質提取和新文人畫的風格分析,提供之于這個仍在進行中的美術思潮盡量客觀的表述評價。

關鍵詞:藝文人畫;新文人畫;脈絡;風格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034-01

一、“五四”后的“新”國畫

傳統文人畫走過明清總結時期發展到清末民初的社會轉型時期已經相當不合時宜,文人畫在其整理總結過程中,伴隨著技術方式不斷精進完善、審美經驗不斷收縮,大量潛在的表現可能性被嚴格的“品質”要求所鉗制,“新形式”的需要被催生,“新中國畫”這一新形式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是借外力改造完成的。當我們把時間再拉長一點會發現,之所以出現“新文人畫”之于“新國畫”之再反叛,原因可能即在于合適的新形式或許沒有我們想象地那么早出現,而“新文人畫”連帶正在發生的“新水墨”等類似概念未嘗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更為合適的風格。

新文化運動之“畫界革命”是以西方藝術改造國畫的形式進行的,包括徐悲鴻、蔣兆和寫實路數,過往稱之寫實水墨畫或謂“新中國畫”。林風眠、劉海粟開啟的形式路數則創造了一種中國工具制作的西式繪畫。加之“只是機械地照搬文人畫的筆墨程式, 幾乎是舊文人畫不高明的復制品”的“偽文人畫”,這些構成了新文人畫之前的大部分國畫生態。對應以“85思潮”為代表的風起云涌的藝術生態,李小山《當代中國畫之我見》應運出現?!吧钤诂F代中國的真正的藝術家,既不會‘全盤西化,也不會抱住‘國粹不放。民族生活的習慣和向國際開放的現代觀念將給中國當代繪畫帶來無限廣闊的前景?!?986年,新文人畫運動拉開序幕。

二、 新文人風格的“新”和“文人”

新文人畫在其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包羅了眾多學養背景、觀念風格各異的畫家實踐,新文人畫運動不是一個一開始就學術性純粹的美術運動而是理論隨著運動的發生不斷取舍完善的風格現象,在此過程中會有相當部分的參與畫家被剔除,也有更多先前理論接納不了的畫家被選入。

1.“文人”,新文人畫家組成大多是經過學院訓練,經歷過上節所述藝術生態以及八十年代現代化轉型集中突破劇變時代、對中國傳統和西方藝術都有側重不同的體認經驗的中青年畫家,這些視覺知識分子用自己的訓練經驗表達對社會轉型的觀感。無論對于沖擊表達的反應本身還是表達反應的具體方式有怎樣的差異,無論是依主觀再造的具象形式回溯古典還是參據傳統制作方式描繪當下生活,他們都存在一個共同點,把關于社會轉型的因品性才情指向不同主觀思考體認附加到繪畫創作中,我們再比照陳師曾“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的說法,正是這種對于社會生態一貫的個人情志強調表達決定了它與傳統文人畫脈絡得接續。

2.“新”,最根本的新特點出現在在觀念支持上,新文人畫家在繼承傳統士人知識分子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了情感面向的范圍,世俗情懷和博古超脫追求成為同質不同面的表現,傳統文人囿于古典時代和階層特性書面上不允許的私人化情感被解放開來,這些面向通過圖式的新變革來體現,這些新特點包括:繪畫題材的擴大,款識文辭的生活化口語化,題款書體的自由性、更加重視款識作為繪畫因素與繪畫主體的形式關系,當然,它們也并非集中出現在每一位新文人畫家的實踐上,而是各有側重的體現,并且有的畫家創作甚至與其中某些新特點全不相應。

三、未完成的新風格可能

近幾年,“新文人畫”概念趨于平靜,當代國畫的變革仍在行進之中,“新水墨”、“新工筆”等概念接連提出,這種情況下作概念辨別為時過早,就像嚴善錞指出的我們現有的文人畫家索引并沒有完全包含它所“標出”的畫家全體,現在為“新文人畫家”作理論限制是否會重蹈覆轍呢?還是把時間拉長,寧可做未完成之預估,也比倉促結束一個概念接近事實。

四、結語

文人畫脈絡核心所持即是知識分子思考附加所體現的相對自由性,隨著近代中國的現代化轉型,從最初的國畫改造、“新文人畫”運動到今天仍在進行的國畫變革都是文人繪畫傳統在面對新的時代尋找合適的回應方式,到達的時間點不可以武斷論定,“新文人畫”運動興起時,很多理論家以為它就是那個合適的回應連忙命其為“新文人畫”,這種說法雖比斷然否定的觀點更有價值,但當國畫變革仍在進行之時,它就不能被斷言,它遠遠不是終點。

對應“文人畫”偉大傳統,可以預測的是,關于那個更為合適的“新文人畫”風格的追尋已經由那場“新文人畫”運動所開啟,并將在不遠的將來因其更值得尊重的藝術成就,來完成對偉大傳統的正式致敬。

參考文獻:

[1]鄧福星.新文人畫略說[J].美術,1989(04).

[2]李小山.當代中國畫之我見[J].當代藝術與投資,2009(10).

[3]王魯湘.“新文人畫”與“有教養的畫”[J].美術,1989(04).

猜你喜歡
脈絡風格
福州吟誦調留存脈絡梳理
延安時期的黨建“脈絡”
考古發掘摹畫出的古蜀文化脈絡
脈絡 青綠山水畫的歷史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非“舞”之舞
淺談日本浮世繪設計藝術風格
解讀木刻版畫在動畫中的運用
佛教文化旅游區植物的選擇
“知行并進”與“從做中學”理論脈絡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