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2017-03-22 18:20李小芳
企業文化·下旬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李小芳

摘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讓城市交通擁堵現象逐漸增多,也讓交通運輸管理成為炙手可熱的專業,因此對于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提升。本文主要從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的現狀以及人才培養的目標及要求入手,對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學校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路徑和措施進行簡要研究。

關鍵詞:校企合作;交通運輸管理;人才培養

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發展和行業崛起讓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的人才短缺成為社會性的發展問題,要繼續實現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高速度發展就必須解決人才短缺與交通運輸行業爆發之間的矛盾,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而言,從人才培養的渠道進行時最合理也是最經濟的解決方案。

一、我國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現狀及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國家大力發展經濟,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交通運輸管理行業逐漸興起,一些中職學校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要也加大了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的建設力度,根據不完全調查統計,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交通運輸管理專業都是各地學校學科建設的重點,但由于起步較晚,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無論是課程體系設置還是教學方法、手段上都存在著不合理以及短板。

從人才發展的角度,中職學校在進行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時應當秉承理論與實踐并行的原則和觀念,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交通運輸管理專業涉及到運籌學、管理學、工程學等多個專業學科方面的知識,實踐方向主要包括物流行業、汽車維修與運輸行業、交通運輸、交通相關企業機構的經營管理等多種行業方向。除重視理論教學,讓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的人才了解和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外,更要從實踐應用入手,讓學生建立并補充完整的交通運輸管理知識體系?,F代企業與機構對于人才的需求開始面向多角度。第一,人才的技術能力需求。交通運輸行業對人才技術能力的需求是剛性的,無論是從事汽車行業還是物流運輸行業,從業人員即使沒有全面地掌握所有知識,也必須對其中某一方向學“?!睂W“精”,成為自身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第二,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除基本的技術要求外,企業和機構對于人才的要求還包括基本素養和對企業、工作的忠實度與熱愛度等,從業人員一要具備優良的道德素養,二要熟悉交通運輸行業基本的政策及市場變化,三要對交通運輸行業有較為深刻的見解和行業分析,同時也要有了解和學習相關前沿科學技術的前瞻性思維慣性。

二、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在我國,傳統的人才培養多利用學校和機構教育培訓的方式,但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維和模式的限制,一般都是對學生和參加培訓的人員進行理論性的教育,采用教師主導的形式,這種模式的教育培訓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其對課堂掌控能力較強,且學生如果不能夠學會和擁有獨立思考與學習的能力,其在知識體系的建立中就會陷入被動局勢,學習效率低下,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

畢業生的逐年增加加劇了社會就業困難,而企業對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人才的求賢若渴,尤其是高級人才的需求又不斷提升,但正是由于缺乏聯結雙方的橋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日益明顯的市場矛盾。尤其是在交通運輸管理這種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而言,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傳統的理論教育模式,通過在企業中的實踐實現了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的,更是加強了人才與企業之間的溝通與了解,確保人才的流通和就業。

校企合作相對于以往校方單純的教學而言,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創新性有著非比尋常的促進作用,且兩種不同的教學環境、多種不同的資源在營造學習氛圍,豐富和完善學生實踐能力與知識水平,創建“象牙塔”與社會順利接軌的渠道和機會等方面有著校方所無法比擬的作用。因此,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是提升中職學校專業人才就業率,確保交通運輸企業與機構人才需求的必要途徑和必然結果。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舉措

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養中的應用歷史并不算久,在最初乃至當今很多學校中還處于試點運行的階段,相對于其他學校和人才培養機構,中職學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進展較快。一般而言,校企合作采取“校內實訓、企業實習”的校企“雙主體”模式較為常見,通過對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從而培養出高素質、高能力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一)實現課程體系建設合作化

課程體系建設合作化是指校企雙方通過多種形式共同對課程內容及形式進行開發、設計、實施以及后期評價,包括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開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交通運輸管理相關課程、針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反饋等。這種形式可以讓企業較早地或者全程參與到交通運輸管理專業學生的教育培訓中去,根據企業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幫助學生縮短由學校進入社會的過渡期與適應期,提升學校學生的就業率。

(二)實現課程教學內容模塊化

以往的交通運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較少涉及到實踐知識與技能,學生缺乏動手的機會,即使是部分中職學校通過建立實訓基地的方式想提升實踐方面的缺失,其實訓內容也大多是對理論知識教學的一種補充或者輔助手段,對學生獨立性、實踐性與創新性的鍛煉仍然有限。而實現課程教學內容模塊化是指將實踐教學內容獨立出來,不僅是作為對理論教學的驗證性實踐,更是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動手、寫作等能力的考驗和有效鍛煉。且通過將原有的課程內容打碎,提煉出多個知識點,再將其按照邏輯順序重新排列,組成新的知識模塊進行教學,更容易令學生理解和接收。

(三)實現教學組織形式靈活化

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令學生所真正接受和領會的知識極其有限,通過校企合作將企業“請進來”、學生和老師“走出去”,順利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并軌,不僅學生能夠得到到市場一線鍛煉實習的機會,學校老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參與到企業或者機構的實際管理與應用中去,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得以讓信息和知識變得流通,而非通過教師板書教學給學生僅留下刻板印象。

(四)實現師資隊伍“雙師化”

“雙師型”的教學師資隊伍培養是指在原來單一的理論教學以及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培養理論與時間能夠進行綜合教學的教師,一是可以通過對中職學?,F有的師資隊伍擇優進行培訓,包括令其到企業中去參與實踐;二是可以聘請企業中的技術性人才作為教師走進高校課堂為學生們傳授相關知識。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與就業崗位之間的適用性,拓寬其視野,而且可以幫助教師革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學習前沿科學技術的同時提升其自身綜合素質水平。

(五)實現人才質量培養考評機制的完善化

原有的人才培養大多實行“考試-評價”的考核方法,其考核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完整性,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的考核體制應當充分利用和發揮學校和企業的雙重考核作用,通過對學生理論、實踐知識的綜合考察評定,加上校方、企業兩重反饋,能夠建立一個對學生有更為全面、具體、完善的交通運輸管理專業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機制,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四、結語

校企合作模式對與交通運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輸出提供了新的渠道,加強校企合作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中職學校的就業率,提升了師資力量,同時也滿足了企業與機構對于高質量人才的迫切需求,可謂一舉三得。另外,新模式的施行還需要包括社會、政府、企業、學校等更多方力量的參與和支持,才能夠不斷完善,取得更顯著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黃金鵬,邵千鈞.關于交通運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研究[J].高教論壇,2009(6):72-74.

[2]呂爽,楊小鍵,陳欣欣,董世鑫,李樂然.校企合作下高校創新創業類人才培養新模式研究[J].管理觀察,2016(9):89-91.

[3]李愛琴.校企合作共同推進專業建設發展的研究——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例[J].交通高教研究,中華少年,2015(27).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