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的策略

2017-04-26 14:02劉善臣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

劉善臣

【摘要】新課標要求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形成正確的數學觀,而數學文化發展的歷史也就是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因此這也就要求我們把數學的教育拓展到實現數學的文化價值的領域。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有益于實現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和美學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數學學習動力。數學史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數學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所在。所以,研究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史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數學史 融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21-02

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文化作為教材的組成部分,應滲透在整套教材中”,“數學教材編寫不是單純的知識介紹,學生學習也不是單純的模仿、練習和記憶,教材的編寫應選用合適的數學素材,通過相關背景的介紹來向學生展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一、將數學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

在數學史引入教材中,一方面要考慮到數學史的引入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擴充學生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另一方面也把過去學的內容和現在學的知識可以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了解數學是一個互相聯系的科學。在課堂中,通過從數學史出發,導入新課,體會其發現、發展過程,同時,再結合現代教學,放入到我們具體的題目中去。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死記硬背,同時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范圍,從而確立正確的數學觀和價值觀。

例如,在上課前一天,讓學生回家用彩色紙準備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為了同學之間交流方便,規定直角三角形較長的直角邊為 8 厘米,較短的直角邊是6 厘米。同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的了解勾股定理的歷史和重要性,通過文獻的查閱,可以得知在人類漫長的數學歷史當中,勾股定理堪稱最完美的定理之一。整個人類文明已經構造出四百多種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而勾股定理也是初等幾何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幾乎所有的文明古國,希臘、古巴比倫、中國等國家都有許多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如中國三國時期有名的趙爽的證明方法。勾股定理的發現不僅推動了人類對數學幾何更深的探索,同時也讓人類意識到了數學的美,數學渾然一體的觸動;利用勾股定理,我們還可以推導出許多其它真命題與定理,這大大地方便了我們對幾何問題的解決,也使得人類在數學的發展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數學史的融入主要是希望教師在課堂結束后,去了解教學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而并非表面的故事,而是更深層次,全方位的讓學生改變對數學的認識。

二、創新數學的教學方式

當前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述數學史的時候,更多的選擇可能采用情趣演繹和同學共同討論的方式進行,使一節拓展課或者選修課上的生動有趣。但是更多學生下課后可能聽過就忘,并沒有對數學史,或者老師講述數學史真正的目的產生過思考,更多的可能就是聽故事,上課輕松,和同學互相討論,沒有了上主課的緊張和壓抑,更多的是把它當作興趣課,副課看待。那么,這樣的結果是違背了教師上數學史的初衷。以史寓教,推陳出新??梢圆捎煤芏鄨D文并茂,情景再現等方式,讓學生印象深刻,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之余,還知道這個知識如何的產生、發展的整個演變過程。使學生了解數學不是一個冰冷的公式擺在那里,背后是有火熱的思考和辛勤的汗水而得來的。老師在課堂上也擺脫以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講授型學習方式,可以改成活動式或者討論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更加注重直觀性因此也容易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也要通過數學史的講述,數學歷史的再現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和價值觀,對數學有個新的認識,端正自己的學習目的,提高對數學的宏觀認識。數學史的講述內容也應當與數學課的內容相符合,使學生的知識點具有連貫性,了解數學史是相互聯系的。如果講述的數學史內容和平時學的數學知識無關,就會產生斷鏈,這樣也無法起到啟示和引導作用。在課堂結束時回顧過程,是否起到了作用,并非表面的故事,而是更深層次,全方位的改觀對數學的認識。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在中學生中有一個突出的現象是:有很多的學生不喜歡數學。理由是:數學脫離生活實際,太抽象不易理解;數學只對考大學有用,對走向社會沒用。平時學生又是如何學數學?普遍是無休無止的題海戰術與考試,為的就是提高數學分數,這樣在學生的必中造成的結果是數學單調乏味。于是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數學教育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融入數學史是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方法。數學的特點是:嚴謹性、抽象椎、確定性和廣泛性,這必然導致學習數學有難度。雖然如此,數學又因為高超的技巧性、厚實的思想性、豐富的多元性、悠久的歷史性和動人的過程性而特色鮮明。教育也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引起學生學習注意的最好刺激是対學習內容感興趣,數學教師如果能從浩瀚的數學史料中提取一些豐富多彩的、生動活潑的材料,再根據教學內容實施加工改造,這樣融入了數學史的數學課就會立即變得有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 割圓術的教學,早在公元三世紀,我國數學家劉徽為推導圓的面積公式而發明了“倍邊法割圓術”。他用加倍的方式不斷增加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使其面積與圓的面積之差更小,即所謂“割之彌細,所失彌小”。這樣重復下去,就達到了“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再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極限”思想。

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區,往往會產生同樣的數學發現,數學概念、定理、性質的出現也不僅僅局限于某一類思想方法。全面掌握數學概念、定理、巧質的起源,發生巧發展過程的歷史知識,顯然會開闊學生的數學眼界。同時豐富的數學史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一般有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認識到由于多元文化,導致了數學的多元發展。把多元文化引入數學課堂,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多樣的數學文化,鼓勵學生多元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史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開發,思維是人腦對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本質屬性的概括與反映,數學思維是數學實際活動中人們的理性認識過程,也是抽象數學概念、形成數學知識,進行數學命題推理的認識過程。通過數學史料,感悟數學家的數學思維過程,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教材、理解教材的本質,送樣提高了學生掌控教材的能力。當前有學生很會做題,但是對題目的本質不作深入的思考,當面對新問題時又束手無策;積極研究和學習前人在面對未知時的解決策略和方法,將對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大有好處。

五、結語

在我國,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中,數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基礎素質和技能。然而,中國的數學教育現狀,越來越不適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因此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質疑,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缺失也成為國家發展的阻礙,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探討精神成為了國家急需面對的問題和進行改革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武錫環,郭宗明編著.數學史與數學教育[M].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

[2]唐紹友. 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教育的途徑[J]. 數學通報. 1997(06) .

[3]張楠,羅增儒. 對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思考[J]. 數學教育學報. 2006(03) .

猜你喜歡
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
高中數學課堂中數學史教學的理論研究
數學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四種運用方式
數學史對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的重要性
滲透數學思想的小學數學史實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