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7-04-26 04:04黃大明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農村教育

黃大明

【摘要】隨著國家教育均衡發展的影響,農村寄宿制小學數量在不斷增加,寄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越來越突出。許多學校側重知識教育和生活管理,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農村寄宿學生種種心理健康問題,很有必要探索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農村 寄宿制小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59-02

近年來,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一些地方陸續推行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將原來比較分散的小學或教學點進行優化組合,合班并校,從而出現了許多寄宿制小學。小學生過早離開父母的照料來過集體生活,一方面,有利于鍛煉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們每天都處于學校的監護和各項規章制度的管理之中,活動空間受到了限制。勢必會引發諸多心理健康問題。這就更需要教師和學校加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防微杜漸,把問題解決在苗頭階段。

一、農村寄宿制學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分析

在實際工作中,雖然我們學習了許多其它寄宿制學校的一些先進管理經驗,但在面對出現的問題時還是讓我們感到意外和準備不足??偨Y這一年來的經歷,我發現住宿生的心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是情感類問題。主要表現為焦慮、煩惱、恐懼、孤獨等。由于孩子年齡小,之前家里對孩子都比較疼愛,所以在校住宿后許多孩子表現出思家念親、寂寞孤獨、大吵大鬧、不善交流、打架斗毆甚或逃離校園等一系列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2.是意志類問題。主要表現為氣餒、缺少毅力、過分依賴、倔強固執等。有的學生面對教師的批評和教育心理上難以承受,有的學生遇到困難就想家,有的學生不合群,難以和其它學生共處。有的學生性格內向,總是想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一起,對教師的教導置若罔聞。

3.是個性類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嫉妒、多疑、任性、沖動等。有的孩子上學前只和爸爸媽媽等家人在一起,剛剛過上集體生活一時不適應。有的孩子對別的小朋友的吃、穿特別羨慕,向自己家里提出過分要求,有的孩子從小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形成了孤僻的個性,難以和其它孩子友好相處。

好在學生每周都能回家,且學生年齡偏小,所以膽子相對也小,在學校的嚴格教導和生活教師的精細管理中沒出什么大事。不過我們已經意識到:對住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提高認識,在學校管理中全面滲透。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對寄宿制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高度重視。其次,學校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實施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咨詢,實施心理治療,在學科教學中、在德育教育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2.發揮好班主任的導師作用。 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管理者和組織者,也是學生生活方面的輔導者,這也就決定了班主任在學生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維護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3.搞好學法指導。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眾多心理問題大都與學習不良有關,由于學習不得法,學習效率低,從而使學生產生焦慮,煩躁不安,抑郁等等。所以,注重學法指導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4.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一是學校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克服應試教育給學生帶來的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力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感。二是學校要重視良好班風的建設。三是重視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以活動為主要載體,潛移默化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四是重視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對學生心理健康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五是針對寄宿學生不同的家庭環境,學校和老師應積極與其家長聯系溝通,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六是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更多的情感關懷,營造一個關心、愛意、融洽、愉悅的心理氛圍。

5.讓家庭教育與學校心理輔導同聲同步。寄宿制學生一般一周才回家一次,雖然與父母接觸時間相對少了許多,但是家庭對孩子人格發展的影響仍然是不可忽視的。據調查,對學生心理發展起消極影響的因素中,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顯得尤為突出:一是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低或者過高,在子女的教育過程中要么漫不經心,要么過分挑剔,使學生產生消極的體驗;二是社會環境中一些群體不良行為,甚至有家長參與的行為對學生身心產生不良影響,如,農村嚴重的賭博風和迷信風。因此,學校要加深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通過辦家長學校、開家長會、進行重點家訪等形式,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常識,指導家長建立積極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圍與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引導家長關注子女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學生心理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

1.堅持面向全體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原則,把預防性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改變過去那種學生出現問題后再去找對策的被動局面。

2.要把教師的心理輔導與學生的活動、教育和自我教育結合起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教師輔導下,學生通過大量的集體活動來加強心理體驗,優化心理素質,實現健康發展。

3.心理健康教育要形成教育合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是心理教師的事,它需要其他各學科教師、家庭、社會和社區的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實現“面向全體”和“全員參與”的要求。

4.尊重與理解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獨立個體,尊重他的人格,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這樣才能達到與學生的心靈溝通。

綜上所述,農村寄宿制小學除了要在宿舍管理、生活保障方面滿足孩子們的需要外,還要十分重視寄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認識,認真對待,科學、規范地操作,使寄宿小學生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農村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