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項目思辨研究

2017-05-09 12:32張愷
速讀·中旬 2016年8期
關鍵詞:大眾化

張愷

摘 要:基于理性思辨研究方法,全面分析運動項目“競技化”與“大眾化”兩種模式的發展態勢,從宏觀角度闡述運動項目競技化與大眾化發展種種的表現,對其出現的問題采用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形式進行理性思考,實現思維邏輯與形式邏輯相統一,達到研究結果與研究對象相一致,為今后的運動項目的發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運動項目;競技化;大眾化

體育和其他文化現象一樣,其本質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活動。這種活動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而出現和演進的。這種由人發明的各種身體活動的方法具體表現為各種運動項目。運動項目是體育的核心內容,在人類發展的漫漫長河中,運動項目也同其他事物一樣,伴隨著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產生到發展再到不斷完善的過程。在發展期間,人們通過建設了運動項目場地與器材,組織了豐富多彩訓練和競賽,極大地促進了體育事業的發展和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運動項目的演變模式及價值

運動項目作為人類社會的財富,其演化過程可以被看做一種特定的優化和優選過程。不斷剔除不合理的運動項目或者運動項目要素,不斷增加更富有活力的新項目和更有效的新方法,其演化的結果使他們成為必然的社會存在。運動項目從一開始便與人類的需要密切地結合在一起:作為自然屬性的人,需要不斷地進行身體運動;作為社會屬性的人,需要掌握生存與生活的知識、技能。運動項目系統整體的進化已經呈現出兩極分化趨勢,大量的傳統競技運動項目匯聚為“重體育”其價值取向是挖掘人類運動的能力的極限、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而一些現代健身娛樂項目匯聚為“輕體育”,其價值取向在于使更多的人群參與運動項目。這里所說的“輕”、“重”就是本文所思考的大眾化和競技化?!按蟊娀迸c“競技化”的兩種發展模式相互促進,使運動項目的整體社會適應性極大地提高。

二、運動項目“競技化”

早期的人類社會,古希臘人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發現有些人的身體素質適合跑步,而有些人的身體素質適合摔跤或者擲鐵餅。不同運動項目與個人的特定運動才能的相結合最大化的凸顯競技水平。

中世紀人們在強調在奪取錦標的過程中,使用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挑戰人類的極限和戰勝對手。于是,人們為了更好的展示個人在體育項目的才能,滿足對榮譽的渴望,競技化被廣泛推崇。中世紀體育更加注重競技化的全面性,而不是個人的單打獨斗。將競技植入一個團隊之中,凸顯全隊整體的競爭力。

19世紀以后,“競技”一詞作為概念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把競技定義為:欲求在一定范圍內讓別人承認自己的優越性。為了證明自己的優勢,所以要以平等的條件,僅憑的力量與別人進行較量,或比賽克服自然障礙的能力,這種為爭勝而進行比賽就是“競技”。

目前,國內相關運動理論認為競技是以運動競賽為特征,通過挖掘人的身體潛力,以爭取第一,奪取金牌與運動錦標為目的的社會群體性活動。競技的本質就是“奪取錦標”,這是區別于其他一切事物的特有屬性。自1984年中國參加奧運會重返世界競技體育大舞臺以來,中國競技體育這一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在悉尼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60年來我國在體育領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其中2014年我國運動員在世界大型賽事(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錦標賽、世界杯)中共在22大項上獲得98個世界冠軍。其中,9個奧運大項共獲得40個世界冠軍,站冠軍總數的40.8%,標志著我國競技體育實力顯著提升,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三、運動項目“大眾化”

大眾化亦即人人化,說明其活動的普及化程度極高,達到了不分性別、年齡和社會階層,人人參與的社會狀態。從對大眾化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廣泛的社會參與度和平等性是大眾化的前提條件。任何一項運動項目的普及和推廣都離不開大眾人群的廣泛參與,離開廣泛的人民群眾基礎,沒有一定的體育人口作為項目發展的保障,該運動項目就會失去一定的生命力與活力。運動項目的發展都要經歷一個從萌芽到壯大到成熟到推廣的發展歷程,運動項目從產生到全國流行推廣必須要擁有廣闊群眾基礎和社會的認可,通過大眾化的交流與合作后發展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才能保證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是廣泛的社會參與,為了達到廣泛的社會參與,滿足人們強身健體的需要。運動項目在演變發展中不斷推陳出新,提高運動項目的社會適應度。從運動項目發展的過程來看,項目的不斷發展是為了使個體表現運動的快樂與愉悅需求得到滿足。社會適應度能夠反映一個項目在社會中運動項目人口的參與情況。運動項目的發展和變革也是為了更好地提高社會適應度,因此社會適應度是運動項目系統進化的價值觀指標。在微觀基礎層面,運動項目進化的生物學基礎是個體運動興趣與運動快樂的滿足。一個運動項目的社會適應度如何,可以看它適合人群的年齡分布,凡老少皆宜、既適合大眾化普及又適合高水平競技表演的,社會適應度較高,反之僅適合某些年齡段又不具觀賞性的運動項目,社會適應度較低。

其次是運動項目參與的平等性。男人擁有更強壯的體力和更快的反應速度,讓男人和女人在諸多運動項目中同臺競技固然不合適,但至少女人應該具有平等參與體育的機會,這是現代體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原始社會時期,由于男女之間性別不同,男女之間從事著不同的勞作,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同性別之間的行為差異,在隨后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性別歧視一直延續存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在體育領域中,性別排斥現象同樣存在,某些運動項目男女不能同臺競技,女子甚至被禁止參加奧運會,直到1912年女子才被批準參加游泳比賽,這是設立女子項目的第一屆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新增的九個小項中,女子項目占了六項從一定程度上反映這一發展趨勢。隨著2012年倫敦奧運會設立女子拳擊項目,標志著只有方可男子參加的大項歷史隨之終結。男女在運動項目的數量和形式上實現了“男女平等”。體育的參與方式開始向無性別差異的方向發展。

運動項目與“大眾化”相結合,積極去尋找那些人們喜聞樂見的項目以此滿足大眾的廣泛參與。因此運動項目總要圍繞運動個體所喜愛的方向去發展,運動項目向著滿足運動個體的需求去演變,人類根據自身的需求去努力創造運動項目,運動項目反過來又促進這種需求的提高。運動項目與大眾化相輔相成不斷去探索新型領域,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體育價值。

四、運動項目發展的辯證研究

1.“競技化”與“大眾化”對立統一

競技化與大眾化是運動項目演變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特征,隨著人類社會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發展,現代運動項目呈現兩種發展模式。一種競技特征鮮明被稱為競技運動項目,另一種健身和休閑特征鮮明被稱為大眾運動項目。運動項目“競技化”和“大眾化”發展模式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二者不斷推動著運動項目的普及和提高。競技化可以使運動向著更高的層次發展,不斷進行著技術、規則的改變使得其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現。更重要的是它促使人類的最高需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更多喜歡參與運動的人提供的很高平臺。大眾化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能夠帶來一種難以形容的精神上的身心愉悅。競技化與大眾化相輔相成,一方面以攀登人類運動極限的高峰為價值取向的競技化運動項目生機勃勃,標志著運動項目的成熟。另一方面運動項目不斷呈現多樣化滿足人們的需求,標志著運動項目需進一步發展。運動項目的“競技化”和“大眾化”的發展模式便是體育領域的一對矛盾體。促使運動項目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人類。

阿倫.古特曼曾說過,現代體育是一種普遍且特殊的非功利性身體競賽。運動項目的兩種發展模式分別反映的不同時代人們對運動項目的理解,“競技化”更多的反映了社會主體對運動項目的利益。把運動項目的發展當成實現其政治經濟目標的工具,當做一個人們以運動項目形式進行身體運動的集合?!按蟊娀蹦軌蚋玫卮龠M人們去參與喜愛的體育項目,達到強身健體的功能,實現人個性的自由全面發展。運動項目“競技化”和“大眾化”思辨研究標志著人們對體育生活方式有所思考,人們的體育價值觀發生轉變。

五、結語

任何一個運動項目能夠存在了上百年的歷史都有其內在的價值,在此發展期間運動項目是不斷地發展變化。運動項目技術的革新和項目規則的改變能夠使得運動項目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項目的所有改變均是滿足“人”這一個體的需求。我們曾多次在社會的各個領域談到“以人為本”這一概念,其實是就是要滿足個體的需求,人的需求性是運動項目發展必須面對思考的問題。人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是源于該運動項目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能夠給人們帶來身心娛樂的享受,人們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運動帶來的快感和娛樂感使運動參與者身心能夠得到滿足。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04

[2]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3]曾振宇.中國氣論哲學研究[M].濟南: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1

[4]趙林.趙林談文明沖突與文化演進[M].北京: 東方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大眾化
新媒體技術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影響研究
新時期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路徑研究
試論法律職業精英化與法學教育大眾化的關系
大眾化教育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探究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青年領袖培養意義探究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青年領袖的培養途徑
我國私募股權基金能否迎來“春天”?
大眾化時代的內在困境
關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思考
用大眾化方式推進理論大眾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