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語文教學課堂回歸原生態

2017-05-11 22:58溫淑君
教育界·上旬 2016年6期
關鍵詞:原生態語文課堂生活化

溫淑君

[摘要]原生態的語文課堂強調以人為本,突出人的全面發展,重視學生的認識、情感、興趣、動機和潛能的發揮,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它能讓師生感受到生命的勃發、靈感的閃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蕩。這種課以環境和諧相處為基礎,以生命活動為本質,以情感意志為動力,讓我們切實感到生態的和諧美。

[關鍵詞]語文課堂 原生態 生活化 生命化 終身化

一、生活化語文課堂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碧招兄壬倪@句話闡述了語文與生活的關系,進一步說明了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來學好語文,使乏味的課堂充滿生機。生態化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回歸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用語文裝扮生活,提升生命質量。只有那些來自生活的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才能使學生學到具有時代氣息的語文。語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大”,語文教學應該有一個開放、自由、靈活、寬廣無邊的空間。小課堂里的知識是有限的,大社會的天地則是無限的。有造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會這個大課堂。

蘇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沒有跨進過大學的門檻,由于他把社會視作自己的大學,照樣寫成《母親》等光輝的篇章,成為著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放牛出身的高玉寶連小學也沒有畢業,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在人們的幫助下,不也寫出了曾經影響了幾代人的《高玉寶》嗎?由此可見,生活也是一個大課堂,凡事留心,也是可以從中學到不少知識的。

語文教學的內容應該是生活的,語文學習的形式也必須是生活的。我們要組織學生深入生活中去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去體驗和感悟生活,在設計、組織、探究、研究等系列活動中發展實踐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新課標高中語文強調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求語文學習打破課堂教學和學科教學的壁壘,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語文教師要組織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聯系語文,養成在生活中時時、處處吸取語文知識與運用語文知識的習慣,做到家庭生活語文化、學校生活語文化、社會生活語文化。

二、生命化語文課堂

教育的起點和回歸是人的生命,教育的過程就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過程,也是生命自主、能力發展的過程。所以,教育應依據人的生命特征,遵循人的生命發展的規律和原則,促進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諧和無限的境界。

傳統課堂是指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目的的教學,一節課的好壞以給學生灌輸的知識的多少為標準。而生命化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更是為了生命,為了生命的質量,為了生命的可持續發展,它體現了對學生個性和創造力的尊重。

人,畢竟不同于其他生命體,他既需要物質營養,也需要人文營養。如果說科學是教人“求真”,那么,人文是教人“求美”“求善”。在所有學科中,語文最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

要變傳統課堂為生命化課堂,就必須發掘人文素養。許多課文描寫祖國壯麗的江河山川,呈現給我們的是景美、語言美;許多課文浸染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鑄造中國魂、中國心的特殊材料;很多課文顯現了古今中外偉人、名人的人格魅力……所有這些人文情結都是人類生態化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它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更充實、更美麗。

尊重學生的一個智能成長項,全面拓展學生的素質,是語文課堂生命化的內容。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人類有七種智能,這些智能對人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我們的課堂教學應為每一種智能提供發展機會。我們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創造能力,善待具有求異思維的學生。具體到在課堂上,我們不可抑制個性張揚的學生,要保護愛提古怪問題的學生、善待喜歡挑刺的學生、欣賞敢當“出頭鳥”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能弘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體現對學生生命最本質的尊重。

我們應該看到忽略生命的本體地位,將知識的獲得、智能的訓練作為教育的根本價值是現代教育不可取的。但放任學生絕不是生態化教學,也不是對生命的尊重。當前,總有人打著“別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的幌子宣揚“讓學生自由發展”“讓學生玩個夠”“還學生的業余自由”,在語文課堂里布置學生查字典,相互討論,最后大聲朗讀,放棄了教師的主動行為,這是相當有害的。生命總是在一定環境中成長,生命有時通過引導會更加輝煌,所以放任學生也是對生命的摧殘。

三、終身化語文課堂

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也即是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打造生態課堂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語文素質,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語文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知識都教給學生,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的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所在。我們必須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在今后得到持續發展。

因而,可持續發展的語文能力,不是一句籠統的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所能解決的,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要“授之以漁”,還應在學習習慣的養成上下功夫,要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好習慣,讓他們一輩子受用。

總之,打造原生態課堂是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趨勢,它遵循人的生命發展的規律和原則,促進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諧的境界,體現了教育本質的回歸;它強調交際性和人文性,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它倡導自立、合作、探究地獲取知識,要求教學走進學生的生命世界。只有促成課堂教學的各元素之間的和諧運作,形成原生態課堂,才能讓課程改革取得真正的成功。

猜你喜歡
原生態語文課堂生活化
巧用應答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淺談游戲化教學提升低年級語文課堂實效的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語文課堂生成資源運用例析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表現性”語文課堂風景——建甌市東峰中學課改觀摩側記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原生態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真正的“原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