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馮至《十四行集》中對死亡的思考和超越

2017-05-13 23:20胡志強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超越存在死亡

【摘要】馮至是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創性的詩人,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新詩創作,曾被魯迅先生譽為“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妒男屑吠瓿捎?941年,是馮至經過了近10年的創作沉寂期后的復出之作,達到了他詩歌創作的巔峰。文章將分析馮至《十四行集》的創作背景、著重分析詩歌中對死亡的存在式思考。

【關鍵詞】十四行集;死亡;存在;思考;超越

一、《十四行集》的創作背景

在戰火紛飛的40年代,馮至來到抗日的后方——昆明的西南聯大任教,與世隔絕的生活給了詩人足夠的時間和情致去思考和沉淀,那段時間,他生活在昆明附近的一座山里,每星期兩次進城,來回步行十五里的路程,詩人的內心格外沉靜,思維極其活躍,只覺得自己“看的好像比往日看的格外多,想的也比往日想的格外豐富”連詩人自己都說:“這開端是偶然的,但是自己的內心里漸漸感到一個責任……于是從歷史上不巧的精神到無名的村童農婦,從遠方的千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飛蟲小草,從個人的一小段生活到許多人共同的遭遇,凡是和我的生命發生深切的關聯的,對于每件事物我都寫出一首詩?!苯涍^近十年的沉寂,抒情詩人得到鳳凰涅槃后的重生,終于在1941年完成了生命的華美詩篇,這是詩人長期觀察、積累和思索的成果,既有對現實的深刻感觸,又有對過去的追憶緬懷,還有對個人和生命存在的關懷和超越?!妒男屑肥强箲鹞膶W的產物,但其對戰爭和現實的著墨并不多,詩人由身邊的小事所引發,繼而到對生活人生普遍經驗和生命意義價值的思索和探討,從而表達詩人對抗戰中的國家、民族、生命等一系列的思考。德國漢學家W·顧彬曾這樣評價過馮至的《十四行集》:“十四行詩是馮至詩歌創作的頂峰,在我看來,甚至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中國詩歌創作的頂峰?!边@雖然不免有作者對詩人偏愛的成分,但也足以表現馮至《十四行集》的水準。

馮至創作的《十四行集》借鑒了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特別是詩人里爾克的影響,1930年,馮至去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在留學期間,閱讀了大量的里爾克的作品,同時翻譯了他的一些作品,回國后教書之余,詩人仍然做著翻譯和介紹里爾克作品的工作。馮至曾被里爾克的《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所深深感染和震撼過,使詩人產生出“讓我的思想能在十四行的結構里運轉自如”的強烈愿望。馮至的創作絕不是原樣照搬照抄,而是將里爾克式的沉思中國化,在借鑒吸收的基礎上又獨具匠心,表明了作者開拓的眼光和與世界級大師對話的廣闊胸襟。馮至運用十四行體進行創作,但是并沒有嚴格遵守格律,而是采用變體,利用其結構特點保持語調自然。正如馮至自己所言:“我并不曾精雕細刻,去遵守十四行嚴謹的格律,可以說,我主要是運用了十四行的結構……而讓我的思想能在十四行的結構里運轉自如?!痹娙私栌檬男畜w將生命的哲思表達出來,創作了優美詩篇《十四行集》。

二、《十四行集》中對死亡的思考和超越

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能回頭的旅行,那么死亡就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地,連偉大的莎翁都說:“死亡是人類一去不返的故鄉”,無論生命短暫還是漫長,偉大亦或渺小,死神總是在靜默的等待直至生命的皈依。對永恒的渴求和生命的短暫的矛盾是人類長久討論的話題。馮至的《十四行集》中探討了生與死的關系,充斥了辯證與積極的感情,他認為死亡不是毀滅,而是重生。

《十四行集》以生命與死亡為主題的詩至少有6首,在共計27首的詩集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作家經過對生與死的漫長思索,以存在主義的眼光審視死亡。存在主義理論將個體的存在作為思想的起點,從不同的角度去關照“人”這種獨特的存在,警示落入“事物存在”或“工具存在”的情景中,從而真正踏上自由之路。在詩歌《我們準備著》中詩人以歡欣的態度迎接詩神的到來,用坦然的心態看待死亡,在他看來,死亡是一個奇跡,是生命華麗的退場?!拔覀儨蕚渲钌畹仡I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跡,在漫長的歲月里忽然有慧星的出現,狂風乍起:……我們贊頌那些小昆蟲,它們經過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險,便結束它們美妙的一生?!薄拔覀冋麄€的生命在承受狂風乍起,慧星的出現?!痹娙艘员瘔训膼叟c死為例,讓生命在繁衍的高潮中迎接毀滅,生與死相互轉換,蘊含強烈的思辨色彩,狂歡的死亡沒有悲傷,反而是永恒的輝煌。在抗日背景下,個體的生命也在進行著質變和轉換,有的生命肉體雖然毀滅,但強大精神依然長存,作者為死亡賦予了全新的內涵。

死亡不僅能與新生相互轉化,而且它也是通往新生的必經之路?!妒男屑分杏袃墒自佄镌?,分別為《有加利樹》和《鼠曲草》,詩人將自然生物的屬性賦予了人格的力量,生命的渺小、短暫與偉大、永恒等特質相交融在一起,形成鮮明對照。詩人吟詠高大的有加利樹:“你秋風里蕭蕭的玉樹——是一片音樂在我耳旁,筑起一座嚴肅的廟堂,讓我小心翼翼的走入……我把你看成我的引導:祝你永生,我愿一步步,化身為你根下的泥土。詩人將有加利樹作為精神的啟蒙,它猶如圣者一般將城市的喧嘩升華到詩的純美。詩人愿意以謙卑的姿態匍匐在大樹之下,化作泥土,以血肉之軀維持樹的生長,聯系到當時處于戰亂中的國家與民族,馮至誠摯的獻身精神躍然紙上,只有跨越了死亡的界限,浩然正氣才得以永恒的存在。與偉岸挺拔的有加利樹相比,鼠曲草顯得渺小,但也不失偉大,詩人對它充滿了贊美和欽佩。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禱。你一叢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負了一個名稱;但你躲避著一切名稱,過一個渺小的生活,不辜負高貴和潔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詩人把死亡置于生存的前面,他沒有把死亡當作生命的界限,而是把它當作生命進程的一個環節,是通往永恒的必經之路。在平凡而高潔的“鼠曲草”面前,詩人懂得了謙虛、純潔與堅強,一個小生命也能擔當起一個大宇宙,擁有盡善盡美的精神境界。

死亡也是生命的轉化方式。馮至的《十四行集》浸染了歌德的“死與變”的思想,你知道飛蛾為什么投向火焰,蛇為什么脫去舊皮才能生長;萬物都在享用你的那句名言,它道破一切生的意義“死和變”。歌德認為:“沒有實質能在化為無有”?!坝钪嫒f物無時不在轉變、發展”。生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朽的,死亡不是生命的消亡,而只是生命存在方式的變化。這種思想引起馮至的強烈共鳴,在他的《十四行集》中,多次出現由“死和變”演化而來詩句?!拔覀儼才盼覀?,在自然里,像蛻化的蟬蛾,把殘殼都丟在泥里土里?!薄澳銦o時不脫你的軀殼,凋零里只看著你生長”等等。

《十四行集》是中國現代哲理詩的一座藝術高峰,尤其是里面對于死亡存在主義式思考,傾注了馮至對生命的希望,他對死亡的哲思至今是人類寶貴的思想財富,它作為世界文學的一顆明珠,顯示了中國詩人在國際化的語境里與世界級大師的對話的自覺。同時它也是一座藝術之橋,溝通了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國現代主義詩歌的創作,對“中國新詩派”產生深刻影響。

【參考文獻】

[1] 馮 至. 馮至全集[M].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108-380.

[2] 孫玉石. 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78-98.

[3] 蔣勤國. 馮至評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340-379.

[4] 朱自清. 新詩雜話[M].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205-240.

[5] 陳思和. 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195-263.

[6] 馮 至, 著. 王圣思, 編. 《十四行集》序[M]. 珠海: 珠海出版社, 1997:284-285.

[7] 德·w·顧彬, 著. 張 寬, 等, 譯. 路的哲學——論馮至的十四行詩[J].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3(2):36-40.

【作者簡介】

胡志強(1991—),女,滿族,遼寧鐵嶺人,遼寧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超越存在死亡
跨界與超越
懷疑與存在:米蘭?昆德拉《慶祝無意義》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論電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淺析笛卡爾之“上帝”觀
論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文化定型的利用與超越探討
美劇“死亡”,真相不止一個
我經歷了一次“死亡”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