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高?;鶎訄F學組織架構的建構原則與方法

2017-05-13 08:12李東霖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架構高校

【摘要】高?;鶎訄F學組織具有引領學生、服務學生的重要任務與使命,作為保障基層團學組織的良好運行應有之義的科學合理的基層學生組織架構,對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學生自治組織和學生社團作用、引領學生健康發展、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創造溫馨舒適的校園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學院一級基層團學組織需要充分認識并嚴格貫徹構建“一心雙環”團學組織格局的改革精神。

【關鍵詞】高校;基層團學組織;架構;建構原則與方法

一、概念釋義

“基層”一詞具有相對性,例如在高校中,學院一級相對于所在高校為相對“基層”,學生行政班級相對于所在學院為相對“基層”。本文中所述“高?;鶎訄F學組織架構”特指高校中學院一級的共青團組織和學生會組織架構。其建構原則與方式指高校學院一級共青團組織和學生會組織在進行結構設置和機構調整過程中遵循的一般規律、準則及具體設置情況。共青團的性質和地位要求高?;鶎訄F學組織同樣具有引領學生、服務學生的重要任務與使命,其相對于校級團學組織與學生切身利益更貼近、與學生交往更直接、與學生之間的事務更具體,因此與學生之前的關系就更微妙,更具有基礎性、源頭性、戰略性地位。作為保障基層團學組織的良好運行應有之義的科學合理的基層學生組織架構,對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學生自治組織和學生社團作用、引領學生健康發展、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創造溫馨舒適的校園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鶎訄F學組織架構現狀

高?;鶎訄F學組織架構在實踐過程中大致形成了三種架構模式:團委核心型、團學分散型和團學集中型。

1、團委核心型

團委核心型架構指團委及其所屬部門在整個團學組織架構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思想引領性質的團委職能(包括團員檔案管理、團支部管理、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實施青馬工程等)為團學組織首要職能,具有自治服務性質的學生會組織與學生社團組織作為共青團組織的擴展與延伸居于被指導地位的組織架構。

2、團學分散型

團學分散型架構指具有思想引領性質的團委部門及具有自治服務性質的學生會組織處平行地位,雙方職能無交叉、工作無交集,互不干預,互不影響,“各自為政”的組織架構。該組織架構主要特點為共青團組織與學生會組織各成體系,因而只能各自單獨發揮作用而不能形成齊心協作的合力,同時維持穩定團結的邊際成本也相對提高。

3、團學集中型

團學集中型架構又稱“大學生會”體制,即將團委部門與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組織合而為一,通常用統一的形式和名稱“廣義學生會”或“團委學生會”等冠之以名,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團委部門從屬于學生會,甚至僅有學生會部門,團委部門職能包含在學生會某些部門之內的組織架構。由于該組織架構管理成本相對較低、統合程度高,服務型職能較為突出,實用性較強,故被學院一級團學組織較多采用。

筆者認為,團委核心型組織架構是共青團根本性質和高校共青團地位的正確體現,并符合2016年6月開始的共青團改革要求:團委核心型組織架構中團委與學生會組織的關系符合“一心雙環”架構理念;團學分散型組織架構次之,團委與學生會組織聯系較弱體現出共青團組織對學生自治組織的指導工作落實不到位,這使得共青團組織在發揮聯系青年的橋梁紐帶作用時失去了一個重要、可靠的依托;團學集中型組織架構再次,該架構的出現本身就是極少數團學干部對共青團組織和學生自治組織職能、關系的認識缺失,強調學生會組織的大而全,這種思想打破了學生組織在團委指導下分工合作的基本格局,過于實用,甚至完全或部分的將共青團組織和學生會組織的職能、屬性顛倒,易造成廣大團員青年的思想混亂和認識偏差。另一方面,由于學院一級團學組織服務對象規模相對較小、學院一級青年工作者相對較少,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規范,這也是部分院級團學組織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建構原則與方法

1、總體原則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于2016年11月聯合印發的《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構建黨領導下的“一心雙環”團學組織格局,即在高校黨委領導下,以團委為核心和樞紐,以學生會組織為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主體組織,以學生社團及相關學生組織為外圍延伸手臂。其中明確指出共青團組織由于其性質和職責應處于團學組織的核心位置,發揮樞紐作用,即所有團學組織事務應由團委統攬全局,學生會組織和學生社團及相關學生組織應在團委的統一指導下開展工作,這一要求正是為解決長期以來部分高校的團學組織架構中出現的結構混亂、職責混淆、效能低下等問題而提出的。作為高校團學組織框架內重要組成部分的學院一級基層團學組織同樣需要充分認識并嚴格貫徹這一重要改革精神,堅持構建“一心雙環”架構毫不動搖。

2、具體方法

(1)突出共青團組織工作職能

在基層團學組織架構中,高度重視共青團組織部門工作職能與作用,并將共青團組織及其思想引領、團員管理、組織青年等職能設置為團學組織之核心職能,放在團學組織的核心位置,加強基層共青團組織對其他學生組織、對學生團支部的思想引領和工作指導。同時,共青團組織還要運用聯席會、懇談會等形式與其他學生組織進行制度化的、富有實效的聯系,以發揮共青團組織在團學組織事務中發揮統攬全局作用。

(2)加強學生會組織服務職能

在基層團學組織架構中,學生會組織作為重要的學生自治組織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服務作用,這一點不容忽視。但同時筆者認為,學生會組織應準確把握自身定位和工作主要思路,其主要改進和發展方向應為加強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學生會組織,成為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求大求全、囊括其他學生組織職能。

(3)營造團學組織良好風氣

在加強基層團學組織架構建設同時,還要注意在團學組織中營造風清氣正的內部環境,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消除學生干部的“行政化”觀念,牢牢樹立學生干部的服務意識。受傳統官本位思想的影響,部分學生在擔任所謂相對高級的學生干部后會與組織內部其他學生干部、其他組織學生干部進行“錙銖必較”的比較,以防由于其他學生干部造成的所謂“不尊敬”、“不懂事”行為而使自身顏面不保的狀況發生,極少數甚至會利用學生工作便利進行威脅,這便是“行政化”觀念在部分學生干部的頭腦中產生不良思想的重要體現。正如將黨員領導干部比作人民的公仆一樣,學生干部的自身定位理應是普通同學的服務者。作為一名學生干部,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服務是干部的本分,所謂地位不會因擔任學生工作職務而有絲毫抬升,恰相反更添了許多為同學們服務的神圣義務。在基層團學組織中營造服務氛圍,不僅有利于學生工作穩步推進、團學組織良好運行,更有助于學生干部的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牢牢把握“一心雙環”理念、構建科學合理的基層團學組織架構有利于促進高?;鶎訄F學組織平穩良好運行、促進高校共青團組織為社會培養一大批具有卓越領導力的精英人才,更是推動高校共青團改革步伐的重要舉措。高校共青團改革任重而道遠,每一位團干部、團員都應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投入改革大潮,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貢獻力量。

【作者簡介】

李東霖(1995—),男,漢族,遼寧撫順人,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4級本科生。

猜你喜歡
架構高校
基于云控平臺霧計算架構的網聯汽車路徑控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沃爾沃汽車宣布啟動全新CMA豪華緊湊型整車平臺架構
VIE:從何而來,去向何方
企業架構需要統一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