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高中文本,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

2017-05-13 15:33潘穎華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寫作知識素材

潘穎華

【摘要】高中文本對于學生來說就如渺渺之滄海,取之不竭。立足高中文本進行議論文教學,不僅能為學生搭建起議論文寫作知識的橋梁,而且能讓學生掌握攻破“素材難關”的本領。

【關鍵詞】高中文本;議論文教學;寫作知識;素材

從近年高考考查的作文類型來看,議論文特別是時評文,倍受命題者的青睞,故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尤為重要??勺h論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并不是立竿就能見影的,它需要一個平臺去不斷地積累、鞏固,方能更上一層樓,而高中文本就是最好的平臺。充分利用好高中文本,對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這一點來說意義重大。

一、立足高中文本,為學生建構起議論文寫作知識的網絡

有人說:“好文章出自靈感?!睂Υ?,我不敢茍同。寫一篇好文章,雖不需像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般的冥思苦想,不需像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般的精推細敲,但也不能說光憑靈感一閃就能“下筆如有神”,它還需“讀書破萬卷”來作鋪墊。學生寫文章,若沒有一定的寫作知識,何來的精彩和亮點,故議論文教學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充分利用好學生所熟悉的語文教材,為學生建構起議論文(時評文)寫作知識體系網。寫作知識是一個很廣的概念,它大到謀篇布局;小到字詞句段??梢灾貜膬蓚€方面去抓議論文的寫作:

1、精選議論文單元篇目,訓練學生掌握兩種基本的寫作結構模式

寫作結構模式是文章的骨骼,能使文章條理清晰,張弛有度。議論文結構模式寫作訓練,可通過精選篇目,從立論文和駁論文這兩種寫作結構模式去有的放矢。

必修四第一單元的《論雅而不高》就是一篇標準的立論文。它在開頭先由社會現狀引出“對‘高雅、‘低俗要作重新的組合”的觀點,進而從兩個方面對“雅而不高”的實質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雅而不高”的解決方法;它遵循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寫作結構,充分展現了時評文的寫作特色,且總字數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對于學生來說不失為容易模仿的一篇佳作。

必修四第二單元的《拿來主義》這篇破立結合的駁論文,思路清晰,邏輯嚴謹。它在開頭不是直接亮觀點,而是采用“先破后立”的方法,先以“送去主義”為靶子,反駁所謂的進步和摩登,實質是被侵略、被奴役,接著才亮出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中間論證部分先剖析過去不能實行“拿來主義”的原因,再運用對比論證指出“拿來主義”的正確做法;結尾部分以層層遞進的方式收束全文。

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曾說:“確保英語成功的秘訣,就是‘徹底地模仿一篇文章?!蓖瑯?,語文的基礎寫作也離不開模仿與借鑒。立足高中文本,精選相關篇目,堅持循環“講—練—評”模式,必能引領學生從模仿到超越。

2、利用單元點擊鏈接,打好議論文段落寫作基礎

“一篇議論文,那么少的字數,根本考不出學生的寫作水平?!边@是一些不甚了解語文高考考綱的“高人”所發出來的“高論”。其實,高考作文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如觀察與思辨的能力;選材與謀篇布局的能力;運用語言和表達能力等。一篇議論文要博得評卷員的贊賞,先不說結構模式,就是段落寫作都需花費一定的心思。

語文教育家張志公曾說:“在語言表達中,段落是至關重要的。幾乎可以斷言,能夠寫好一段,一定能寫好一篇?!弊h論文段落包括開篇段、過渡段、議論段、拓展段、排比段和結尾段。我們要利用高中文本,落實議論文段落教學。

議論文段落教學除了立足于議論文單元篇目外,還可以利用單元點擊鏈接,如必修一第二單元中的《讀書“三到”始知書》,必修二第二單元的《含英咀華賞佳作》,必修三第三單元的《熟讀精思才能融會貫通》……

《熟讀精思才能融會貫通》的開篇段和議論段寫得很好,可以成為我們教學中的借鑒。開篇段采用了“引——評——亮”的寫作模式,先由漢代儒學大師鄭玄談的名言引出話題,接著點評一下話題,最后亮出觀點:只有精讀,方能文道兼收。

最后一段是一個完整的議論段,思路清晰,說理透徹。它遵循了“亮分論點——闡述過渡——分析論證——再扣話題”的寫作步驟,先亮出“比較閱讀也是精讀的具體方法”這個分論點,接著用烏申斯基的話作為過渡,再運用假設論證,舉例論證、層層遞進等方法具體分析了比較閱讀這一方法的作用,最后以“比較閱讀容易達到左右逢源的境界”再扣分論點。

議論文寫作模式和議論段的關系是整體和局部的關系,毛主席曾利用“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策略打下了整個天下,其實我們也可以利用這種策略,為學生建構起議論文寫作知識體系網。

二、立足高中文本,讓學生掌握攻破“素材”難關的本領

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笔聦嵕褪撬^的寫作素材。素材是觀點的支撐,缺少素材,觀點就少了那份透徹。學生寫議論文時,要么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挖不出一兩個能運用的素材;要么是“臨時抱佛腳”,胡編亂造出一眼都能穿幫的素材。表面上看來,是因為平時積累的素材量不夠;可作為十幾歲的中學生,他們的生活色調雖不敢說五彩繽紛,但起碼有一定的故事深度,他們看過的書雖不達到汗牛充棟的地步,但也應該有一定的積累厚度。難道這些東西絲毫沒在他們的腦海留下過記憶?究其原因,是學生腦中儲存著素材卻不會靈活地提取。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是立足文本,從以下兩種方法去培養學生提取所積累素材的能力。

1、“一材多用”提取法

“一材多用”提取法指對同一則材料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去裁剪,從而輻射、概括出若干個話題或主題的方法,學生積累的素材要善于從不同角度去解讀。

必修四中《失街亭》如果從孔明、馬謖、司馬懿等不同角度去解讀,它輻射出的主題是多種多樣的。從孔明的角度去解讀,可切入的角度為:(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2)執法嚴明,不徇私情;(3)莫讓私情蒙上了理性的眼睛;從馬謖的角度去解讀,可切入的角度為:(1)大意輕敵,自毀前途;(2)將功不能抵過;(3)敢于承擔錯誤,不失英雄本色;從司馬懿的角度去解讀,可切入的角度為:(1)周密的勘察是運籌帷幄之根本;(2)善于發現對方的缺點,方能一招擊中;(3)部署周密方能一網打盡。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材多用的魅力無窮,愿學生們能利用好這一把金鑰匙,破除素材匱乏之魔咒。

2、“一題多材”積累法

“一題多材”積累法是一種根據話題或題目收集、歸納多個素材的方法。學生平時積累素材一般都是一篇課文一個主題,一個主題積累一個素材,這種積累方法將造成“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故應樹立“一題多材”的意識。

圍繞“人生的價值因崇高的理想而偉大”這個主題,我們可以運用很多課內所積累的素材去論證。(1)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2)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洲戰斗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3)林覺民《與妻書》中的“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

蘇軾曾說:“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倍谋局械乃夭膭t是學生的“寶藏庫”。積累得法,提煉有余,文章方顯深刻。

議論文寫作教學打的是持久戰。教學中,我們不能因收效不大而掉以輕心,也不能因畏難而任其自流,更不能因“外行人”的刺激話而撒手不管。堅信,立足于高中文本,假以時日,將會收獲“靜待花開”的驚喜。

【參考文獻】

[1] 張志公, 著. 語文教學論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猜你喜歡
寫作知識素材
寫作知識:簡化、轉化、內化
寫作知識的呈現路徑
由“類”到“個”,寫作知識開發有理可循
追求寫作知識理論化和實踐化的平衡
關于寫作教學課的幾點思考
移動互聯開發的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反思中學寫作知識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