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翻譯學與典籍翻譯中的文化傳遞

2017-05-22 15:42張智雄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生態文化生態翻譯學

張智雄

摘要:典籍是民族文化的歷史沉淀精華,也是當前時期翻譯工作需要重點突破的翻譯難題。通過對典籍的翻譯與解讀,提高典籍文化的傳遞水平。而生態翻譯學理論,在典籍文化翻譯過程中,發揮著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基于此,本文在研究過程中,結合我國典籍文化的翻譯實例,探討生態翻譯策略在典籍翻譯過程中對傳統文化傳遞的意義。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文化典籍;典籍翻譯;文化傳遞;生態文化

我國典籍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隨著文化領域國際交流范圍的擴大,國內很多優秀的典籍文化需要科學合理的翻譯,才能更好的呈現其核心文化價值。在翻譯學領域,有一門重要的翻譯理論,即生態翻譯學。注重生態環境,結合譯者所在的人文環境特點,合理的選擇翻譯方法,是生態翻譯學主要思想內涵。生態翻譯學的相關理論,在典籍文化翻譯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引作用,對典籍文化的翻譯和向外傳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生態翻譯學的發展

生態翻譯學是翻譯學領域一個重要的分支,其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在本世紀初期,在翻譯學界,著名的翻譯學研究者胡庚申教授對翻譯選擇適應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比價深入的研究。并通過詳實的材料,縝密的翻譯案例論證,闡釋了其研究理論的合理性和實用性。在他看來,由于翻譯的文獻資料是給信息傳遞、傳輸地區的人民看的,因次,翻譯學者必須要結合傳遞地區的人文生態環境。從這一定義概念中可以看出,該理論的核心內涵思想是“譯者中心”、“譯者主導”,人為翻譯活動中,必須在譯者的主體意識主導作用下,才能順利完成。而具體的生態翻譯學理論,是胡庚申教授在2008年提出的,這一學說主要是側重對生態學途徑的研究,即譯者與翻譯生態環境的整體互動,對翻譯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典籍翻譯中的文化傳遞

在典籍翻譯中,生態環境對譯者的翻譯內容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通過《道德經》英譯的案例,來對典籍翻譯中的文化傳遞情況進行系統論述。

我國的古代的文化典籍《道德經》,在西方英語世界有著很大影響力。這主要是源于《道德經》的“無為”思想能夠同西方人民尋求的很多救世良方有著很大程度的契合?!盁o為”的意思就是不忘為,順應天意,自然而為。許淵沖將其翻譯為does everything without interference,但從英譯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不要干涉”,簡單說就是做任何事情,都進行干涉的意識; Arthur Waley 將其譯為 relies on actionless activity,并在注腳中增加注釋:because “action” can only make one thing high at the expense of making something else low,etc.上述兩種翻譯,其實都與國內對“無為”的思想內涵比較接近。并且能夠比較形象的刻畫出那種遵循天意而行,不施加干涉的意思。如果是施加干涉,并且是有意而行,則會導致很多戰亂災害,導致社會的動蕩不安,這種翻譯,在文化層面上解答了西方人對戰爭帶來的痛苦災難的思考。因次,這種翻譯,實際上是一種結合西方人社會思想的翻譯方法,翻譯的內容和思維方式,更加接近西方人的理解層次。當然,在一些其他的翻譯學者翻譯過程中,有的就沒有抓住《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內涵,僅僅是比較表面的翻譯,這與老子的思想核心內涵,是存在較大偏差的。

從上面的翻譯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典籍的翻譯,既要能夠準確表達古人作者的思想,在翻譯過程中傳播我國典籍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核心內涵價值,又要滿足典籍傳播地方人們的思考習慣和愿望寄托。以老子的《道德經》中“無為”的翻譯可以看出,只有融合了西方的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再結合原著作者、譯者以及生態翻譯環境下,才能實現翻譯作品的有效傳播,也才能在文化層面與社會物質精神方面,達到比較和諧的統一。

三、譯者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問題

生態環境是一個承載系統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綜合立體空間,在這個環境下,產生的典籍作品,典籍文化,都被深深烙上了環境特點的印記。例如,典籍文化中記載的歷史名人故事、古代風土人情、地域文化特征等,這些都是生態環境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加大對生態環境內容的研究,了解清楚生態環境內部各種要素與譯者翻譯視角之間的不同關系。在這種復雜的關系之中,對于譯者本身來說,譯者只是各種單獨要素,在發展、變化中過渡的一個主體。當然,合理的翻譯內容,必須要同譯者的個人意識思維相互結合,這樣才能將譯者的個性化見解、對典籍的研究成果,變現出來。處在不同地域空間、語言文化習俗中的環境因素,會對譯者本身產生不同的影響作用,生態翻譯學更強調 “譯者為中心”這一核心思想。這種思想進一步延伸即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的翻譯方法,要遵循翻譯生態環境中的文化習俗以及社會常態,同時能夠接近典籍文化傳播地區的地域文化背景,讓當地人能夠感受到這種文化傳播翻譯的親近性。這對以國內目前很多典籍文化的翻譯傳播來說,具有十分有價值的指導意義,通過對翻譯傳播地區價值文化的借鑒和參考,在實際翻譯作品翻譯過程中,融入當地人們的文化思想習慣和信仰,對于提高典籍文化的的傳播水平和可接受性,是很重要的。

《道德經》作為我國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如何運用生態翻譯學的相關理論對其進行翻譯,使得其核心思想內涵能夠傳播出去是很多學者思考的問題。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要深刻理解作品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也就是說要具備深厚的典籍文化底蘊,并且保持嚴謹的求知精神態度,同時不能忽視典籍文化傳播區域的生態環境因素,做到和諧統一內在結合。以使得譯文達到精益求精的水平。例如:《道德經》第十八章:“六親不和,有孝慈?!?/p>

Arthur Waley 的譯文:It was when the six near ones were no longer at peace that there was talk of “dutiful sons”. 同時,Waley在附注中指出“六親”為“father, son, elder brother, younger brother , husband and wife”.

在上面幾個譯者的譯文中,林語堂將 “六親”直譯為“six relationships”,這種翻譯其實是不夠明確的,這種指代,會讓西方讀者讀不明白,感到困惑和費解。而辜正坤、許淵沖直接以“family”代替“六親”,這就使得“六親”的含義被很大程度的泛化。Waley在譯文中,結合對老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別具匠心的運用深度翻譯方法,在譯文之外加上注解,這就能夠使得讀者更加清楚明白,能夠比較全面深的領悟典籍的含義。這種生態翻譯學核心思想指導下的翻譯方法,可以更好的引導西方讀者加深對中國典籍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道德經》是我國傳統典籍文化的重點作品,隨著現代世界范圍內漢語文化以及中國古代文明的復興傳播的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更加科學合理的翻譯典籍文化典范,顯得尤為重要?!兜赖陆洝纷鳛橐环N古人思維方法、社會思想觀念的集合,在對外翻譯傳遞過程中,要結合傳遞區域的人文風情色彩和民族文化信仰,這樣才能夠實現生態翻譯環境的和諧生輝,從而促進典籍文化的有效傳遞。

四、結語

在典籍翻譯過程中,應該突出強調譯者為中心主導的整體和諧的翻譯生態系統。從一定意義上生態系統的和諧,也是受到譯者中心指導思想的影響。因此,典籍文化的有效翻譯需要結合生態翻譯學的核心內涵思想,遵循生態環境的翻譯,才能使不同區域的讀者,更好的欣賞和理解吸收新的文化元素,這樣對于推動典籍文化翻譯方法的不斷創新,提升生態環境下典籍文化的傳遞效率,也是非常有益的,對于國內眾多優秀歷史典籍文化的繁榮發展,也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胡庚申.生態翻譯學的“異”和“新”——不同翻譯研究途徑的比較研究并兼答相關疑問[J].中國外語,2014-09-15.

[2]陳月紅.生態翻譯學研究的新視角——論漢詩英譯中的生態翻譯轉向[J].外語教學,2015-03-10.

[3]王越西.適應與選擇——從生態翻譯學視角研究亞瑟·威利之《道德經》英譯[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20.

[4]程愛麗.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武漢東湖磨山景區公示語的英譯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4-04-01.

猜你喜歡
生態文化生態翻譯學
林業行業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創新的思考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點翻譯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意識
生態翻譯學角度下的中日影視作品片名翻譯分析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譯品長存現象分析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態文化建設
“兩漢文化”背景下的徐州社會文化發展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